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专接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2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3 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
2、挑战(B)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5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6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
3、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7 认为存在“ 脱离物质的运动 ”这一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8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差别会这么大?”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9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
4、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10 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
5、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1 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2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13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6、)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14 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 (1)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3)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4)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A)(1)(2)(3)(B) (1)(2)(4)(C) (1)(3)(4)(D)(2)(3)(4)15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
7、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16 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将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并很快死去。这一现缘给我们的哲学启不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起决定作用(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17 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8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
8、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1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0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二、多项选择题21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
9、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22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论证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它( )(A)首先坚持物质决定论的原则,认为这是科学地解决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根本(B)首先坚持能动论的
10、原则,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的能动作用(C)坚持意识的能动论,认为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了巨大的能动作用(D)承认物质对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由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也具有直接的意义24 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主观性(B)不同主体韵意识之间的差异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和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25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6 下列哪些说法展示了时间的一维
11、性( )(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诗句)(B)失落黄金有分量,借过光阴无处寻(谚语)(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谚语)(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 (打油诗)27 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前进,表明了( )(A)这个人一直运动,不存在静止(B)这个人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就局部来说,这个人是静止的(D)这个人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28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
12、)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29 中国古代昼夜用子丑寅卯等计时,现代人们用 24 小时计时,这说明时间( )(A)是人的观念产物(B)是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C)观念是相对的、可变的(D)观念和时间客观性无关30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特征有(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自觉能动性(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三、论述题30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南昆铁路从南宁盆地爬上云贵高原,其高差为 1940 米,它在有“地质博览,地下迷宫”之称的地质环境中,一路穿过 258 座隧道,经过 476 座大中桥梁,桥隧总长占全线总长的近三分之一。在中外铁路史上,是空前的。打通属于
13、九级地震区的草原勘测和科技攻关,通过反复勘测掌握了山内“隐形水库” 的特点,并根据地球磁场变化的规律,经过周密策划决定造船进洞治理塌方和涌水。在职工的支持下,由23 名党员组成的“ 敢死队 ”乘 3 只小船进入掌子面,同大山进行短兵相接的较量,终于制服了涌水、泥石流和塌方,保证了隧道提前竣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1 南昆铁路的建成说明了什么问题?32 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32 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材料 1: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 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 2400 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 80,长江以北占 20,其人均占有量是
14、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20。1999 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606 亿立方米,其 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 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 年 5 月 21 日材料 2: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
15、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 20 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 2700 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 38 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 l 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
16、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 40 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 10 年之久。1958 年起步,1965 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 年建设日产 3000 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 年建成舟山日产5000 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 年 3 月 10 日材料 4: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 。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
17、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 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2001 年 5 月 22 日请回答:33 结合材料 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水资 源问题的产生原因。34 根据材料 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35 结合材料 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之间的 关
18、系。35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 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36 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37 如何理解“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8 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3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批评“杀鸡取蛋” 的荒唐行为,因为它违背了 “养鸡生蛋”的规律。然而,在领导工作中,类似的事却不少。例
19、如,一些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为追求所谓政绩,不顾现实可能,到处铺摊子、上项目,使财力不堪重负。有的地方不抓教育和科学,甚至把发展教育和科学的钱挪用于其他项目。有的地方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不惜破坏环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造成生态失衡,灾害频繁。企业实行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后,有的企业负责人不顾工厂后劲,不抓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拼设备,拼消耗,搞掠夺性生产等等。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短期行为”。请回答:39 “短期行为 ”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原理?40 怎样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领导工作中克服“短期行为”?河北省专接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一种夸大心理因素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可见,D 符合题意。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 A 项本身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主张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把意识说成与物质一样的东西,是 B 项所述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 D 项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依
21、赖于物质。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所以两者在何者第一性上是对立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反映特性,思维模拟是可能的,人工智能足人脑功能的延伸,但不会取代人类思维。【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到社会
22、历史领域,就陷入唯心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典型地体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
23、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具体形态、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把意识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所以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认识和实践、行与知的关系问题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本题中的“知道”与“做到”即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不仅“知道”
24、而且“做到”说明“行胜于言”,也就是实践高于理论认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普遍性,在相同条件下的实践必然产生相同的结果。相对于理论而言,实践还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它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实践还能使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理论变为直接和现实。所以正是实践的这种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和优点是他能够成为检验真理性标准的主要根据,也是实践与理论认识的集中体现。【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道单项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人与外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二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和基础就是实践。实践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作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
25、方面,即发生物质和精神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都是双向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物质关系中,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使客观事物改变原有状态,变成新的适合人类需要的形态,即客体主体化。另一方面人在改变客观事物中,客观事物也不断地作用于人,使人也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即主体客体化,在精神关系中,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所需要的思维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主体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点。即是说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使人与世界同时都得到改变,并各自都获得益丰富的内容。这一考点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点,应该足必得之分
26、。所以正确选择只能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即作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又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的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面对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的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化,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首童谣从一个订马
27、掌的钉子说起,到一个国家的灭亡,说明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在本题中,只有命题 B 是辩证论思想的。命题 A 是虚无主义的,命题 C 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命题 D 是不成熟的命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说明了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正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内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作用原理。题干中“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28、,明显地揭示了(1)(3)(4)的哲学道理,这首诗也涉及到事物的“质”,但没有体现质变与量变之间的关系,因此(2)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互变规律与“度”的关系问题。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鲁迅对三国演义的准确评价就充分地说明了把握度的重要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和谐作为矛盾的
29、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所以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原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质量互变规律原理。“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质变,而非量变,故排除 C,而 BD 为干扰项,故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两句诗都暗含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现象,这些现象也是不可逆转的,是必然的趋势。【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
30、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所以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但人的意识不仅仅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它还有前瞻性、创造性的特点,所以 B 项是不对的。虚幻的观念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的或虚幻的反映,因此 C 项足不对的。正确答案是 A 和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意识和物质只有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问题上是对立的,因为物质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对物
31、质的反映,所以 A、B 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首先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其次也承认意识对物质又有反作用。B 正好颠倒了顺序,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 明显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由于意识的主体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认识结果就有差异,不管差异的程度如何,都是意识主观性的表现,所以,ABCD 均为意识的主观性的表现。【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社会是由人和人的活
32、动构成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关系的承担者: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A 项说法错误,应排除,BC 两项明显正确。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所以马克思概括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故 D 项也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题中的表述反映的都是物质运动时在时间上的持续性、不可逆性,或者说一维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绝对的,无
33、时不有、无所不在的、永恒的。选项 BCD 辩证地看待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A 则将二者对立起来,故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作为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显著的,它们不仅是相互区别,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静止只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从属于运动,不能被认为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所以 BCD 符合题干条件。【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9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该题选项涉及到时间的客观性、时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34、是客观的。人们的时间观念是主观形式,观念、思想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变化、发展的。AB都否认了时间的客观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识记内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三、论述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1 【正确答案】 说明了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南昆铁路的建成就是广大铁路职工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取得的成果。【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2 【正确答案】 第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
35、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具有的精神状态。主观能动性不能随意发挥,它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第二,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但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可以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南昆铁路的施工中,为了解决塌方和漏水,50 多位专家现场反复勘测,掌握了其地质特点,并根据地球磁场变化的规律,制定了方案。在职工的支持下,党员发挥带头作用,终于制服了塌方,保证了隧道提前竣工。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
36、进一步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南昆铁路的建设者,为了保证隧道提前竣工,群策群力,互相协作。特别是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这说明只有坚持正确的取向,才能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总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3 【正确答案】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国所面临
37、的水资源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4 【正确答案】 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在材料 3 中,就是努力将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5 【正确答案】 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
38、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少的水资源耗费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6 【正确答案】 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7 【正确答案】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
39、学原理38 【正确答案】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 适度” 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9 【正确答案】 第一,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自己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自己的特点,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短期行为的种种表现都足违背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
40、体分析的原则的:第二,集体主义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它是无产阶级科学人生观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杀鸡取蛋” 的短期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违背集体主义思想的,是从个人主义或小团体主义出发的,领导者不顾人民的长远利益,只从个人捞取政绩出发,其实质是个人主义的表现。【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40 【正确答案】 克服“ 短期行为 ”,首先要克服领导干部的个人主义思想,以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行为准则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其次,要以对立统一的原理为指导,正确处理长期与短期的关系。长期和短期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短期就没有长期,没有长期就无所谓短期:长期是无数短期的积累,长期寓于短期之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当把长期和短期辩证地统一起来。第三,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主观主义,反对“一刀切” 。【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