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 1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孟母三迁 ”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践锻炼法(D)自我修养法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 )。(A)创设情境(B)积累表象(C)从仿造到创造(D)死记硬背3 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A)精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4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5 小学生在学校发生轻微烫伤后,教师应及时处理,
2、可采取的措施有( )。在烫伤处冲冷水降温脱去烫伤处的衣服送医院处理通知家长来学校处理直接包扎烫伤处 涂抹烫伤药物(A)(B) (C) (D)6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 )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A)8(B) 9(C) 10(D)117 对学生进行奖励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品德评价法(B)陶冶教育法(C)品德修养指导法(D)说服教育法8 小学生想象的特点是( )。(A)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B)想象逐渐不符合客观现实(C)想象完全符合客观现实(D)想象完全不符合客观现实9 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
3、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B)深度加工(C)组块化编码(D)及时复习10 首次在我国提出了“ 趣味教育 ”的概念的是( )。(A)梁启超(B)康有为(C)蔡元培(D)鲁迅11 上课过程中如有学生中暑,教师应( )。(A)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头部垫高(B)立即给病人用冰块降温,接着搬到阴凉的地方(C)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D)先将课程上完,课下再处理中暑学生12 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 )。(A)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B)
4、代替 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当出面解决(C)引导 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D)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13 许多小学生认为“ 做完了功课就可以随便玩了 ”,这表明小学生意志( )发展不成熟。(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力14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 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 )。(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15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 。(A)陶冶法(B)锻炼法(C)情景法(D)榜样法16 下列各艺术类型中,不属于视觉艺术的是( )。(
5、A)建筑(B)绘画(C)音乐(D)雕塑17 预防龋齿的最佳办法是( )。(A)少吃零食(B)多喝水(C)参加体育锻炼(D)保持口腔卫生18 儿童的心理障碍更多以( )为主。(A)心境障碍(B)行为障碍(C)感知障碍(D)语文障碍19 苏轼评价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一认识过程属于 ( )。(A)表象(B)思维(C)记忆(D)想象20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有人按字母音归类识字,这属于( ) 。(A)复述策略(B)元认知调节(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21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
6、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22 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 )。(A)偏执型人格(B)反社会型人格(C)强迫型人格(D)内向型人格23 培养学生审美( )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A)感知(B)理解(C)判断(D)创造二、简答题24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25 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哪些类型?26 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哪些方面?27 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28 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29 简述情感的种类。30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关系。31 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 1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
7、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A 选项属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例如语文教师通过念一段美好的文字描述创设情境,培养了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来再造想象事物的形象的能力。再如数学、物理老师通过创造现实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创造性地想象解决问题的方法。B 选项属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所有的想象都需要表象作为材料。可以说,想象是组织表象之后得
8、出的。所以,积累表象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手段。C 选项属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想象力最高的层次是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高理想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从仿造逐步到创造,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只有 D 选项不属于小学生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死记硬背增加了个体的知识,锻炼了个体的机械记忆能力。除此之外,它对想象并没有帮助。【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各种学习策略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必考的题目,所以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三大类学习策略及其下属的分类策略都应该有系统的了解,此外,还应对典型的几类策略进行特别关注。画线是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此外复述策略还有重复、抄写
9、、做记录等。其中以画线最常考。【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要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认同阶段儿童的行为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儿童虽然对道德行为本身仍缺乏清楚而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但能表现出与榜样相似的行为。【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于学生轻微烫伤的处理,可先在烫伤处用冷水冲洗,物理降温,再脱去烫伤处的衣物,最后涂抹烫伤药物。送医院处理,通知家长来等是对重大烫伤事故的处理措施。烫伤切不可直接包扎烫伤处,选项错,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猩红热
10、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 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给予的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1)表扬与奖励;(2)批评与惩罚;(3)评比;(4)操作评定。故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如下:(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完成作业,必须展开有意识、有目的的想象活动。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经历的
11、增长,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2)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即逐渐由完全脱离现实的空想到符合现实,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在现实中得以实现的理想。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逐步积累,个体的想象从空想到理想,内容越来越趋于现实,且理想也越来越具体、细化、具有可操作性。(3)想象中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由于表象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有独创的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故想象的发展应该是从不客观向客观方向发展的。答案应该在 A 和 C 选项中进行选择。小学阶段,个体的想象力发展还有限,不可能完全符合现实,一点空想的成分都没有。故而应该选择 A 选项。【知识模块】 学
12、生指导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给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比如教授“百分数的认识”时,往往通过分数导入百分数。【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与他的美育思想是相联系的,他首次在中国提出了“趣味教育”的概念。所谓“趣味教育”,实质上是情感教育或美育。【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高温或高热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体育锻炼,都可能导致中暑。中暑的一般表现是头晕、头痛、呕吐、大量出汗、面色潮红、皮肤干燥,严重者会出
13、现精神失常、虚脱、抽搐,甚至会昏迷进而危及生命。出现有人中暑时,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然后解开病人衣领,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其头部,再服用一些药物。对中暑较严重者,除采取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额头、腋下等,同时用凉水反复擦身,并配合扇风进行降温。如果出现昏迷状况,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1)教育 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引导 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辅导 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对于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
14、,学校应该引导家长解决,而不能出面解决。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发散思维的核心是联想和多个方向。这与题干的描述是一致的。【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方法,因为道德本身就具有实践性。一个人如果具有丰富的道德知识而没有践行这一认识,并不表明他具有很好的道德品质。所以,通过锻炼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
15、升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性。【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显然,音乐不属于视觉艺术。【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预防龋齿的最佳办法是保持口腔卫生。教师应对小学儿童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让儿童知道龋齿的危害性及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同时,要掌握保护牙齿的方法。【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
16、心理过程。与想象这个定义最容易相互混淆的是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关于事物形象的回忆。实际上,表象相当于形象记忆的过程。王维的诗歌让人能够从品读中产生画面感,这是诗中有画的意义。从读诗中联想到形象,这是再造想象,属于想象的一种。所以本题的答案应该选择 D。【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归类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一种,因此选 D。【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
17、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均属于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知识模
18、块】 学生指导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育从感知开始到理解,先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二、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富于感情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服论证,这样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
19、效果。(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行为习得。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以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其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者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地辨别
20、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识、技能或者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5 【正确答案】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21、,这种记忆就叫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如,视觉后像就属于瞬时记忆。瞬时记忆的特点是:有鲜明的形象性;记忆容量较大,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信息均可进入瞬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极短,视觉信息不超过 1 秒钟,听觉信息不超过 2 秒,超过这个时间,就会消失,但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 20 秒左右,最多不超过 1 分钟的记忆。例如,打电话时,查到电话号码,立即就能根据记忆去拨号,但打完电话后,就不记得号码了;边听课边记笔记,这些都属于短时记忆。实验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也称短时记忆的广度,大约是 72 个组块,即
22、59 个组块。组块是指人们熟悉的记忆单位,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子。(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任何信息只要得到足够的复习,均可保持在长时记忆中。【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6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的指标有很多,而这些指标使得心理健康的概念得以具体化。归纳起来,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六点:(1)对现实的有效直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
23、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完善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7 【正确答案】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的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说,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
24、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8 【正确答案】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的性质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形象、直观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比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遗忘快。由于材料的
25、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异,凡是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一般不易遗忘;反之,则遗忘得快。(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一般说来,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另外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 150,记忆效果最好。(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一般说来,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
26、后逐渐变慢,学习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6)情绪和动机。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也影响遗忘进程。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9 【正确答案】 根据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可以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1)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当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符合一定社会道德准则的需要时,就感受到道德上的满足,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否则,感到惭愧和内疚。(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例如,人对新异事物会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对不认识的事物会有新奇感和
27、疑虑感,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就会产生喜悦的情感;遇到问题尚未解决时,会产生疑虑的情感。对科学真理的热爱、坚信等,对谬误和偏见的蔑视等,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3)美感:当人们根据审美标准来评价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文艺作品的时候,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美感。例如,对美好事物和心灵的赞美、歌颂、感叹,对丑陋和粗野行为的蔑视和鞭挞等都属于美感。【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0 【正确答案】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如下:(1)区别首先,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其次,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较多的带有情
28、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较多的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再次,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2)联系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同时,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与情感相比,情绪侧重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侧重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1 【正确答案】 在集中注意
29、于某些对象时,常常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我们可以依据这些外部表现来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注意。注意的最明显和较普遍的外部表现主要有:(1)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有关感官通常会自然地朝向刺激物,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当注意一个声音时,耳朵会朝着声源的方向,所谓侧耳倾听;当注视一个物体时,视线会集中在该物体上,所谓目不转睛、举目凝视。这些现象都是注意的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停止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无关动作会暂时停止,多余的动作暂时被抑制。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听课,就会专心看黑板、记笔记、思考相关问题,相应地,其他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行为就会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到最紧张时,呼吸甚至会暂时停止,即所谓“屏息”现象。如看恐怖电影。根据上述外部表现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集中注意。但注意的外部表现与内部状态有时并不一致,如有的学生看上去是在注意听课,实际上却在注意其他的事物。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注意集中,不能完全靠外在表现,而要根据其活动情况综合分析。【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