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89898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9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问题。1 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3 下图是太阳局部图,图中的 M 是出现在太阳哪一层的什么 ?( )(A)色球

2、层的耀斑(B)色球层的日珥(C)日冕层的太阳风(D)日冕层的耀斑4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在 2009 年曾有一颗小天体撞击木星,造成木星表面出现黑斑。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颗撞击木星的小天体应当是一颗小行星,其大小和坦尼克号相当。在太阳系中小行星运行轨道位于哪两颗行星之间?( )(A)水星和金星之间(B)金星和火星之间(C)金星和木星之间(D)火星和木星之间4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据此回答问题。5 图中信息表明( ) 。(A)17 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 月水

3、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6 对 5 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B)入库水量少(C)季节干旱,降水量少(D)温度高,蒸发量大6 读下图,回答问题。7 图中城市中心与郊区相比( )。(A)气温高、降水少(B)气温高、降水多(C)气温低、降水少(D)气温低、降水多8 关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B)近地面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C)高空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D)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9 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北半球高纬地区(B)南半球低纬地区(C)北半球中纬地区(D)南半球中纬地区9 读木桶效应(组

4、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问题。10 以某地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10000、8000、6000、4500,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10000(B) 8000(C) 6000(D)450011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 气候资源(C)福建 耕地资源(D)黑龙江矿产资源11 读某河三角洲示意图,完成问题。12 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搬运(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D)海洋搬运13 该地区聚落分布

5、( ) 。(A)在狭隘的河漫滩平原上(B)呈点状分散分布(C)蜿蜒分布于山前(D)沿河发展,形成蜿蜒的沿河聚落带13 下图为北京时间 2015 年 9 月 15 日 8 时亚洲局部地区地面气压场(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14 此时北京的风向是( )。(A)偏南风(B)偏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5 图中甲、乙两地最大气压差最接近( )。(A)24hPa(B) 27hPa(C) 21hPa(D)30hPa16 受图中锋面系统的影响,丙地区可能出现( )。(A)风和日丽天气(B)高温晴朗天气(C)阴雨连绵天气(D)大风降温天气16 下图为某工业企业在国内的分布及产量示意图,读图完成

6、问题。17 该企业属于( )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B)市场导向型工业(C)原料导向型工业(D)技术导向型工业18 该企业计划在西欧筹建分厂,需要考察当地的( )。居民消费习惯劳动力价格气候条件技术条件内部交易成本(A)(B) (C) (D)18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简图,读图完成问题。19 下列节气中,北京昼夜长短差值小的是( )。(A)小寒(B)大雪(C)清明(D)芒种20 在芒种到小暑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B)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C)安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D)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扩大20 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快速发展,下图为我国

7、某省会城市“米” 字形高铁雏形图,读图完成问题。21 图中 M 城市是( )。(A)合肥(B)郑州(C)武汉(D)南昌22 图中高铁完全建成后,使该城市( )。对外联系加强城市化水平提高服务范围扩大货物运输量增大(A)(B) (C) (D)22 2015 年 10 月 29 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图为“19952025 年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及预测柱状图” ,读图完成问题。23 在图示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人口增长的模式来看,我国一直处在现代型(B)死亡率的变化,说明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下降(C)出生率的变化,说明传统生育观念在不断

8、变化(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总量还会持续增长24 “二孩政策 ”的全面实施,将对我国未来十年产生的影响是( )。(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B)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C)家庭抗风险能力有所下降(D)城市的就业压力将会增大25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特征包括( )。整体性差异性稳定性层次性(A)(B) (C) (D)二、简答题26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 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这一教科书编写建议的理解。(提示:从基本理念和教学内容特征等方面思考)27 中学地理教材内容与地理科学体系的联系主

9、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材料分析题27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 80人口的祖籍是福建。两岸“ 三通” 的启动和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材料二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 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 ”。世界上有 30 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 “妈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问题:28 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29 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 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 ?2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

10、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或原理时,只是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下面以“地球如何公转” 为例说明发现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案例:地球如何公转师:假如我站在这里当作太阳,请一同学手捧地球仪模拟地球绕我这个太阳公转。生 1:(捧着地球仪随便地围绕老师转一圈)师:大家思考一下,同学 1 转得对不对?哪个同学再来转一下?生 2:(捧着地球仪,一边使地球仪由西向东自转,一边围绕老师逆时针公转)师:同学 2 纠正了同学 1 的一些错误,是否完全转对了呢?请同学讨论一下。(同学们争论声顿起,有的说转对了,有的说还有问题)生 3:(捧着地球仪,一边由西向

11、东自转,并稳定地轴方向不变,围绕教师逆时针公转,转的速度及变化也恰当)师:同学 3 转动与同学 2 有什么不同呢?(大多数同学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但也有同学小声嘀咕说没有不同)师:请同学们对照教材看看地球公转时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同学 3 转得对,而同学 2 转得不完全对?问题:30 结合材料概括发现法教学运用的基本步骤。31 分析评价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3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球自转知识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怎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又怎样呢? 引出“地球公转 ”的教学。材料二在讲授“ 地球公转 ”前,一上

12、课可以先动画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绕太阳不停地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认真观察,根据“地球公转” 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中心、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引入新课教学。材料三在讲授“ 洋流” 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哥伦布在 1492 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时,一共用了 37 天,而他在 1493 年第二次去美洲时,只用了 20 天。同时,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第二次走的反而是距离较长的路线,可为什么还会出现第二次用时较短的情况呢?通过今天“ 洋流”知识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材料四“生活 ”导入是指教师使用生活实例、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

13、出教学内容。运用这种导入时,可以利用的生活实例很多,如结合时事报道、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体验和感受,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歌曲、诗词等都可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问题:32 分析材料一、二、三所使用的教学导入方法。33 运用“生活 ”导入法为“城市交通”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导入。四、教学设计题33 阅读关于“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4、”的内容。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从全球来看,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除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六大洲中,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少(图 311)。在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多年

15、平均径流量为 27000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衡。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从时间分配上看,我国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水量充足,而且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这里的河流水量大,支流众多,内河航运业也十分发达。 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水的质量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不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产品质量、市场销售等也就不同,经济效益也因此存在差异。例如,将饮料

16、厂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直接影响饮料生产的经济效益。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从水资源的数量来看,工农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导致需水量增加,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城市,需水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从水资源的质量来看,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不断增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很多污染物得不到处理而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

17、件。水资源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制定科学的用水战略,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为此,人们采取多种措施,力图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开源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加强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调节;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等。 节流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要求:34 设计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5 依据课程标准和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

18、程要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9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在海拔 3500 米到 4500 米之间,磷的积累量达到了一个峰值,该山处于四川省西部的亚热带气候区,在此高度应该是高山草甸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海拔 20003000 米处与磷的高积累区(海拔 4000 米左右)相比,气温会高,生物产量低也会更高:根据材料“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可以推知此处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更多。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日全食时,可以看到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

19、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 b 图可以看出冬春季水库月均水位逐渐下降,推断出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故选 C。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库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 a、b 图示可知, 5 月份在人流水量递增的情况下,仍出现低水位,应是水库在雨季来临之前放水腾空一部分库容为汛期的防洪做准备。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市中心与

20、郊区相比,降水更多,气温更高。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故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城市上空产生的上升气流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 1 月均温在 0以上,7 月均温在 24左右,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约为 700mm,应该是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中纬地区。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木桶原理,环境人口容量应取决于能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要素。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找“木桶短板”,找各地区最短缺的因素,即限制性因素。四川地处长江的上游,有著名的二滩

21、水电站,故其水力资源丰富,A 错;山东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海洋,气候条件较好,气候资源不是限制性因素,B 错;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矿、石油资源,D 错;福建地处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高低起伏,耕地分布破碎,人口密集,耕地资源极其短缺,此为影响其人口合理容量的限制性因素。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河口三角洲是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而形成。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河口三角洲地区聚落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北京附近的等压线是东南高、西北低,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北,风向为偏南风。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图

22、中的等高差为 25hPa,乙地的气压应为 100251005hPa,甲地的气压应为 102751030hPa,所以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应为225275hPa。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丙地区有冷锋经过,附近等压线密集,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图中提供的信息是人口多少与工厂的布局,根据人口的多少无法判定该企业为劳动力、原料或技术导向型工业。该工业生产规模和人口呈高度一致性、工厂布局分散且远离总部,说明该企业所从事的工业为市场导向型工业。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该企业为市场导向型企业,若在西欧布局,需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当地的技术条件和内部

23、交易成本。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统称内部交易成本。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离两个节气越近,昼夜长短差值越小。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芒种到小暑,中间经历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到夏至日至北回归线后南移,A 对;远日点为 7 月初,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小暑一般为 7 月 7 日前后,所以芒种到小暑,地球公转的速度先是变慢的,B 错;这段时期,安徽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 错;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先变

24、大后变小,D 错。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图中高铁走向可以判断 M 城市为合肥。郑州纬度位于上海偏北,B 错。武汉位于福州西北,C 错。南昌位于上海西南, D 错。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高速铁路建成,将大大促进城市对外联系,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更加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高铁一般为客运专线,对货物运输量影响不大。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是 100 以内,A 错;死亡率的增高的原因是老年人口比重加大,B 错;图表显示,2025 年以后,我国人口升始负增长,D 错;从 1995 年之后,出生率持续下降,说明“多子多福”传统生育观念发生改变

25、。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二孩政策”会促进人口出生率上升,增强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会相应增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该政策不会对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出生人口性别比产生影响。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区域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和层次性等。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问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

26、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教科书体现“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 的基本理念,可以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对学生发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素材等。联系学生实际还包括编写教科书时选用与使用对象的地区特点、学习条件相符的素材。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现时性,教科书在选材时应注意体现这种时代性和现时性。例如,“ 桑基鱼塘 ”是与农业有关的经典素材,编入教科书时要考虑“桑基鱼塘”模式已经发生的巨

27、大变化。27 【正确答案】 (1)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组成反映了地理科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结构。(2)中学地理教材反映了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并重,且相互促进的特点。(3)中学地理教材反映了地理科学与地图学的紧密联系。(4)中学地理教材的改革要反映地理学发展水平。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29 【正确答案】 开发与“妈祖文化” 相关的旅游资源 (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加强海内外联系,吸引海内外游客。30 【正确答案】 发现法的基本步骤及运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矛盾,并提出要

28、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和假设。从理论和实践上检查假设,不同的观点可以辩论。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31 【正确答案】 发现法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于设计成为探索发现的过程,很多内容很难甚至不可能设计出一套探索发现的过程。运用发现法教学时,由于教师的启发、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等,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往往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因而,难以保证教学进度。对于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案去启发学生“ 发现”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发现法虽是一种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还应该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

29、更好的教学效果。32 【正确答案】 材料一使用了复习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到新的学习活动中来,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材料二使用了演练导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读图、观察标本、观看录像、操作地理学具、讨论等方式开始新课学习,这种导入形式不仅重视教师的演示,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材料三使用了设疑导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3 【正确答案】 在讲“ 城市交通 ”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都生活在城市中,相信大多数同学都遭遇过城市交通堵塞,你可能还因此耽误过很重要的事,如考试。可见,交通堵塞会对城

30、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那么,城市交通有哪些特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城市交通”。四、教学设计题34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运用图表资源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认识到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以案例探究为出发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图表为分析点,培养学生用图、析图的能力,了解水资源的重大意义及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的节水意识观念,并以实际行动开展节水活动。从全球和未来

31、角度认识环境,懂得基本的可持续利用策略。35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教学过程要点:问题导入:教师通过 PPT 播放非洲尼日利亚水资源短缺图片,提问:该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水资源短缺,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合理利用水资源。(一)水资源及其分布教师展示中国罗布泊周围地区的兴衰画面:学生展开讨论,归纳总结,推选一位“发言人” 陈述罗布泊的变迁所反映的问题。教师讲述:罗布泊周围地区的兴衰说明水为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就是拯救生命,下面让我们来探究“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生阅渎教材“ 水资源及其分布 ”和图 311“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探讨:(1)水资源的狭义和广义概念。(2)水资源

32、的更新与循环。(3)如何衡量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4)水资源的分布及成因。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发言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归纳:(1)水资源的广义概念为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概念为能为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水体,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更新与循环主要为海陆间循环。(3)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状况为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即多年平均径流量。(4)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原因:海陆位置,夏季风影响的时间长短不同);还有另一个特点为总量多、人均少(原因:人口多)。(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师展示

33、1998 年水旱灾害状况图,学生展开讨论归纳总结并进行发言。教师归纳:水资源的丰歉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类的生产活动。(1)水资源少的原因:降水地区、季节分布不均,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水浪费。(2)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展示 2000 年华北大旱状况。(3)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对比分析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水资源状况不同。(4)水资源的质量还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阅读课本材料:农夫山泉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原因:千岛湖深层地下水天然清纯,味道甘冽),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

34、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导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可以克服自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水资源,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也不同,下面我们来了解科技进步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学生读图“ 水资源利用的进步 ”,学生讨论回答:不同时期,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状况如何?教师归纳: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为了用水,只能“逐水草而居” ,为了躲避水灾,往往“ 择高地而处之 ”。农业文明时期 生产力有所提高,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广度、深度有所加强,能能动地利用水资源,例如筑堤防洪、挖沟排水、引水灌溉。现代文明时期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例如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三)

35、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师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背景。学生阅读教材“ 沙漠中的奇迹 ”和“咸海的忧患”,探讨:(1)“水危机”产生的原因。(2)“水危机”的解决措施。学生发言。教师归纳:(1)“咸海的忧患”可以看出,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为:自然原因 深处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人为原因人口增多,扩大耕地,引水灌溉,湖水减少,故“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增多,工农业用水多,浪费水严重,水污染严重。(2)“沙漠中的奇迹”可以看出,我们应如何利用水资源,应该是开源和节流。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修建水库蓄水,开渠修河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流措施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改进灌溉措施,工业废水重复利用。课堂小结:楼兰古城的消失,成海的面积缩小,给人类以警示,过度破坏环境,必然会导致水资源的衰竭,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我们对水资源必须要开源节流,从生活中众多小事做起,维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