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以下题。1 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2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A)甲(B)乙(C)丙(D)丁2 读图,回答第以下题。3 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4 在上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
2、因是(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4 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以下题。5 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6 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3、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6 右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以下题。7 经考证发现,近 30 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8 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 。(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9 图示 L 城是我国的“ 水晶之乡” ,有“花果山”“ 水帘洞 ”“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还
4、新建了水晶展销市场,成为全国的水晶集散地。近年 L 城接待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请据材料判断,这最主要是由于 L 城( )。(A)优化了景区功能分区(B)增加了景观文化内涵(C)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D)突出了旅游资源特色9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 6 月 22 日 12 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 小时后途经 a 地(165W,67N)上空, 14 小时后抵达芝加哥 (875W,42N)。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以下题。10 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 H 路线长(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C)飞经 a 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
5、于正北方(D)飞经 a 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11 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 6 月 22 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14(B) 13(C) 12(D)3411 右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 3 099 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以下题。12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13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13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
6、图。读图回答以下题。14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15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16 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 1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D)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16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
7、答以下题。17 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18 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18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 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以下题。19 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曲线(B) 曲线(C) 曲线(D)曲线20 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20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
8、半球图。此刻,曲线 MN 上各点太阳高度为 0,MN与 EP 相交于 N 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以下题。 21 由图文信息可知( ) 。(A)M 位于 N 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22 图示时刻( ) 。(A)东经 10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22 读右图回答以下题。23 若 EF 为赤道,P 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B) 020S(C) 20N2326N(D)20S 一 2326S24
9、若 EF 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 34。S)夏季昼变长25 若 O 为北极点,H、P 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 E 点的时间可能为( )。(A)5 月 23 日 8 时(B) 6 月 22 日 18 时(C) 11 月 23 日 6 时(D)12 月 22 日 18 时二、简答题26 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地理课程性质的定位。27 如何理解“ 地理教学方法具有创造性 ”?三、材料分析题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
10、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 5000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 1 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亚洲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 世纪,英格兰开始出
11、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 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 埃利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材料三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 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5 世纪英国开
12、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下图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3)分桁 18 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及问题。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刘老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一课的教学片段:师:(在概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性之后,在电子白板上投影出“长江、黄河水系图”)请大家看“ 长江、黄河水系图 ”,想一想,如果要把长江水引到黄河,给南水北调找一条通道,应该从哪里调水?理由是什么?生甲:我认为,可
13、以在黄河流域最需要水的地方开挖,引入长江水。生乙:从长江水流量最大的地方引出,这样长江、黄河沿岸的地区都有水用。生丙:在两大河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凿一条通道,因为这样可能花费较少。师:很好,请你们几位在电子白板上画出你们各自的设计调水路线。然后,打开课本看“南水北调线路图 ”,能否发现南水北调线路与大家设计的一致 ?(学生纷纷打开书本,急切寻找答案)问题:(1)上述材料中,该教师主要采用了什么地理教学方法?并说明该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局限。(2)该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步骤?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描述水循环的复杂过程时,这样讲述:“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踪水质点作一次循环旅行,
14、那将是极其有趣的。你可以想象你所喝的那杯水中的水质点,曾经在唐古拉山上的冰晶中闪烁,然后它就奔入山中小溪、急流,随小河水进入滔滔长江,汇入东海,来到太平洋,在广袤的大洋上游荡在灼热的阳光下,它又从洋面蒸发到空中,开始周游世界也许它出现在北京天空的彩虹里,赤道上空的雷雨中,西伯利亚的沼泽里,非洲的大瀑布中,吐鲁番的坎儿井里,南极洲的冰原上;也许它又从土壤中被吸收到甘蔗的枝叶里、纺锤树的躯干中、仙人掌的茎球中;或许它又摇身一变,成了骏马身上的汗珠、巨鲸喷射的水柱、鳄鱼流出的眼泪、草履虫体中的细胞液。你也可以想象它正在为人类作出贡献流淌在水乡泽国的稻田上,沸腾在发电厂的锅炉里,或在病房的吊瓶中缓缓滴
15、入病人的体内通过这次漫游世界的追踪旅行,你完全可以体会到,地球表层几乎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有水的踪迹,并且它们是处在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之中的。”分析本段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试叙述这种教学方法。四、教学设计题31 阅读关于“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的内容。人口为什么要迁移? 人口迁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人口
16、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的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20 世纪 80 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大干旱造成成千上万的环境难民。在历史上各个时期,世界各地都出现过因旱涝、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移民的现象。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不论是过去几个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向新大陆的迁移,还是如今人口频繁地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
17、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地区性武装冲突都促进人口发生迁移。1947 年的印巴分治促使上千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1)针对课标要求,试对本节课教学给出活动建议。(2)依据活动建议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18、】 A【试题解析】 北京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地东南侧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年降水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甲、乙、丙、丁,故 A 项正确。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板栗喜光、喜暖,因此应生长在向阳坡,图中甲处在向阳坡,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适合板栗生长,故 A 项正确。乙、丙、丁处在阴坡,光热不足,且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板栗生长,故 B、C 、D 错误。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可以判断,5 月 6 日 14 时。北京吹东南风,5 月 7
19、 日 02 时,北京吹东北风,故 D 项正确。台北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东北风,5 月 7 日 02 时也是吹东北风,风向没有改变,故A 项错误。上海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偏南风,5 月 7 日 02 时也是吹偏南风。风向没有改变,故 B 项错误。首尔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西南风,5 月 7 日 02 时吹偏南风,风向变化不大,故 C 项错误。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所谓旱灾,与干旱不同,是因干旱引起的灾害,有干旱不一定有旱灾。图中所示的月份是 5 月份,此时正值华北地区春耕时节以及冬小麦生长旺盛季节,对水需求量大,而此时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水源短缺,容易造成旱灾
20、。华北地区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降水量少,土壤干燥,但这些并不一定会造成旱灾。故 A、C 错误。植被的多少并不对旱灾起很大的作用,故 D 项错误。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大型商城要求有大量的消费人口,该商城位于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之间,依靠便利的城际铁路和公路可以把大量的消费人口吸引到该商城,顾客来源广,故 B 项正确。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故C 项正确。增加商城数量、扩大商城规模均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故 A、B项错误。商城靠近景点会把大量消费人口引入景区造成景区环境破坏,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故 D 项错
21、误。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题干可知,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因此泥沙沉积量的多少会影响海岸线的变化,只有泥沙沉积量多于泥沙沉降量,海岸线才会向海洋推进,故 B 项正确。海岸线变化受地貌形态、河网密度影响不大,故 A、C 项错误。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抗侵蚀能力相同,故 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等影响的强弱程度。一个地区的烈度。与该次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有关,因此,城市制定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烈度。故 C 项正确。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题目材料可知,L 城是我国的“水晶之乡”,有“花果
22、山”“水帘洞”“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独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故 D 项正确。题目材料没有反映出景区功能分区规划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故 A、C 项错误。“花果山”“水帘洞”“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点属于自然旅游资源题目材料没有说明其文化内涵,故 B 项错误。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于飞机到达 a 地时恰巧为当地地方时 O 时,太阳处于一天中的最低位置,且 a 地位于北极圈以北,6 月 22 日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C 项正确。客机的飞行路线比 H 路线短,故 A 项错误。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故 B 项错误。飞经 a 点时,客机受
23、到的地转偏向力向南,故 D 项错误。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地方时计算,飞机于 6 月 22 日 12 时从北京起飞时,芝加哥的地方时是 6 月 21 日 22 时 26 分,飞机途经 14 小时到达芝加哥,因此到达芝加哥时,芝加哥的地方时为 6 月 22 日 12 时 26 分。日期的界定有两条经线:0 时经线和180经线。通过计算可知,此时 0 时经线为 86E,从 0 时经线(即 86E)向东到180经线为今天,其他范围为昨天。因此属于 6 月 22 日的地区范围约占 34。故D 项正确。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亚热带名山,海拔超过 2 000 米的不多,黄山
24、和庐山都是海拔不足2 000 米。只有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 3 099 米,蛾眉山为断块山,断裂上升而成。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据图可知,本地降水较少,再依据降水的变化和山峰的分布可得知本区地形较为复杂。较大城市应布局在河流沿岸、地势平坦且降水较多的地区。故本题选 C。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依据经纬网信息可知该国为蒙古国,本国距季风源地近,风力较大,防风固沙成为首要任务。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陆国的定义是四面都不临海的国家;温带气候并不一定一月均温就低于 0,如温带海洋性气候;蒙古国东部地形为高原。17 【正确答案】 C【试题
25、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知本区是青藏高原,所以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是地形。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青藏高原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雪灾。19 【正确答案】 C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曲线为南美洲, 是非洲,是北美洲,是澳大利亚。M 地降水较少是非正常的因素,是因为强大的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了荒漠气候。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图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地球顺时针旋转,M 位于 N 的东方,N 靠近南极点。所以 M 位于 N 的东北方。北美洲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
26、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则 MN 为昏线,又因 N 是昏线与南极圈的切点,则 N 位于的经线 EP(40E)为 0 时,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故本题选 B。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EF 为赤道,则 H、P 之间与 EF 垂直的线段为地轴,从图中可以看出晨昏线和地轴夹角为 20,P 为 70N,即 70N 及其以北出现极昼,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太阳直射点在 20N 及其以北。也就是太阳直射范围 20N2326N。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黄道平面 EF 与地轴 PQ 的夹角 POF 为 70,则黄赤交角为 20。黄赤交角变小。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缩小,即热带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的
27、范围缩小,即寒带缩小;故北温带范围变大。因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缩小,会引起晨昏圈的回归运动范围也变小,这会导致悉尼夏季的昼长变小。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若 0 为北极点,H、P 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可知晨昏线与经线交点的极北点也就是劣弧 HP 的中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 0 时或者正午 12 时。从北极点俯视,地球呈逆时针转动,故 E 点的时间可能为 6 时或者 18 时,排除A。5 月 23 日和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劣弧 HP 表示黑夜,M 点为 0 时,确定出 E 为晨 6 时,排除 B。 11 月 23 日和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都
28、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劣弧 HP 为昼弧,M 点为 12 时,此刻 E 点应为 18 时,故选 D。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
29、作用。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27 【正确答案】 地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创造、不断革新、不断发展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目的的调整、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和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地理教学方法也始终在变化、发展着,1 日的教学方法不断被改造、甚至被淘汰,新的教学方法则不断出现。例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旧的教学方法往往依赖于“满堂灌” 式
30、的讲授法,基本格局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活动占上课时间的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这对于学生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智力发展都有其消极的一面。而目前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已明显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普遍采用以地图为中心的调动学生多种活动方式的一系列教学方法,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地理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地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地理教学方法,使之符合我国、本地区、本民族、本校以及本人的实际。学生同样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地理的方法。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1)棉花种植业的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
31、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2)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 (3)优势:机器设备与生产技术领先;市场需求量大;原料(棉花)供应充足;优良港口多,利于棉花和棉布进出口运输。 问题:大量的棉花和棉布进出口增加了运输成本。 29 【正确答案】 (1)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谈话法是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来传授地理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有:一问一答,方式简单;能检查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智力; 能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谈话法的局限性:谈话法是以传授知
32、识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是随教师谈的内容转的,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谈话时,教师的提问一般是激发起学生的记忆表象,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具备一定的基础或生活经验,则不宜用谈话法。(2)主要的步骤有: 依据教学的内容及其重点,设置问题; 提出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兼顾全班各种程度的学生;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解答;总结学生的回答。30 【正确答案】 这位老师采用的是讲述法。讲述法是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一般在叙述地理事物、现象、特征和分布时运用讲述法。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学中各种现象、景观的描述区域地理教学中有关地形分布、水系分布
33、、资源分布、生产分布的描述,各地风土人情、城乡景色、地理探险的叙述等。常运用讲述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时,除了要注意讲述内容的科学性之外,还应注意语言的口语化,讲求语调的抑扬顿挫,讲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优美、亲切。并且可以结合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结合直观的方法,边指地图边讲述,或边绘黑板略图和示意图边讲述;结合谈话法,用讲述作为引言,然后提出问题,或者边讲述、边提问题等等。四、教学设计题31 【正确答案】 教学活动建议:运用比较法。对比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迁移路线、迁移原因等方面的差异。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结合其他案例对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探究。举行小型辩
34、论会,加深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理解。(2)参考设计教学过程要点: 观看春运图片,让学生体会图片中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特征等。针对人口流动的方向,让学生观看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流向图,概括总结。强调: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活动: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体会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让学生正确认识民工潮,产生尊重民工的感情。教师:目前,我国正进行西部大开发,人口流动出现了新变化,谈谈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并说出西部大开发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多媒体展示:政策移民(政治因素)结合以下案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案例一:三峡移民的图片和资料三峡移民的原因:生态环境因素案例二:巴勒斯坦难民图和资料分析迁移原因:战争(政治因素)案例三:印巴分治的图片和资料迁移原因:(民族歧视) 社会文化因素最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人口迁移的例子,并分析原因。教师总结:经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其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结束语:再观看图片引出结束语:再次看图片大家又有什么感触呢?我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如果大家都进行迁移,谁来开发自己的家乡。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