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孟禄认为“ 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A)生物起源论(B)交往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2 提出“泛智 ”教育思想,探讨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赞可夫(C)苏霍姆林斯基(D)杜威3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4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教学过程中测验结果的解释就是( )。(A)定性评价(B)
2、配置性评价(C)定量评价(D)形成性评价5 (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A)课程标准(B)教学目的(C)教学计划(D)课程计划6 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结构课程(D)综合课程7 学记中“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8 通过教育,科学知识与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生产中创造物质财富,促进生产力发展。这表明(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B)教育是文化再生产的手段(C)教
3、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D)教育传递科学知识9 人们熟悉钳子是钳东西的,很难想到它还能当锤子使用。这种现象是( )。(A)原型启发(B)知觉特点(C)功能固着(D)知识经验10 “温故而知新 ”属于( )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11 盖老师总是建议学生们在看课本和课外读物时,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并相应作出标记,以便于日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特征。(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2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13 “视而不见,
4、听而不闻” 的现象,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14 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更酸,这是感觉的( )。(A)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差别感受性15 “跳一跳,摘个桃 ”是因为学生存在 ( )。(A)关键期(B)高峰期(C)最近发展(D)平衡期16 一些中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封闭安静的环境,不喜欢有他人在场,更不喜欢他人干预自己的作业进展情况。他们所具有的认知方式为(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辐合型(D)发散型17 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地数课本或其他图书的人物数目或自己走过了多少台阶,判定这个学生可能有的心理
5、问题是( )。(A)学习困难综合症(B)焦虑反应(C)厌学症(D)强迫症行为18 下列选项中,( ) 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9 李琳花了十分钟就把静夜思背下来了,然后他又继续读了 5 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A)深度加工(B)运用记忆术(C)适当过度学习(D)机械识记20 “好孩子”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中习俗水平21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非正式群体(D)集体二、辨析题22 一定
6、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23 化学课上,教师给学生做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实验,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学习的方法属于实验法。24 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25 负强化就是惩罚。三、简答题26 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27 简述促进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28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29 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四、材料分析题29 材料: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 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
7、的教育教学上。为了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有求必应。但是,一个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问题:30 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31 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31 材料:下面是一位 14 岁男生的日记摘抄:大人们常说“ 少年不知愁滋味 ”,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不到两年,我长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
8、的主见,而不再是“小小少年” 。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仍然还是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或外出散步,妈妈还是像过去一样,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会走丢似的。要是被同学看见了,真是丢死人了。更让我苦恼的是,妈妈总是事无巨细地管着我,每天骑车上学,妈妈总是不停地唠叨:“马路上多加小心 ”;晚上做完作业,刚打开电视想看看体育新闻,妈妈又会问:“作业做完了吗 ?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上学呢!”运动鞋想买阿迪达斯的,妈妈非要买耐克的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会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会垂头丧气;为了一个小问题,会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当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
9、,又会觉得羞愧难当在同学的眼里,我帅吗?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吗? 尽管有这么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想和他们交流,但又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真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又都与我有着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迷茫问题:32 试分析日记内容反映的初中生的典型心理特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丁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10、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育教学的依据。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综合课程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句话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
11、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发展。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功能同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温故而知新”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是一种顺向正迁移。11 【正确答案】
12、A【试题解析】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干扰抑制分为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是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早上起来学习时不存在先前学习材料,不会产生前摄抑制。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注意的集中是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或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为继时对比。题干表现的是糖和橘子先后作用于人的味觉器官,是感觉的继时对比。15 【正确答
13、案】 C【试题解析】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平地上就是儿童现有水平,能够到桃子的高度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高度差就是最近发展区。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场独立型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数数是一
14、种典型的强迫症行为。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记忆术指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群体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二、辨析题22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正确的。政
15、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23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是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24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老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
16、关注学生的成绩上。处于关注学生阶段的老师,才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25 【正确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三、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第二,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
17、、速度要适度,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27 【正确答案】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除上述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也都是非常有效的。28 【正确答案】 (1)学生的因素:适应不良;厌烦;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2)教师的因素: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3)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29 【正确答案】 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
18、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第三,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第五,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四、材料分析题30 【正确答案】 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 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信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将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31 【正确答案】 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
19、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32 【正确答案】 日记内容主要反映出初中生在青春期前后的自我意识和情绪情感两个方面的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表现在有主见、注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自我评价更加全面,从关注生理的自我(关注身高、外貌)向心理的自我转变(关注自己的烦恼、感受) ,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体验的发展:成人感显著增强,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于父母,产生反抗心理: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自我体验更复杂、深刻,日记显示该学生对于自我的思考更加深入。(2)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特征从日记中的许多情绪描述如“ 欣喜若狂”“ 垂头丧气” 等可以看出,强烈、狂暴和温和、平静共存。从“ 难以启齿”和希望倾诉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内隐性和表现性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