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2 岁-3 岁(B) 4 岁(C) 5 岁以前(D)1 岁-3 岁2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3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4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5 创造性是指个
2、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6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7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8 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科尔博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9 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威廉冯特10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
3、)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11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12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D)与他人相接近1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14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D)教学阶
4、段15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少年期是指 11、12 岁到 14、15 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_、_的特点。17 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_、自我追求等。18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_风靡全球,成为 20 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19 期待包括_期待和_期待。20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21 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_和_。2
5、2 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_。三、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3 心理健康24 问题情境25 听觉性言语中枢26 合作学习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7 简述技能的作用。28 教师如何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29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30 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31 抑郁症有哪些表现?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2 论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33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1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B2 【正
6、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D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A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A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正确答案】 半成熟 半幼稚17 【正确答案】 自我调节18 【正确答案】 “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19 【正确答案】 结果 效能20 【正确答案】 利他主义21 【正确答案】 感性概括 理性概括22 【正确答案】 练习三、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3
7、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功能。24 【正确答案】 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5 【正确答案】 听觉性言语中枢:也称温尔尼克区,它位于颞叶的后下部,用来理解语言,损害它说话虽流畅却不理解语言的意义。26 【正确答案】 合作学习: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7 【正确答案】 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它可以控制动作的
8、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技能调节着经验获得的过程,决定着经验获得的速度、水平,是经验获得的手段。从形成问题表征、确定问题的性质和类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法,到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通过各种心智与操作动作实现的,而合乎法则的心智与操作技能保证了问题的顺利解决,也达到了变革现实的目的。28 【正确答案】 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
9、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干同类课题;(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延迟,而应适时。29 【正确答案】 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30 【正确答案】 (
10、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31 【正确答案】 抑郁症的表现:(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2 【正确答案】 第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表明
11、,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再加上自身的选择、判断能力有限,因此,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得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3)同伴群体。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的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正式的班集体、非正式的小团体等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试
12、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同伴群体保持一致,以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可以说,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第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可以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
13、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对集体的积极的态度定势或心理准备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 (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要改变或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考虑其接受能力,遵循先他律而后律、循序渐进的原则。33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一个人自己决定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对知识的意义,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具有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
14、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仟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此,学习不可能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是一个简单的 S-R 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积累、信息加工的过程。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信息意义的理解。 (3)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而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