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90059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2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 7 一 12 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3 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4 简述常用的德育方法。5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何意义?6 创造性是什么? 你认为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措施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7 简要回答为什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8 简要叙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9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0 简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守哪些要求?11 简述先行组织者技术。12 简述认知策略的种类。13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4

2、学生品德的发展为什么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15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16 请简述教学过程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17 请列举几种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8 简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9 简述情绪的分类。20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1 简述德育的意义。22 请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3 简述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24 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25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26 简述有效复习的方法。27 简述小学生情感意志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有如下几点

3、:(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

4、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2 【正确答案】 皮亚杰理论中 712 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1)思维的具体性。思考问题还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经验。(2)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3)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3 【正确答案】 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有:(1)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进学生的学习。(3)培养

5、管理骨干,善于发挥榜样的力量。(4)培养良好的班风,让每个同学都成为班风建设的主人。(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4 【正确答案】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我国中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1)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2)榜样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3)锻炼法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

6、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法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4)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表扬一般可分为赞许和表扬两种方式,赞许是教师对学生一般的好思想、好行为表示的称赞或欣赏,多以口头表示或点头、鼓掌等动作表示。奖励一般包括下述几个等级: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几个等级。5 【正确

7、答案】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如下意义:(1)改善教育实践,即通过教育科研寻找有效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2)推进理论建设,即为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提供事实依据,探讨教育一般原理;(3)提高教师素质,即通过吸引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6 【正确答案】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也称为创造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

8、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7 【正确答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授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是二者通过一定的中介因素的有机结合。二者在教学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教学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实践一认识复合活动。教学活动的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主要表现在: (1)认识的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9、。(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认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认识也能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8 【正确答案】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论述。学习动机既然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方面:(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2)成熟与年龄特点。年龄越小,其动机的社会性越弱。关注的主要是生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

10、。只有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将动机转向注意自己的班级的地位,或是与其他同学的比较等。(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5)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动机的形成产生有不良影响。外因方面: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11、。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此外,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9 【正确答案】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 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

12、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10 【正确答案】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

13、,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11 【正确答案】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先行组织者 ”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同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也就是说,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

14、新材料。例如:在学习“钢” 的概念之前呈现 “金属”和“ 合金”的概念。12 【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中的第三大类,它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13 【正确答案】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15、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性。阅读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不可以一开始设置的目标就过于困难,这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应该始终控制阅读练习的难度,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始终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循序渐进,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阅读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作,要较好地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一定的阅读技巧。比如速度的技巧,精读的技巧,抓住文章中心的技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训练学生的这些阅读技巧,并且通过反复的训练,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是阅读的基础,阅读过程需要大量思维

16、过程的参与,比如,总结文章中心思想需要综合的思维过程。阅读文章中的一些抽象知识需要有抽象概括能力帮助理解。所以,思维是阅读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有了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含义,更容易体会文章的意境。所以,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同样也是阅读的重要支撑。14 【正确答案】 (1)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长期性。首先,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学生品德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品德的发展就是不断超越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推进。这一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学生的品德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俗话说“ 人无完人” ,

17、一个人的品德也不可能达到至善至美的程度。在通往品德发展的路上没有尽头。最后,时代不断在发展,社会道德同样会产生变化。时代对人们品德要求不同,个人的品德发展也会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2)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反复性。首先,个体的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过程中会经历反复最终达到稳定;其次,学生品德的发展会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同样有消极的一面,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反复性;最后,学生的意志薄弱也是导致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反复性的重要原因。15 【正确答案】 概念:维果茨

18、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其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现有的发展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

19、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16 【正确答案】 (1)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活动。这个阶段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方面。(3)巩固知识。巩固知识是学生把所学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当需要时能正确及时地提取。知识的巩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巩固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作业、联系和复习。(4)运用知识。运用知识是学生用领会的知识去解决同类客体的活动,目的在于使抽象知识同具体事物

20、相联系,使领会了的知识具体化。(5)检查效果。检查效果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产生的结果进行测试评估。通过检查评定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和学习情况,并据此来调节教与学的活动方向和节奏。17 【正确答案】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3)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 ,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5)

21、惩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6)自我控制法。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18 【正确答案】 (1)遗传与营养。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但是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智力的发展。(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另外,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

22、期。(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对年轻一代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4)社会实践。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由于实践的性质、广度和深度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能力。(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能力的发展。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人的能力的发展和其他心理品质的发展分不开的。19 【正确答案】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

23、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1)心境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引起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都是激情状态。(3)应激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例如,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件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

24、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20 【正确答案】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如下:(1)区别首先,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其次,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较多的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较多的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再次,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2)联系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

25、地存在。同时,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与情感相比,情绪侧重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侧重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21 【正确答案】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22 【正确答案】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在于:(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一个教师按照预计的教学计划,同时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

26、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学生是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的班级,有利于他们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中,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彼此互相启发、共同成长。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在于:(1)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课程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中主要获得间接经验,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比较缺乏;(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23 【正确答案】 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

27、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1)注意。注意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如果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的重要特征不予注意,或无正确的知觉,就无法进行学习。(2)保持。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适当的表象保存起来。(3)再现。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以做出正确的反应。(4)动机。再现示范行为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24 【正确答案】 (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2)主观条件,即学习

28、者自身因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5 【正确答案】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 (2)肩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9、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探索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教学中要锻炼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具备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26 【正确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组织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

30、发生的急速遗忘。所以,教师教授新知识后要及时地进行课堂练习,进行复习性提问、布置家庭作业等,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可将复习分为两种: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对所要识记的内容连续、反复地进行复习。分散复习是把要记忆的内容分在几个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所以,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尽量采用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时,间隔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复习内容的性质、数量、识记已经达到的水平等因素而定。一般地说,分散复习的时间间隔应是先密后疏,每次复习的遍数应是先多后少。根据这一规律,在学校的教学中,应

31、当把功课的复习合理地分配在整个学期中,而不应只集中在期末考试之前。(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复习内容的恰当安排也是影响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复习内容要适量;其次,要防止复习内容间的相互干扰。相似的内容不要安排在一起复习;对内容的中间部分应加强复习;复习中应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3)反复阅读与试图同忆相结合研究表明,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通过反复阅读来进行复习效果要好。很显然,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看到成绩,增强信心;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能更好地抓住重点、难点,使复习更有目的。所以,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当指导学生多试图回忆,将反复阅读

32、和试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复习方法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产生消极情绪。而如果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如互问互答,角色扮演,猜字谜,词语接龙等游戏和比赛,让学生每次都能在新的练习中接触到有关的复习内容,则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复习活动,提高复习效果。27 【正确答案】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都开始有所表现,但还只是初步的。小学生的情感表现一般是外在而且明显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是鲜明的,直接表现在稚嫩的面孔上。小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中发现他们的情感变化,无论是集体性的还是个

33、别学生的情感变化,都对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丰富、深刻和稳定。意志力是克服困难的能力。小学生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意志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但是小学生在克服困难过程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还比较弱,常有赖于教师和家长的提示,需要给他们以鼓励和帮助,给他们提供锻炼意志力的机会。小学教师从学生的意志水平出发,逐步向学生提出克服困难的要求。既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又是培养意志品质的过程。现代教育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使未来社会的公民和专门人才都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心理上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勇于面对困难。显然,磨炼意志、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列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