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900993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 1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分组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良,它的类型包括能力分组和( )。(A)成绩分组(B)作业分组(C)兴趣分组(D)技能分组2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了了解问题的答案,便会对教师的讲解加以注意。教师的这种做法目的是( )。(A)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B)提供教材内容(C)变化教学情境(D)给予学生反馈3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主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

2、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4 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5 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A)第斯多惠(B)瓦根舍因(C)赫尔巴特(D)韦特海默6 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7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 )。(A)言行一致原则

3、(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8 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9 关于教育过程中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与抽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B)心理的发展必定有助于身体的发展(C)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之间成正比关系(D)非理性因素制约和决定着理性因素的发展10 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

4、案验证得出结论(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11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12 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13 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A)讲解操作的要领(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C)指导学生观察(D)激发学生的兴趣14 导入提问与一般课堂提问的区别是( )。(A)问题具有启发性(B)问题表述清楚明白(C)学生经过努力可以正确回答(D)仅仅依靠现有知

5、识无法完全回答15 下列情境中代表外部动机的情境是( )。(A)张翔每天早上自己阅读 40 分钟英语(B)课间休息时,王峰回到教室看书(C)全校大会上校长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杨阳每天晚上写日记16 以下几种学习动机,哪一种是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的学习最有影响力的?( )(A)我能行(B)学好了就有奖励(C)我喜欢(D)我不得不学习17 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教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我强化18 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称为( )。(A)规范(B)舆论(C)课堂气氛(D)凝聚性19 教学与教育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相互联系

6、(B)相互区别(C)教育包括教学(D)教学包括教育20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议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弄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21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学习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22 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导生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设计教学法23 学生操行评定的一般步

7、骤是( )。(A)学生自评、小组评议、信息反馈、班主任评价(B)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C)信息反馈、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学生自评(D)信息反馈、小组评议、学生自评、班主任评价24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审美需要二、简答题25 简要回答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26 请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7 简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守哪些要求?28 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三、材料分析题29 豌豆英里的豌豆课堂教学片段:师:刚才我们同学都说这两种果实里的种子不一样,如

8、果我们要把黑板上的小问号去掉,该怎么办?生:解剖,剥开师:要剥开我们得注意,这些果实里头的种子宝宝呀都是一个一个小生命,我们要怎么剥才不会伤害到它们?生:我觉得应该从柄开始。生:动作要轻轻的。师: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先把豌豆荚的柄拉下来,这条丝先把它拉下来,再剥开。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容易剥开,而且这时候不要让种子宝宝满地洒,老师给你准备的这张纸巾可以摊开,在这张纸巾上把它剥开。但是油菜荚更加细嫩,你们要特别小心,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尾部开始,大家可以看看,这尾部是没有种子的。学生以 4 人小组为单位,把豌豆荚和油菜荚小心剥开。(教师巡视指导:如果拉不开,可以从这边上小心地剥开,尽量不要伤害到里面的种

9、子宝宝。老师给你的仅仅是建议,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我想你们自己动脑子肯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剥开后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看到两种果实里的种子宝宝。师:谁找到了两类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来告诉大家。问题: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如何恰当地发挥指导作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 1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分组教学最早出现于 1 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所谓分组教学,是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的依据不再是年龄,而是学

10、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多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引领学生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起到主导性的作用。【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合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这种教学组织方式适用于我国农村,特别是在人口

11、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范例教学法提出者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经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属于刺激物的特点,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平行教育影响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

12、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所以体现出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带学生到工厂或农村实地参观,是通过参观实物的形式获得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感受。这种形式一般需要配合言语直观的方式,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心理发展并不总是有助于身体发展的,C 项高分低能的现象说明知识与智力并不总是呈正比的关系,D 项两种因素应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 世纪末

1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经验或思维的五个步骤:问题情境、明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推理、检验。【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而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

14、观察的行为,要受到强化的影响。强化分为三类:直接强化,即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本题中“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都表明是个体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强化。因此选 C。【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体现了直观教学的原则。而贯彻直观性原则时,除了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外,还要特别注意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4

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问环节,是指上课之初教师为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定的教学组织引导工作。导入环节通常都很短,但要求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创设问题或其他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选项 ABD 中的学习都是学生出于自身的内在因素产生的,因此都属于内部动机情境。

16、而 C 选项中校长宣布三好学生名单,对很多学生产生了强化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属于外部的动机情境,因此选 C。【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罗杰斯认为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内在动力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B 、D 项属于外部动机,A 项属于自我认知,C 项属于内部动机。【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给他不想要的刺激(做十遍),降低反应(做错题)发生的概率,属于惩罚。【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群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其中包含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情绪波动、师生关系等。【知

17、识模块】 教学实施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与教育二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除教学之外还包括其他活动。因此 D 项不正确。【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思考、练习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而题干为讨论法。【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含

18、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这三种内驱力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此属于内部动机,是最稳定最持久的。【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所谓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就是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在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括实际的思考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考、一边执行,既用脑,

19、也用手。【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生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信息反馈和班主任评价。【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共有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七种需要中,他又根据需要与生存相关还是与成长相关,将前四种定义为基本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这样的动机就会减降。后三种动机称为成长需要。它虽然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又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些需要

20、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因此本题中,选项 ABC 都是基本需要,D 项属于成长需要。【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二、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

21、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6 【正确答案】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在于:(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一个教师按照预计的教学计划,同时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学生是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的班级,有利于他们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中,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彼此互相启发、共同成长。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在于:(1)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教学面

22、向的是全体学生,课程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中主要获得间接经验,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比较缺乏;(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7 【正确答案】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

23、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8 【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有:(1)时间管理策略 (有效安排利用) ;(2)环境管理策略 (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学习空间);(3)努力管理策略 (鼓励学生自我激励) ;(4)学业求助策略 (及时求问) ;(5)学习工具的利用 (字典、参考书等)【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作

24、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联系起来才能评价它的优势和劣势,因为教学组织形式是反映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外部结构形式。要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教师要精心设计分组学习的各个环节,要从学情分析、目标设置、任务安排、组织形式、策略选择、过程展开、反馈评价等方面进行全程设计。还要加强实时监控和指导,注意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小组合作学习不偏离正确的教学轨道。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分不开的。一般说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要

25、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调查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如果是一个全新的集体,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之问还缺乏基本的了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述或者用以前的成绩作参照进行初步分组。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之后,根据小组协作的不同阶段重新分组。常见的分组形式有以下三种:差异组合式,即异质分组。教师可以先确定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分组依据,将性质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常见的是依照学生成绩的好与坏进行分组。就近分层式,即同质分组。选择一项关键属性作分组依据,将性质相近的

26、学生放在同一组。自由组合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这样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开展共同学习。(2)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开展集体探究活动来探寻学习任务,并注意合理控制难度,选择恰当的设问角度,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表述要简洁、明确。学习任务的设计除了从知识点角度设计相关的实验、讨论题目,还可以特意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合作技巧、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交流能力提高的题目,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在过程中得到锻炼。(3)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合作学习。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的重要性,既珍惜机会,积极主动地完

27、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团队的整体工作,学会同其他学生的配合、互动,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晨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不管自己的观点多么重要,发言者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不能侵占别人的时间和机会,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全员参与,要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如做记录、监督发言时间、概括整理本组观点、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等,这些职责需要事先明确;另外,这种分工要采取轮流转换的形式,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得到全方位的锻炼。(4)指导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的区别,懂得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归纳、如何帮助等,与其他同学进行真正的对话,以优化合作的过程。指导学生养成讨论结束后进行小结和归纳的习惯。(5)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应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和促进作用。【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