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B) 19 世纪 80 年代(C)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D)20 世纪 80 年代2 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B)牢记题目内容(C)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D)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3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
2、D)动作技能4 幼儿期指( )(A)3 岁-6 、7 岁(B) 6、7 岁-11、12 岁(C) 1 岁-3 岁(D)11、12 岁-14、15 岁5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布鲁纳(D)维纳6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7 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8 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
3、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9 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10 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11 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12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B)指导教学(C)发现教学(D)情境教学13 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B
4、)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14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品德(B)态度(C)意向(D)技能15 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6 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的过程。( )(A)正确(B)错误17 凡概念或规则都有正例和反例。( )(A)正确(B)错误18 成就动机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 )(A)正确(B)错误19 符号学习仅限于语言符号。( )(A)正确(B)错误20
5、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称之为情境教学。( )(A)正确(B)错误21 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 )(A)正确(B)错误22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总结性评价。( )(A)正确(B)错误23 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效度。( )(A)正确(B)错误24 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标准参照评价。( )(A)正确(B)错误25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 )(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请完
6、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6 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知识结构_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27 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与_之间的交叉学科。28 埃里克森提出了_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29 学科的_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30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直接发生途径和_转化途径。31 数学学习中数字运算影响到字母运算的学习,此为_迁移。32 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_两种水平。33 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
7、计算公式(V=SH),这是上位学习,也叫 _学习。34 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称为_。35 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_抑制。36 _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37 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_策略。38 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的性、_性和序列性。39 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品德是态度中涉及_的那部分,范围较小。40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_,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简述知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含义。42 简述创造性的
8、含义及其特征。43 简述态度的实质。44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45 简述定势的含义。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阐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47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D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C
9、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D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B21 【正确答案】 A22 【正确答案】 A23 【正确答案】 A24 【正确答案】 A25 【正确答案】 A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6 【正确答案】 简化27 【正确答案】 教育学28 【正确答案】 自我同一性29 【正确答案】 基本结构30 【正确答案】 间接31 【正确答案】 垂直32 【正确答案】 表象33 【正确答案】 总括34 【正确答案】 正
10、例或肯定例证35 【正确答案】 前摄36 【正确答案】 操作技能37 【正确答案】 调节38 【正确答案】 认知39 【正确答案】 道德规范40 【正确答案】 发展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正确答案】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感性知识是指主体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是指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
11、么样,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42 【正确答案】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目前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
12、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43 【正确答案】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44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
13、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而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又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和三种过程。学习与教学的五种要素:(1)学生,(2) 教师,(3)教学内容,(4) 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三种过程:(1)学习过程,(2) 教学过程,(3)评价/ 反思过程。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45 【正确答案】 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学习定势也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者在以往的学习中形成的愿望、态度、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都能构成其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后继
14、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先前的学习对后面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的影响即为学习定势。许多实验表明,学习定势对新课题的解决有两方面的作用:促进和阻碍。陆钦斯的“量杯” 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正确答案】 第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使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获得、转化和评价。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通过获得、转化、评价去掌握新知识,从而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第二,教
15、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的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强化原则。让学生知道结果应该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强化作用的发挥。教育含义:根据布鲁纳
16、的教学观和教学原则,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要注意运用反馈的原理,促进学生自我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47 【正确答案】 第一,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
17、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学习积极性低。而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
18、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就各种课外活动小组而言,很多参加的学生,最初可能并不是由于对某一门学科的爱好,而很可能是追求活动中的娱乐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第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19、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进行表扬和批评。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于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