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89874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组织学生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感知直观2 有位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 1421 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 (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加工策略(D)自由联想策略3 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A)恒常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整体性4 初中阶段一方面表现出孩童的稚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青年的充满理想和激情,这种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状

2、况体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 )特点。(A)过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动荡性5 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是人格( )的表现。(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6 有位中学教师经常外出开会,班级管理完全交给学生自己,纪律居然井然有序。这一教师的领导最可能属于( )。(A)仁慈专断型(B)民主型(C)强硬专断型(D)放任型7 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是( )。(A)宋代以后(B)春秋战国(C)明清时期(D)隋唐时期8 根据认知同

3、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9 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A)初中二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10 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 )。(A)动机功能(B)调控功能(C)健康功能(D)信号功能11 “理想和未来 ”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12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 )。(A)历史性(B)时代性(C)

4、阶级性(D)生产性13 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们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A)集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兼有 B、C 两种类型14 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5 某学生由于自己的作文好几次在班上作为范文念读,从此特别喜欢上作文课。从学习动机目标远近关系看,属于( )学习动机。(A)主导性(B)辅助性(C)远景性(D)近景性16 最早提出“ 行动研究

5、” 这一概念的是 ( )。(A)梅依曼(B)拉伊(C)凯洛夫(D)勒温17 “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 是强调 ( )。(A)教师的权威(B)榜样的作用(C)领导的权威(D)社会的作用18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 )。(A)发展性(B)针对性(C)普及性(D)全面性18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和 “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19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级管理。(A)三(B)四(C)一(D)二20 率先提出活动课程主张的是(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苏霍

6、姆林斯基二、辨析题21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 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22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3 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24 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三、简答题25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6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方法。27 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28 实验法的优点是什么?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四、材料分析题29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中学,新生开学时没有编快慢班,但经过第一学期期末

7、考试后,第二学期编了快慢班。问题:你对该中学的做法有何看法?3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学校推上了班主任的岗位。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想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管好学生。于是,我在班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调整班干部,换上我信任得力的助手;二是每天尽可能待在班上监视学生的行为;三是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四是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组织的活动,我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参加;五是在课堂上我以“严”字当头,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当班主任一个学期了,我认为我对班主任工作是尽职尽责了;对学生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但学生并不喜欢我,学生表面上

8、好像“怕 ”我,但我在学生中的威信却不高,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上面是一位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的感受。请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方法中的参观法属于实物直观。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中所用的方法是精加工策略里面的记忆术。故选 C。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虽然时间发生了变化,但国旗的颜色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知觉的恒常性。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9、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刚好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青年初期则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这一阶段的状况体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过渡性特点。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格的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不同人面对挫折与失败最终的结果不同,这是人格的功能性的表现。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题干可以看出,该教师是通过民主性的领导方式,使学生养成自律精神,属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故选 B。7 【正确答案

10、】 A【试题解析】 由古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过程可知该现象产生的时间是宋代以后。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的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所以通过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功能。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是:“或劳心

11、,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意思就是体力劳动者将受制于脑力劳动者,也就是脑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比体力劳动者高,因此,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的领导方式有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赵老师班级学生的课上规矩和课后纪律涣散,是由于上课的严格约束和课下的无人管理造成的,是明显的集权型领导。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题干中的这一现象即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征。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习动机根据作用的主次分为

12、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根据目标远近关系分为远景性学习动机和近景性学习动机。题干所说属于近景性学习动机。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勒温最早提出了“行动研究”这一概念。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是强调榜样的作用。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18 【试题解析】 “ 生物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13、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0 世纪初,杜威提出了活动中心课程论。二、辨析题21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快乐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走向成功,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也需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而“减负”指的是减轻学生身上不合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而不是正常的为帮助教学必须的练习。22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正确的。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

14、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23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点,但它也是对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24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 或“心理断乳期”。对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三、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

15、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把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从出生到 1218 个月左右。(2)肛门期:大约从 1218 个月到 3 岁左右。(3)性器期:大约从 3 岁到 5 岁。(4)潜伏期:大约从 5 岁到 12 岁。(5)生殖期:大约从 12 岁到成年。26 【正确答案】 (1)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5)协调同伴关系。(6)与家长合作。(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27 【正确答案】 有效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有:(1)配合运

16、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此,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

17、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的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28 【正确答案】 所谓教育实验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制情境。(2)排除无关的因素。(3)数量记载精确。(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运用实验法应注意:(1)实验前做好准备。编制学年或学期的实验计划,制订实验的课时计划。准备实验用品,编制实

18、验小组。学生做好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实验,根据情况可进行全班或个别的指导,随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3)实验后要总结。教师视全体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四、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分快慢班的做法违背教育公平原则。把优质资源集中在快班,侵犯了部分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慢班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遭到不平等对待而自暴自弃,快班的部分学生照样会因为找不到原有的优势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人的素质是复杂而多元的,仅仅凭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据此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根本不符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

19、真正精神,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也不会因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种以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代价分快慢班的做法,是不科学的。30 【正确答案】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

20、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但这种了解应建立在平时点滴的观察中,而不是整天待在教室监视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任何活动都亲自过问,完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案例中的班主任经常批评学生却极少表扬学生就是不热爱学生的表现。(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案例中的班主任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就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表现。(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班主任要想使师生关系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