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17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且燕赵处秦革灭 殆尽之际 郦元之所见闻,殆 与余同(B) 募有能捕之者,当 其租人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 从郦山下, 道 芷阳间行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D)未得与项羽相见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2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扁鹊见蔡桓公,立有 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B) 信而 见 疑,忠而被谤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庖丁为文惠君解 牛 胡虏益解(D)轲自知事不 就 已股落腹裂,斯须就 毙3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
2、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有 涉江者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B) 若 入前为寿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C) 善 刀而藏之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D)自经丧乱 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 其力4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B) 丞相亮其 悉朕意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C) 今由与求也,相 夫子 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D)阿母 谢媒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5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 质于秦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 事楚(B) 今治 水军八十万众
3、同心一意,共治曹操(C) 卒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 贼也 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6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敏 而 好学,不耻下问 (B)玉在山而 草木润(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蟹六跪 而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7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问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B)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C)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 (D)而陋者 乃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8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于是
4、 为 长安君约车百乘(B)谁 为 大王为此计者(C)庖丁 为 文惠君解牛(D)秦 为 知之,必不救也9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策之不 以 其道(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余船 以 次俱进(D)盖 以 律非故杀10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北山愚公 者 ,年且九十(B)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C)陈胜 者 ,阳城人也(D)师 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文言文阅读10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 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辕固生曰: “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
5、、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 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 “安得司空城旦 1书乎?” 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
6、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剌,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 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1城旦:秦汉时一种判罚四年苦役的刑名,白天戍边,防卫敌寇入侵,夜晚修筑长城。11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 固利兵 假:借给(B)代立践南面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此处指君临天下的天子之位(C
7、)此是 家人 言耳 家人:指庶民阶层(D)侧 目而视固 侧目:反目12 下列选项中无通假字的是( )。(A)履虽新,必关于足(B)安得司空城旦书乎(C)无曲学以阿世(D)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13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汤、武非受命,乃弑也(B)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C)此是家人言耳(D)久之,病免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15 简答。请列举文中体现辕固生“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特点的事例。15 夫璇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岂其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故无足而至者,物
8、之藉也;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而绵世浸远,光灵不属,至使菁华隐没,芳流歇绝,不其惜乎!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辍途殊轨者多矣。岂所以昭末景,泛余波?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每见其默。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绚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
9、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算焉。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节选自颜延之陶征士诔)16 下列句子中的“ 信” 与“桂椒信芳”的“信” 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闲庭信步(B)子皙信美矣(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17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 薄:鄙薄,轻贱(B)若乃巢高之抗行 抗行:与世人相违抗的行为(C)弱不好弄 弄
10、:嬉戏(D)道不 偶物 偶物:与世相合18 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B)学非称师,文取指达(C)而首路同尘,辍途殊轨者多矣(D)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绵世浸远,光灵不属,至使菁华隐没,芳流歇绝,不其惜乎!19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
11、阙不传。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 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20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
12、一项是( )。(A)疾 申公 疾:厌恶,憎恨(B) 胥靡 申公 胥靡:禁锢(C)臧乃上书宿卫上 宿卫:为皇上当宫禁中值宿警卫(D)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让:与谦让21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汉书儒林传对应的句子是“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 ,给这个句子加标点。22 把上题标点完的句子与史记儒林列传的相应的句子进行比较,两句中的“无”和“亡”字意思是否相同,如果相同,是什么意思 ?如果不同,分别是什么意思?22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
13、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 1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 2,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高帝求贤诏) 注: 1酂(zn) 侯:萧何,汉高祖刘邦时任丞相。 2癃(lng)病:驼背。23 给以下文字加标点。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2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1)皆待 贤人而成名。 待:(2)其有意称 明德者。 称:25 下列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伯者
14、莫高于齐桓(B)患在人主不交故也(C)署行、义、年(D)世世奉宗庙而亡绝也26 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汉高帝刘邦为何下诏访求天下贤士。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17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为“近于,几乎”, 为“大概,恐怕”;B 项 为“抵,相抵”,为“必然,必定 ”;C 项 为“取道”,为“赶路,走路”;D 项均为“能够”。【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为“一会儿”, 为“参与”;B 项均表被动,相当于“被”;C 项为“ 剖开”, 通“懈”,松懈,懈怠;D 项为“达到目的,完成”,为“即,随
15、即”。【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均为“渡过”;B 项为“ 你”,为“假如,如果”;C 项为“擦拭”, 为“优点,长处 ”;D 项为“不足,缺少”,为“削减,减少”。【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为“悄悄地,偷偷地”, 为“如果没有,如果不是”;B 项均为“知道,了解”; C 项为“帮助,辅佐”,为“互相”;D 项 为“推辞,谢绝”,为 “道歉,认错 ”。【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为“做抵押,做人质”, 通“贽”,礼物;B 项 为“训练,整训”,为 “对付,抵御 ”;C
16、 项均为“终于,最终”;D 项为“祸害,危害”,为“杀害 ”。【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D 三项均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B 项也是连词,但表示因果关系。【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D 三项加下划线字均为副词,意为“竟然”;B 为连词,意为“于是,就”。【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三项“为”均为介词,意为“给、替”;D 项为连词,意为“假使,如果”。【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D 三项“以”均为动词,意为“按照,依照
17、”,B 项为介词,意为“凭,靠”。【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D 三项加下划线字均放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或判断;B项“者”是用在因果复句的末尾,提示原因。【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项“侧目”意为“斜着看”,有“畏惧 ”之意。【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关”通“贯”,意思是“穿”;C 项“无”通“毋”,意思是“不要”;D 项“说”通“悦”,意思是“喜欢”。【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前
18、三项都是判断句,D 项是陈述句,所以本题答案是 D。【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4 【正确答案】 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必定穿在脚下。为什么呢? 这正是上下有别的道理。【试题解析】 黄生使用比喻,用帽子和鞋在穿戴上下有别说明君臣身份、地位有尊卑之分。此题字词解释难度不大。【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5 【正确答案】 在景帝面前与黄生争论“汤、武受命” 问题,据理力争;反对窦太后过于尊崇老子;奉劝公孙弘“正学以言” 。【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桂椒信芳”的“信”为副词“确实,的确”之意。A 项
19、“信”为动词“任随,随意”;B 项“信”为副词“确实,的确”;C 项 “信”为动词“讲信用”;D 项“信”通“伸”,为动词“伸展,伸张”。故 B 项“信”的用法和意义与题干相同。【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抗行”指高尚的德行。【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指”通“旨”,意图,意思。【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9 【正确答案】 时代已经渐渐久远,这些人的道德光辉也不再延续了,致使精华被隐没,美好的传统被断绝,不是很可惜吗!【试题解析】 浸:渐渐地。属:连接,连续。本句是个反问句,要翻译出反问的语气,这是关键。
20、【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项“让”是“责备”的意思。【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1 【正确答案】 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故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试题解析】 关键是要把“亡传,疑者则阙弗传”标点开来。【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2 【正确答案】 相同,在这里,汉书中的“亡” 通“无”,均指“ 没有”。【试题解析】 考生需对同一个词的不同词性有了解,还应具备一些文化常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3 【正确答案】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4 【正确答案】 (1)待:依靠(2)称:与 相符,称得上【试题解析】 A 项“伯”通“霸”,做动词,称霸。 C 项“义”通“仪”,相貌。D 项“亡”通“无”,没有。【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26 【正确答案】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知识模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