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如果我们用同一测验对学生进行多次测量,发现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场合所得的测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这个测评的( )不高。(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2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A)认识的直接性(B)学生的主体性(C)认识的教育性(D)活动的开放性3 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 )。(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C)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4
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 )。(A)根本途径(B)基本途径(C)唯一途径(D)全部途径5 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 的问题,应当贯彻( )原则。(A)量力性(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巩固性6 萌芽于 16 世纪、兴起于 17 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特朗普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7 赫尔巴特指出:“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传授知识与
3、思想教育相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8 学记中的“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9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 接知如接枝 ”体现了教学的(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10 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11 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12 “语之而不知,虽
4、舍之而可也”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3 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提出“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 ,这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4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15 对教学与考试的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A)学生的负担很重,考试考什么学校教什么无可厚非(B)学校教学方式不需要与考试的测量方法完全一致(C)就统一的纸笔测试而言,学科教学内容有些可测,有些不可测(D)考试结果为教学提供了反馈16 如果要看
5、一个学生学业测验的测评数据和解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多高,主要是看这个测验的( ) 。(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17 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反映的内容?(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8 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复习谈话(C)启发谈话(D)讨论法19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 工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A)循序渐
6、进(B)启发性(C)直观性(D)理论联系实际20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二、辨析题21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22 德、智、体、劳等全面发展意味着均衡发展。23 学生某一学科在期末和期中两次考试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信度很低。24 教学方法受到教学目的、内容、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它不具有独立性。25 组织教学仅仅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三、材料分析题26 材料: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
7、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 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 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孔子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说明了什么?27 材料: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 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 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 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问题:
8、请从教学原则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案例的看法。27 材料: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的公开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9、”问题:28 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点,结合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29 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模拟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题干中同一测验因不同的时间,地点而结果不同,则说明该测验的信度不高。【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简捷性、认识的引导性。【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
10、析】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发展智力、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记中讲道:“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
11、救其失者也。”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人的学习态度,或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或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学习之上,没有正确开发思维。教学的人只有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这体现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萌芽于 16 世纪、
12、兴起于 17 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而成。【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地处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教育因素。所以题干所述说明了教育过程是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过程。【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要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要指出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
13、的答案。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知如接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出的知识为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可见,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在其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只有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这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以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信度是指一个测
14、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性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应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所以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都体
15、现了这一原则。【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而可也”的意思是:给学生讲解后还不明白的情况下,暂时搁置问题也是可以的。体现了量力性原则,叉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的意思是:前面的东西还没有弄懂,就不要去看后面的东西。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
16、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演示法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故 A 项错误。【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学生学业测验的效度则主要考虑,测验是否真正测量了所构想的知识技能,测评数据和解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等。故本题选 A。
17、【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所以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描述的正是谈话法中复习谈话的定义。故选 B 项。【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所反映和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保证所学知识与其来源社会实践不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
18、运用或回到实践中去。“小博士”工程所体现的正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了不让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二、辨析题21 【正确答案】 错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是教学的方向。【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22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
19、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而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因此教育均衡
20、和全面发展不是同一个概念。【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23 【正确答案】 错误。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题干中表述“期末和期中两次考试” ,所以不能说明信度的高低。【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24 【正确答案】 错误。教学方法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对于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25 【正确答案】 错误。组织教学不仅仅只在上课开始时进行,它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始终直到课后,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课堂纪律情况。【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三、材料分析题26 【正确答案】 孔子运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子路好胜,
21、所以孔子劝其不要立即行动以培养其耐心,避免其鲁莽行事;而冉有畏缩,所以孔子鼓励其立即行动以培养其果断的性格,鼓励其当机立断。这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其次要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27 【正确答案】 案例中的语文教师违背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22、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教师应讲的“少而精”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第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案例中的语文教师,不但没有适时设置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漠视、讽刺,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28 【正确答案】 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点。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过程。小李只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难免会缺
23、乏深刻性。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每节课学到的知识。【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29 【正确答案】 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生搬硬套教学模式。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照搬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而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改变,因此,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知识模块】 中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