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0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对这一理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B)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C)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
2、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D)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2 某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的选文为窦娥冤雷雨和哈姆雷特,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是( )。(A)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各类作品的兴趣,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B)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C)留心观察社会生
3、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D)了解作品的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其语言特色3 某教师选择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开设校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文化论著研读4 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老人与海,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意义(B)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C)三篇文章主题的对比点模糊,拓展阅读的价值不高(D)相同历史背景的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5 某教师在
4、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课前,设计了一份关于新闻体裁的问卷调查,让全班同学填写,该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 )。(A)教会学生填写调查问卷(B)检查该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C)展现课文的大纲(D)调查学生对新闻体裁的了解水平6 学习触龙说赵太后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吾其还也” 一句中“其”的用法,下列语句中包含相同用法的是( )。(A)汝其善抚之(B)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C)其敢自谓几于成乎(D)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7 下列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修课的设计不必以课程目标为依据(B)选修课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C)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
5、(D)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8 对高中语文教案必须具备的特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性(B)趣味性(C)创造性(D)实用性9 某教材设置了“ 走进唐诗宋词 ”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该专题的是 ( )。(A)谢灵运登池上楼、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鲍照 拟行路难(其四)、陶渊明归园田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C)赵翼 论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D)李白蜀道难、杜甫石壕吏、晏殊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10 某教师上作文课时,将一个盛着大半杯水的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滴了一小滴红墨水到水杯里,杯子里的水依然清澈。
6、然后这位老师又滴了一滴红墨水进去,杯子里的水似乎变红了。随着往杯子里滴的红墨水的数量增多,杯子里的水越来越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给学生们任何提示,最后要求学生据此作文。对这一情境创设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形象的直观(B)新奇的游戏(C)模拟的行为(D)真实的事物11 阅读下面的教学课堂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一位老师在给学生教学写作的“波澜” 的效果的时候,是这样开始的: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
7、,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其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 文似看山不喜平 ”,中国传统章回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形象地比喻为“波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这位老师采用的课堂导人方式是( )。(A)开门见山(B)情境导人(C)故事导人(D)设疑导入12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故都的秋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名篇,艺术构
8、思精巧独特,语言优美隽永,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反复朗读全文,特别是对那些美妙的段落,熟读成诵,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进入一种审美境界,是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个文段是对教学方式的反思(B)这篇教学反思说明了朗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C)这篇教学反思突出了故都的秋的语言美(D)朗读是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13 阅读下面的课例评析(节选),按要求答题。随着古典作品滚滚涌入中小学语文新版教材,如何教好它们,亟须认真研究,大胆实验。这节课进行了初步尝试,有两个突
9、出特点:一是变教坛为舞台,调动和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有声有色,又有鲜明的目的,即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二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学中演,演中学,达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的。对该课例评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语文教学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大胆创新(B)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客体地位(C)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D)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14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何谓“风、雅、颂 ”、“赋、比、兴”?所谓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 风” ,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
10、歌谣。“雅”,是周王朝京畿的乐歌,京畿被周人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雅” 分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颂” ,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 ,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 ,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根据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赋、比、兴 ”这三种表现手法只存在于诗经中(B)这里的“比” 即现在所说的比喻(C) 诗经中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11、采用了“兴” 的表现手法(D)这里的“ 赋” 和洛神赋中的“赋”不是同一个意思15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在上课过程中,我归纳了几个“最” 。“最大胆的提问 ”,在我提出第一个问题后,一个同学站起来就引用史料,阐述了自己完全不同于历史的见解。不仅我,在场的人都很震惊。他的问题是:“项羽是个很残暴的人,曾有人顶撞他,他便把那人活煮了;有二十万秦兵向他投降,他却把他们都坑杀了,这样残暴的人怎能称之为悲剧英雄呢?”“最热烈的争论 ”,有了大胆的提问,势必就会有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质疑解惑。“最新颖的解读 ”,有位同学认为项羽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他 “杀人如麻”的“魔鬼形象”的一面
12、,也向我们展现了 “为坐骑、为亲人落泪的柔情天使”的一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最感性的认识 ”,“是破釜沉舟见证了一代霸王,是自刎乌江凸现了英雄气概。”我为学生装上一对翅膀,他们飞上了万里晴空。虽然还有些稚嫩,但相信不久他们必能翱翔于天际。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新的内容带给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全新思考,我们的尝试就是希望学生更喜爱语文,希望语文能带给他们更渊博的知识、更丰富的生活。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的反思的关注重点是学生(B)该教学反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需要不断进行创新(C)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放任型(D)教师的反思不够深入二、案例分析题16 试对下列教师
13、在一节课上的导人语作简要分析。师:一天深夜,在一个小巷的尽头,两个人走了个对面,其中一个问另一个:“这儿有警察吗 ?”另一个回答:“没有。”“那么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位?”“恐怕不可能。”“那好吧,把你戴的手表和钱交给我 !”生:(大笑)师:这个笑话的结尾有什么特点?生:出人意料。师:反映了坏人的一种什么心理?生:害怕警察。师: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警察,结尾也歹乏出人意料的。可是文中的主人公却一反常态,故意当着警察的面干坏事,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16 以下是一位高中生的习作,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人生就是一条路人与路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了人,路也是不复存在,没有了
14、路,人也就寸步难行,人与路既和谐又统一。人的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人需要思考。伯克曾说:“具有创造性独立思维的人,才可能创造伟业”。创造是人的必备素质,而思考是创造的基本条件。人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不断地前进;人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让人生之路更加精彩!在这条路上,人需要奉献。当年侯赛因国王和蓝妮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就是因为他们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而奉献是它的支撑点。“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的,我们每个人只有用真心才能换来真情。只要付出,就会获得;只要奉献,就会收获。人生之路需要付出,需要奉献,才会缤纷多彩!在这条路上,人必经失败,而后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
15、,把上千次失败当作收获,因为毕竟知道了这上千种材料是不能做灯丝的,为成功地研制出电灯铺垫了基础。吃一垫,长一智,人生之路是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一步步走向辉煌!在这条路上,人时时有收获。年轻时,收获青春与活力;成年时,收获成熟与魅力;老年时,收获经验与睿智;暮年时,收获平静与安详。失败时,收获悲伤与教训;成功时,收获喜悦与欢乐。人生之路,时时有收获,相信在不同的季节会收获不同的果实。面对成功,学会了平和;面对失败,学会了淡然处之,内心因丰盈而宽容,这就是人生路途中最大的收获!在这条路上,每个人都如夸父般时刻追逐着心中的太阳,苦苦地追赶着。在苦苦追寻中,挥汗如雨的你,或许没能追到理想中的太阳,但
16、你趋赶了懒散和空虚,锻炼了身体,充实了人生,尝到了不断攀登的乐趣,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添了色彩!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其实,人与路,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人在哪,哪儿就有路!人生就是一条路,需要思考,需要奉献,有失败,有成功,也有收获 117 请从、 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18 请对该习作进行点评。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以下问题。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
17、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
18、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
19、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而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性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 50 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19 根据上述材料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1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 。(1)以故事导人的方式设计本课的导人方式。(2)以听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课读音容易出错的字词。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模拟试卷 20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选项属于对“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理念的阐释。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窦娥冤雷雨和哈姆雷特这三篇选文都是戏剧,D 选项是对新闻和传记类作品教学目标的定位。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属于诗歌。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新闻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歌,老人与海是小说,三者不具备可比性。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师在授课前设计调查问卷,应该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对新闻体裁的认识水平,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21、意义。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中“其”表示祈使。A 项中“其” 表示祈使;B 项中“其”表示猜测;C 项中“其”表示反问;D 项中“其”是代词。因此本题选 A。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高中语文教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中谢灵运是东晋诗人;B 项中鲍照是南朝宋文学家,陶渊明是东晋诗人;C 项中赵翼是清代诗人;D 项中李白和杜甫是唐朝诗人,晏殊是北宋词人。因此本题选 D。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该情境创设的方式属于设
22、计模拟情境来教学,故本题选 C。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位老师采用的课堂导入方式是故事导入。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篇教学反思主要突出朗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文段最后一句话可以判断,A 项的说法是错的。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该教师的教学方式属于民主型教学方式。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该教学导语的设计,以小故事开头在故事结尾时引入课题,这种方法常常在语文课堂中使用。老师颇具匠心,叙述了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23、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后,师生便在既轻松又充满兴趣的教学语境中开始新课的学习。17 【正确答案】 第段错别字: “吃一垫”改为“吃一堑” ;第段错别字:“ 趋赶”改为“驱赶”。第段病句: “只要付出,就会获得;只要奉献,就会收获。”改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只有奉献,才会收获。”18 【正确答案】 本篇议论文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开篇点出中心论点“人的一生就是一条路” ,继而指出“人需要思考”“ 人需要奉献 ”“人必经失败,而后成功”“人时时有收获”“苦苦地追赶着 ”,从各个方面加以论证。故事典型,引用恰当,大量对比、排比句的运用增
24、添了文章的魅力。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次、修、期、临、致” 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交流,疏通文句,理清思路;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依据:(1)掌握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才能读懂课文,并进一步领会文本的语言艺术。(2)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所
25、要表达的情感主旨。20 【正确答案】 教学方式:诵读法、讲述法。教学过程:【直接进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兰亭集序(2)PPT 出示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其书法技艺,进而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内容。(3)了解作者情况,简述写作背景,明确文章体裁。【找学生诵读课文,教师可做必要的线索提示】【段落分析】(一)第一、二段记兰亭畅游,乐视听之娱(二)第三段感人生易老,悲死生之大(1)注意本段的结构层次。(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拔,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三)诵读、讲析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1)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句义、文意。(2)归纳结论:睹物伤情,诗文叙怀,
26、记于今,留之后,古今一理。(3)交代文章的写作意图。(由学生找出相关文句,强调此乃“序” 类文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列举“ 古今文人论生死 ”】列举摘要:(1)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从人生意义来讲)(2)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人生意义来讲)(3)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从人生意义来讲)引导学生找出本段的叙述脉落:时间一地点一事件一人物一环境一活动一天气一感受。【学生谈:怎样看待生与死?教师点拨】【作业布置】21 【正确答案】 (1)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放映幻灯片,出示故事内容:晋代的大士族
27、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 后来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请一个学生用讲故事的口气来读)师:大家知道这个东床袒腹的人是谁吗?大多数学生先是说不知道,既而恍然明白过来说:王羲之。师:王羲之是什么时候的人?生齐:东晋。师:大家会写这个“ 羲”字吗?(请一个学生板书作者,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师:从这则逸事中可以看出王羲之的性情有什么特点?生齐:潇洒、旷达、不
28、拘小节。师:对,人人都说字如其人,王羲之的字也恰如他潇洒不拘的性情。在我们学校部分教学楼中厅的墙上就刻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字绝对如人们所赞扬的一样生齐: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师:大家的知识很丰富,非常好!王羲之的书法出色人所共知;其实他的诗文也很出色。兰亭集序名传天下,是“书因文增彩,文以书传世”( 放幻灯片,出示这句话),书、文缺一不可。我们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自然不是为了欣赏书法,而是为了领略他“ 文 ”的魅力。(2)师: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传统方法,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不仅可以掌握字音,还可以理解文意,把握观点。现在我们先来听。(教师放名家朗读)师:名家朗读,读音不一定就准确无误,大家认真听!听完后,师:大家有没有听出读音的错误?生 1:“清流激湍 ”的“激”读成了“j”;“虽趣舍万殊”的“趣” 应读作“q” ,读成了“q”。师:听得很仔细,并且说明了错误的具体位置,很好!生 2:“悲夫 ”的“夫”应读作“f”,她读成了“f” 。生 3:她还出了一个非常不该的错误,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的“之”字错读为“zh”。师:这两位同学听得太仔细了,让老师万分敬佩!最后,师生共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