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98503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9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王老师在讲解布封的马时,让同学们列举和作者同国别的作家的作品,下列举例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丁神曲(B)司汤达红与黑(C)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D)列夫托尔斯泰复活2 老师在讲解艾青我爱这土地时,让学生赏析诗中的句子,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 珠圆玉润” 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 “土地”“河流”“风”“ 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 “然后我死了,连

2、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3 老师在讲到修辞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种修辞的作用,特列举了四句话让同学们说出其修辞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A)反问夸张比喻借代(B)设问比喻夸张比喻(C)反问比喻夸张借代(D

3、)设问夸张比喻象征4 教师在教学“ 伯牙善鼓琴 ”时,说此句中“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并欲举其他相同用法为例,下列可以作为例子的是( )。(A)他为人善(B)善哉,峨峨兮若泰山(C)善哉,洋洋兮若江河(D)京中有善口技者5 教师在讲授童年一课时,这样介绍主人公: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 的外祖母将他养大,外祖父却怂恿他每次赶集偷东西。他聪明能干,却由于雅科夫舅舅的自私,在搬十字架时被压死。他是高尔基童年中的( )。(A)阿廖沙(B)格里戈尔(C)小茨冈(D)别里科夫6 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时候,有位教师举了以下几个例子,其中与该文蕴含的道理相同的是( )。(A)一日一钱,千日千钱

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沉舟侧畔千帆驶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 以下教师对语文教学实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B)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C)语文教学注重的是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外在的附加任务(D)选择教学方法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8 语文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特点后,对其特点进行了以下总结,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重音韵,以声

5、传情,用声写象(B)汉语是“以达意为主”的组合(C)现代汉语的词语结构单音节化趋势明显(D)汉字是一种象形表音为基本特征的文字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下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应与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融为一体(B)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注重熏陶感染与潜移默化(C)情感教育应渗透于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D)应作为语文教学中必须实现的一项任务进行10 学习背影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文中一再写到父亲的背影,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段落,读给父母听;模仿本

6、文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B)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D)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11 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石拱桥桥之美等文章后,对各式各样的桥的姿态、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兴趣,教师抓住这个契机,设置了一堂有关桥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下列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不适合本课的是( )。(A)全面了解桥,掌握桥的名称由来,领略丰富的桥文化(B)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注明索引

7、资料的出处(C)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并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D)培养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2 某位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进行了名为“给自己的作文找读者” 的尝试。学生完成作文后,作文不是当堂收上来而是让学生保留 2 天,在这 2 天里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给同学写评语(内容不限,字数不限)。2 天后作文收上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评价,这项活动学生参与热情极高。下面关于某教师作文课改尝试的评价,哪项是错误的?( )(A)教师关注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乐于分享写作欲望(B)教师用“给作文找读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C)教师是作文评价的主体,教师要多改,反对学生的独立修改(D

8、)写作评价能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13 阅读愚公移山教学实录片段(节选),回答问题。师: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文章大概讲了什么故事,那么对文中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二者的愚智之分,该如何评论呢?请就“ 愚公愚,智叟智”和“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展开辩论,畅谈自己的看法。正方 “愚公愚,智叟智”;反方“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开始!(学生积极性高涨,发言踊跃)正:愚公愚蠢至极,山大而力薄,他搬家要比搬山容易得多。反:愚公精神可嘉,坚信人定胜天,他虽到了残烛之年,但还有他无穷匮的子孙啊。正:人定胜天虽不假,但也要注意客观情况,这样做根本就是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并且他这

9、样做就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子孙的身上。反:这是篇寓言故事。本就是告诉我们人一旦下了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愚公是典范,他做到了,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他这一点。这一点精神很让我们受用了。正:他做到了吗? 他并没有做到啊 !最后山并非他搬走的,是靠天帝解决的。反:那也是被愚公的精神感动的啊!正:子子孙孙,万一他们哪一代血缘无法延续,万一哪一代的孩子不想把毕生的精力用来搬山,违背了他的意愿呢?他的搬山理由根本不充分,这样做根本是以卵击石。正:诺言未能实现就是谎言,梦想不能实现就只是梦想。哲学家说,我们花了过多的时间去粉饰梦想,以至于苍白了现实,这很悲哀,如果困在这样的虚无的梦想中走不出来那就更悲哀了!正

10、:持续辩论大概半个小时,正方占了上风,反方语塞,教师不能决,评论说双方都有道理。学生们甚至包括辩手们也都在困惑中摇头。下面选项中对这则教学实录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学生自主解读,通过辩论,思维碰撞出火花。辩论的过程拓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发展了思维,还产生了创意的表达(B)通过辩论的形式能够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开发学生思维,材料中出现反方占上风,教师不能决的情况是很正常的(C)任何教学行为都应传达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当辩论的态势发生了倾斜,出现了反文本的阅读倾向,反方的同学几乎无招架之力时,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将阅读回归文本(D)有效的课堂对话应在学生、文本、教师这三个维度进行,教师的引

11、导必不可少,而这是一则只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这两个层次上进行的教学14 阅读教师在讲解诗经蒹葭时的课堂实录(导入环节),回答问题。(播放“在水一方” 的交响曲 )师:这是一首温婉动人的交响曲,它仿佛把我们的思绪带到有着绿色的山、青翠的树、潺潺的流水这样一个澄清的境界,非常美。你喜欢吗?用最形象的语言说说你的感受。生 1:喜欢。这支曲子悠扬动听,它有时像弯弯曲曲的小溪,有时又像开阔奔涌的江河。师:比喻很贴切。生 2:我感觉自己在蓝天碧水之间,远处有一叶小舟在飘荡。生 3:这首曲子叫“ 在水一方 ”,我听我妈妈唱过。我觉得眼前像有一幅画,一大片的水,迷迷茫茫,好悠远,好深邃。师:形象具体,色彩

12、明晰,想象的画面是历历在目。在水一方本是一首歌。它的歌词是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写的。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都是她的作品。琼瑶的文学素养绝大一部分来自于古典诗词。在水一方就是她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水一方的原版。学完后,相信你也会写歌。请大家自读一遍,给不认识的字落实字音。下面对这段教学导入,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以乐曲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不知不觉中传达给学生大量信息,属于情境导入法(B)歌曲导入,形式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对使用歌曲在水一方的解释多余,可删去,使导入更加简练(C)以乐曲导入,为学生接下来感受文本表现出来的传统诗歌的淳朴音乐美,奠定了

13、基础(D)由乐曲入手,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形象思维,培养形象表达,可谓一石三鸟15 阅读孔乙己教学实录片段(节选),回答问题。师:找出描写孔乙己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通过模仿来体验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生 1:“排出九文大钱 ”一个 “排”字,动作之潇洒,传达出孔乙已在那些短衣帮面前的炫耀心态。生 2:我从他开口“ 之乎者也 ”能看出他迂腐的悲凉。被别人嘲笑,自己却陶醉其中,也可看出社会对这个不幸者的冷酷。生 3:“皱纹间常夹些伤痕” 表明他经常被人欺负,无力抵抗,他是被人嘲笑欺凌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生 4:孔乙己坐着来,坐着走,最后的行走以手为工具,悲苦至极,众

14、人的笑声,此刻悲哀至极。(至此,课堂气氛沉重,同学都陷入一片沉默与深思中)师:为了体验更深入,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表演孔乙己的动作神态,也看看他对人物的揣摩是否符合书中的描写。(一生表演过程略。但表演过程中,全班氛围出现了可怕的逆转,由于那位表演的学生稍显笨拙和生涩的举动,全班同学爆笑一片,狂笑不已,原本凝重严肃的氛围一下子被打散了,取而代之是喧哗、起哄,以及本不该出现于本课堂的开怀大笑)以下选项中,对这段教学实录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通过表演深入对人物心理世界的体验” 的巧妙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B)通过表演的方式对于理解孔乙己的形象,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将本

15、可引发无限想象的文本定型化了,教学效果值得商榷(C)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想通过表演达到教学目标,必须有足够的准备,这则教学表演欠缺足够的准备,不能达到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的目的(D)通过表演来理解文本内容,需要一定的表演技巧,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表演技巧不专业,很容易适得其反,故初中教师不可使用表演教学这一教学手段二、案例分析题16 阅读秋天的怀念教学过程(片段),完成问题。一、曲径通幽“ 烹饪”趣味文本句子:(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3)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教学实录:师:仅仅是关

16、心? 再细致一点。生:对儿子小心翼翼。师:对儿子小心翼翼,母亲的心,比针尖儿还细呀!把你的“小心翼翼” 送进去。读一读。(生读)师:出去了又回来,回来又去,一遍又一遍,对儿子真是耐心无比啊!读一读,把你的体会读进去,让我们感受这样的母亲。师:母亲的脚步还是稍重了一些,再轻一点儿。指名读第二句。(生读得很好)(一生读,其余生轻声齐读)师:你们真会读书呀!由于你(握一学生的手)的启发,引领着大家体会到母亲痛心中还有细心、耐心、小心因此,这“忍” 中透着的是看不见的爱。问题:请从本文解读的角度对此案例进行评析。16 下面是一位初三学生的习作,阅读后请完成下列问题。与心灵对话我喜欢寂寞,喜欢在夜深入静

17、时独处一室,这样我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问心灵: “心灵,我对家人是不是很关心 ?”心灵不语,但她在我的脑海中展现出了几副画面。画面中的我匆匆而去的关门声掩盖住了妈妈那一声“多加小心” 的关怀。画面中的我那对饭菜不满的情绪,让姥姥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看了这两幅画面,我感到无比愧疚,我知道了对家长的粗鲁,对亲情的淡漠。于是,我对心灵保证:我下次一定要关心家人。心灵笑了。我又问心灵: “心灵,我对朋友是不是很友善?” 心灵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有一位朋友遇到了困难,你能够热情地帮助;有一次朋友遇到了伤心事,你能真诚地去安慰;有一位朋友因考试的失败而气妥,你能鼓励他,使他充满了

18、信心。你对朋友的关怀已经做得很完美,谢谢你!”我甜甜地笑了。我再一次问心灵: “心灵,我对他人是不是做到了尊重?” 心灵摇摇头,说:“ 你还没有做到。有一位同学不小心碰了你的东西,你对他大加指责了一番;有一位陌生人向你问路,你却因忙着回家而昧心说不知道。还有”听了心灵的话,我虽然感到万分惭愧,但也有些无地自容。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冷漠,对朋友以外的人缺少关爱之情。我静静地告诉心灵:以后,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以尊重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心灵在为我加油。在与心灵的对话中,我不断反省自己,使每一天的我都变得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所以,我感谢心灵,感谢她对我的提醒;是她让我反省,是

19、她带我成长,是她让我的生活更加和谐美丽。问题:17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个病句,并改正。18 请你对这篇习作进行评析。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鲁迅孔乙己(节选)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成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

20、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已” 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21、“ 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 “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

22、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已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

23、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 你读过书么 ?”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 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

24、已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 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 不多也。 ”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单元导语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从中,我们不但可以获得教益和启示,而且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本单元所选课文

25、基本上都是与人物形象、人物特点有关。学习本单元,要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规定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课文相关说明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同时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也选入了此篇小说。同单元课文还有范进中举(吴敬梓)、口技(林嗣环) 、变色龙(契诃夫) 等。课后作业(部分)一、小说中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 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二、细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1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地方

26、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 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 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 ?体会一下这种写作角度与直接用第三人称描写的不同效果。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也可以另外圈点几个精彩的句子进行分析、体味)。1(孔乙己) 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处用 “排” ,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2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捞”字显示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 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样

27、的心态?)3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 “大约” ,为什么又说 “的确”,这是否矛盾?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四、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和同学们探讨一下。学生情况九年级,班额 50 人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19 请评析第自然段,分析文中对孔乙己细致的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28、不少于 150 字)20 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21 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9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布封是法国作家,在四个选项中,只有司汤达是法国作家。但丁是意大利作家,哈代是英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诗人自己。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设问与反问区别为: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中。句只有问没有答,属反问,排除 B、D。句把读好文章比喻为饮醇

29、酒;句用富士山来夸大学生制帽顶的高度,分别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句以“希腊”指代一切外国的东西,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本题选 C。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善”:善良,好心;B、C 项“善”:好,妙;D 项“善”:擅长,善于。因此,D 项正确。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文所含的道理是“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结合四个选项来看,只有 A 项比较合适。B 项说的是团结力量大,C 项为坚持不懈的道理, D 项意思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7 【正确答

30、案】 C【试题解析】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成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本题选C。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汉语里同音字太多,如果总是保持古汉语里以单音节词为主的特征,就会在交际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带来歧义。所以,汉语在历史的发展中,慢慢地将古汉语里的单音节词转变为双音节词。同时,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势必会产生很多新的意思、新的词语,这也是引起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故 C 项现代汉语的词语结构单音节化趋势明显,错误。9 【正确答案】 D【

31、试题解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来都不是一项附加的任务,也不是语文教师的心理负担,它应与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融为一体,贯穿在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因此 A、B、C 项恰当,D 项不当,当选。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全面”二字夸大了布置作业的作用。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能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找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即可,A 项中的“全面”和“掌握”使用不当,故选 A。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某教师进行的这项尝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学生既是自己作文的作者,

32、又是其他同学作文的读者,而且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阅读?评语和肯定,这样一来,作文写作和评改就更具挑战性和鼓动性。故 C 项说法是错误的 ?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充分地理解,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倾向。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使用歌曲在水一方的

33、解释不多余,教师对其进行解释,是为了引出它和蒹葭的关系,从而顺利进入教学内容,让导入环节和教学内容联系更加紧密。故 B 项错误,当选。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切的形式手段都要为文本内容服务,使用表演的形式来达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如果教师能够在准备充足,引导充分,教师对文本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是能够达到的,D 项说法太过绝对,故当选。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有感情朗读的最佳途径就是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达成语感的敏化,情感的丰富,审美能力的提升。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该老师给我们作了

34、很好的诠释。“对儿子小心翼翼,母亲的心,比针尖儿还细呀!把小心翼翼送进去。”“母亲的脚步还是稍重了一些。再轻一点儿。”这样感性而趣味性的评价,它包涵了“ 不错”“ 还可以”等鼓励性评价的意思,但它用艺术化的形式间接地告诉了学生朗读的方向,其潜台词是:“你用这样的语调、语气、节奏、感情来处理成功了,能使人人情人境,但是要想让人有更切身的感受,你得再小心一些。”“你与第一个同学相比,把大家带入了一个更佳的境地,似乎能让大家更深入体会到母亲那颗心!”这样的朗读评价语,是教师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于文本的多种情境中的结果。教师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

35、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趣味。这样的语文课就显得“有滋有味” 了。17 【正确答案】 第段中的 “副”应为“幅”;第段中的“ 妥”应为“馁” 。第段中:听了心灵的话,我虽然感到万分惭愧,但也有些无地自容。应改为:听了心灵的话,我不光感到万分惭愧,甚至有些无地自容。18 【正确答案】 本文的小作者将抽象的反省形象化,写得有滋有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小作者将反省经过虚拟成为一场自己与心灵的对话,并且从亲人、朋友、他人三个角度出发,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最后总结出反省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水到渠成,条理清晰。特别值得

36、一提的是,小作者很能避免重复和单调,第一次通过展现画面再现“我” 对亲人的态度,第二次、第三次从正反两方面通过心灵的表述再现“我” 对朋友和他人的态度,做到了“ 多样的统一 ”。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课文细致描写孔乙己的肖像。逐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表明他生活状况不好,时常遭受生活的折磨和别人的凌辱;接着,写乙己到店后,酒客们揭他的短取笑他。他先是不答,当人们一次又一次揭他的“伤疤” 、取笑他时,要面子的孔乙己不得不起来分辩说:“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他争辩的结果是“ 引得众

37、人都哄笑起来 ”。在这里,作者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的可笑、可悲,他是众人取笑的对象,他的到来使店内外充满了快乐的空气在这一段里,作者通过上述肖像描写,把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20 【正确答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激发学生围绕作品主题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将

38、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21 【正确答案】 导入语一:师:同学们,有人说“ 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是传达快乐和善意的最美妙的语言。可是,社会中有一种笑声会变成锐利的刀,冰冷的雪,寒冷的风,它可以冷漠这个充满温馨的社会,可以扭曲一颗纯真的心灵,可以让一个人变得不伦不类,变得疯疯癫癫,你相信吗? 今天请同学们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里,去感悟去寻找答案吧。导入语二:师:我们以前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生:故乡。生:社戏。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不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小说,是一篇散文。师:对,可你是怎么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39、屋是篇散文的呢?你还记得它出自鲁迅先生的哪部文集吗?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它是鲁迅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师:看来这位同学真是个有心人!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后加以编订,改名朝花夕拾。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师: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 33 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其中他自己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这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