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89867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在教学中,( ) 强调要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A)桑代克(B)布鲁纳(C)维纳(D)陆钦斯2 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3 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4 罗斯杰是( ) 的代表人物之一。(A)人本主义(B)精神分析(C)格式塔学派(D)行为主义5 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

2、考试)或编组、编班的评价方法是(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6 技能学习要以( ) 的掌握为前提。(A)基础性知识(B)概念性知识(C)科学知识(D)程序性知识7 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小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顿悟说(B)认知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 下列属于传统的记忆法的是( )。(A)位置记忆法(B)谐音联想法(C)关键词法(D)语义联想9 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A)开始和结尾部分(B)中问部分(C)不一定(D)都一样10 成就

3、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 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11 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12 ( )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A)问题(B)问题解决(C)理解问题(D)问题空间13 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A)没有疾病(B)身体壮实(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4、(D)心理素质高14 可采用( ) 来治疗失眠。(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15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16 在影响人际吸引中“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 )。(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17 一般性解决问题阶段的第三阶段是( )。(A)提出假设(B)分析问题(C)检验似设(D)发现问题18 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概念的最可靠的标志是( )。(A)概念属性的认识(B)概念例证的

5、区分(C)概念分类根据的理解(D)概念的正确运用19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A)爱好(B)忠诚(C)热爱(D)兴趣20 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A)专业知识(B)教育学知识(C)心理学知识(D)相关学科知识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_与差异性。22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_学习三类。23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_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24 _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

6、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25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_的创造之分。26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27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_为特征的神经症。28 教学目标是_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29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项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 _状态为止。30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个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_。31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32 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

7、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_。33 教育心理学是_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4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的过程。35 所谓_,足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6 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37 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38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39 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40 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1 论述学习策略的分类。42 论述群体动力的表现。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0 答案与解析一

8、、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布鲁纳认 h 所掌握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越广,也就产生越广泛的迁移。所以他强调在教学中要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变通性(也称灵活性)的定义,选 B。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模仿。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罗斯杰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班的评价方法是常模参照评价。6 【

9、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强调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地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由此可知选

10、择 B。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法。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是开始和结尾部分,这是因为中间部分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效果一般不好。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成功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 50%时,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故选 C。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12

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问题空间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们将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内容。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治疗。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选项符合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的定义。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熟悉性和临近性的作用。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性解决问题阶段的第三阶

12、段是检验假设。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概念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概念的正确运用。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正确答案】 不平衡性22 【正确答案】 行为规范23 【正确答案】 自我提高24 【正确答案】 程序性25 【正确答案】 类似26 【正确答案】 模仿27 【正确答案】 情绪低落28 【正确答案】 预期29 【正确答案】 起始30 【正确答案】 关键期31 【正确答案】 消极的32 【

13、正确答案】 诱因33 【正确答案】 应用心理学34 【正确答案】 心理自我35 【正确答案】 心理发展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6 【正确答案】 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37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

14、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1)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3)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变化。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结果的主观判断或估计。38 【正确答案】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

15、(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39 【正确答案】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40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思想被认为是当代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基础。(1)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

16、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新的假设所推翻、所取代。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对知识的应用,认知主义强调的是应用的普遍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应用的情境性。(2)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并不是一个经验的无产者,而是能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问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起新的意义,从而充实、丰富和改造了自己的知识经验,他们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而是在已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上

17、去形成新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同时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学生观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探索性,确保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落实。(3)教师观:建构主义更愿意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启发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逐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自我管理、自我负责;创设良好的、情境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

18、其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学习;组织学生与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实际工作者进行广泛的交流,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有力的社会性支持。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1 【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2)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3)

19、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42 【正确答案】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群体凝聚力的培养应注意: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要帮助课堂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

20、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课堂上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上主要的人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