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模拟试卷 11(无答案)现代文阅读0 燕贾祖璋自从春风唤醒了芳草以后,依依袅袅的杨柳垂枝上的点点银色芽苞中,抽放着浅黄嫩绿的新叶;秃濯僵立的桃李枯丫间,也点缀着娇红洁白的花葩。当晶莹和暖的阳光照耀万物的时候,在这红桃绿柳中间,更容易瞥见一种呢喃软语、轻扬梭穿的鸟类,那就是燕子。它是我们最熟知的一种鸟类,你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诗经.邶风)2000 余年以前的诗人,已经能够这样细腻地描写它的生活情形了。不论何种比较为我们所熟知的鸟类,每每因了地域或时代的关系,都有许多异名,燕也是这样,如元鸟、玄鸟、乌衣、朱鸟等。但所
2、谓燕者,我国所产,并不是只有一种,这在古人,也已经明白。归纳起来,可得 4 种燕子。社燕,即越燕或汉燕,亦名乌燕,就是我们最习见的普通燕,也叫家燕。形体稍小,巢于梁间。胡燕,即紫燕,俗名含胡儿或黄腰燕子。巢长,作壶形,不似普通燕那样作兜形,今名为赤腰燕者是也。土燕,即石燕,巢岩穴中。沙燕自为一种,也叫土燕,与石燕同名,今名穴沙燕。燕子,此种习见的鸟类,形态方面,实亦毋庸多说;若引用科学上的详细记载于此,恐反令读者索然寡味。李时珍云:“大如雀而身长,衔口,丰颔,布翅,歧尾。”这可算已经将它的概形完全写出了;现在就进而记述它的生活情状。它筑巢于我们屋内,对我们十分亲近。有人曾以之和雀相比,云:“黄
3、雀之为物也,日游于庭,日亲于人,而常畏人,而人常扰之。玄乌之为物也,时游于户,时亲于人,而不畏人,而人不扰之。彼行促促,此行佯佯;彼呜啾啾,此鸣锵锵;彼视矍矍,此视汪汪;彼心戚戚此心堂堂。”(谭子化书 )这是分析得很好的。巢作兜形,从池沼边或水潭中衔泥丸成小球,再和羽毛杂草等堆合而成。这个衔泥筑巢的现象,古人作为极好的诗料如“江燕衔泥日深堂拂玉琴”( 梅尧臣燕)。巢筑成后,我们长江一带以及北部,约在 5 月中产卵。在福建,大概 4 月就产卵,因为 5 月的第 2 或第 3 星期,已见雏乌飞翔。不论何种鸟类,哺育雏鸟,总是异常辛苦的。白居易有一首诗燕诗示刘叟,虽然他作诗的本意,是在后半的寓意,而
4、且说燕子的食物为青虫,不合事实,但描写哺雏的情况,实在形容尽致活现纸上。燕子的脚,甚为孱弱,除衔泥啄草外,不常下降地面。双翼十分强健,所以时时回翔空中。飞翔的速力很大,据说 1 小时可行 1 80 英里;但因种种阻碍或随时地休息,平均总不过三十六七英里而已。燕子的歌呜,也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轻快流利的调子、清脆婉转的音节。或随飞随鸣,如仙音飘堕;或幽栖低唱,若喁喁私语。傍晚的时候,见它们并栖电线上,动摇小首,流出微音,这是天然的乐音,也是天然的乐谱。燕子,不但鸣声悦耳,不但依依可人;而且它对于我们,还有极大的实利关系。它来筑巢育雏的时候,正是害虫开始猖獗跋扈的当儿。它虽然仅仅借住我们一些房子
5、,却予我们许多酬报:它随时随刻,随处随地,捕取那些毁灭我们重要农作物的害虫为食饵,使我们得有较多量的收获。美国的学者,当一次蝗害发生的时候,捕取鸟类,施以解剖,仅 8 羽的燕,发现胃中有虫 3 26 只;你想我们整天所见成千成万的活泼飞翔的燕,它们所扑灭的害虫数,将如何计算呢?再想,这无量数的害虫,假如没有它们来扑灭,又将发生何种现象呢?(节选自 鸟与文学.燕,有删改)1 赏析文中第段,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_2 文中第段采用了 _、_两种说明方法。3 文中第段引用李时珍的记述和谭子化书中的记载来说明_。作用是_。4 文中第一 段从_ 、_、 _、_和_几个方面来对燕这种鸟类进行说明。5 下列
6、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文采用了从特征到用途的说明顺序对燕子这种鸟类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说明(B)本文采用了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平实而准确(C)本文从名称、种类、形体、习性、对人类的益处等角度对燕这种鸟类进行了说明(D)本文熔文学和科学知识于一炉,资料丰富,叙述动人,对于增长人们的知识,陶冶性情,休闲娱乐均大有裨益5 尘埃落定白落梅在世人眼里,林徽因和梁思成又何尝不是郎才女貌,一起留洋深造,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只是那些爱做梦的青年,始终认为林徽因和徐志摩才是最般配的一对。年少的他们不知道现实有多么的酷冷,诗情画意
7、只能偶尔地点缀日子,并不能当作生活的全部。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会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真实的烟火幸福,琴棋书画诗酒花只可以颐情养性。走过那段多梦的青春岁月,我们的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思想也更加理性;爱也不再轻浮,而是稳重深沉。不知是谁说的,爱一个人,未必要拥有,只要知道她在,知道她好,就足矣。所以徐志摩后来爱上陆小曼,娶了陆小曼,他也很安心,因为他知道,林徽因一直在,并且会很幸福。只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以为可以做到相忘江湖,但每次又会在山穷水尽中悄然相见,算来是缘份太深,所以会这般不离不舍。也许一切都该尘埃落定,你有你的港湾,我有我的归宿。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四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姐姐家结
8、婚。这对恋人终于如愿以尝结为伴侣,共度漫漫人生。或许是因为彼此早在很久以前就知晓结局,所以没有多少惊喜,一切都很平静,很安宁。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 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这是一个多么有韵味又特别的女人,在梁思成眼中,她原本就是谜一样美丽的女子,如今更要为她这句话细细地守侯呵护她一生了。日子如流,林徽因延着这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行走,虽没有无限锦绣,却也山水相宜。对于她来说,这才是生活,这样的生活虽然平淡简单,却永远不会孤绝和贫瘠。林徽因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她这一生虽算不上是完美无缺,但是她过得波澜不
9、惊,清宁安稳。无论是文学上的成就,还是建筑事业上的成就,都让人钦佩仰慕。许多人说,她活得太清白了,清白得就像那轮遥挂在中天的明月,让人不敢亦不忍亲近,生怕她的洁净会照见自己的污浊。所以人艳如花的林徽因虽然美丽动人,赢得那个年代诸多人的喜爱,但她亦是寂寞的,她的寂寞缘于她的清白。尽管她努力让自己俯落尘埃,与众生一起尝饮这人间烟火。可她骨子里清绝的气韵打出生的时候就跟随她,陪伴了一辈子,不离不弃。在那个才女如云的时代,林徽因始终做了惟一,她以绝代姿容、旷世才情、冰洁风雅让三个最优秀的男子深爱一辈子。那么多的女子为了爱情将自己伤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唯独林徽因没有那些悲绝的回忆。林徽因的洁净不禁让我
10、想起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个美丽绝轮、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女子。林徽因与林黛玉的确有相似之处,但她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林徽因虽洁净出尘,喜爱浪漫,可她不清高遗世,她向往烟火、惧怕孤独。如果说爱情是一场赌注,林黛玉压下去的筹码是所有的青春,而林徽因压的筹码,则是一小段青涩寂寞的时光。因为林徽因输不起,她希望自己可以活到白发苍苍,可以到老的时候有漫长的值得一生回忆的时光。她活得太清醒,所以她住不进大观园,也做不了那一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每个人都有做梦的资格,但是错过了做梦的年龄,再想要肆无忌禅地做梦就必定要付出代价。林徽因既已选择清醒,就只好丢掉自己的梦,漫步在熙攘的凡尘。她像是一只展翅的白鹭,在
11、岁月的柳岸扶摇直上,掠湖而过,朝着她想要的生活飞去。只是她的灵魂依旧是那朵白莲,安静地长于淤泥之中,出尘绝世。一九二九年一月十九日,病重几月的梁启超逝世,梁思成和林徽因为其父设计墓碑。同年八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生下女儿,取名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祖父梁启超“ 饮冰室” 书房雅号。林徽因终于过上了她想要的生活,就是嫁一个实在的男子,平凡生养,没有惊滔骇浪的情感,却安定美好。女儿的出生让林徽因更加确定,自己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她所期待的幸福就是这般简单。林徽因终究是聪慧的女子,她懂得任何一庄情缘都是宿命的安排,懂得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不可逆转的规则。当初让她亲手放弃那段理想中的情爱,总难免
12、落得一身萧索。所以上苍是公平的,如今她所得到的一切亦是她用代价换取的。就算有一天所得的幸福又要拱手奉还,叉算得了什么?人生难得一从容,只愿你我,随遇而安。(选自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删节)6 本文每段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它们并改正。_ _ _ _ _ _7 文章第段中 “爱做梦的青年 ”指_。8 如何理解“ 林徽因与林黛玉的确有相似之处,但她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_9 文章题目“ 尘埃落定” 有什么样的寓意 ?_10 浅析文中林徽因的形象。_10 世界最大的膜美刘易斯.托马斯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
13、如枯骨。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活物。在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再没
14、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缕的几乎察觉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气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如尤里指出,这一过程会有自我限制的作用,因为,光解作用所需的波长正是氧气所屏蔽的波长。氧气的制造几乎一开始就被切断了。氧的制造需等待光合细胞的出现。它们生存的环境必须有充足的可见光以便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又必须遮蔽,不受那致命的紫外线的照射。伯克纳和马歇尔推算出,绿色细胞必须生存在约十米深的水下,很可能是在水塘里,这些地方水比较浅,没有很强的对流。你可以说,向大气释放氧气是进化的结果。你也可以反过来说,进化乃是有了
15、氧气的结果。你怎么说都通。一旦光合细胞很可能相当于今天的蓝绿藻出现,未来的地球呼吸机制就形成了。从前,大气中氧的水平增高到今天氧气浓度的百分之一时,地球上的厌氧生物便受到了威胁,下一步,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带有氧化系统和 ATP(三磷腺苷)的突变型。有了这些,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爆炸性发展的阶段,千万种会呼吸的生命,包括多细胞的生命形式就可以滋生繁衍了。伯克纳提出,曾有过两次这样的新生的爆炸,两次飞跃都有赖于氧的水平突破某一临界值。第一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了现在水平的百分之一,遮挡住相当的紫外线,使细胞能够移居到河湖海洋的表层水域。这一变化发生在大约六亿年以前的古生代前期,这一时期的地质记载中海洋生物
16、化石陡增证明了这点。第二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今天水平的百分之十,距今约四亿年,这时,已经形成一个足够强大的臭氧层,减轻了紫外线辐射,使生命可以从水中移居到陆地上。从此以后,生物的发展便畅通无阻,除了生物创造性的限度外,再没有什么能限制物种的发展了。还有一件事说明我们极其有福。氧气吸收的,正是紫外线光谱带中对核酸和蛋白质最具杀伤作用的部分,而同时它又允许光合作用所需的可见光充分通过。如果不是氧气的这种半透性,我们不会这样进化起来。现在,我们有离地球表面三十英里处的一层薄薄的臭氧层,它保护我们不受致命的紫外线的损害。我们很安全,通风良好,安然无恙。如果我们能避免那些可能乱鼓捣臭氧层,或者可能改变二
17、氧化碳浓度的技术的话,氧气问题还不是我们的大患,除非我们放手进行足够次数的原子爆炸,去杀死海洋中的绿色细胞。如果我们这样干,当然,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自己脖子上套。我们应该称颂现在这样子的天空:就它的大小、就它功能的完美,它都是自然界万物之中最俩大的、无与伦比的协作成果。它为我们而呼吸,它还为我们的欢乐保护着我们。每天都有几百万颗陨星落入这层膜的外层,由于摩擦它们被化为乌有。没有这层屏障,我们地球的表面早就会像月球表面一样,在流星的轰击下化为齑粉。尽管我们的感受器还没有灵敏到听见那轰击,但我们还是感觉到了,我们会感到安慰:那声音就在我们头顶上,就像万点夜雨敲打着屋顶。(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节)
18、1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12 根据文中第段,可以推测 “世界最大的膜”的作用是_。13 文中第段画线句子中, “这样干”指_和_。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中第段提到月球,意在用月球表面的“死沉沉” 反衬地球的“生机四溢”(B)文中第 段提到细胞,意在用细胞膜类比地球“ 自己的膜”,说明“ 膜”的作用(C)文中第 段最后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膜”的作用(D)文中第段冉次提到月球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突出“膜” 对地球的保护作用15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光解作用和光合作朋的原理相同,都能产生氧气只是光解作用产生的氧气很少(B)光合细胞必须生存在至少十米
19、深的水下,才能不受致命的紫外线照射,因此海底是其最佳生存环境(C)光合细胞即蓝绿藻的出现,使地球形成了呼吸机制,提高了大气中氧的浓度(D)氧气具有半透性,既挡住了对地球生命体有致命作用的辐射,义保证了光合作川所需要的可见光通过15 奇 遇 莫 言 1982 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
20、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 40 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
21、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 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 ?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 ?没有!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 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
22、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 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 “向前向前向前一一杀一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 三大爷,起这么
23、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 “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了。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
24、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 赵家三大爷呀 !“ 父亲说:“你看花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竞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16 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17 文中第段画线部分是 _描写,作用是 _。18 文题“奇遇 ”中的“奇”体现在_。19 下列没有对赵家三大爷已死做暗示的一项是( )。(A
25、)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B)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C)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D)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了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说通过秋夜“ 我” 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趣味性的描绘,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位和张力(B)作者模仿了聊斋志异中的构思与写法,在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对心怀鬼胎,其害甚于鬼的人的批判,寄寓了作者希望人人都能与人为善的愿望(C)文章构造了一个独特的客观存在的世界,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D)文章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
26、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 “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20 蓝 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不姓蓝,他姓江,原名在棠,蓝眼是他的外号。天津人好起外号,一为好叫,二为好记。这蓝眼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关灯看画,也
27、能看出真假;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他这蓝眼看画时还真的大有神道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念书打扮的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 大涤子湖天春色图 ”。蓝眼看似没看,他知道这题签上无论写嘛,全不算数,真假还得看画。他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 ”,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绝不多看一寸一分。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
28、,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水墨浅绛,苍润至极,上边还有大段题跋,尤其难得。有人说这件东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花钱不少,东西更好。这么精的大涤子,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世上的事,说足了这头,便开始说那头。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
29、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这话不是等于拿盆脏水往人家蓝眼的袍子上泼吗?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 我信您的眼力,可我架不住外头的闲话扰得咱铺子整天乱哄哄的。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
30、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 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佟老板找来尤小五。尤小五是天津卫的一只地老鼠,到处乱钻,嘛事都能叫拿耳朵摸到。他们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和蓝眼都不知道这崔家是谁。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不能不去,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31、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看真假画这行,看对一辈子全是应该的,看错一幅就一跟头栽到底。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绝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
32、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 。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竞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两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虽然心疼钱,却保住了裕成公的牌子。他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蓝光,人。竞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
33、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书生打扮的人,不是对他说过“ 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 7 中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自此不单天津古玩行他这号,天津地面也瞧不见了他的影子。有人说他得一场大病,从此躺下,再没起来。栽得真是太惨了! 再想想看,他还有更惨的他败给人家黄三爷,却只见到黄三爷的手笔,人家的面也没叫他见过呢! 所幸的是,他最后总算想到黄三爷的这一手,死得明明白白。21 这篇小说采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明线是_;暗线是_。22 文中第段的主要内容是 _,其作用是_。23 小说三次写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 ,其作用不包括 ( )。(A)描写蓝眼看画时熟练的动作(B)作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C)与文章题目照应(D)暗示了蓝眼的心理变化过程24 小说中虽然没有正面描写“黄三爷” ,但也从侧面展示了其_、_的形象特点。25 小说中“蓝眼 ”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