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尚书中的酒诰记载周康王的一句话:“我闻殷述(坠)命,唯殷边侯、田(甸)雩(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由此可知周康王意在( )。(A)劝诫国人不要沉溺于饮酒(B)不耽于享乐,励精图治(C)痛斥当时的社会不良风气(D)表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2 春秋时期,( ) 在齐国进行内政改革,税制上实行“相地而衰征” ,行政管理上则采取“叁其国而伍其鄙 ”。(A)管仲(B)申不害(C)吴起(D)春申君3 春秋、战国交替时期,称霸东南地区的国君是( )。(A)宋襄公(B)楚庄王(C)齐桓公(D)越王勾践4 19
2、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 皮毛之路”“ 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5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 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6 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
3、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A)理学思想兴盛(B)商品经济发展(C)市民阶层兴起(D)政治上重文轻武7 元仁宗于 1313 年下诏:“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元仁宗此举意在( )。(A)控制天下学子的思想(B)强化理学的崇高地位(C)提倡标准化考试制度(D)选拔真正的文艺人才8 据研究,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9 中国
4、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 发生在( )。(A)1895 年(B) 1896 年(C) 1898 年(D)1900 年10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与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 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11 在一次游行集会上,学生代表宣读北京学生界宣言,散发的传单上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主张。这次游行集会发生在( )。(A)北京(B)天津(C)南京(D)武汉12 天津大公报曾刊登过一则消息
5、,内容是“据交通方面的报告,昨夜 11 时许,有某国兵在沈阳演习夜战,城内炮声突起,居民颇不安。铁路之老叉道口,亦有某国兵甚多,因此夜半应行通过该处之平吉火车,当时为慎重起见,亦未能开行。”下列与这则消息有关的是( )。(A)淞沪会战(B)江桥抗战(C) “九一八” 事变(D)南京保卫战13 宪法对于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具有统领作用,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每年的 12月 4 日是我国的“ 国家宪法日 ”,各类宣传宪法知识的活动应接不暇。我国现代历史上首部宪法的颁布时间为( )。(A)1949 年(B) 1950 年(C) 1954 年(D)1956 年14 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
6、重要标志。中国政府做出这一决策时面临的状况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开始转向城市、国企(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史终结论”喧嚣(C)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正在进行一轮姓“ 资” 、姓“社”的争论15 观察下图,在该人物执政时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顶峰。该人物是( )。(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里克利(D)亚历山大二世16 世界近代自然科学史上曾有人说过:“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这位“ 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的科学家是( )。(A)开普勒(B)牛顿(C)波义耳(D)伽利略17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
7、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 新组织” 使( )。(A)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18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 1688 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
8、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9 1921 年,彼得格勒市民鲍里斯在日记中写道:“今年的春天是这样的惨淡,农村地区的饥民逃到了城市,可是作为市民的我们也不能做到食物自给呀。”造成日记中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B)破坏分子的恶意宣传(C)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强制推行(D)经济危机造成物资短缺,物价踊贵20 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 90 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 20 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 5 万亿美元,日本为 3 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 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9、(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21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框架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22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说:“长期以来不干涉主义一直被视为国际秩序中一项重要的原则,但不干涉主义原则,必须在一些重要方面加以限定:国家主权和防止种族灭绝。”基
10、于此理论,美英于 2003 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体现了这一理论的核心是( )。(A)打击恐怖分子(B)维护世界和平(C)人权高于主权(D)尊重各国主权23 下列选项中与史记汉书合称“前四史”的是( )。(A)隋书周书(B) 三国志后汉书(C) 后汉书隋书(D)国语春秋24 唐代前期是修史的“ 黄金时期 ”,相继问世了八部断代史书,号称 “唐修八史”。下列选项不属于“ 唐修八史 ”的是( )。(A)北齐书周书(B) 梁书陈书(C) 隋书晋书(D)唐六典唐会要25 “全球历史观 ”是由( )最先提出的。(A)巴勒克拉夫(B)马克思(C)斯塔夫里阿诺斯(D)斯宾塞二、简答题26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1、27 简述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28 教师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材料二: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
12、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问题:2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3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30 材料一:1919 年爆发的“ 五四” 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
13、的影响。问题:31 依据材料一、二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本教材片段的教学目标。32 请简述本教材片段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33 请设计本教材片段的提纲式板书。33 材料:以下为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雅典城邦的政治民主” 一课时,某位老师考虑到“雅典民主 ”的评价是一个重点、难点,因而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它,便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合作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本节课前,教师先宣布准备班内选举一名历史课代表,除了讲明历史课代表的职责外,他更多地鼓励学生参选,但有一个条件,每位参选者必须准备 23 分钟的竞选演讲,阐述自己当选后准备如何提高班级的历史学习成
14、绩。在讲完了雅典民主的内容之后,这位老师便宣布准备采用雅典民主的方式选举产生历史课代表。同学们听了都很兴奋,这种兴奋来源于对雅典民主的向往,来源于自己能参与。等到选举时,教师请有意参选的同学到讲台前,然后宣布选举人和被选举人资格。他首先宣布借读生没有选举资格,再宣布没有本市户口的同学没有资格,这样就有几名同学被迫退出选举,对此大家似乎没有太大争议。可当老师宣布女同学没有资格时,女同学大呼不公平,直到老师不得不解释这是按雅典民主程序进行选举后,大家才安静下来。然后老师再宣布每个小组只能出一名代表,又有人退出。随后在剩下的竞选者演讲完了自己的竞选纲领后,由剩下的具有选举权的同学举手表决,这样才选出
15、了历史课代表。选举结束后,老师既请当选者谈感想,也请落选者、女同学、借读生等谈感受,等大家都谈完了,对雅典民主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也水到渠成了。问题:34 分析该体验式教学案例,你认为该教师在教学中抓住了哪几个重要环节,并加以评述。此外,教学活动存在哪些不足?35 就历史教学而言,采取体验式教学有哪些难点,在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四、教学设计题36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知道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材料二:课文摘录: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怍物多已具
16、备。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4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引文意思是商代的诸侯、官员竞相饮酒作乐,使得军队失去作战
17、能力,导致国家灭亡。周康王讲此话意在告诫臣属远离奢侈享乐之事,专心政务,才能确保政权稳定。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春秋时期最早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是管仲。结合管仲辅助齐桓公进行内政改革的史实,可以确定答案选择 A 项。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 473 年率军攻克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灭亡吴国,进而称霸东南地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 A、B
18、 两项不够全面;丝绸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说明当时唐代土地兼并盛行,致使均田制受到破坏。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瓦解,A 项不符合题意。B 项与材料无关且不符合史实。 D 项“市”突破空间限制是在宋朝。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材料信息“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可知画家从研究客观事物入手,以体悟宇宙自然,这与理学的求理方法有关;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促进风俗画产生,而材料明显是文人写意画,故 B、C 两项错误;D
19、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元仁宗对科举考试在范围、内容、字数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其目的是借助程朱理学加强对学子的思想控制;此举强化了理学的地位,B 项属于结果而非目的,排除;考试制度的标准化是客观效果,不是元仁宗的主观目的,故 C 项错误;材料限定考试范围及内容,很难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故 D项错误。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19 世纪中期,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远远低于印度,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西方工业品有顽强的抵制力。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 B 项与
20、史实不符;1853 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印度,C 项与史实不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光绪皇帝因帝党和后党斗争激烈,决定利用维新运动来推行新政,于 1898 年 6 月 11 日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变法活动到同年 9 月 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 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清政府当时财政主要来源于税收,故 A 项错误;依据题干中“1862年”以及“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说明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办理的洋务,不可能控制国家金融体系,故 C 项错误;材料
21、显示不出“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的信息,故 D 项排除。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北京学生界宣言和提出的宣传口号可判定,这次游行集会是“五四”运动,发生地点是北京。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中大公报的引文可知,该历史事件发生在深夜,地点是沈阳,并伴有激烈交战。结合相关史实可知,此为“九一八”事变。其他选项在时间和地点上与题干引文内容不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现代历史上的首部宪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并实施。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
22、史实可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在 1990 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到城市和国企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解体是在1991 年年底。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992 年的中共十四大上。A、B、C 三项有误。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图片中塑像人物的面部特征和帽子可以判断应是古代的欧洲人。再结合题干中“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顶峰”这一信息可知,该塑像刻画的人物是伯里克利。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近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科学发现的基础上,整合出全面的、综合的知识体系,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
23、。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荷兰出现股份公司及股票来筹集航海及商业活动资金,极大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到荷兰的海外殖民商业活动;B、C 两项在时间上不符,加以排除;D 项违背史实,排聆。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英国国家权力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自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开始,故排除 A 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排除 B 项;D 项是 19 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结果,与题意不符。1688 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统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英国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24、。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干中的“1921 年”“彼得格勒”饥民”等信息可知,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由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索取过多进而导致生产中断、食物供应不足,出现鲍里斯日记中的现象。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目内容可知日本政府企图借助自身的经济总量优势获得国际政治事务上的话语权,即谋求成为政治大国。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中“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框架之内运作的”,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扩张,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强调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22 【正确
25、答案】 C【试题解析】 “不干涉主义”其实就是“新干涉主义”,它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人权高于主权”是新干涉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础。美英发动伊拉克等战争就是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进行的。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前四史”指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刘宋范晔的后汉书。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唐代前期,官方相继主持编撰了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隋书晋书南史北史八部史书,号称“唐修八史”。唐六典是专记职官沿革的
26、职官体史籍,唐会要是专记唐代社会各项制度沿革的会要体史籍。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审视自“二战”以来世界发生的变化,建议重新定义欧洲和世界历史的研究理论,并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1976 年)一书中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历史观”。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由于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一条全民族抗战的战线。(2)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了侵华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
27、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3)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对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方针、牵制日军起了重要作用。(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是一次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伟大的正义战争。27 【正确答案】 (1)充分开发和利用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2)教师与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3)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的课程资源。(4)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如各地图书馆及历史遗存等。(5)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6)重视
28、利用学生自身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课程资源。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历史作品展览,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整理、展览、评比和共享,积极参与到学校每个假期组织的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相关课件和网页,学生从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是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28 【正确答案】 (1)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环节上要深下功夫进行钻研,高度关注初、高中历史学科在内容和体系上的衔接。(2)注重初、高中知识结构层面的衔接,做到举重若轻、主题突出。(3)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理论层面的衔接,做到高低得当,逐步推进。(4)注重初、高中在知识体系层面的衔接,重视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整体性。(5)注重初、高中在教学方法层面的衔接,激发
29、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基本能力和思维习惯。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30 【正确答案】 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和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1 【正确答案】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 五四”运动的背景、导火索、过程等基本事实,理解 “五四”运动的影响
30、。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提高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五四” 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32 【正确答案】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重点:掌握“ 五四” 运动的背景、导火索、经过、结果等基本事实;采用问答法进行突破。教学难点:理解“ 五四” 运动的影响;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突破。33 【正确答案】 板书设计:“五四”运动背景:国内、国际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两个阶段结果:取得初步胜利意义:新民主主义的开端34 【正确答案】 情境的直观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直观,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有代入感
31、。启发性:创设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的内容要有讨论的价值,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的灵活性: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教师引导参与时,情境创设可能就在其中,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环节灵活的融合,使学生“身临其境” 。不足: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师生活动与学生互动关系失调。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者居多,生生互动者少,师生互动当然必要,但师生活动的面有局限,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狭小。师生互动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到思想和体验的旋涡中去,许多学生处于旁听或陪坐的地位。该案例中学生就始终处于教师的引导下,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
32、程理念。35 【正确答案】 难点有以下三点:课前:确定主题、搜集资料。课中:引导参与、情境创设、实践探索、成果交流等环节的衔接与过渡。课后:总结知识、提升能力。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将教学主体定位为学生;体验活动的主题及内容应符合课程目标,切忌偏离主题;教师应促成学生将情感体验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四、教学设计题36 【正确答案】 一、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设备播放黄梅戏天仙配的经典选段,播放完毕后用 PPT 展示部分歌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教师:刚
33、才我们欣赏的是黄梅戏天仙配的经典选段,也看到 PPT 上的歌词。老师想提个问题: 天仙配歌词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经济模式,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二、新课讲授 教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曾是传统的农业国家,那么我国的早期农业是何时出现、特点如何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自己寻找答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尝试整理答案。 教师:哪位同学可以回答一下问题? 学生甲:我国的原始农业出现在一万年前,采取刀耕火种的方式,呈现“南稻北粟” 的种
34、植特点。 学生乙:商周农业的作物品种有所增加,农具采用石器和骨器。 教师:同学们的归纳很正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早期农业有这样的规律:由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由迁徙到定居;农业文明与水源有密切关系,属于大河文明;属于粗放型经济。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与归纳整理,提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理解与归纳能力。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灌溉技术四个层面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小组经过讨论后形成自己的结论。 各小组学生经过十分钟的讨论,纷纷形成自己的结论,由小组代表阐述。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不错,不过也有
35、疏漏之处,老师将大家的结论加以整理,下面的表格就是完整的内容。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探究学习方法促进合作意识的发展,活跃思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适当补充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个体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自给自足经济成为封建政权的基础之一。下面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边看教材,一边听老师讲有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内容。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3) 原因:生产力提高(铁犁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集体劳动转
36、向个体劳动。 (4)特点:家庭为单位、农工结合、自给自足。(5)地位:主导地位,基本模式。 (6) 评价: 积极性:精耕细作,生产效率高。 消极性: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与学生听讲结合,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教师组织学生做事先准备好的多类型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验本课的学习成果,做到查缺补漏。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精耕细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创造力。我们如今应该从中汲取精华,发展现代化农业。 设计意图:简要回顾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适当总结,巩固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 结合学习内容与其他材料,比较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不少于300 字的小论文。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