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无答案).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90249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 2(无答案)文言文阅读0 刘基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

2、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 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基顿首曰: “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 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 此褊浅殆甚于宪。 ”又问胡惟庸,曰: “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3、”后宪、广洋、惟庸皆败。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节选自 明史.刘基传)1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 除 高安丞 除:授予官职(B)大旱,请决滞狱 狱:监狱(C)伏兵 邀 取之 邀:拦截(D)寻 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寻:不久2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基“以仁义治天下” 的一维是( )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以克敌赏基,基辞大旱,请决滞狱 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

4、刑以待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A)(B) (C) (D)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B)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因人制宜,陈友谅是主要威胁,刘基建议太祖消灭他;对胡美则主张收编,不改组他的部队,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D)刘基对几个大臣的认可可以说明察秋毫,更

5、可贵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如水,为李善长开脱罪责,还向太祖提出了好友杨宪不能为相的理由。4 请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3)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4 宗泽传(节选)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

6、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5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 皆捷皆:_(2)泽兵进至卫南, 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度:_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7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

7、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7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

8、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

9、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 北史.来护儿传)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9 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0、)(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11、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10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 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二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 “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然。 ”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曰:“ 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

12、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紧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日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

13、 然。”苏洵又曰:“ 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 “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选自 古文观止,有删节)1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威 劫 齐民 劫:抢劫,掠夺(B)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C)重足屏息 之民 息:气息,出气(D)而绳之以 绳 盗

14、贼之法 绳:管束,处置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待之以待盗贼之意, 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无恒产而有恒心者(B) 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 命往抚朕师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C) 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 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D)又不可 以武竞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峻法。他认为,施行严刑峻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

15、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C)张益州是“为天子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 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 ,从此,蜀地相安无事。14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2)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14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16、。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 内训.迁善,有删节)15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1)过 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_(2)己过不改则 累德 累:_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7 翻译下面的句子。或有一焉,

17、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18 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18 市隐斋记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 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 ,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予曰:“若知隐乎 ?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

18、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 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 ?乃叹曰: 我本逃名,乃今为小女子所知 !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

19、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神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19 下面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渠 欲得君作记 渠:他(B)非 特 深山之中 特:只(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 诱:欺骗(D)药不二 贾 贾:出售20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 )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A)(B) (C)

20、 (D)21 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别具一格。题为“市隐斋记” ,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衷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B)作者从“夫隐,自闭之义也”说起,认为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处,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 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骂了现实中那些追名逐利之徒。(C)古人认为“隐” 有大小之别,小隐是因为刚刚隐居的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去,“大隐” 因为道行深,可以不诱于外物,所以可以隐在闹市。(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

21、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22 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盗跖行而伯夷语,曰“ 我隐者也”而可乎?(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3)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22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

22、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

23、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 明史.王祎传)23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C) 祈 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D)法 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24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

24、减 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B) (C) (D)2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B)王神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

25、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不及。2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26 说钓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

26、“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 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 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

27、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27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盖 逾 时始得一动 逾:更加(B)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 间:间隙(C)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 数数:多次(D)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 吏:官吏28 下列各句中,都用具体行为表现作者“喜钓” 特点的一组是 ( )疾理钓丝,持

28、篮而往; 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忍苦风尘之路; 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A)(B) (C) (D)2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C)作者用“鱼” 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步步高升。用具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明作者的观点。(D)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的人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3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2)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3)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