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90248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概念?( )(A)“虚静”说(B) “妙悟” 说(C) “移情” 说(D)“物感”说2 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学活动是对世界的模仿,作者通过文学作品表达感受(B)作者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在四要素之中居于主要地位(C)文学作品反映客观世界和作者内心的情感(D)读者的阅读鉴赏是作者创作的文本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作者的文学活动?( )(A)诗言志,歌永言(B)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C)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D)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

2、气和平,移风易俗4 关于文学活动的意识形态属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B)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最终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两者的关系是直接的(C)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功利(D)审美情感往往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5 文学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是( )。(A)意境和意象(B)韵味和主题(C)言语和形象(D)含蓄和含混6 下列不属于文学创造过程中材料储备环节的是( )。(A)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艺术来源于生活(D)积学以储宝,酌

3、理以富才7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不包括( )。(A)无意获取(B)意念获取(C)实践获取(D)书本获取8 下列不属于艺术构思方式上的变形方法的是( )。(A)扩大和缩小(B)黏合和漫画(C)比喻和象征(D)夸张和幻事9 ( )是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A)再现性和逼真性(B)表现性和虚幻性(C)暗示性和朦胧性(D)虚幻性和朦胧性10 下列关于文学类型的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没有完全各自独立的形态(B)在近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相继出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C)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情感热烈奔放、主观态度强烈、艺术

4、色彩神秘等(D)在现代出现了“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结合型的文学11 物化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下列不属于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的是( )。(A)创作动机(B)语词提炼(C)技巧运用(D)即兴与推敲12 以下哪一首诗(词) 的题材与其他三项不同?( )(A)柳永的雨霖铃(B)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C)李白的渡荆门送别(D)王翰的凉州词13 文学作品的现代结构主要包括双重结构、意识流结构和( )。(A)作品和神话互文结构(B)表层结构(C)深层结构(D)时空交错结构1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的体裁多样,主要包括诗歌、剧本、

5、小说等(B)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C)剧本具有文学价值和戏剧价值,其中文学价值是首要的(D)在现代,小说已成为最流行、最普及、最重要的文学样式15 下列关于文学典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学典型通常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两种美学特征(B)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典型人物性格的丰富和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C)典型环境是指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D)马克思的“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16 下列诗(词) 句与意境的特征,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景交融(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

6、君兮纷纷而来下虚实相生(C)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虚实相生(D)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韵味无穷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叙事性作品的是( )。(A)孔雀东南飞(B) 木兰诗(C) 离骚(D)陌上桑18 关于抒情性作品的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往往从乐与情和景与情的关系分析抒情性作品的情感(B)抒情性作品中乐与情的关系主要分为诗与乐、声与情、节奏和情感运动形式三个方面(C)抒情性作品的景与情的关系主要包括诗与画、情景关系、真与幻等(D)诗的真实主要是指客观的真实19 下列诗(词) 句与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比喻(B)朱门酒肉臭

7、,路有冻死骨夸张(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象征(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典判断题20 典型常常是文学至高的美学追求。( )(A)正确(B)错误21 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A)正确(B)错误22 清代学者刘熙载从审美风格上提出了四种意境。( )(A)正确(B)错误23 意象,不是“ 意” 和“象”的简单相加。( )(A)正确(B)错误24 叙事性作品的叙述内容是人物。( )(A)正确(B)错误25 传统的叙事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 )(A)正确(B)错误26 广义的文学消费即文学阅读活动。( )(A)正确(B)错误27 从本质上来看,文学消费等同于一般

8、的商品消费。( )(A)正确(B)错误28 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是审美属性、认识属性、价值诠释属性和交流属性。( )(A)正确(B)错误29 根据接受美学的见解,一部作品完成之前,便已隐含着读者。( )(A)正确(B)错误简答题30 简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31 简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移情”说是德国学者立普斯提出的,“移情”说侧重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试图把美的产生和本质完全归结为人的移情。“虚静”说、“妙悟”说、“物感”说都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知识模块】 文学

9、概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无所谓主次关系,因此 B 项错误。【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指出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情志的。 B、C 两项属于“物感”说的范畴,指出人受外界事物的感发而有所创作。D 项指出乐教有彰明伦理、移风易俗等作用,属于文学接受的范畴,没有涉及文学活动的作者。因此本题选择 D 项。【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文学作为意识的形态,一方面最终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即文学的情形归根到底要由经济基础来说明

10、;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往往要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因此 B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即含蓄和含混。含蓄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出自文心雕龙.神思,属于文学创造中的艺术发现环节。B、C、D 三

11、项都强调文学创造与现实材料的关系,都属于文学创造过程的材料储备环节。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有无意获取、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四种。文学材料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的社会生活。它们不是先天的也不是神授的,更不是自己冥想出来的,故 B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艺术构思方式的变形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扩大和缩小、黏合、漫画、夸张、幻事等。【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再现性和逼真性是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表现性和虚幻性是理

12、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表述不正确。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 18 世纪末,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 19 世纪初,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在 19 世纪 70 年代最终形成。【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的具体步骤犬牙交错,很难区分先后,主要包括“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即兴与推敲等。创作动机属于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三项都是关于送别的诗或词,D 项是一首边塞诗。【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13 【正

13、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作品和神话互文结构是双重结构的常见模式。文学作品的现代结构主要包括双重结构、意识流结构和时空交错结构。【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剧本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具有文学价值和戏剧价值两重价值属性,其中戏剧价值是首要的。【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恩格斯提出的命题,不是马克思。【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出自杜甫的春望,该句将景物描写与诗人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伤感巧妙融合。B 项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梦中所

14、见之景,属于虚写。C 项出自姜夔的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虚写昔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尽荠麦青青”实写诗人所见山河破碎的荒凉景象,虚实相生,两者对比,有“黍离之悲”。D 项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 ,该诗以景结情,表达从军将士浓浓的思乡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叙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屈原叙述了自己遭谗被流放,“美政”理想落空的苦闷心情;陌上桑是一首富有喜剧色彩的民间叙事诗。【知识模块】

15、 文学概论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抒情性作品的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所以往往从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故 A 项错误。声与情包含诗与乐、声调与情调、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三个方面,故 B 项错误。诗的真实,主要不是指客观的真实,而是指主观感受的真实,情感逻辑的真实,故 D 项错误。因此本题应选 C。【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主要有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A 项“多情应笑我”运用倒装,突出“ 多情”,正常句式应为“应笑我多情”。B 项写于安史之乱前,是杜

16、甫在赴奉先县途中的所见,是实景,不是夸张。C 项运用了比喻,将“雪花”比喻为“梨花”,形象生动、新颖奇特。 D 项“旧时王谢堂前燕”采用用典的修辞手法,引用王导、谢安的典故抒发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判断题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典型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常常是叙事文学的至高的美学追求,是人物塑造达到艺术至境的标志。我们知道,大部分诗是不塑造人物的,所以不能说典型常常是文学的至高的美学追求。【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而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知识模块】 文学

17、概论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其代表作艺概.诗概中提出:“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这是从审美风格对意境做出的分类。【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予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而言之,就是借物抒情,而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力口。【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被讲述的故事而非人物。【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第三人称

18、叙述,即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传统的叙述作品多为这一视角。【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活动,传统文艺学将其表述为“文学欣赏”。【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文学消费具有二重性,既有一般的商品消费的特点,又有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的特点;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是认识属性、审美属性、价值诠释属性和交流属性,文学消费和接受是审美、认识、诠释、交流的统一

19、。【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或应该出现的读者。根据“接受美学”的见解,一部作品完成之后,在读者接受之先,便已隐含着读者。【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1)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 的客观条件。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它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2)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相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典型环境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31 【正确答案】 (1)无功利与功利;(2)形象与理性;(3)情感与认识。【知识模块】 文学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