[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898493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9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完成杜甫望岳的教学后,要求学生回忆同一体裁的其他诗歌作品,以下作品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李白送友人(B)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孟浩然过故人庄(D)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学习完鲁迅的小说故乡,学生认识了闰土这一令人难忘的人物,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鲁迅的小说里的其他典型人物,下面所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藤野先生(B)祥林嫂(C)华老栓(D)涓生3 在一次学习繁星春水的名著导读课上,一位同学整理了冰心诗歌的主要内容,下面内容归纳有误的一项是( )。(A)对现实的不满和抨击(B)对母

2、爱与童真的歌颂(C)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D)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4 导读傅雷家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傅雷在家书中多次提到的艺术家“克里斯朵夫”是哪位作家创作出的,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司汤达(B)罗曼 .罗兰(C)雨果(D)巴尔扎克5 在教学曹刿论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察”的用法,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中的“察”是动词“看清楚” 的意思(B)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 察”是形容词 “仔细看”的意思(C)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中的“ 察”是形容词 “精明”的意思(D)“前太守逵

3、察臣孝廉” 中的“察”是动词“考察后加以推荐 ”的意思6 历代名人志士众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名人及其作品,引导学生对名人名家、作品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是“初唐四杰”中杨炯的作品(B)阮籍是“建安七子” 之一(C) “中兴四大诗人” 分别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D)“元曲四大家 ”的作品有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倩女离魂7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课上,教师指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所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同时请学生联想其他运用了比喻手法的诗句。以下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忽如

4、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对这一教学目标展开讨论,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用的语文工具书主要是指字典、词典、书目、索引(B)该目标的主要指向是工具书的使用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C)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是学生自发的,无须教师的介入(D)信息的搜集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外进行9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语文教学评价方

5、式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B)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D)导向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 10 某版教科书雷雨课后有一段文字,介绍了戏剧的分类,这段文字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A)作业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范文系统11 以下是某教师教学观沧海一课时的板书设计,下列选项中对其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形象直观,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B)便于学生掌握诗歌内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积累精当的用词(C)条理分明,有助于学生清楚迅速了解故事梗概,理解课文内容(D)有助于学生结合

6、课文对诗句描绘的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12 阅读背影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这节课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背影” 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 的优良品德,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感受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单向的关爱,而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接受,以及对父亲的关爱与牵挂不容易看出。课堂小练笔中,我安排学生根据本课的体会,补充学习一首赞美父爱的诗歌,但是诗歌较长,并且语言太过于诗意,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多于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到位,练笔效果不够明显。课文结尾时我也没有强调父亲与儿子之间

7、是双向度的感情,没有使父子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结合上述教学反思片段所述内容,分析该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B)教师设计“课堂小练笔”环节的实施未能有效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C)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把握及对课堂的收束控制能力不够(D)教师以“ 背影” 为感情聚焦点,偏离了对人物情感本身的深入分析13 以下是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变脸(节选)一课时,为学生设计的几道作业题:一、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 在此之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二、把文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

8、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三、剧中“ 帮腔人” 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也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四、水上漂说:“ 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 剧中又有这样两句唱词:“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 可以说,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联系你的所见所闻,和同学们交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下对这则作业的设计意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B)第二题旨在了解戏曲唱词的特点,但由于戏剧文化的时代局限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设计过于深奥,难度太大,脱离文本要求(C)第三题旨在了解帮腔人在剧

9、中的作用,并模拟帮腔人的口吻,尝试编写唱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D)第四题旨在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4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生 1:我喜欢余光中的乡愁,我觉得诗人的思乡情表达得很真切。生 2:我喜欢席慕蓉的乡愁,相比之下,我认为这首诗的意境更美。生 3:这两首诗我都喜欢。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故乡的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师:很不错,哪位同学帮助解答?生 4:我认为月圆之时也是人们团圆的时候,笛声也总在这个时候响起。生,3:月亮弯的时候不行吗?生 4:不管圆月还是弯月,诗人是借月抒情。师:很不错,那诗

10、人借月抒发了什么情呢?生 4: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师:很不错,还有问题吗?生 5:我的疑问在第一首诗中,我不明白乡愁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之间有什么联系?师:疑问先提到这里,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有些问题需要边分析课文边解决。根据以上教学实录,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不正确的是( )。(A)运用谈话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C)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D)教师发挥好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并没有

11、过多地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15 阅读以下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生:我拟的副标题是“ 一个爱美的皇帝 ”。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师:你说的“ 爱美” 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 ?生:当然是缺点。师:如果是缺点,光说“爱美” 是不行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爱美,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服系领带呢?我这 60 岁的老头儿,也爱美。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生稍停一会)生:爱美过度。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

12、词?生:臭美。(众生笑 )师:就是这样说的。这显然是贬义。针对以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以下评价不正确的是( )。(A)该教师能够非常好地给予学生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并不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寻找答案(B)针对简单的问题,学生若回答不出,教师可直接指出其回答错误,以免浪费时间(C)当学生理解发生偏差的时候,可以适当结合生活实例、自身实际帮助学生纠正(D)该教师处理反馈信息的时候,具有引导性,帮助学生对回答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具体的阐述,把看上去有疑义的答案,在修改之下变得贴切二、案例分析题16 案例:阅读关雎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 16 题。师:我要再请同学来展示预习成果。

13、看同学们有没有读懂重要的词语。师:“窈窕淑女 ”是什么意思 ?生:文静美好的女子。师:“好逑 ”呢?生:好配偶。师:那么这句的意思是?生: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师:噢,文静美好的女孩子大家都喜欢,所以,咱们女同学应该当这样的淑女。师:“寤寐求之 ”什么意思 ?生:醒着睡着都在追求。生:时时刻刻都在追求。师:“辗转反侧 ”呢?生: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师:为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呢?生:因为他追求这个女孩子没追到。师:你怎么知道的呢?生:我从“ 求之不得” 看出来的。师:看来你真读懂了,预习得真好!师:这个君子追求这位淑女没成功,他又转去追求别人了吗?生:没有。他日夜思念着她。生:思念得彻夜难眠

14、。师:看来这个小伙子感情很真挚,很专一。他不仅没有放弃,没有移情别恋,还打算要娶她进门,跟她相亲相爱呢。我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生:“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师:意思是?生:弹琴鼓瑟对她表示友好,敲锣打鼓让她快乐。师: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吗?生: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文静美好的女子,他追求她但是没有成功,就日夜思念她。最后终于跟她在一起,结婚了。师:从此以后“ 王子与公主 ”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 ? 师边听边板书:爱慕思念一喜悦师:有人说“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是真实的,是小伙子思念心切的时候产生的幻觉或者说是愿望,你们看可以吗?生:可以。问题:(1)试从诗歌教学的角度,谈谈

15、该教学设计的优点。(2)请结合该学段特点,指出该教学设计的不足并提出建议。16 案例: 阅读下面的习作,完成第 17-18 题。 我和大自然有个约会 大自然,是人生的驿站,即使驻足片刻,启程时那亦是满目的碧绿、无涯的姹紫嫣红,铺满了人生的征途。题记 当我忧伤时,我就约会雨中的大自然。 一走进她,我总会看到不明不暗的天穹,不粗不细的雨。那雨既不是毛毛细雨似的轻柔,也不是暴雨似的急促,只是密密的、极有轫性的下着,淋在我光光的脊背上,没有一点冷的感觉。雨中的田野升起一片淡淡的绿烟。空中的云层并不黑厚,好像有从云层上筛下的阳光和雨丝一起洒落。在这圣洁温暖的雨中,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大自然之于我灵魂的

16、幼苗,又何尝不是一场充满生命力的雨! 雨中的约会,让我学会了遗忘,读懂了坚强。 当我浮躁时,我也约会阳光下大自然。 , 一走进她,我就仿佛置身于七月的夏日。地面上热浪袭人,太阳也嘴巴大张,林中的野兽喘着粗气,无聊的知了在不停地呜叫,你到底知道了什么而如此兴奋!只要稍静一阵,情况陡转。闭上眼睛,脑中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万里大地,红装素裹,太阳初升,阳光是那么柔和,让人心里痒痒。鸟儿已经绝迹,更不用说知了了。徜徉在热情的阳光下,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抛在青山绿水之中。远处偶然传来一声鸡叫,时间在这里停滞。我不再烦燥。 阳光下的约会,让我学会了冷静,读懂了沉稳。 当我成功时,我

17、更约套大自然。 一走进她,我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丰收的庄稼一望无际,秋后的枝头果实累累。小鸟在天边歌唱着胜利的乐章,鱼儿在水底摆设出优美的造型是在为我欢乐。咦,为什么谷穗不高兴? 不!它并没有像我一样轻狂,虽然有饱满的果实,它依然谦虚地把头垂下。看那些秕谷,又随风招摇,这无知的空虚!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急忙把头低下,踏上了前进的路程。我不再放纵。 田野上的约会,让我学会了,谦虚,读懂了踏实。 约会着,美丽着,在人生的征途上。 问题:17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18 请指出该习作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

18、 19-21 题。林嗣环口技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粕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 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

19、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课文导语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单元导语“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

20、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后练习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并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百千齐作,应有尽有。二、联系课文内容,

21、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1会宾客大 宴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3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 呜 之。4宾客意少 舒, 稍稍正坐。5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 名 其一处也。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然后以这些词语为线索,背诵全文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1表示突然发生:_2表示同时发生:_3表示相继发生:_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5表

22、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 45 人。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19 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题二中的第 1 小题。20 请为本课设计教学目标,并说明设计依据。21 根据材料,为课文设计一则教学简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9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课文望岳属于五言律诗。A 、C 、D 三项的诗歌作品均属于五言律诗,而 B 项钱塘湖春行属于七言律诗。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物“藤野先生”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日本留

23、学时期对其影响很大的一位老师。“祥林嫂”出自鲁迅的小说祝福,“华老栓”出自其小说药,“涓生”出自其小说伤逝。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C、D 三项是冰心的繁星春水主要内容。冰心的诗歌内容中并没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抨击。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克里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的主人公。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中的“察”应为动词,表“观察,仔细看”的意思。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杨炯的从军行,抒发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B 项,阮籍属于“竹林七贤”

24、之一,其父阮璃属“建安七子”之一。C 项,“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分别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D 项,“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他们的代表作依次是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倩女离魂。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 两项诗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 项诗句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B 项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喻为洁白的梨花。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信息的搜集以及处理是需要教师的指导的。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可知,发展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5、】 戏剧分类属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对知识点进行介绍的文字应归类为教科书的知识系统。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所述内容属于故事情节式板书设计的特点。此类板书常见于文学类文本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快速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其与题干中词语锤炼式板书的特点存在差异。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背影”是贯穿课文背影这一纪实散文全文的线索,它不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也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敬爱与怀念。题干教学反思片段中,教师以“背影”为感情聚焦点并未偏离对人物情感的分析,但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背影”之后的深情。故D 项说

26、法错误。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第二题要求学生在体会几段唱词的基础上,理解这段唱词的特点,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仅仅围绕课本内容展开,虽然涉及戏曲唱词特点的知识,但是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戏曲唱词的特点来对这段唱词进行分析,故不脱离文本。第二题旨在让学生在有重点地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戏曲唱词的特点,细心、深入地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故 B 项分析有误。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边分析文本边解决问题,关键时候给予点拨,并不代表自始至终都没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15 【正确答案】 B

27、【试题解析】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切忌笼统,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反馈信息,正确而迅速地找出“病症所在”。教师发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不能操之过急,评价时应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耐心启发学生寻找答案。B 项说法错误,当选。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1)对于古诗鉴赏,“ 读”显得尤其重要。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是古人极为推崇的读书方法。案例中教师执教关雎时也是如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了“读” 。从 关雎的字音节奏巧妙切入引导学生通过“ 读” 来披文人情,扣住 “读懂诗意、读出感情”两个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递进。这种教学安排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层级,又

28、凸显了教学流程的序列,而且在各种“读” 中,将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一幅幅气韵生动、色彩宜人、形象鲜活的画面,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关雎,品味关雎中的美景,体悟到“ 君子” 对“淑女”那缠绕环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这样设计使整个课堂教学灵动而充满勃勃生机,学生快乐而充满生命活力,使诗歌的鉴赏真正落到了实处。(2)本课读的方式较为单一,且既不予以读的技巧,又不引导体会读的情感。本课还可以这样设计:范读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引导学生鉴赏关雎重章复唱的音律之韵;研读以对关雎重点词句语速的快慢、语调轻重的品味,指导学生体会关雎的语速语调之妙;精读以对关雎景物的绘声绘色的朗读,指导学生揣摩画面技

29、巧之美;悟读以对关雎感人的情节、鲜活的形象的体悟细读,指导学生探究作者所表达之情。这样的“渎” ,既抓住“读”这一良方,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以“ 读 ”之法,即诵其音、观其形、思其情、明其意。手眼口心并用,多种感官刺激,可称为诗词教学的良方妙法。诗歌教学要做到 “文”与“言”并重,既要重视“文”(文学内涵和思想内容)的发掘,也要注重“言 ”(文言基础知识 )的落实。而这堂课,如果单就诗歌 “文”而言,的确可圈可点;但是就“ 言” 来说,还不尽如人意。如对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处理,其中的“友”与“乐”含有意动、使动两种特殊用法,对此教师不应该放过,而该教师却仅仅对这两句的诗意进行了描绘,留

30、下“文” 的遗憾。如果我们再深入追问一下 “友之”之“友”、“乐之” 之“ 乐”怎样理解,使学生明白“以为友”的意动用法和“使快乐 ”使动用法;然后再追问使动意动应该怎样区别,教师辅之以点拨。这样费时不多,在重视诗歌教学的“文” 的同时,又能够落实诗歌教学的基础知识。17 【正确答案】 错别字:第段中“ 轫性”的“轫”应改为“韧” ;第段中“烦燥” 的“燥”应改为“躁”。病句:第段中,“ 在这圣洁温暖的雨中,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一句主语缺失,应删去“ 在中” 或 “使”。18 【正确答案】 从全篇结构看,文章先用题记点亮主题,借着利用明确的段落划分,从“雨中 ”“阳光下”“田野上” 三个方面

31、来倾诉和大自然的情缘,结尾与题记首尾呼应。主体三个部分都以“约会” 来串联,既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也能简要地提示和概括本层的内容,构思巧,形式美。从每部分的结构看,先写要约会,然后写如何约会,最后写约会的收获每一部分的结构基本一致,为点明文章主旨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文章取材看,典型生动,贴切自然。大自然浩繁万物,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选择了贴近生活的雨、阳光、田野。在详写和大自然约会的部分,一方面拟人色彩浓厚,让读者倍感亲切柔和;另一方面作者不是随性而为,牵强附会,而是紧扣“坚强”“沉稳”“踏实” 来呈现大自然相应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智慧,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三、

32、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唯恐有所遗漏; “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 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 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写宾客

33、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20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文中疑难字词的音、形、义。了解虞初新志相关常识。能够流利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准确翻译全文。过程与方法:参照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深入理解课文。情

34、感态度与价值观: 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培养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2)设计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初中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这一基本要求,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疏通文意,在朗读背诵中整体感知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初中生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

35、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据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研讨“欣赏点、感触点、疑惑点” ,进而深入理解作品,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有感悟,获得成就感,享受学习的乐趣。21 【正确答案】 口技教学简案一、整体感知播放洛桑学艺片段,让学生初步理解何为口技,师做简单介绍。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中,同样要上演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二、了解作者及出处三、朗读全文,标示注音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予以注音。四、了解大意,梳理结构师:全文是按照时间

36、顺序来记叙的,即按通常所说的“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顺序展开叙事。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问、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第二部分:第 2、3、4 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第 5 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五、研读第一部分1朗读第 1 段找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2思考: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 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明确: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明确: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

37、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点词句。六、研读中心段师:文章的第 2、3、4 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模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听读这一部分,然后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出示 PPT)1口技艺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3师: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生发言,师总结)师:比较第 2、3、4 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其描写有何不同,大家来细细品读一下。明确:第 2 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

38、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 “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 3 段中写“ 意少舒,稍稍正坐 ”,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中,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 4 段写听众“ 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4小结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 乐” 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七、朗读未段,理解深意明确: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与第 1 段相呼应,更是从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一场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八、总结全文,深化主旨本文正是通过细腻的刻画描写,向世人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九、完成练习,巩固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