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语文(诗词曲赋知识)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所写的内容是(A)送别(B)羁旅行役(C)仕途坎坷(D)边塞2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是(A)欧阳修(B)苏轼(C)柳永(D)王安石3 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词人是(A)苏轼(B)秦观(C)柳永(D)王安石4 柳永的词集是(A)漱玉词(B) 乐章集(C) 淮海词(D)稼轩词5 对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潇潇暮雨 ”指傍晚的雨势急骤。(B) “苒苒物华休” 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C) “何事苦淹留” 指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D
2、)“正恁凝愁 ”指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6 在八声甘州中,“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B)拟人(C)借代(D)象征7 北宋婉约派的开创者是(A)苏轼(B)柳永(C)辛弃疾(D)姜夔8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用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A)排比(B)鼎足对(C)流水对(D)博喻9 下列曲词中,概括全篇主题思想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D)断肠人在天涯10 人称“曲状元 ”的元代散曲作家是(A)王实甫(B)关汉卿(C)郑光祖(D)马致远11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A)小令(B)套曲(C)慢词(D)杂剧12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3、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 的句子是(A)小桥流水人家(B)古道西风瘦马(C)夕阳西下(D)断肠人在天涯13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A)设景抒情、时空跳跃(B)设景抒情、多用比兴(C)借景抒情、寓情于景(D)借景抒情、多用比兴14 苏轼、辛弃疾同为(A)婉约派词人(B)豪放派词人(C)风雅派词人(D)北宋词人15 辛弃疾的词集是(A)东坡词(B) 漱玉词(C) 乐章集(D)稼轩词16 下列哪位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A)苏轼(B)柳永(C)辛弃疾(D)李清照17 对这首词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断鸿”指快要断气的孤雁。(B) “江南游子” 是作者自称。因
4、作者早年在北方起义抗金,失败后南归,故以游子自称。(C) “无人会,登临意” 指没人能理解作者登楼远眺时的心情。(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指时光飞逝,国势仍风雨飘摇,令人不胜忧愁。18 宋词流传下来最多的词人是(A)苏轼(B)柳永(C)辛弃疾(D)李清照19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是(A)婉约词(B)豪放词(C)风雅词(D)田园词20 李清照的词集是(A)漱玉词(B) 乐章集(C) 淮海词(D)稼轩词21 “易安居士 ”是指(A)辛弃疾(B)王安石(C)苏轼(D)李清照22 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 将息”、 “怎生”、“ 次第”、“了得” 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
5、(A)采用典故(B)采用口语(C)采用经史语(D)采用前人诗词成句23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A)晚风(B)黄花(C)梧桐细雨(D)过雁24 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A)辛弃疾(B)李清照(C)柳永(D)苏轼25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A)清明词(B)重阳词(C)端午词(D)中秋词26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A)婉约词(B)豪放词(C)风雅词(D)田园词27 “三苏”是(A)苏洵、苏轼、苏舜钦(B)苏洵、苏轼、苏辙(C)苏洵、苏舜钦、苏辙(D)苏轼、苏辙、苏舜钦28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
6、有 ”一词怀念的对象是(A)父亲(B)朋友(C)妻子(D)弟弟29 下列属于北宋豪放词人的是(A)柳永(B)苏轼(C)辛弃疾(D)欧阳修二、古文阅读题29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 恁 凝愁。30 解释这段文字中画线字的含义。是: 苒苒: 物华休: 渺邈: 淹留: 争: 处: 恁:31 这首词的艺术特点是什么?32 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并划分
7、层次。33 分析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并划分层次。33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4 这首词是怎样围绕明月抒写作者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的?35 这首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35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8、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6 词中九组叠字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37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38 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感情的?38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韫英雄泪?39 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的内容是什么?40 词的下片所用三个历史典故的本来含义及作者借用这三个典故
9、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40 阅读这首散曲,回答下列问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1 这首小令的主旨是什么?42 这首小令前三句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43 这首小令的末一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44 这首小令是如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专升本语文(诗词曲赋知识)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5 【正确答案】
10、 C【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1
1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2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二、古文阅读题【知识模块】
12、 诗词曲赋知识30 【正确答案】 是:凡是。 苒苒:同冉冉,渐渐地。 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完了,这里是凋残的意思。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争:怎。 处:这里表示时间。 恁:如此。【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31 【正确答案】 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上片以人的感受来描写自然景物,“ 洗” 、“凄紧”、“冷落” 、“衰”、“减 ”,“无语”都是人才有的行为和感受,这就是使景物描写带上了人的情感,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境地。【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32 【正确答案】 这首词的上片采取层层铺叙的办法,描写登高所见秋景。开头二句总写,为整个画面奠
13、定了“清秋” 的基调。接下来五句为第二层,叙写清秋里的各种景色,风霜、关河、残照、树木花草,都带上了“清秋” 的色彩。后两句集中在长江流水,把思绪引向远方,也暗含时间的流逝,漂泊日久。总之上片采用了层层铺叙的方法,由总到分,逐一叙写,从而渲染了清凉冷落的气氛,为下片直接抒发思乡的情绪做好了铺垫。【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33 【正确答案】 下片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思念故乡的情绪。下片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六句为一个层次,写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诗人登高遥望远方的故乡,思归之情难以控制。他不禁反问自己,何必长期在外漂泊?后几句为第二个层次,换了一个角度,写遥想家人思念自己。这种迂回曲折的方法,使单向的
14、思念变成了双向的期盼,使思乡的情绪变得更加强烈,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34 【正确答案】 这首词以仰望明月为线索抒情,前后片作者的思想感情各有一次起伏变化。上片写出世与人世的思想的起伏变化。词人把酒问月,不知月亮是什么时候才有的,也不知道在仙界今天是哪一年,想到天上看个究竟,但是又担心天上寒冷孤寂,还不如待在人间。仕途上的坎坷。使他产生了出世的念头,但他的内心还是眷恋着人世间的生活。下片写对人间离别之苦由遗憾到达观的过程。词人先是怨恨月亮好像故意和人作对,偏偏在人离别的时候变圆。因为圆月是团圆的象征,而他们兄弟却不能团聚。但词人又很快从这种痛
15、苦中解脱出来,认为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间的悲欢离合也是常有之事,自古以来,难以求全。情绪由焦虑转为解脱,由痛苦转为达观。【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35 【正确答案】 这首词一反以往词专门表现艳情的传统,在词中表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上片谈出世与人世的矛盾,结论是,人间虽有烦恼,但也胜过天上的孤寂,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的挚爱之情。下片谈对悲欢离合的看法,以自然之理比喻人生之理,指出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以通达的态度来看待人生,才能解脱内心的烦恼。【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36 【正确答案】 这首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
16、切地描绘出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七组叠字直接描述内心的感受:她若有所思、若有所待,而又终无所得,有的只有凄惨和忧愁。而“点点滴滴” 虽然是对 “梧桐细雨”的客观描绘,但写的仍然是词人心灵的感受,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时节的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这九组叠字,不见前人首创,亦不见后人有成功的模仿,妙手偶得,别开生面,自然生动。【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37 【正确答案】 这首词表现词人蒙受国破家亡的艰难之后,只身流落他乡的凄惨心境和孤苦哀愁的感情。这种亡国之痛、沦落之苦、今昔之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
17、知识38 【正确答案】 这首词以写愁绪贯串始终,运用铺叙的手法,通过一系列景象与事物的描写刻画,反复渲染,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揭示了词人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词中首先以七组叠字直接表述内心的感受,后面所写的所有的事和物,都是这种感受的具体来源或表现。如早晨起来后的冷清,即使喝酒也难以消除。而看见南飞的鸿雁,勾起了自己由北方漂泊到南方的伤心之事。而黄花凋零,正是自己容光憔悴的写照,独自一人听梧桐细雨,更觉百无聊赖。最后以“愁” 字收束全篇,照应开头,又是直接抒情。【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39 【正确答案】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写景和直接抒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愤
18、心情。开头“楚天千里清秋 ”到“断鸿声里”,都是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清秋美景给词人带来的不是愉悦,而是无限的忧愁和遗憾,而失群的孤雁,正是他这位“江南游子” 的形象写照。后面几句由描写景物转为人物形象的描写,一个报国的志士,拍遍栏杆,也没有人能理解,报国无门的悲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40 【正确答案】 这首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历史典故,表现了词人对人生态度的取舍。第一,“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晋代张翰辞官的典故。张翰,字季鹰,晋代吴郡人,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便想起了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辞官归家。而作者在这里反用其意。表示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该置国事于不
19、顾,思归故乡。第二,“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用三国时刘备批评许汜的故事。许汜在国家多事之秋,买田置屋,受到名士陈登的冷遇。许汜向刘备说陈登冷遇他,刘备则更明确地批评他在国难当头之际,只替自己打算,说如果自己是陈登,会更不客气。词人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志士,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耻于做自私自利的庸人。第三,“树犹如此 ”,用晋朝桓温的典故。桓温北伐,看见他早年种的柳树已经长得非常粗大,不仅感慨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词人用这一典故意在表示,时光飞逝,报国无期,令人伤感。【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41 【正确答案】 表达了作者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的情绪。【知识
20、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42 【正确答案】 前三句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并置组合,构成“鼎足对” 。【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43 【正确答案】 最后一句情语,在全曲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明了本曲的主题: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44 【正确答案】 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古代,很多时令、景物已附有相对稳定的喻义,秋及秋景,多含萧瑟凄凉、孤寂落寞之意,看藤枯树老,想人生短暂,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看日落,知黄昏本为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之良辰,而此时自己却孤独漂泊在异土他乡;看“小桥流水人家” 的温馨,鲜明对比,愈发感到自己的孤寂落寞,这一切触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断肠人在天涯” ,点明主题,正因人在天涯,日夜恋土思乡,以至“断肠” 。【知识模块】 诗词曲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