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2 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 )。(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3 青少年期一般指( ) 岁。(A)612(B) 1118(C) 618(D)10204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 1905年编制。(A)S-B 量表(B)斯坦福量表(C)韦克斯勒量表(D)比纳量表5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
2、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6 (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7 (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A)学习(B)认知(C)自我提高(D)附属8 (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A)直接强化(B)外部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9 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10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3、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11 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A)认知结构和态度(B)智力和学习环境(C)年龄和学习材料(D)学习目标和态度12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3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14 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15 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B)整体与部分练习(
4、C)模拟与实际练习(D)过分与适度练习16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17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多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B)视觉想象(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18 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 年 5 月 5 日” 时,联想为 “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 ,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识策略(D)复述策略19 指导教学是以( ) 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A
5、)学生(B)教师(C)学生的学习成绩(D)教材20 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二者的结构不同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分为发现问题、_、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22 元认知策略包括_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23 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_。24 _指以前受到强化的行为现在不再受到强化,因而这种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它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25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和学习期待。26 _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
6、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7 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称之为_。28 _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29 _教学模式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30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表明具有较高的_。31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同化三个阶段。32 所谓_,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33 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称为_。34 _
7、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35 _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三、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36 心理健康37 问题情境38 听觉性言语中枢39 合作学习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41 简述知识的含义及知识的分类。42 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43 阐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44 试述遗忘的规律及遗忘的原因。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5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有哪些?各阶段的动作特点是怎样的?46 阐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4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8、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青少年期包括少年期(11、12 岁14、15 岁)和青年初期(14、15岁17、18 岁)。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 S-B 量表。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我提
9、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就。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认知内驱力、自我实现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其中认知内驱力被看做是学习的最稳定、最重要的动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是认知结构迂移理论的提出者。奥苏伯尔认为,当用他的认知结构的观点重新考察迁移时,会发现原先的迁移模式在有意义学习中仍然适用,顺向的迁移仍然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
10、包括认知结构、态度、年龄、智力等因素,不包括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干可知是概念学习。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但是符号不限于语言符号,也包括非语言符号。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练习可分为整体与部分练习。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
11、案。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谐音联想法,是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一种方法。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利用谐音联想法帮助记忆是其中一种。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指导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中心的。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态度与品德的结构是相同的。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正确答案】 理解问题22 【正确答案】 计划策略23 【正确答案】 精确性24 【正确答案】 消退25 【正确答案】 学习需要26 【正确答案】 问题情境27 【正确答案】 动机28 【
12、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29 【正确答案】 交互式30 【正确答案】 变通性31 【正确答案】 认同32 【正确答案】 心理辅导33 【正确答案】 人际关系34 【正确答案】 课堂气氛35 【正确答案】 群体凝聚力三、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36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功能。37 【正确答案】 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38 【正确答案】 听觉性言语中枢:也称温尔尼克区,它位于颞叶的后下部,用来理解语言
13、,损害它说话虽流畅却不理解语言的意义。39 【正确答案】 合作学习: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 【正确答案】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有表现为学习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对学习影响的研究都启示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
14、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41 【正确答案】 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第一种分类: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感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第二种分类: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根据个体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
15、么、为什么、怎么样,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播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42 【正确答案】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
16、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之分。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诊断性评价,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
17、工具比较客观,如测验、问卷等。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观察、谈话等。43 【正确答案】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与关系转换理论等。(1)形式训练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 的过程才能产生。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2)共同要素说。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迁移才能产生。相同或共同要素指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
18、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3)经验类化理论。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4)关系转换理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个体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是获得一般迁移的最根本要素和真正手段。44 【正确答案】 遗忘的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的,呈负加速型。遗忘的理论解释有以下四种:(1)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最后消失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
19、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即某一信息之所以不能提取,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出现暂时抑制,一旦抑制被解除,记忆也就可以得到恢复。(3)同化说。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人们遗忘的往往是一些被较为高级的观念所替代的低级的观念,从而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4)动机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也叫压抑理论。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5 【正确答案】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1)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
20、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虽然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形成之初,学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即首先要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2)操作模仿。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这个阶段的动作特点是: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3)操作整合。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
21、,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个阶段的动作特点是: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4)操作熟练。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这个阶段的动作
22、特点是: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46 【正确答案】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
23、辑学中引进“运算” 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这里的运算并不是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而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演变,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0 岁-2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 (2 岁-7 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
24、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言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 (7 岁-11 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 (11 岁-15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