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7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907168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7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7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7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7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7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 74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 ( )(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2 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 率的是 ( )(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恒温条件(D)昼夜变温3 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 )(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4 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5 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

2、( )(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6 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 )(A)大气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岩石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7 坡度在 1625 的是 ( )(A)缓坡(B)斜坡(C)陡坡(D)急坡8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 ( )(A)地球化学循环(B)生物循环(C)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9 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 )(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10 下列不属于土壤动物生态效应的是 ( )(A)改善土壤营养状况(B)改善土壤的通透性(C)增加土壤湿度(D)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11 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

3、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 )(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12 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13 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 ( )(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14 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 (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15 在一个特定气

4、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 )(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16 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 ( )(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17 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 ( )(A)内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18 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 )(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19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以微观层次为主(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C)以个体层次为主(D)以宏观层次为主20 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

5、变化的光是 ( )(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二、填空题21 层片是指在群落中属同一_的生物不同种个体的总和。2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气相型、沉积型和水循环三种类型。碳循环属于_型。23 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24 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_。25 1935 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这一重要概念。26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_的三个层次。27 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分化,这种情况称为_现象。28 人在突然遇冷时起鸡皮疙瘩,而在炎热时会出汗,这是人对“极端” 温度的一种_。29 生物间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这种关系称_。30

6、 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这些环节称为_。31 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或配置情况即为种群的。32 根据阿伦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育动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趋于缩短的现象,这是对_因子的适应。33 从土壤质地组成来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是_。34 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35 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_。36 由于竞争,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在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的_。37 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38 食物链可分为捕食食物链、腐屑食

7、物链、_和混合食物链。39 海拔高度、地形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作用的生态因子。40 _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植物种类的耐阴性的程序不同而已。三、判断题41 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食物调节都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 )(A)正确(B)错误42 每个物种都有其发生、发展、衰落和灭绝的过程。 ( )(A)正确(B)错误43 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无关。(A)正确(B)错误44 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废气中的硫氧化合物引起的。 ( )(A)正确(B)错误45 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A)正确(B)错误46

8、群落镶嵌性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 )(A)正确(B)错误47 动物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协同进化。 ( )(A)正确(B)错误48 沿海“赤潮 ”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富营养化。 ( )(A)正确(B)错误49 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 )(A)正确(B)错误50 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他们的观点认为,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的强烈影响。 (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51 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52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包含的三个层次。53 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9、五、论述题54 比较 r 对策和 K 对策的特点。专升本生态学模拟试卷 74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例如,蝗虫在变温下的平均发育速度比恒温下快 386;昼夜变温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

10、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物圈的范围是全部水圈、岩石上层和大气圈的下层。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按坡面的倾斜度,通常可分为下列几个等级:平坦地 5以下缓坡 615斜坡 16 25陡坡 26 35急坡 36 45险坡 45以上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物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的循环。9 【正确答

11、案】 D【试题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 是环境的净化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土壤动物的生态效应主要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营养状况以及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用单位时间里单位面积上的

12、能量流量或生产力表示的比例关系;由于能量以一个营养级向另一个营养级传递时总是不断减少的,能量金字不仅表示流经每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值,而且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各生物在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的实际作用。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等。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超顶极也称后顶级,是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南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 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_肉食性动物。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外因

13、演替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其中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等属于人为发生演替。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物种比较贫乏,其结构特征类似于旱生植物。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宏观方向发展到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微观方向主要表现为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的兴起。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生态学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生态学的科学性。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二、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生活型22 【正确答案】 气相23 【正确答案】 个体死亡情况24 【正确答案】

14、降水25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26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27 【正确答案】 成层28 【正确答案】 生理适应29 【正确答案】 共生关系30 【正确答案】 营养级31 【正确答案】 年龄结构32 【正确答案】 温度33 【正确答案】 壤土34 【正确答案】 负35 【正确答案】 生态因子36 【正确答案】 自然稀疏37 【正确答案】 遗传特性38 【正确答案】 寄生食物链39 【正确答案】 间接40 【正确答案】 耐阴植物三、判断题4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内源性因子是指来自种群内部的调节因子,包括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行为调节,不包括食物调节。42 【正确答案】 A43 【正

15、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陆地生物群落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是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及气候状况。44 【正确答案】 A4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环境形成主导作用的物种,它们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生产量高,占据的空间也大。4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层片在二维空间的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同,称为镶嵌性,具有这种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4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论上,捕食者和被捕令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相关的。当捕食者密度增大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将被压低;而当被捕食者

16、数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必然又会影响到捕食者的数量,随着捕食者密度的下降,捕食压力的减少,被捕食者种群又会再次增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反馈调节。48 【正确答案】 A4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森林群落主要类型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北方针叶林。所以,一颗树木高大挺拔不能代表整个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50 【正确答案】 A四、简答题51 【正确答案】 (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 (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 2030 ,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

17、(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在地球分布的总格局。 (4)在温度因子中也不仅只是平均气温,而是平均气温、节律变温、温差、积温和极端温度的综合作用。52 【正确答案】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1)遗传多样性:指各个物种所包含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3)生态(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53 【正确答案】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常绿阔叶林为世界面积最广大、最典型的地带。 (2)生境:

18、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的干燥季节。 (3)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 ,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板根、茎花等现象少见,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无明显季相变化。五、论述题54 【正确答案】 具有 r 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没有对后代的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 r 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的 r 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 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具有 K 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如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具有 K 对策的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 K值附近,但不超过 K 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受到危害而使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水平很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