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90056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生理的内驱力(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2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 ) 阶段。(A)成熟(B)组建(C)核心形成(D)自主活动3 当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教师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B)民主型(C)放任型(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4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小学生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逐步发展,自我体验能力有较大提高(B)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社会认知刚刚开始发展,所以必须干预情绪的社会知觉能力,以形成良好的情绪认知习惯(C)教师应将小学生的情绪干预活动与自我接纳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D)团体中活动涉及的主题不需要刻意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匹配5 戴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 ) 概念反映的内容。(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6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 )。(A)满足需求,促进健康(B)关注生存,促进发展(C)学会调适,寻求发展(D)促进健康,学会适

3、应7 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安置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8 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A)社会活动(B)技能活动(C)科技活动(D)学科活动9 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中,( )是形成班集体的基础。(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C)共同的生活准则(D)必要的活动10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玩 MP4,下列较好的教育方式是( )。(A)大声喝止,公开批评(B)毫不留情,罚站上课(C)不闻不问,任其自然(D)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11 教师在

4、上课时对突发性教育情景要能做出迅速、恰当处理。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长期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间接性1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3 教学与教育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相互联系(B)相互区别(C)教育包括教学(D)教学包括教育14 (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

5、发展的决定(C)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D)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1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16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B)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C)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D)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7 教师布置的让学生以阅读的形式完成的任务,如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各种课外读物。这种作业

6、类型属于( )。(A)阅读作业(B)书面作业(C)口头作业(D)实践作业18 班主任在主题班会开展活动阶段的主要作用是( )。(A)指导和保障(B)设计和准备(C)主持和组织(D)协调和管理19 “因材施教 ”要求教育必须符合人发展的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体差异性20 “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 )。(A)归属与爱的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需要21 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

7、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22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包括( )。(A)需要、动机、兴趣(B)能力、气质、性格(C)兴趣、动机、能力(D)兴趣、性格、气质23 在小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24 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其知觉类型是( )。(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25 ( )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A)学习者(B)学习内容(C)教学目标(D)学习质量26 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

8、方法是( )。(A)过度学习(B)深度加工(C)组块化编码(D)及时复习27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28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 。(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6 答案与解

9、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小红喜欢文学作品,是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因此上语文课认真,是受认知内驱力的驱动。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集体组建起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情况,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主任可以参照学生意见确定班委会人选,建立起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并最终建立起一整套班级机构。这是班集体核心形成阶段,故本题选 C。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专断型领导方式的教师在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学生的一切都由教师来控制,表现得消极、被动、缺乏安全感、退缩、服从、胆怯,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从题干看出,该领导类型属于专断

10、型。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 4 岁左有,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

11、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题干中,戴老师担心两次测验的分数不同,针对的是测验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故本题选 A。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的表述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可以排除 CD 两项。AB 两项都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他们的区别在于: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

12、因。诊断性测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外活动类型中的科技活动是指发展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社会活动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义工劳动等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关心、合作的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学科活动是由于课堂可能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兴趣和更高的学习要求,课外活动中的专门的学科兴趣小组能让学生进一步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故本题选 C。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集体形成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包括: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的生活准则和必要的活动。其中明确的共同目标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和基础,班级成员只有在共

13、同目标的指引下,才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 选项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体现, C 选项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管不问是教师放任学生的体现,只有 D 项符合德育原则中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以尊重学生为先,课后单独对他进行教育。这样的德育方法对学生品德的提高最为有效。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要求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创造性地设计教育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机智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

14、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故本题选 B。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表明儿童已经能够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从多个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思维出现了“去自我中心化”,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故本题选 C。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与教育二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除教学之外还包括其他活动。因此 D 项不正确。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不会随国家的消

15、亡而消亡。故本题选 A。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同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又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故本题选 A。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阅读作业是指教师布置的让学生以阅读的形式完成的任务,如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各种课外读物。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在开展活动阶段,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

16、性、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最好做一个活动的指导者和保障者。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七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题干中的说法是属于自我实现需要的表现。故本题选 C。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合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

17、: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这种教学组织方式适用于我国农村,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和兴趣。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5 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23 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4 一 5 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该从 10 岁以前就开始;学习乐器在 5 岁左右为最佳,9 岁(小学三年级)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期。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空间知觉是人脑

18、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及方位知觉等。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故本题选 C。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给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比如教授“百分数的认识”时,往往通过分数导入百分数。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从“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看出本题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