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90246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 果” 为虚词的一项是 (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B)未果,寻病终(C)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D)强毅果敢则贤2 下列句子中,“ 于” 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余将告于莅事者(C)师不必贤于弟子(D)苛政猛于虎也3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击沛公于座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 上善 若 水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C) 皆以 美于徐公 而吾以捕蛇独存(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唯天为大,唯尧则 之4 下列每组句

2、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其真无马邪? 其孰能讥之乎(B) 其间旦暮闻 何 物 然则何时而乐耶(C) 不出,火 且尽 存者且偷生(D)儿寒 乎?欲食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5 下列句子中,“ 若” 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以若所为,求若所欲(C)更若役,复若赋(D)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6 下列句子中,“ 而” 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B)吾恂恂而起(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D)独怆然而涕下7 下列句子中,“ 为” 是实词的一项是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B)号为张楚(C)何以汝为见(D)百

3、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8 下列句子中,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辞微,其志洁(B)微风鼓浪,水石相搏(C)微斯人,吾谁与归(D)动刀甚微9 下列每组句子中,“ 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 吾尝疑乎是 壮士! 能复饮乎(C)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叫嚣乎东西10 下列句子中,“ 之” 为实词的一项是 ( )。(A)天之弃商久矣(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D)蚓无爪牙之利文言文阅读10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

4、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噱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

5、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11 归去来兮辞中“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中的“谏”的意义是,文题中的“谏” 的意义是。12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民不 堪 命矣 堪:经得起,忍受(B)是 障 之也 障:障碍(C)近臣尽规 ,亲戚补察 规:规劝(D)耆、艾 修 之 修:整理13 下列与“衣食于是乎生” 中“乎”的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壮士!能复饮乎(B)长铗归来乎(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楚人生乎楚1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B)召公反对厉王弭谤,主张君王当广开言路,使

6、民畅所欲言(C)文中的“国人” 古今意义相同,都指一国之人(D)厉王与公元前 841 年“国人暴动” 时的君王一样,昏庸无能,目光短浅,刚愎自用15 为文中画线的句子加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译文:。15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

7、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嚯,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

8、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16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惊姜氏(B)孝子不匮,永锡尔类(C)则请除之,无生民心(D)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7 下列选项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佗邑唯命(B)姜氏何厌之

9、有(C)段入于鄢,公伐诸鄢(D)亟请于武公18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京不 度,非制也 生之有时,用之元度(B) 姜氏欲之,焉辟 害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C) 欲与大叔,臣请事 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颍考叔为颍谷 封人 封宫室府库,还军灞上19 分析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对“郑伯克段于鄢” 的态度。2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义不暱,厚将崩。(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20 左忠毅公逸事方 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

10、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

11、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2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从 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从:跟从(B)闻左公被 炮烙 被:遭受(C)史噤不敢

12、发声,趋而出 趋:奔赴、奔向(D)使将士 更 休 更:重新22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 耳 无他,但手熟耳(B) 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 死 不出,火且尽(C) 老夫已 矣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D)而自坐幄幕外 军惊而坏都舍23 下列对原文内容及相关知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方苞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其古文理论是严于 “义法”(B)左光斗身处明末宦官干预朝政、排除异己的混乱时期,本文重在突出他正直、胸怀天下、勇于斗争的崇高精神(C)本文选取左光斗识才和入狱两件事,叙述简明有法,脉络清楚(D)本文第三段重在描写史可法治

13、兵,突出他英勇忠烈的品质2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2)老夫已矣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果”为形容词,意义为“饱满、充实 ”;B 项“果”为动词,意为“实现”;C 项“果”是副词,意为“果真,果然”;D 项“果”为形容词,意为“果断”。【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D 三项中的“于”是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胜过”;B 项中的“于”是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

14、“对、向”。【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句中的“因”意为“趁着、趁机”;句中的“因”意为“通过、经由”。B 项两句中的“若”都是“像”的意思。C 项 句中的“以”意为“认为”;句中的“以”意为“凭借、依靠”。D 项句中的“则”加强判断,相当于“乃、是”;句中的“则”为动词,意为“效法,学习”。【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两句中的“其”表示反诘,意为 “难道、岂”。B 项两句中的“何”都是“什么”的意思。C 项句中的“且”意为“将要”;句中的“且”意为“姑且、暂且”。D 项两句中的“乎”都是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

15、当于 “吗”。【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若”为第二人称代词,意为“你 ”;B 项“若”为代词,意为“如此、这样”;C 项“若”为人称代词,代指“你的”; D 项“若”为连词,意为“至于”。【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B、D 三项“而”都是助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着、地”;C 项“而”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 “而且、并且”。【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为”是介词,表被动;B 项“为 ”是动词,意为“叫作”;C 项“为”是语气助词,表示疑问;D

16、 项“为”是介词,意为 “因为”。【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微”的意为“没有”。A 项中的 “微”意为“精妙、微妙”;B 项中的“微”意为“微小、轻微”;C 项中的“微”,意为 “无、没有”,与题干相同;D 项中的“微”意为“微小、轻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两句中的“乎”为介词,介绍处所、方位、时间,意为 “在、由”。B 项句中的“乎”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句中的“乎”为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C 项句中的“乎”为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

17、“啊、呀”;句中的“乎”为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不译。 D 项句中的“乎 ”为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后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不译; 句中的“乎”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之”为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 项“之”为动词,意为“到去”;C 项“之”为衬字,用在动词之后,凑足音节,无实意;D 项“之”为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1 【正确答案】 纠正、挽救 劝谏、规劝【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

18、析】 “障”,防水的堤。在此为动词,意为“堵塞”,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为助词,表示疑问;B 项为助词,表示祈使; C 项为助词,表示反问;D 项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题干中的 “乎”为助词,表舒缓语气,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左传;C 项文中的“国人”为古今异义词,文中指 “居住在国都内的人”;D 项公元前 841 年“国人暴动”时被驱逐的就是厉王。【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5 【正确答案】 标点:

1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译文:堵住百姓的嘴,比堵塞河流的后果更加严重。河流水道堵塞而决堤,受伤的人必然很多,百姓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河流的人开通水道使河流疏通,管理百姓的人应当开放言路使他们畅所欲言。【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寤”通“牾”,意为“逆,不顺” ,“寤生”指难产;B 项“锡”通“赐”,意为“赏赐、赐给”;C 项“无”通“毋”,意为 “不要”;D 项“隧”名词做动词,意为“挖地道”,属于词类活用。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7

20、【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该句是省略句; B 项“何厌之有”等同于“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该句为倒装句;C 项为正常的陈述句;D 项介词短语做状语后置,该句为倒装句,故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句中的“度”为“法度”的意思,此处名词做动词,“合法度”;句中的“度 ”为“限度”的意思。 B 项句中的“辟”通“避”,意为“躲避”;句中的“辟”为“征召”的意思。C 项两句中的“事”都为“ 侍奉、服侍”的意思。D 项句中的“封”为动词,意为“管理疆界”;句中的“封 ”为动词,意为“查封,封闭”

2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9 【正确答案】 作者记述“郑伯克段于鄢” 的事件,刻画了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阴险狡诈、富有谋略的郑庄公,褊狭昏聩的姜氏及贪婪狂妄的共叔段,意在讽刺上层统治阶级的虚伪、贪婪、残杀的丑恶本质,揭示“多行不义必自毙” 的道理;文章以心存至孝的颍考叔结尾,重在宣扬孝道,感慨颇深。(言之成理即可)【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0 【正确答案】 (1)(共叔段) 对待君王不义,对待兄长不亲近,土地占多了将要垮台。(2)大叔(共叔段)修葺城墙,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士兵车马,将要攻打郑国国都,武姜将要为共叔段开启城门(做内应)。【知

22、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中的“从”为使动用法,意为“使 跟从”;C 项中的“趋”是“快走、跑”的意思;D 项中的“更”是“相互、交替 ”的意思。B 项解释正确。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句中的“耳”为语气词,表示肯定,意为“了”;句中的“耳”为语气词,可译为“而已、罢了”。B 项两句中的“且”都为副词,意为“将要”。C 项句中的“矣 ”为语气词,表肯定,意为 “了”;句中的“矣”为语气词,表示劝勉语气,可译为“吧”。D 项句中的“而”为连词,表转折,意为“却”;句中的“而”为动词,意为“如同”。【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文章第三段写史可法治兵勤勉,意在强调左光斗的师魂和崇高精神对史可法的影-向之大,侧面烘托出史可法胸怀天下、勤勉政事的光辉形象。【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4 【正确答案】 (1)(史可法) 拿着五十两银子,哭着同狱卒商量探监的方法,狱卒被他感动了。(2)我老头子已经完了 !你再不珍重自己的生命并且不明大义,谁来支撑国家大事呢?【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