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B)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 “海市蜃楼” 奇观(D)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2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大(C)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0010 6ms4 如图 l 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 P 处形成一光斑,
2、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 (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5 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互搓一会儿就暖和了(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C)火箭在“熊熊烈火” 的喷射中冲天而起(D)盛夏在烈日之下的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6 “神舟六号 ”载人舱在返回地面附近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刚载人舱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它的( )。(A)动能不变,势能增大(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C)动能减少,势能不变(D)动能增大,势能减小7 如图 2 所示,只含黄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束 PO,沿半径方向射
3、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后,被分成两光束 0A 和 0B 沿如图所示方向射出,则 ( )。 (A)OA 为黄光,0B 为紫光(B) OA 为紫光,0B 为黄光(C) OA 为黄光,0B 为复色光(D)OA 为紫光,OB 为复色光8 在家庭电路中,以下情况会引起保险丝熔断的是( )。(A)用测电笔接触火线(B)连接电路时误将火线与零线接通(C)将开关用导线接通(D)电路中零线断路9 如图 3 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面上,电磁铁与其在同一水平面上,右端固定并保持水平,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 P 逐渐向左移动时,条形磁铁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是( )。 (A)方向向左。逐
4、渐增大(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逐渐增大(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10 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科学方法,其中有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实验推理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例如:用合力表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并联的两个电阻; 借助水压学习电压。上述方法属于“等效替代法” 的是( )。(A)和(B) 和(C) 和(D)和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
5、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B) 射线比 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D)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13 如图 4,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剐线圈电路中 R1、R 2、R 3 和 R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 S 是闭合的。 (v1)和(V 2)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 U1 和uU2;(A 1)、(A 2)和(A 3)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 I1、I 2 和 I3。现断开 SU 1 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U 2 变小、I,变小(B) U2 不变、I 3 变
6、大(C) I1 变小、I 2 变大(D)I,变大、I 2 变大14 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金属线网可绕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开始时线圈静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成的锐角为 。在磁场开始增强后的一个极短时间内,线圈平面( )。(A)维持不动(B)将向使 减小的方向转动(C)将向使 增大的方向转动(D)将转动,因不知磁场方向,不能确定 会增大还是会减小15 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如图 5 所示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 M、N 之间,已知此波的周期为 T,Q 质点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源是 M,
7、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点已经振动时间 T(B)波源是 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点已经振动时间 T(C)波源是 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点已经振动时间(D)波源是 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P 点已经振动时间16 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17 布鲁纳所倡导的“ 发现学习 ”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8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19 班主任工
8、作计划一般包括(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20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填空题21 在图 6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 A 的示数将_,电压表 V1 的示数将_。(两个空均选填“变小”、“不变”或“ 变大”) 22 如图 7 的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
9、比赛。射出的箭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箭具有_;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而人就前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的。 23 图 8 所示电路中,R 1=12,R 2=6,滑动变阻器 R3 上标有“202A”字样,理想电压表的量程有 03V 和 015V 两档,理想电流表的量程有 006A 和 03A 两档。闭合开关 s,将滑片 P 从最左端向右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别为 25V 和 03A;继续向右移动滑片 P 到另一位置,电压表指针指在满偏的13,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偏的 14,则此时电流表示数为_A ,该电源的电动势为_V。简答题24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25 实行“三级课程管
10、理 ”的作用是什么 ?作图题26 在图 9 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27 在图 10 中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28 图 ll 所示的 a、b 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29 在方框中画出灯泡 L1 和灯泡 L2 并联,电流表测通过灯泡 L1 电流的电路图,并在图 12 上连接实物图。 实验与探究题30 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 13 所示,该铜丝的直径为_nm。 31 如图 14 所示,在“ 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选
11、填“运动” 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 56cm,所用的时间为 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选填“快” 或“慢”)。32 现要验证“ 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 15)、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 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 A2,记下所用的时间 t。用米尺测
12、量 A1 与 A2 之间的距离 s,则小车的加速度 a=_。用米尺测量 A1 相对于 A2 的高度 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 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F=_。 改变_,重复上述测量。以 h 为横坐标,1t 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 A1 点相对于斜面底端 A2 的高度 h。进行(1)中的各项测量。 计算与作图时用(hh o)代替 h。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A 方案正确
13、可行。B 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C 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其中合理的意见是_。计算题32 如图 16 所示的水平地面上,一个底面积为 016m 2、重为 4000N 的物体,在2000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8s 内匀速前进了 10m。求:33 推物体前进的速度是多大?34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作出推力的示意图)?35 推力在这 8s 内对物体做了多少功?36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37 材料的电阻率 p 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 p=po(1+t),其中 称为电阻温度系数,pa 是材料在 t=0时的电阻
14、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数系数。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已知:在 0时,铜的电阻率为 1710 -8.m,碳的电阻率为 35x10 一 sQ.m,在 0附近时,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910 -3-1,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一 5010 -4-1。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 10m 的导体,要求其电阻在 0附近不随温度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教学设计题38 为课题简谐运动设计说课稿。四川省教师
15、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C 为光的折射现象,B 为光的反射现象,D 项“光斑”为太阳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一种现象。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于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因此光具有波动性,A 正确;由公式可知,光的波长由频率和波速决定,B 错误;由 E=hv 知,光子的能量由频率决定,C 错误;任何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 3103ms,D 错误。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向容器内加水后光线会发生折射,光斑会左移,最后静止。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16、C【试题解析】 因为 n 紫 n 黄 ,故临界角 c 紫黄 ,由图可知,光线 PO 的入射角恰好等于 C 黄 ,此时部分黄光沿 OA 射出,部分黄光和全部紫光沿 OB 射出,C 正确。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D 不会造成短路现象,不会熔断保险丝。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减小,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增强,且对条形磁铁是排斥力,所以条形磁铁所受的静摩擦力也会逐渐增大,方向向右。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各实验的基本原理可知和属于“等效替代法”。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与热
17、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D 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大,A 错;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宏观的热现象有方向性,但若通过外界做功,热量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 错;C项显然错误。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射线中的 光子不带电,故在电场与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A正确; 粒子的特点是电离能力很强, B 错;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轻核的聚变,C 错;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于重核的裂变, D 错。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变压器的匝数与 u1 不变,所以 U2 的示数不变,A 错误。当 S断开时,因为负载电阻增大,故次级线圈中的电流 I2 减小,由于输入功率等于
18、输出功率,所以 I1 也将减小,C、D 错误;因为 R1 两端的电压减小,故 R2、R 3 两端的电压将增大,I 3 变大,B 正确。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楞次定律可知,当磁场开始增强时,线圈平面转动的效果是为了减小线圈磁通量的增加,而线圈平面与磁场间的夹角越小时,通过的磁通量越小,所以将向使 减小的方向转动。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因为此时 Q 质点向下振动,且此时 Q 质点右方邻近质点在 Q 点下方,说明波向左传播,所以 N 是波源,振动从 N 点传播到 M 点,经过一个周期,又 P,N 间水平距离为 34,故质点已振动 ,选项 C 正确。16 【正确答案】 B
19、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C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变小 变小22 【正确答案】 惯性相互23 【正确答案】 015 75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25 【正确答案】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1)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2)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3)
20、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作图题26 【正确答案】 27 【正确答案】 28 【正确答案】 29 【正确答案】 实验与探究题30 【正确答案】 4593(4592 或 4594也可)31 【正确答案】 (1)运动(2)O 08ms(3)慢32 【正确答案】 (1) 斜面倾角(或填 h 的数值)(2)C计算题33 【正确答案】 34 【正确答案】 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物体匀速前进时,有:f=F 椎 =2000N,作图略。35 【正确答案】 W=F 椎 .s=200010=2104J。36 【正确答案】 37 【正确答案】 设所需碳棒的长度为 L1,电阻率为 pz,电阻温度系数为
21、 1;铜棒的长度为 L2,电阻率为 p2,电阻温度系数为 2。根据题意有 p1=p10(1+1t)p2=p20(1+22t)式中 p10、p 20。分别为碳和铜在 0时的电阻率。设碳棒的电阻为 R1,铜棒的电阻为 R2,有 R1= R2= 式中 S 为碳棒与铜棒的横截面积。碳棒与铜棒连接成的导体的总电阻和总长度分别为 R=R1+R2Lo=L1+L2式中 L4=10m。联立以上各式得 要使R 不随 t 变化, 式中的 l 的系数必须为零,即 p101L1+p202L2=0联立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L=3.810-3m教学设计题38 【正确答案】 (一) 开场白(略)(二)简谐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五章机
22、械振动和机械波的一节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动力学及功和能的知识后而编排的。是力学的一个特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形式。对它的研究为以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奠定了知识基础。此外,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第一次研究变力作用下产生变加速度的运动,这有助于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对变速运动的深入理解;特点之二是,没有使用简练概括的数学语言,而是用定性的文字语言来叙述和分析比较复杂的物理现象;特点之三是,又一次引入了新的物理模型“弹簧振
23、子” ,再次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熏陶。(三)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理解了简谐运动也就了解了机械振动的基本特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机械振动、特别是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从观察实验中分析归纳出简谐运动的特点,学会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如同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那样,先从简单的、基本的简谐运动入手,掌握其本质特征,再进一步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下的机械振动。(四)如果能抓住简谐运动中的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也就把握了复杂的机械振动的要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把分析简谐运动的规律、振动的特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简谐运动
24、的振动规律。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习惯于分析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单程运动,对振动过程的分析,学生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变力作用下来回运动的振动过程的多量分析成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演示和讲解,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应用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五)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在按直观因果概括的方式转化,他们的思维也正在从形象向抽象转移,所以教学中通过演示使学生观察到振动的特点,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建立理想模型,指导学生讨论振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归纳出产生振动的原因,使学生全面理解教
25、材。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讲授、自学、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于本节内容中,要研究的物理量较多,教学容量大,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六)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导人新课,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 5 分钟。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人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生活、生产、实验中的事例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再介绍说明研究这种运动形式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例如可以稍详细地以既有上
26、下振动也有左右、前后振动的地震为例,说明机械振动的复杂性。接着导人研究复杂事物的一般方法,即先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谐运动开始,再逐步深入了解较复杂的振动过程。举简谐运动的实例时,要强调物理知识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研究物理学离不开观察和实验,这既是研究物理的基础又是学生认知的起点。在让学生观察摆球、振子的实际运动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运动,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的轨道。2新课教学,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 30 分钟。现代教学沦认为,物理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有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功能。讲授弹簧振子应着力介绍理想化模型的科学思维方法,并联系前面学过的质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等,使学生进
27、一步领会到理想化方法在研究物理中的作用。在培养能力方面按大纲要求,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人手。分析振动过程一定要按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机械能(动能、势能)的合理顺序进行。先将平衡位置、最大位移处的几个特殊点的各个物理量紧抓不放,讨论清楚,填在新画表格里。在讨论了各特殊点的情况后,再过渡到其他各四分之一周期的各变化物理量分析,此时,可按教室里每一行找一个学生叙述。为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振子的振动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写,提高教学效率。完成表格后,提出两个问题:(1)简谐运动中引起运动状态变化的力具有什么特征?(2)简谐运动具有什么特点? 然后,启发学生分析归纳
28、得出结论。在分析简谐运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学生习惯于恒力作用下物理量的分析,对变力作用下物理量的分析感到有困难;二是学生分析单个物理量时能够记得清楚,综合起来或考虑综合问题时就会出现混乱现象。这样,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抓住本质的东西,每一步讨论有根有据,使学生分析、讨论复杂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3巩固与练习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在本节课上安排 510 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和练习。具体做法是:先留 3 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本和黑板上的知识内容,接着做这样两个工作:(1)在前面已基本完成的表格下面增加一行“ 运动性质判断”
29、 ,让学生分析讨论;(2)在平衡位置与最大位移之间找任一位置,分析振子每经过这个位置时,它的哪些物理量是定值? 哪些物理量是变化的 ?4布置作业为使学生系统全面理解和掌握“简谐运动”的特点与规律,要求学生课后还要仔细阅读课文,并完成两个表格所有的内容,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七)板书、板图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教学中将整块黑板一分为二,一半简写概念、规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图。以上是对简谐运动一节内容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提出问题到圆满解决,教师通过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力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对简谐运动规律的认识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对复杂物理现象的分析研究。结束语(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