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90083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7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当今社会的小学教育,出现了对儿童教育“成人化” 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规律。(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2 孟禄认为“ 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说中的(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3 孔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句话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 )(A)疏导原则(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4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

2、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 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 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 20 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这说明(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5 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A)创新能力的培养(B)读写能力的培养(C)听说能力的培养(D)交往能力的培养6 教育情境中,主要由教育实践者进行的改善教育专业实践的一种研究是( )。(A)教育叙事研究(B)教育行动

3、研究(C)实验室研究(D)调查研究7 学生上体育课时很容易不小心骨折,下列对骨折病人的现场急救措施有误的一项是( )。(A)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B)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要及时复原(C)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D)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8 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体现。(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9 节俭属于性格的( ) 特征。(A)态度(B)行为(C)意志(D)情感10 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

4、感觉。这种现象是( )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错觉11 听到隔壁班班主任高跟鞋的声音,以为是自己班的班主任回来了,全班同学顷刻间鸦雀无声。体现了刺激的( )。(A)泛化(B)分化(C)获得(D)消退12 马卡连柯曾指出:“ 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此言论体现了哪种班级管理模式?(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13 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是( )。(A)分科课程(B)经验课程(

5、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14 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挫折现象(B)抑制现象(C)干扰现象(D)高原现象15 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叫( )。(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制(D)班级授课制16 某一测验多次实验后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A)难度(B)效度(C)信度(D)区分度17 赫尔巴特指出:“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 ( )特点。(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

6、一(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18 “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的是( )教学原则。(A)直观性(B)循序渐进(C)巩固性(D)因材施教1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品德评价法(D)实际锻炼法20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这启示我们要坚持( )。(A)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知行统一

7、原则二、简答题21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22 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23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三、材料分析题24 材料:某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 23 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 ”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 ,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 荐杂文 ”“知类文”

8、“谈方法”“ 说感悟 ”,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 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

9、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20 分)24 材料:我在上公开课九色鹿,课文讲到了九色鹿得知昔日那个被自己救起来的人却恩将仇报时很气愤,课堂掀起了一个高潮,大家都在气愤地谴责调达。突然,一位同学的饭盒掉在了地上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同学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那位同学更是看着我,顿时脸都红了。我马上笑着说:“瞧,连饭盒都气愤得跳出来了。”孩子顿时大笑,那孩子也没有那么紧张了。我便再借机说:“ 那就请饭盒的主人来表现一下气愤吧!”那孩子顺利地读完了,还赢来其他同学的掌声,他也露出灿烂的笑容。问题:25 评析老师对“

10、 饭盒事件 ”的处理。(8 分)26 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12 分)四、教学设计题26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山中访友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zh)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11、。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 (g)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

12、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 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 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qun) 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

13、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27 试对本文进行文本分析。(10 分)28 若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29 设计三道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20 分)29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30 什么是长方体? 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 ?(10 分)31 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5 分)32 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新授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15 分)32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33 简述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什么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4、10 分)34 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5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 分)35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36 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 分)37 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8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38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支撑腿的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转移到支撑腿上,当球落至低于膝关节时,颠球脚的膝、踝适当放松,并柔和地向前上方稍甩动,小腿、脚尖稍翘起,用脚背正面轻击球的底部,将球向上颠起。颠球

15、不宜过高,略有下旋。39 简要说明“ 足球脚背正面颠球 ”的教学重点、难点。 (10 分)40 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41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并说明理由。(20 分)4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42 分析原作品,观察同学们添画时运用了哪些绘画表现方法以及绘画特色。(10分)43 根据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 分)44 依据拟定的教学重、难点,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20 分)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7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6、】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按照成人教育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不能搞“一刀切”。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孔子提出了

1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是由于后天缺乏良好生活条件和教育培养。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实践者(一般是教师)进行的教育研究,目的是为了

18、改善教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骨折病人不要勉强解脱衣服,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不可勉强复原。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

19、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平行管理的提出者为马卡连柯。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高原现象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

20、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是特朗普制。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即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的统一。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序,应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的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

21、师杂乱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顺序,学生学习的顺序进行教学。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孔子的这句名言是指通过自身行为进行榜样示范,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句教育名言体现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纠正儿童错误的看法,宽恕意味着热爱和尊重儿童,同时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儿童的要求。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2)各级各类学

22、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2 【正确答案】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23 【正确答案】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

23、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三、材料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地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的行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24、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 ,让学生变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25 【正确答案】 材料中的老师对于此突发事件采取了幽默调侃的处理策略。该老师没有对同

25、学提出严厉批评,而是采取了幽默的调侃方式,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化解了尴尬的气氛。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利用自身的教育机智化解了这场突发事件,又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反而调动了课堂气氛,这是一种机智聪明的处理策略。26 【正确答案】 面对班级的突发事件时,老师应该做到:沉着冷静,果断处理。偶发事件令班主任感到棘手,其中有些事件的起因在于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产生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头脑要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并需处变不惊,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决定处置方案。宽容的心态、掌握分寸。班主任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掌握分寸很重要,稍有偏颇,就

26、可能把成功变为失败,把学生推向反面。在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学习活动的情况下,及时、高效、巧妙、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素,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即兴发挥,机敏幽默。由于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不可能在事先设计教育方案,因此,处变不惊的能力,对班主任来说不可或缺。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运用幽默,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为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班主任在谈笑中阐述自己的主张和观点,给学生以善意的批评和上进的力量,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教学设计题27 【正确答案】 文本分析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

27、“ 朋友 ”,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 ”,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28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写 8 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过程

28、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29 【正确答案】 课堂提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要拜访的是什么样的朋友,作者为什么要以“ 山中访友”为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弄清作者要拜访的友人是谁,并通过以老朋友的语气与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山中老友的深厚感情,最后结合自己的感受通过相互交流理解作者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 为题。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与“ 老友”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并说说你的理解。【设计意图】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抓住关

29、键的词语与句子并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最后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发言的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与质疑,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考查锻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欣赏了山中的美景,更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与朋友之间亲密的感情。你知道作者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景与情写得如此美丽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写作手法,学习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的应用,并能够通过朗读感受不同的写作手法所起到的作用。30 【正确答案】 长方体及其特征长方体一般是由 6 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也都相等。31

30、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增强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32 【正确答案】 新授环节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模到了什么?教师小结说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作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

31、作顶点)。再次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说一说加深印象。【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给出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从整体上明确概念,建立起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有效联系。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分组合作学习 )A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B交流汇报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预设 )学生:长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 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预设 )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32、教师:你怎么知道的?(预设 )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教师板书“相对面相等”)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预设 )学生:长方体有 12 条棱。教师:可以分成几组?(预设 )学生:可以分成 3 组,每组有 4 条,每组的 4 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板书“相对棱相等 ”)教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教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 8 个顶点 )C完善表格并小结教师:请你把教材第 28 页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课件演示。)教师:长方体就是由 6 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33、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了概念,再进一步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研究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亲身感知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A提出概念教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概念)出示两个长方体(相同长方体两种不同的摆放位置),你能指着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B给棱分类根据这个知识,长方体的 12 务棱

34、可以分成几组呢?(同一个顶点出发的长、宽、高为一组。可以分为 4 组)做一做,并认识长方体直观图A按教材要求做一做。B交流。认识长方体直观图。教师: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预设 )学生: (1 个、2 个、3 个) 都是长方形的。学生:不对,从我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课件演示直观图)我们在出示长方体的直观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常常把其他各个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教师课件出示立体图,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图的方法。33 【正确答案】 首先

35、,要注意控制音量和语调,不要一直用一种声调进行授课。在讲授重点知识时声音要适当放大以使学生感知到这一部分知识是重点,从而集中注意力。其次,可以在学生疲倦的时候安排游戏环节。学生由于年龄小,对游戏都比较感兴趣,所以设置适当的游戏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最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名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可以适当地让该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起立回答完问题之后注意力也会有很大提升。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认真学习知识。34 【正确答案】 Teaching AimsKnowledge aim: Students ca

36、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living room, bedroom, study, kitchen, bathroom.Ability aim: Students can introduce their houses to others, and their ability of speaking and listening can be improved.Emotional aim: Students can feel the warmth of family and get to love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37、 homes more than before.35 【正确答案】 导入环节 (Lead in)Greet with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show their houses pictures to all of us,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s, like: Whats this? Ask about some things which they have learned before, like the colors, and the names of the tables, the TVs,

38、the sofas and so on. And ask some of them to introduce their houses to all of us. Then circle the living room and some other rooms and tell them: today, lets learn how to say these rooms in our class.【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描述自己家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加便于他们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操练环节 (Practice)Activity one: Prepare some

39、 cards with the words and give the cards to the first students in a row. After telling the words in a loud voice, pass it quickly to the next one, and then change the cards until all of them read all the cards.Activity two: “Simon says“ game. Teacher says sentences, students do the action.Teacher sa

40、ys: Go to the living room. Students do the action of watching TV.Teacher says: Go to the study. Students do the action of reading a book. Teacher says: Go to the kitchen. Students do the action of having a snack. Teacher says: Go to the bedroom. Students do the action of taking a nap. Teacher says:

41、Go to the bathroom. Students do the action of taking a shower.【设计意图】巩固操练环节安排了两个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的单词。36 【正确答案】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四二拍,一段体,大调。全曲音域仅在五度以内,有五个唱名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多使用重复,简单而易唱易记。第一、第二、第四乐句曲调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曲调稍有变化。并以XXXX XX XXXXXX 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

42、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形象。另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37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粉刷匠,体会劳动的愉快,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律动、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记忆旋律、记忆内容)、小组接唱、演唱、讨论、动作表演等活动,逐步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愉快心情。知识与技能目标:用活泼、轻松的声音演唱歌曲。38 【正确答案】 导入听粉刷匠 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模仿刷子的声音。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粉笔发出“Si”的声音,老师的粉笔停,你们的声

43、音就停,看看粉笔在我们的合作下变成了什么?老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刷子。师:谁愿意来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生模仿)请大家拍起来读一读,刷刷刷刷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同样是非常勤劳的孩子。这个小朋友自己拿着这把刷子要把他的新房子进行粉刷。我们知道,刷房子要有涂料,这不,他提着涂料来了【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愿意参加各项活动,对新事物极易产生较强的兴趣,所以我没有让学生直接跟唱歌曲,而是先通过游戏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进一步理解。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课堂,也为感受粉刷匠用刷子刷墙时那种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可爱形象及良好品质打好基础。39 【正确答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44、:颠球部位准确。颠球高度适中教学难点:颠球动作上下肢协调用力,踝关节能保持适当的紧张度。40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初步说出足球左右脚背颠球动作方法,80的同学能一次连续颠球 5 次。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启发教学、分组练习等方法,学生能提升其足球球性,发展身体灵敏和力量的控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堂课的练习,学生能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力。41 【正确答案】 易犯错误一:颠球的部位不准确,导致颠球过程中容易使球不能合理的控制在适当的位置。【理由】学生的动作不协调,没有正确的使用脚背正面来迎击球,颠球脚的膝、踝没有适当放松,击球点不正确。易犯错误

45、二:在颠球时往往同学不会协调用力,将球颠很高而掌控不好方向。【理由】心理紧张,支撑脚没站稳,注意颠球脚型,力度适中。42 【正确答案】 油画:立体派油画注重形块的空间表达。简化人物的细节。素描:注重光影和体积感的表达。版画:突出线条的装饰美感。中国画:强调笔墨的韵味、民族的特色。43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地添画另一半。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44 【正确答案】 新授环节:活动一:直观导入,引入新课教师播放“添画人像 ”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思考:找一找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赏析并回答。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同学们一起来

46、试一试添画人像。【设计意图】利用图片直观导入,直击本课内容,简明扼要。活动二:直观感知,探究新知教师展示“持扇少女 ”“查理.苏里耶”等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归纳五官的基本特点。学生赏析并归纳答案要点。教师总结特点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性别的人物特点。【设计意图】直观感受艺术大师的表现风格,了解其特点并为学习创造性地添画人像打下良好基础。活动三:具体分析,添画指导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指出喜欢的作品,说明理由。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继续提问:他们是以怎样的形式添画另一半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描、色彩;可以采用铅笔、水彩、彩铅、油画棒等绘画工具。【设计意图】感受不同创作方法的艺术效果,了解添画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活动四:学生练习,展示评价作业要求:根据不同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有创造性地画出人像的另一半。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师评、互评。(评价要点:添画方法新颖独特)【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多角度评价,进行巩固提高。活动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回顾本课重点,着重强调添画人像的诸要素。引导学生课下尝试选取家人的照片,进行添画人像的创作。【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有利于把握本堂课程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