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89915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2 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空间结构(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碳链的多样性(D)构成 DNA 的单体在不同物种中通用3 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口的细胞不会发生( )。(A)有丝分裂和分化 (B)同源染色体分离

2、(C) DNA 复制 (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4 下列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5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6 现有 AaBb 和 Aabb 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数和生殖能力均相同,自然状态下,下一代中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7 图 1 所示 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

3、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B)甲 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C)丙中不含磷酸键,是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8 下表是生长素类似物 2,4 一 D 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处理结果,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组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数量相同的枝条(B)各组处理枝条的时间可以不同(C)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起对照作用(D)甲组 2,4-D 溶液浓度较适宜,具有促进作用9 某海岛上,每 1 万人中有 500 名男子患红绿色盲,则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者的数量为每

4、万人中有(设定男女性别比为 1:1)( )。(A)1 000 人 (B) 900 人(C) 800 人(D)700 人10 图 2 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a,b (B) b,d (C) d,e(D)a,c,e11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 (B) (C) (D)1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

5、现象是( )。(A)O 2 的产生停止 (B) CO2 的固定加快(C) ATP ADP 比值下降(D)NADPHNADP +比值下降1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 Na+、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4 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6、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15 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如图 3 所示,酶系 1、酶系 2 和酶系 3 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基质(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6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 Na+的内流是形

7、成静息电位的基础17 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9 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 ,在初夏

8、梨树的 “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20 在一般培养温度下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都称固体培养基,不可用于( )。(A)菌种分离 (B)细菌鉴定(C)细菌计数 (D)菌种的保藏21 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9、22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较多的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这符合教材内容选择( )的思想。(A)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B)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C)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 的思想(D)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3 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 ,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这位教师运用的强化技能的类型是( )。(A)标志强化 (B)活动强化(C)动作强化 (D)变换方式强化24 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内容要点的探究性学习属于(

10、 )。(A)发现式探究 (B)推理性探究(C)实验式探究 (D)启发式探究25 某教师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节中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 “简述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树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造福社会的决心”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层次水平分别是( )。(A)了解、领悟 (B)了解、反应(C)理解、反应 (D)理解、领悟二、简答题26 A、B 两种植物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相应的光合速率如图 2 所示。 (1)与单作相比,间作时,光饱和点发生了改变,其中 A 植物_(上升下降),B 植物_(上升下降) 。(2)在光照强度为 10x102mol.m-2s

11、-1 时,间作提高了_(AB)植物的净光合速率。(3)曲线与横坐标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与纵坐标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27 下表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测量结果(单位是 Jhm 2.a),其中食物链仅为“ 植物田鼠鼬” 。据表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Jhm 2.a,从田鼠到鼬的能力传递效率为_。(2)田鼠获得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值为_Jhm 2.a,其余能量主要以_形式散失。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在 1 hm2 范围内,第一次捕获 50 只田鼠,标记放回;第二次捕获40 只,其中有标记的 20 只,该种群密度为_只hm 2。三、材料分析

12、题28 材料:某教师在进行“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学习风格等,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形成了如下的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时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可以对此进行很好的

13、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2)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可用哪些方法了解学生?29 材料: 高中生物教材中,无论是细胞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行为变化规律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究其原因是染色体及染色体上DNA 的变化属于微观的变化,学生不易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某生物课题组团结合作、精心设计了能使学生直观地观察演示动物睾丸细胞染色体变化的教具,如图4 所示: (1)请简述该教具的制作步骤。(2)请简述该教具在演示“ 减

14、数分裂” 时的使用方法。四、教学设计题30 请根据下列有氧呼吸一节内容,回答问题,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部分)。有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体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很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肌细胞内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显然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概括地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15、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氧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对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状态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将存在 ATP 中。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应用有氧呼吸原理的例子。要求:(1)设计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2)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的时机。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1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碳不是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如水是

16、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但不含碳元素,故 A 错误;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故B 错误;细胞中的大多无机化合物中不含碳,故 C 错误;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所以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故 D 正确。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核酸、糖原等是生物大分子,但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核糖体上主要合成蛋白质,A 错误。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碱基的排列顺序而不是空间结构,B 错误。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C 错误。构成 DNA 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以在不同的物种中通用,D 正确。3 【正确答案】 B【试题

17、解析】 伤口愈合的过程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分化的结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环境指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药物注射进肌肉中,进入的是组织液。A 、B 、C 三项所述均不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故选 D。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双受精是指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含 3n 染色体的受精极核,故 A 错误: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的顶细胞与基细胞不能说哪个在上,B 错误;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所以

18、 C 错误;只有 D 正确,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只发生自交。基因型 AaBb 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基因型 Aabb 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又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各占 。因此,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故选 C 项。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物体内 ATP 与 ADP 的含量比较少,且处于动态平衡,A 错误;甲乙过程是水解酶起作用,而丙乙过程是合成酶起作用,酶的种类不同,空间结构不相同,B 错

19、误;丙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C 错误;ATP 合成时要消耗磷酸(戊),D 正确。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4 一 D 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量,植物插条生长状况、每组的枝条数量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A 正确、B 错误。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对甲、乙组起对照作用,甲组2,4 一 D 溶液浓度促进生根,乙组抑制生根,C 正确。和丙组对照,可以看出甲组 2,4 一 D 溶液浓度较适宜,具有促进作用,D 正确。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 万人中有 5 000 名男性,X b 的基因频率为 5005 000=01,所以XB 的基因频率

20、为 101=09,所以 XBXb 的基因型频率为2x01x09=018,则 5 000 名女性中携带者的数量为 0185 000=900 名,故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者的数量为每万人中有 900 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在神经细胞间是单向传递的,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本题在箭头处的神经纤维上施加刺激,该处兴奋双向传导,因此 d、e 都会有电位变化,但不能逆向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因此必奋传递不到 a、b、c。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

21、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个种群,故错误;物种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并与其他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故正确;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正确;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故错误。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 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H 和 ATP 的产生停止,

22、导致暗反应 C3 的还原速度减慢,C 3 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 项不会发生;光反应停止,ATP 的生成减少,ATPADP 比值下降,C 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 项会发生。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 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 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 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 Na+、K +浓度的

23、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 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 项错误。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 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 项错误;病毒 V 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 项错误。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酶 1 作用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形成丙酮酸和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酶 2 作用于有氧呼吸第二阶

24、段和第三阶段,形成二氧化碳和H,场所是线粒体;酶 3 作用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是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酶 1、酶 2、酶 3 的存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神经元受到刺激时,Na +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且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A 项错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递质有兴奋型递质和抑制型递质),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

25、经元,B 项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C 项错误。静息电位是 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 Na+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元细胞膜外 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而细胞膜内外 K+、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 项错误。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由题干信息获知该肾上腺素的靶器官包括心脏,其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应激状态、内脏神经刺激和低血糖等情况下,释放入血液循环,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引起心跳加快;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而反射弧是反

26、射的基本结构。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得多,这与南方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及温度等因素有关,故选 C。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植物体内有导管和筛管两条运输通道,导管位于木质部,自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韧皮部,自上往下运输有机物。果农为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筛管被割断,有机物难以由上往下运输,于是大量运输到果实,提高水果产量。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菌种分离、细菌鉴定和菌种的保藏,但是不适于进行细菌计数,因为固体培养基中的细菌一般都是重叠在一起的,很难进行观察计数。21

27、【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校文化的建设,主要是由于校园文化有利于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科书编写应当融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为一体,充分体现三者的互动,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注意介绍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成就和发展。题干中的教材符合此要求。故本题选 C。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标志、符号、文字、图形或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象征性的奖赏,从而表示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的行为方式。活动强化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可以相互影响。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活动达到强化,起到促进学

28、习的作用。如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或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动作强化是教师运用师生之间交流的动作,来强化教学的行为,如用非语言方式(体态语言) 肯定或否定学生课堂的表现。变换方式强化是教师运用变换信息的传递方式,或变换活动等使学生增强对某个问题反应的一种强化。对同一教学内容、概念、规律和词汇等,教师采取不同的强化刺激(信息)反复多次,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故本题选 B。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发现式探究,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内容的要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老师

29、将预先准备的教具交给学生,根据教具的质、量,让学生单独或分组集体操作这些教具;第二阶段让各组学生开发他们的操作方式和他们的发现,并鼓励全班学生讨论他们刚才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答案选 A。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简述”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的了解水平,“树立”属于情感性目标动词的领悟(内化)水平。故选 A。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下降;上升(2)B(3)光补偿点,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呼吸强度【试题解析】 (1)光饱和点是指光照强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由图中可看出光

30、饱和点的变化情况与单作相比,间作时,光饱和点发生了改变,其中 A 植物下降,B 植物上升。(2)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为间作时 B 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上升而 A 植物的下降,所以间作提高了 B 植物的净光合速率。(3)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曲线与横坐标相交时,净光合速率为 0,即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和呼吸作用相等,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照为 0 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的是植物的呼吸强度。27 【正确答案】 (1)2 4510 11;3 (2)3510 7;热能 (3)100【试题解析】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太阳能。

31、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100 =22510 775010 8100=3。(2)田鼠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一呼吸量=75010 8 一 71510 8=3510 7(Jhm 2.a);大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理论公式为 N=M ,其中标记个体为M,捕捉数量为 n,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为 m。知识补充: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分解者分解利

32、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1) 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如材料中“ 上一堂课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如材料中“ 通过引导和讲解也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正确进行学情分析能帮助教师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以下的方法:经验分析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对学情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

33、观察法。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教育现象或教育过程进行考查的一种方式。资料分析法。教师基于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教师通过已有的相关问卷或专门设计的问卷对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期望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多元的统计分析,为教学活动提供更进一步的量化与质化数据。访谈法。即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中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基于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分析。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都可为学情分析提供基本的分析依据、分析视角与分析

34、方法。29 【正确答案】 (1) 用装修用的龙骨条制成长 60 cm,宽 40 cm 的框架。将烟盒包装彩色纸修剪成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用双面胶安放直径为 30 cm 玩具磁铁块与染色体。在框架上标注细胞增殖方式和时期。用彩色白板笔在白色磁板上画上中心体和纺锤丝(中期、后期),让学生练习安放适宜的染色体于恰当位置。(2)说明染色体模型的含义(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来自父方、母方,大小相同而颜色不同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开始让对应大小、形态、颜色相同的两染色体模型完整重叠吸附于黑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经过染色体复制后,将重叠的两结构交叉打开,表示复制完成后每染色体含两染色单体;之后教师或学生可通过染

35、色体移动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过程,亦可采用相应颜色彩纸粘贴染色单体模拟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通过染色单体的移开模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丝牵引两子染色体发生分离,清晰地表示本次两组染色体大小、形态、颜色都对应相同。最终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直观、清晰。四、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1)知识与技能: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识记有氧呼吸的场所;说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应用细胞呼吸的原理;比较有氧呼吸和燃烧的区别和联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生物科学

36、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认同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在学习有氧呼吸场所的时候,回忆线粒体结构,提问:之前学习过线粒体,线粒体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后,提问:线粒体是否是固定不动的呢?机体活动旺盛的部位线粒体的数量会怎么变化呢?在学习有氧呼吸过程时,按照分步板图有氧呼吸的过程总反应式有氧呼吸的概念的流程学习。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到底发生什么反应呢?什么是有氧呼吸呢?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燃烧也能释放能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引出有氧呼吸和燃烧的比较环节。在学习有氧呼吸过程后,提问: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供我们机体各项生命活动。有氧呼吸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相应的体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