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请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 简单列举一下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哪些?3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4 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哪些方面?5 简述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6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7 简述注意的品质。8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9 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10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1 尝试一错误学习有哪些基本规律?12 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13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4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5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16 简述有效复习的
2、方法。17 简述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途径。18 简述小学生情感意志的发展特点与教育。19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20 简述美育的任务。21 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22 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23 活动课程论的倡导者是奥苏伯尔。24 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知识,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25 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26 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27 简述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28 简述班集体的建设策略。29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在于:(
3、1)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一个教师按照预计的教学计划,同时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学生是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的班级,有利于他们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中,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彼此互相启发、共同成长。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在于:(1) 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课程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
4、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中主要获得间接经验,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比较缺乏;(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2 【正确答案】 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3 【正确答案】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4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
5、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的指标有很多,而这些指标使得心理健康的概念得以具体化。归纳起来,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六点:(1) 对现实的有效直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完善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5 【正确答案】 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1)注意。注意是观察学习的起
6、始环节,如果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的重要特征不予注意,或无正确的知觉,就无法进行学习。(2)保持。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适当的表象保存起来。(3)再现。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以做出正确的反应。(4)动机。再现示范行为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6 【正确答案】 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
7、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7 【正确答案】 衡量一个
8、人注意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等。(1) 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个体注意的范围是有限的,也是可以测量的。(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有些人注意的稳定性很好,如外科医生,他可以长达数小时连续地做一个手术。(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实践和实验表明:人是可以“ 一心二用 ”或“一心多用”的。例如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学生也可以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等。
9、(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8 【正确答案】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一个人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到在职教师阶段,直到离开教职为止,在整个教职生涯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地发展专业内涵,以逐渐迈向专业成熟的境界。9 【正确答案】 (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2)主观条件,即学习者自身因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
10、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10 【正确答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11 【正确答案】 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1)效果律所谓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不满意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
11、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2)练习律在试误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会增强这一联结。而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联结才能得以增强。(3)准备律在试误过程中,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反之,当这一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12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的发展
12、理论指明了个体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例如,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的时期,作为老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总是在努力保持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有可能会因为一时不能达到目标而产生自卑感,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适应这种暂时的失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评价,从而顺利地度过危机。此外,该理论不仅考虑了自我概念的出现、同一性的获得,还强调个体一生中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对个体发展的制约作用,阐述了性格、兴趣、动机等带有社会性内容的人格特征在社会背景中的产
13、生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老师也能在社会背景中去全面考虑学生的发展状况,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条件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13 【正确答案】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独立思考,通
14、过探索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教学中要锻炼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具备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14 【正确答案】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15 【正确答案】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第二,合理组织活动
15、。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如一个人有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他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完成任务。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使人长久地从事这种活动,直到任务完成。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劳等)、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16 【正确答案】 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每复习一次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中也增加了信息加工的深度,提高了编码水平。但复习效果的好坏并不机械地取决于复习的次数,而
16、是取决于复习的正确组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组织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所以,教师教授新知识后要及时地进行课堂练习,进行复习性提问、布置家庭作业等,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可将复习分为两种: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对所要识记的内容连续、反复地进行复习。分散复习是把要记忆的内容分在几个相隔的时问内进行复习。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所以,组织学生复
17、习时,应尽量采用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时,问隔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复习内容的性质、数量、识记已经达到的水平等因素而定。一般地说,分散复习的时间间隔是先密后疏,每次复习的遍数应是先多后少。根据这一规律,在学校的教学中,应当把功课的复习合理地分配在整个学期中,而不应只集中在期末考试之前。(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复习内容的恰当安排也是影响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复习内容要适量,其次,要防止复习内容间的相互干扰。相似的内容不要安排在一起复习;对内容的中间部分应加强复习;复习中应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研究表明,反复阅渎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通过反复阅读来进行复习效果要好。很显然,反
18、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看到成绩,增强信心;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能更好地抓住重点、难点,使复习更有目的。所以,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当指导学生多试图回忆,将反复阅读和试图会议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复习方法单涮,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产生消极情绪。而如果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如互相问答,角色扮演,猜字谜,词语接龙等游戏和比赛,让学生每次都能在新的练习中接触到有关的复习内容,则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利于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复习活动,提高复习效果。17 【正确答案】 (1)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2)加强反思理论知识学习,重视教
19、育科研;(3)写反思日记;(4)说课、听课与评课;(5)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6)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7)进行反思性的行动研究。18 【正确答案】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都开始有所表现,但还只是初步的。小学生的情感表现一般是外在而且明显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是鲜明的,直接表现在稚嫩的面孔上。小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中发现他们的情感变化,无论是集体性的还是个别学生的情感变化,都对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丰富、深刻和稳定。意志力是克服困难的能力。小学生在学习和
20、集体活动中,意志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但是小学生存在服困难过程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还比较弱,常有赖于教师和家长的提示,需要给他们以鼓励和帮助,给他们提供锻炼意志力的机会。小学教师从学生的意志水平出发,逐步向学生提出克服困难的要求,既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又是培养意志品质的过程。现代教育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使未来社会的公民和专门人才都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心理上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勇于面对困难。显然,磨炼意志、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列为重要的教育目标。19 【正确答案】 人们一般都承认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
21、性。(1) 生物遗传因素总结以往研究,遗传对人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其作用可归纳如下: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力因文化的强弱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
22、格,其影响力越大。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3)家庭因素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权威型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分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放纵型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失控状态。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孩子性格成长最为成功。(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
23、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学习还可以形成与发展学生的坚持性、主动性等优良的人格特征。(5)个人主观因素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他去思考与行动。另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人格特征形成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增强。20 【正确答案】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21 【正确答案】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
24、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22 【正确答案】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23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活动课程论的倡导者是
25、杜威,奥苏伯尔倡导的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24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主要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组成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地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25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单纯说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是不正确的。26 【正确答案】 (1)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3)教学
26、思想:“ 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27 【正确答案】 (1)讲授法;(2)谈话法;(3)课堂讨论法;(4)练习法;(5)实验法;(6)实践活动法;(7)演示法;(8)参观法;(9)欣赏教学法;(10)情景教学法。28 【正确答案】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9 【正确答案】 (1)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