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89926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对这一理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B)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C)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

2、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D)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2 某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的选文为窦娥冤雷雨和哈姆雷特,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是( )。(A)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各类作品的兴趣,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B)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C)留心观察社会生

3、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D)了解作品的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其语言特色3 某教师选择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开设校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文化论著研读4 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老人与海,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意义(B)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C)三篇文章主题的对比点模糊,拓展阅读的价值不高(D)相同历史背景的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5 某教师在

4、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课前,设计了一份关于新闻体裁的问卷调查,让全班同学填写,该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 )。(A)教会学生填写调查问卷(B)检查该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C)展现课文的大纲(D)调查学生对新闻体裁的了解水平6 学习触龙说赵太后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吾其还也” 一句中“其”的用法,下列语句中包含相同用法的是( )。(A)汝其善抚之(B)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C)其敢自谓几于成乎(D)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7 下列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修课的设计不必以课程目标为依据(B)选修课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C)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

5、(D)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8 对高中语文教案必须具备的特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性(B)趣味性(C)创造性(D)实用性9 某教材设置了“ 走进唐诗宋词 ”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该专题的是 ( )。(A)谢灵运登池上楼、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鲍照 拟行路难(其四)、陶渊明归园田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C)赵翼 论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D)李白蜀道难、杜甫石壕吏、晏殊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10 某教师上作文课时,将一个盛着大半杯水的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滴了一小滴红墨水到水杯里,杯子里的水依然清澈。

6、然后这位老师又滴了一滴红墨水进去,杯子里的水似乎变红了。随着往杯子里滴的红墨水的数量增多,杯子里的水越来越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给学生们任何提示,最后要求学生据此作文。对这一情境创设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形象的直观(B)新奇的游戏(C)模拟的行为(D)真实的事物11 阅读下面的教学课堂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一位老师在给学生教学写作的“波澜” 的效果的时候,是这样开始的: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

7、,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其有宁静柔和之关,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 文似看山不喜平 ”,中国传统章回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形象地比喻为“波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这位老师采用的课堂导人方式是( )。(A)开门见山(B)情境导人(C)故事导入(D)设疑导人12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故都的秋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名篇,艺术构

8、思精巧独特,语言优美隽永,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反复朗读全文,特别是对那些美妙的段落,熟读成诵,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进入一种审美境界,是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个文段是对教学方式的反思(B)这篇教学反思说明了朗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C)这篇教学反思突出了故都的秋的语言美(D)朗读是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13 阅读下面的课例评析(节选),按要求答题。随着古典作品滚滚涌入中小学语文新版教材,如何教好它们,亟须认真研究,大胆实验。这节课进行了初步尝试,有两个突

9、出特点:一是变教坛为舞台,调动和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有声有色,又有鲜明的目的,即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二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学中演,演中学,达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的。对该课例评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语文教学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大胆创新(B)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客体地位(C)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D)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14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何谓“风、雅、颂 ”、“赋、比、兴”?所谓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

10、。“雅”,是周王朝京畿的乐歌,京畿被周人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雅” 分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 ,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根据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赋、比、兴 ”这三种表现手法只存在于诗经中(B)这里的“比” 即现在所说的比喻(C) 诗经中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采用了“

11、兴” 的表现手法(D)这里的“ 赋” 和洛神赋中的“赋“ 不是同一个意思15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在上课过程中,我归纳了几个“最” 。“最大胆的提问 ”,在我提出第一个问题后,一个同学站起来就引用史料,阐述了自己完全不同于历史的见解。不仅我,在场的人都很震惊。他的问题是:“项羽是个很残暴的人,曾有人顶撞他,他便把那人活煮了;有二十万秦兵向他投降,他却把他们都坑杀了,这样残暴的人怎能称之为悲剧英雄呢?”“最热烈的争论 ”,有了大胆的提问,势必就会有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质疑解惑。“最新颖的解读 ”,有位同学认为项羽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他 “杀人如麻”的“魔鬼形象”的一面,也向

12、我们展现了 “为坐骑、为亲人落泪的柔情天使”的一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最感性的认识 ”,“是破釜沉舟见证了一代霸王,是自刎乌江凸现了英雄气概。”我为学生装上一对翅膀,他们飞上了万里晴空。虽然还有些稚嫩,但相信不久他们必能翱翔于天际。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新的内容带给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全新思考,我们的尝试就是希望学生更喜爱语文,希望语文能带给他们更渊博的知识、更丰富的生活。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的反思的关注重点是学生(B)该教学反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需要不断进行创新(C)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放任型(D)教师的反思不够深入二、案例分析题16 阅读雨霖铃教学实录

13、(片段),完成问题。 接下来我们听听名家的配乐朗诵,进一步熟悉词作,把握情感。师生听雨霖铃配乐朗诵,熟悉词作,把握情感。师: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可以用词中哪几个字来概括?生 1(轻声):我觉得是“凄切”。师:这是形容寒蝉叫声的,当然也包含了作者的心境。试着再找找直接表达情感的字词。生 2:伤,伤悲。师:为何而伤呢?生 2:为离别而伤,用词作中的话来讲,就是“伤离别” 。师:大家认不认同?生(齐 ):认同。师:好。(板书:伤离别)那么,词作是如何表现“伤离别” 的呢?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上阕。(一生朗读)以上是一位教师关于雨霖铃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并作出评析。16 以下是一位高中生的习作,阅读并回答。

14、角落白露刚过,中秋已近在眼前。浓郁的秋意、喜庆的气息瞬间填满了整个天空。我摇下车窗,秋风拂来,凉嗖嗖的,拂起了我心中的急切。此刻,我恨不得插上风的翅膀飞扬,飞向敬老院,飞向她身边,飞向那颗寂寞的心。望着窗外倒带的景色,思绪也随之幻化成了怀旧电影,分割成了段段胶片。她是爸爸的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裹小脚、旧式的童养媳。老太太一手把儿孙们带大,老来晚景却颇为凄凉。好在还有老爸惦记着她,不时去看望,这也似乎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初见她那会儿我还小,是在爸爸为她庆祝的寿宴上。亲戚们从四方赶来贺寿,席间自是交流热烈,不外是股市涨跌、谁家孩子用功、房产变动等等,听得我云里雾里。妈妈拉了拉我,顺着妈妈的视线我看

15、向了那个“主角” ,她身着红棉袄,静静地坐在上位,两眼茫然地看着前方,对周围的一切似乎浑然不觉,就好像是个被供奉着的佛龛。看到这个情景,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儿薄薄的凄凉。“馨怡,我们去陪陪她。”随妈妈走到她面前,简单做了介绍,一提及爸爸的名字,她那双暗如死灰的眼眸倏地亮起。整个宴会,我们都陪着她聊天,她一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好疼好疼,却又感到好温暖好温暖。 五年级时去乡下看她,她陪着我在鱼塘抓虾米;预备年级时去乡下扫墓,她陪着我看老牛耕田。记忆中,老太太是懦弱的,善良的,孤独的。她只会不断地和我说,要听话,要一家和睦,仿佛她对自己被亲人抛弃一点也不在意,一味地求佛祖保佑我们。后来因学业日紧,渐渐地

16、我几乎完全忘记了她。时隔多年,我已是高中生。这次中秋,妈妈提议去看她,藏在记忆深处的回忆重新涌现,我一口答应,心中欢喜却也内疚。车缓缓驶入了小区深处,周围分外安静,散发着清冷的气息。我随着爸妈走向一栋矮楼。院子里,老人们零散地坐着,大家都抬了头看我们,似乎吃惊这里来了客。来到三楼,爸爸推开了一间屋子的门。里面静静的,五张床铺空荡荡的,角落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缩在椅子里。“奶奶,我们来看你了。” 她睁大混浊的眼,攥着爸爸的手,又打又哭。我的心顿时翻江倒海,眼睛顿时红了。“老太太“我控制着情绪,颤抖着问候,等待着她下一刻像以往一样抓着我的手。然而她却不觉,只是专注地望着爸爸。接着拉着爸妈往床铺内

17、挪了挪,放轻了声说话,仿佛我是一个陌生人。外面的秋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多嗦,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她不记得我了!她忘记我了!抬起头,望着落叶飞旋而下,孤零零地落地。心中瞬间涌起了一种被遗弃的失落感,是老天爷在惩罚我吗?惩罚我没有孝心,这么多年不曾记得去看她?“馨怡!馨怡!”多么熟悉的声音!转身,我的手臂已被紧紧攥住,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力道,熟悉的温暖。老太太的眼眶此刻通红,摇着我的手臂。“乖乖,你长大了,出落成大姑娘了!我认不出你了,认不出你了“我回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不知是委屈还是自责,泪水夺眶而出。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一种感觉,那种当爱被抛弃在角落的感觉,那种失落与无助!夕阳西下,车子仿

18、佛被镀上了一层金。“爸爸,不如我们留下来吧。” 走到车前的那一刻,我突然止住,“ 我们陪陪老太太过完中秋,迟点再走吧。” 父母静静地看着我,相视一笑那一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轮满月。17 请从、 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18 请对该习作进行点评。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

19、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ng)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

20、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还要掌握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额 50 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19 根据上述材料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

21、0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1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 。详细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1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选项属于对“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理念的阐释。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窦娥冤雷雨和哈姆雷特这三篇选文都是戏剧,D 选项是对新闻和传记类作品教学目标的定位。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属于诗歌。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新闻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歌,老人与海是小说,三者不具备可比性。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师在授课前设计调查问卷,应该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对新闻体裁的认识水平,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意义。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中“其”表示祈使。A 项中“其” 表示祈使;B 项中“其”表示猜测;C 项中“其”表示反问;D 项中“其”是代词。因此本题选 A。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高中语文教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3、 A 项中谢灵运是东晋诗人;B 项中鲍照是南朝宋文学家,陶渊明是东晋诗人;C 项中赵翼是清代诗人;D 项中李白和杜甫是唐朝诗人,晏殊是北宋词人。因此本题选 D。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该情境创设的方式属于设计模拟情境来教学,故本题选 C。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位老师采用的课堂导入方式是故事导入。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篇教学反思主要突出朗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文段最后一句话可以判断,A 项的说法是错的。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4、该教师的教学方式属于民主型教学方式。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这是一篇优秀的教学片段,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不是直接指出,而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明确问题,使问题指令更清晰、明白。如当学生答出“ 凄切 “时,教师不是直接问“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可以用词中哪几个字来概括?”而是说 “试着再找找直接表达情感的字词”,教师不直接否定学生,而是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信,也使问题更具体、明确,更易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学生没有说到“伤” 的原因,老师则追问一句 “为何而伤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完整的结论“ 伤离别”。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答案,更注重教学过程

25、,不仅要学生说出答案是什么,更要学生说出为什么,便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7 【正确答案】 第段错别字: “凉嗖嗖”改为“凉飕飕” ;第段错别字:“ 多嗦”改为“哆嗦”。第段病句:“后来因学业日紧,渐渐地我几乎完全忘记了她。” 改为“后来因学业日紧,渐渐地我几乎忘记了她。”18 【正确答案】 本文虽然选取的是沉重的社会话题,读来沉重却并不令人感到沉痛,体现出作者独特的视角和较强的情绪把控力。“我” 的建议和父母的微笑,给全文点染出一团亮色,设计精巧。题目“角落” 体现出作者良苦的用心;结尾处 “那一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轮满月”一句话,画龙点睛,意味隽永。三、教

26、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1)掌握若、说、辞、鄙、微、之六个文言词的用法。(2)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并体会其写作特点及烛之武说秦的语言艺术。(3)熟读并背诵全文。依据:(1)文言词的特殊用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都是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用法。(2)掌握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才能读懂课文,并进一步领会课文的语言艺术。(3)朗读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蕴。20 【正确答案】 教学方式:指导法、引导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和讲读第一、二段。

27、教学步骤:【引入课题和释题】(1)重点解释 “退”和“师”两个词,然后理解标题的含义。(2)简介左传 。可让学生自己完成,师只做扼要的补充。【展示并简释教学要求】【初读全文,处理生字读音,试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原则上由教师完成,也可视具体情况抽学生来完成。【讲读第一段】(1)抽生朗读本段,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讲析本段。译释由学生完成,师只做扼要的纠补和简要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伏笔手法和语句深意,全段作用。(3)让学生齐读全段。(4)处理课后相应练习题。【讲读第二段】(】)抽生朗读本段,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讲析本段重点讲析三个文言词“ 若”、“之”、“ 辞”的用法和人物对话。字词句的理解

28、仍然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师纠补为辅。对要求掌握的三个文言词的用法要板书列于黑板上,对话部分要让学生试做语气练习。小结的内容包括情节的曲折性、写法的详略和表达的特点。3生齐读本段,然后处理相关练习。4指导学生背诵本段。【指导并检查学生背诵这两段】【指导学生预习后面的两段】方法是读熟和背诵(包括生字词读音的认定)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三、四段。教学步骤:【复习导入】(1)检查前两段的背诵情况及对内容的理解。(2)检查三个文言词的用法。(3)检查三、四段的通读情况。【讲读第三段】(1)讲读重点包括 “说”、“鄙”、“ 之”三个文言词的用法和关键语句的语气及特点。难点是说辞的语言艺术

29、性。(2)语句的疏通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重点部分的教学方法同前课时。说辞的艺术性借助于层次的划分去理解。讲析完毕注意让学生齐读全段。(3)处理课后相关练习,方法同前。(4)布置学生试背本段。【讲读第四段】(1)抽生读文。(2)讲析方法。基本方法同前,注意强调“微” 和“之”的用法。重点分析晋文公话语的结构特点。最后齐读本段。(3)背诵本段。(4)处理课后练习题。【小结全文】(1)写作特点结构线索:单线,以时间为序。写法:详略分明,详写说辞,略写情节。表达:语言 (对话)描写为主。(2)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熟读成诵。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1 【正确答案】 采用角色扮演法和研究讨论法,师生共

30、同分析总结。教师让学生找出本文中最出彩的段落。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是第三段,即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过程。设计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 A 扮演秦伯,学生 B 扮演烛之武,由学生 B 根据自己的设想,努力劝说学生 A(秦伯) ,学生 A可根据学生 B 的劝说来确定自己是不是被说服。(其他学生可以出谋划策)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点拨。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第三段,划分层次,总结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得出结论: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烛之武此次见秦伯的目的是说服秦伯退师,但他并没有一见秦

31、伯就开始说服,而是首先向秦伯承认郑国处在危亡的境地,以此博得秦伯的好感,为接下来的说服做准备。这充分表现了烛之武欲扬先抑的论辩技巧。在策略上,这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在这里指出了灭亡郑国实际上是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是不利的。秦、晋毕竟是两个国家,它们之所以会走到一起,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但如今烛之武明了地指出了亡郑的后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 ,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32、困,君亦无所害。” 在动摇秦伯之后,烛之武便开始引诱秦伯了。亡郑对秦国不利,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则“君亦无所害”,保全郑国对秦国是有利的。到底是亡郑还是保全郑国,秦伯当然要权衡利弊了。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经过烛之武的引诱,秦伯内心的天平开始往郑国倾斜了。于是烛之武又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曾经对秦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的关系。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说完历史,烛之武又回到现实,进一步分析晋贪得无厌,在东边和西边都想扩大自己的领土,而且是建立在使秦国土地减少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领土。这就使秦伯意识到了如果自己跟晋国合作,不仅不能获利,而且还会遭受损失,自己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最后烛之武借此奉劝秦伯要从长远的利益考虑这件事。经过烛之武五个步骤的说服,秦伯不仅退了师,而且还派三位大夫守卫郑国,和郑国结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2146-1992 en Aerospace Series - Rivets Solid Universal Head in Aluminium Alloy 2017A Inch Based Series《航空航天系列 2017A铝合金通用头实心铆钉 英制系列》.pdf EN 2146-1992 en Aerospace Series - Rivets Solid Universal Head in Aluminium Alloy 2017A Inch Based Series《航空航天系列 2017A铝合金通用头实心铆钉 英制系列》.pdf
  • EN 2148-1992 en Aerospace Series - Rivets Solid Universal Head in Aluminium Alloy 5056A Inch Based Series《航空和航天系列 英制系列5057A铝合金一般头实心铆钉》.pdf EN 2148-1992 en Aerospace Series - Rivets Solid Universal Head in Aluminium Alloy 5056A Inch Based Series《航空和航天系列 英制系列5057A铝合金一般头实心铆钉》.pdf
  • EN 2149-1996 en Aerospace Series - Rivets Solid Universal Head in Aluminium Alloy 5056A Anodized or Chromated Inch Based Series《航空航天系列 经过阳极氧化或铬酸盐处理的5056A号铝合金制通用头实心铆钉 英制系列》.pdf EN 2149-1996 en Aerospace Series - Rivets Solid Universal Head in Aluminium Alloy 5056A Anodized or Chromated Inch Based Series《航空航天系列 经过阳极氧化或铬酸盐处理的5056A号铝合金制通用头实心铆钉 英制系列》.pdf
  • EN 215-2004 en Thermostatic radiator valves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6)《恒温散热器控制阀 要求和试验方法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包含修改件A1-2006 代替EN 215-1-1987和HD 1215-2-1988》.pdf EN 215-2004 en Thermostatic radiator valves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6)《恒温散热器控制阀 要求和试验方法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包含修改件A1-2006 代替EN 215-1-1987和HD 1215-2-1988》.pdf
  • EN 2155-12-1997 en Aerospace Series - Test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aterials for Aircraft Glazing - Part 12 Determination of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航空航天系列 飞机门窗玻璃用透明材料的试验方法 第12部分 .pdf EN 2155-12-1997 en Aerospace Series - Test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aterials for Aircraft Glazing - Part 12 Determination of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航空航天系列 飞机门窗玻璃用透明材料的试验方法 第12部分 .pdf
  • EN 2155-13-1993 en Aerospace Series Test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aterials for Aircraft Glazing Part 13 Determination of Temperature at Deflection Under Load《航空航天系列 飞机门窗玻璃用透明材料的试验方.pdf EN 2155-13-1993 en Aerospace Series Test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aterials for Aircraft Glazing Part 13 Determination of Temperature at Deflection Under Load《航空航天系列 飞机门窗玻璃用透明材料的试验方.pdf
  • EN 2155-14-1993 en Aerospace Series - Test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aterials for Aircraft Glazing - Part 14 Determination of the 1 10 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航空航天系列 飞行器上门窗玻璃用透明.pdf EN 2155-14-1993 en Aerospace Series - Test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aterials for Aircraft Glazing - Part 14 Determination of the 1 10 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航空航天系列 飞行器上门窗玻璃用透明.pdf
  • EN 2155-2-1993 en Aerospace Series Test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aterials for Aircraft Glazing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Water Absorption《航空航天系列 飞机窗透明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 吸水性的测定》.pdf EN 2155-2-1993 en Aerospace Series Test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aterials for Aircraft Glazing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Water Absorption《航空航天系列 飞机窗透明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 吸水性的测定》.pdf
  • EN 2155-21-1989 en Aerospace series Test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aterials for Aircraft Glazing Part 21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Crack Propagation (K Factor)《航空航天系列 飞机窗透明料试验方.pdf EN 2155-21-1989 en Aerospace series Test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Materials for Aircraft Glazing Part 21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Crack Propagation (K Factor)《航空航天系列 飞机窗透明料试验方.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