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89912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5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多用电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的每一量程的测量范围都是 0(B)若选择开关扳在欧姆挡上的1 挡上,准确调零后,测量电阻,指针恰指在刻度 30 和 50 的正中央,则待测电阻的阻值正好为 40 (C)若多用电表内没有安装电池,也能直接用来测量电阻(D)只有在测量电阻时,才需要进行机械调零2 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 30,一质量为 m 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则此过程中,

2、物块的( )。(A)动能增加了 2mgH(B)动能损失了 mgH(C)机械能损失了 mgH(D)机械能损失了 mgH3 图中三条实线 a、b、c 表示三个等势面。一个带电粒子射入电场后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虚线所示途径由 M 点运动到 N 点,由图可以看出( )。(A)三个等势面的电势关系是 a b c(B)三个等势面的电势关系是 a b c(C)带电粒子在 N 点的动能较小,电势能较大(D)带电粒子在 N 点的动能较大,电势能较小4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镜头上的增透膜,这是光的偏振的应用(B)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衍射的应用(C)利用光的干涉,配有偏

3、振镜的照相机可以拍出水中的鱼(D)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5 如图,质量分别为 mA,m B 的 A、B 两小球带有同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A、q B,用绝缘细线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平衡时,两小球恰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细线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分别为 与 ()。现突然让两小球失去各自所带电荷,接着开始摆动,摆动过程中最大速度分别为 vA、v B,最大动能分别为 EkA、E kB。则( )。(A)m A 一定小于 mB(B) qA 一定大于 gB(C) vA 一定小于 vB(D)E kA 一定小于 EkB6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 t 的函数关系式是: v=05t ms,有

4、关该质点运动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质点的速度每秒增加 05 ms(B)质点在第 2 s 内的位移是 10 m(C)质点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质点第 2 个 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5 ms7 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盛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温度不变,熵增加(B)温度升高,熵增加(C)温度降低,熵增加(D)温度不变熵不变8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关评价建议中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使发展变化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以下最能反映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的是( )。(A

5、)行为观察(B)实验操作(C)课题研究(D)成长记录二、简答题8 一匀质细杆质量为 m,长为 l,可绕过一端 O 的水平轴自由转动,杆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摆下。求:9 初始时刻的角加速度。10 杆转过 角时的角速度。三、案例分析题10 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下图所示,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 A 与下面小球 B 的加速度为( )。 Aa 1=g a2=g Ba 1=2g a2=g Ca 1=2g a2=0 Da 1=0 a2=g 解:剪断细绳时,以(A+B)为研究对象,系统只受重力,所以加速度为 g

6、,所以 A,B 球的加速度为 g。故选 A。 问题:11 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及其要点。12 指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解法。13 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13 某教师针对下列习题的教学片段。习题: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T),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平面内,有一个长度为 L(m)的金属棒 OP 绕垂直于纸面的转动轴 D 沿逆时针方向以角速度 (rads)匀速转动,试求金属棒 OP 转动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师:前面已学过感应电动势的求解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下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求解该问题。生 1:运用 E= 求解,金属

7、棒经t 时间扫过的面积为 L2t,所以= BL2t,那么E= BL2。师:很好,这是用法拉第感应定律的定义式求金属棒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生 2:运用公式 E=BLv 计算,这个棒平均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为 ,所以E=BLv= 。师:很好,比较两同学的解答,可知两种解法所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相同,因而这两种解法都对。问题:14 对上述片段进行评析。15 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的思路。四、教学设计题15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下面是某高中教材电势能和电势一节中关于静电力做功的教学实验图。 任务:16 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17 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

8、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17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材料二 下面是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部分教材内容为: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上一节的探究我们已经看到,小车的加速度可能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大量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由此可以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

9、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比例式表示,这就是 a 或者 Fma。 这个比例式也可以写成等式 F=kma。 材料三 教学对象已有知识基础:已经完成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任务:18 说明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的应用。19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设计 (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 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5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

10、案】 A【试题解析】 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是不均匀的,所以 B 项错误。应用欧姆表测电阻时,欧姆表需要一个内置电源,故 C 错误;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前都需要进行机械调零,D 错误;故选 A。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上升的过程中,mgsin30+mgcos30=mg,可知摩擦力大小mgcos30= mg,上滑的最大路程 s=2H;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W=(mgsin30+mgcos30)2H=2mH,因此动能损失了 2mgH,AB 错误;机械能损失要看除重力以外的力做功,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摩擦力做功,而摩擦力做的功W 摩 = mgcos302H=mgH,因此机械能损失了

11、mgH,C 正确,D 错误。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物体作曲线运动时,一定受到指向其曲线内侧的力,若物体只受电场力,则电场力一定指向曲线内侧,然后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进一步判断动能、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或者根据电场线方向判断电势的高低。由于电场线跟等势线互相垂直,所以根据题意可知。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指向曲线内侧,带电粒子从 M 运动到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故在点动能小,电势能大,故 C 正确,D 错误;由于不知电荷带电的正负,因此无法判断电场线方向,故三个等势面的电势高低无法判断,故 A、B 错误。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照相机镜头上的增透膜,这是光的干涉的

12、应用,A 选项错误。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全反射的应用,B 选项错误。配有偏振镜的照相机可以拍出水中的鱼,是因为水面的反射光被偏振镜过滤掉了,可以拍到清晰的水中鱼的形象,所用的原理不是光的干涉,C 选项错误。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D 选项正确。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分别对 A、B 两球受力分析,A 球在重力、支持力、电场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设 A、B 之间的电场力为 F,可列出 F=mAgtan=mBgtan,由于 ,得到,m Am B,A 选项正确。q A 与 qB 之间的大小关系不确定,B 选项错误。小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

13、球摆动到最低点的速度为 vA,A 球绳长为LA,B 球绳长为 LB。有 LAcos=LBcos,m AgLA(1cos)= mAv2A,解得 vA=,得到 vAv B,C 选项错误。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EkA=mAgLA(1cos)= 。由于LAcos=LBcos,可以得到 EkAE kB,D 选项错误。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V0=0,加速度 a=05 ms 2,所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的速度每秒增加 05 ms ,A 、C 选项正确;质点在第 2 s 内的位移 s= 05(2 21 2)m=075 m,故 B 错误;质点在第 2 s 末的速

14、度 v2=052 ms=1 ms ,质点在第 4 s 末的速度 v4=054 ms=2 ms,所以质点在第 2 个 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v= ms=15 ms,D 选项正确。故选 B。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因为容器绝热且气体自由膨胀不对外做功,所以气体内能不变,温度不变;熵增加原理是一个孤立系统由一个平衡态到达另一个平衡态,它的熵不会减少,若过程是可逆的,则熵不变,若过程是不可逆的。则熵增加。因为此过程是不可逆过程,所以熵增加。故选 A。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学生的成长记录等形成性评价结果应该是高校录取学生的依据。特别强调高考招

15、生的改革应与本课程标准的实施配套。”故选 D 项。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细杆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J= 由转动定律,有10 【正确答案】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知识及其要点是: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12 【正确答案】 出现上述错解的原因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不正确。由于剪断绳时,A、B 球具有不同的加速度,不能作为整体研究。 正确解答:分别以 A、B 为研究对象,做剪断前和剪断时的受力分析。剪断前 A、 B 静止。如图 1,A 球受三个力,拉力 T、重力 mg 和弹力 F。B 球受两个力,重力 mg 和弹簧拉力 F。F 与 F为同一根弹簧的张力,大小相等。 A

16、球:TmgF=0 B 球:Fmg=0 由式,解得 T=2mg,F=mg 剪断时,A 球受两个力,因为绳无弹性,剪断瞬间拉力不存在,而弹簧有形变,瞬间形状不可改变,弹力还存在。如图 2,A 球受重力 mg、弹簧给的弹力 F。同理 B 球受重力 mg 和弹力 F。 A 球:mgF=ma A B 球:Fmg=ma B 由式解得a4=2g(方向向下) 由式解得 aB=0 故 C 选项正确。13 【正确答案】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弹簧与绳的区别。提问学生:弹簧不计质量,弹性限度内 k 是常数,剪断瞬间,弹簧形变是否会瞬间发生变化,合外力会不会发生变化。加速度会不会变?绳子不计质量但无弹性,剪断瞬间合外力是

17、否会发生变化,加速度是否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 A、B 两球在剪断瞬间加速度不同,不能作为整体分析。之后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小球分别进行受力分析,从而自主得出答案。14 【正确答案】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基本上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教学从以“教育为中心 ”转向以 “学习者为中心”。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导入太简单,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评价过于单一,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只是简单的说很好,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而不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类问题没有进行总结、分析,没有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能有的学生并不明白这

18、道题的解决方法。15 【正确答案】 在抛出该习题之前,教师应该将感应电动势的求法与作业情况简单说一下,有多少同学掌握了,有多少同学还不会运用,有多少同学根本没有想到去运用。接着教师对这块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在评价部分,第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比如,学生在应用公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 E=Blv 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总结部分,在第二个学生回答完成之后,教师除了评价该学生的回答,还应立足这类题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四、教学设计题16 【正确答案】 可用于探究静电力做功的教学。17 【正确答案】 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如

19、图所示从静电场中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如下图,分析试探电荷 q 在场强为 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 A 运动到 B 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q 沿直线从 A 到 B;(2)q 沿折线从 A 到 M、再从 M 到 B;(3)q 沿任意曲线从 A 到 B。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计算,总结结论:W=qEL AM=qELABcos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结论:静电力做的功只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18 【正确答案】 实验中涉及到加速度、质量与力三个物理量,要研究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控制一个物理量保持不变,再此基础上

20、探究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先选择同一个物体(如小车)。保持其质量不变,在改变牵引力的情况下,探究其加速度与力的变化规律。19 【正确答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物体的加速度只与力和质量有关,并通过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增强获取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图象法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增进学习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在猜

21、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视频展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金的情景。教师:在决赛时,刘翔将自己身上一切戴的东西像手表、项链等都摘了下来,穿最轻的跑鞋。这样做的科学道理在哪里?学生讨论后得出: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二)提出猜想教师:那么物体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提供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附图片内容如下:为何体操,跳

22、水运动员的身材都比较苗条、瘦小?从防止发生交通事故的角度考虑,说一说反超载的道理?F1 方程式赛车的质量只有一般小轿车质量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神舟五号飞船返回仓返回时为何要打开降落伞?1与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关系:生: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关;例如:骑自行车刹车:用力刹车时,用的力越大,车越容易停下来,即:阻力越大,自行车减速的加速度越大。生: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无关;例如: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推不动,运动状态不变,加速度为零。生:应该是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关;分析如下: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推不动,是因为大石头同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受到合外力为零,因此加速度也为零。2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3、: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例如:人分别用相同的力推自行车和摩托车时,自行车比较容易加速启动,而摩托车则较难。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较小的自行车获得的加速度就较大。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牛顿第一定律等),讨论猜想的科学依据所在,从而确定:物体的加速度 a 只与它所受合外力 F 和物体本身的质量 m 有关。【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对“影响物体加速度大小的因素” 有所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已有的认识,在这过程中教师利用课件提供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他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

24、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探究 a 与 F、m 的定量关系1确定研究方法教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物理方法来研究 a 与 F、m 的定量关系呢?教师在确定研究方法后,简单地介绍“控制变量法” 。2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方案:包括使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如何采集数据等?(要求学生把设计的方案简要地写在纸上)。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选择较有代表性方案的小组派代表上台简要叙述本组设计的方案(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写在纸上的方案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大家在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3进行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4师生共同得出结论:a 与 F 成正比、a 与 m 成反比。(四)回顾总结深化认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以及探究过程中使用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