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912189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 序是朱熹为其著作 诗集传写的序。全文采用_,以一问一答来展开议论,自然分出段落,文章的结构也相应呈现为对话式,显得深入浅出,条理井然。2 张孝祥,字安国,号_。其词气势豪迈,上继东坡,下开稼轩,为_重要词人。有_。3 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_,号_。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_词人,一腔忠愤寄之于词,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风格悲壮激烈,但又变化多样,为_之后的豪放词代表作家,并称“_”。有_。其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是一首_词,这首词_,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4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全词采取_的手法。前面的

2、火树银花、香车宝马、欢声笑语等热闹场景,与“灯火阑珊” 的幽寂形成强烈反差,刹那间都化成了对这位美人处境的陪衬。5 陈亮,字同甫,学者称_。所作政论纵横犀利,词风豪放,近辛弃疾。有_、_。其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是一首_,_是此词的显著特色。6 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一词以戏谑调笑的口吻,借婉拒稼轩的邀请,表达了文人间交往的豪迈意气,和游赏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词的_都十分新颖。7 姜夔,字_,号_。精通音律,工诗词、书法。为诗初学黄庭坚,作_,论诗甚精。词更著名,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高雅,清空峭拔,对南宋_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与_并称“ 姜张” 。有词集 _。

3、8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一词在_之中,流露了潇洒出尘的隐逸情怀。词用_笔法,呈现清空意境。作者还_,用_手法表现景物的神韵。9 史达祖,字邦卿,号_,擅作_,以刻画精巧见长,但不免纤弱。与_并称“ 姜史。有_ 。10 刘克庄,字潜夫,号_。其诗初受“永嘉四灵” 影响,宗尚晚唐,为_最大诗人,后转学陆游,多感慨时事之作。词受辛弃疾影响,喜用典故成语,但过于散文化。有_。11 吴文英,字君特,号_、_。作词多登临咏物之作,音律协谐,字句工丽,善用典故,但过于朦胧晦涩,张炎讥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 。是南宋_中密丽一派的代表词人,与_并称“周吴” ,得到清代常州词派的推崇。有_。其八声甘州(渺

4、空烟四远)是一首_之作。这首词_,富于想象。12 周密观潮是一篇描写观看钱塘潮的_,生动地再现了临安官民观潮的盛况。13 文天祥正气歌一诗叙述了作者在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中,以古代忠贞之士为榜样,坚持民族气节,表现了大义凛然的精神风貌,永垂青史,令人崇仰。此诗采用_和_的手法。14 错斩崔宁选自明代冯梦龙_第三十三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宋本题作错斩崔宁。二、简答题15 简述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所选两首的语言特色。16 简述杨万里初入淮河(两岸舟船各背驰)一诗反衬手法的运用。17 简述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一词物境与心境相融合的艺术特点。18 简述辛弃疾贺新郎(老大那堪说)一词的艺术特色。19

5、简述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一词在写景方面主观化的表现特点。20 简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 感慨今昔、曲折见意” 的总体特点。21 简述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一词的艺术特色。22 简述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一词刻画人物的方法。23 简述王沂孙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一词的艺术特色。24 简述谢翱登西台恸哭记一文的艺术特点。三、论述题25 论述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一词刻画精巧、不离不即的特点。26 论述史达祖绮罗香(做冷欺花)一词的艺术特色。27 论述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一词结构上的特点。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宋代部分)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

6、【正确答案】 问答式【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2 【正确答案】 于湖居士;豪放派;于湖先生长短句【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3 【正确答案】 幼安;稼轩居士;爱国;苏轼;苏辛;稼轩长短句;中秋咏月;想象奇特丰富【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4 【正确答案】 前后对比【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5 【正确答案】 龙川先生;龙川文集;龙川词;送别词;以议论入词【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6 【正确答案】 取材和写法【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7 【正确答案】 尧章;白石道人;诗说;风雅词派;张炎;白石道人歌曲【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8 【正确答案】 即景怀古;虚写;移情于物;拟人【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9 【正确答案】 梅溪;咏物词;姜

7、夔;梅溪词【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10 【正确答案】 后村居士;江湖派;后村先生大全集【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11 【正确答案】 梦窗、觉翁;风雅词派;周邦彦;梦窗词;登临怀古;真幻结合【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12 【正确答案】 散文小品【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13 【正确答案】 对比;排比【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14 【正确答案】 醒世恒言【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二、简答题15 【正确答案】 语言通俗而形象鲜明,是这些诗的共同特色。如第一首“土膏欲动”两句描绘春天的生气蓬勃景象,“ 鞭笋过墙”更是传神的细节描写;第二首写农民的辛苦枯瘦,用“ 血指流丹鬼质枯 ”形容,形象触目惊心, “近来湖面亦收租”一句

8、,用语平易通俗,但讽刺犀利。【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16 【正确答案】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主要运用反衬手法来抒情。一、二两句写河上景象,船的“ 背驰”( 不相干 )与水的“交涉”(分不开),是一种明显的反衬关系。三、四两句专写河上鸥鹭,水鸟可以“无拘管” 、“自在飞”,跨越南北界线,人却不能自由往来,这是暗中反衬,须从言外得知其感慨。【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17 【正确答案】 在词中,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展现出空灵晶莹的奇妙境界。词的上片侧重描绘物境。作者有意突出洞庭湖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从中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下片着重表现超拔高洁

9、、处变不惊的心境。“尽挹西江” 三句极尽想象之能事,写来气概豪纵,笔墨淋漓,把全篇感情推向了高潮。【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18 【正确答案】 稼轩善于用典,这首词同样如此。如陈登、孟遵、伯乐、郭隗、祖逖、女娲等典故,因多数是人们熟知的典故,用意又十分贴切,用来抒情时并无晦涩窒碍之感,多个典故连用,意思几经曲折,反觉笔力千钧,气势如虹。贺新郎这个词调,押的是仄韵,而此首用入声字押韵,情调比较激壮磊落;全词句式是奇句多于偶句,节奏就显得跌宕多变,这与这首词作为英雄的“不平之鸣” ,是十分契合的。【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19 【正确答案】 在写景方面,此词不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善于传达其精神风貌。作者把

10、强烈的主观感情投射到自然景物上面,山水仿佛具有了人的见解、修养、胸襟、学问。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 ,其特点是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这种主观化的方法:一是借助于奇特贴切的比喻;二是通过运用比拟,发挥其奇思妙想,如写群山,接连用人的风度仪态,比拟山峰的种种美感特征。这其实也可以看作作者人格之美的写照。【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20 【正确答案】 词人为“感慨今昔” ,精心选择了两类意象。一类写 “昔”,即历史意象,一类写“ 今” ,即现实意象。历史意象用来描写往昔扬州繁华风貌,多处化用杜牧诗句入词境;现实意象用来表现今日游览的见闻感受。对今日扬州的描绘,无不以历史上的

11、繁华作为依托;对昔日繁华的向往,又与词人此番游览扬州的体验密切相关。换言之,写“ 今”时寓有“昔”,写“昔” 时寓有“ 今”,历史与现实两幅画面重叠映现,从中可读出言外不尽之意。【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21 【正确答案】 这首词体现了辛派豪放词人的共同特色:一是大量运用历史典故,用事达意,显得贴切而又曲折变化;二是就军国大事展开议论,发表政见,议论成分居多,语言也相应地具有散文化倾向。【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22 【正确答案】 全词无一句正面刻画人物,却善于通过侧面描写塑造亡妾美好的形象。作者主要通过最具特征性的景物,曲折含蓄地写出人物的风神,如“一丝柳、一寸柔情”,借春日弱柳写出女子的楚楚动人;

12、“ 黄蜂 ”两句尤脍炙人口,所谓“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陈洵海绡说词 ),对作者而言是情深语痴,又写出了亡妾当年活泼可爱的形象。【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23 【正确答案】 大量使用典故,是本篇的显著特色。这些典故的特点:一是全都与蝉的形象相关,如写蝉声、蝉翼、蝉形、蝉的饮食等;二是多与宫中情事关合,有南朝齐后魂化为蝉、魏文帝宫人莫琼树制蝉鬓、魏明帝铜人流泪等,都指向作者内心的家国之恨。全篇借咏蝉构筑了一个具有政治寓意的有我之境,蝉的形象也着上了“都是凄凉意 ”的主观色彩。所以周济评论王沂孙词云:“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介存斋论词杂著 )【知识模块】

13、宋代部分24 【正确答案】 “ 哭” 字是全篇之眼。文中善于渲染环境气氛,如写初祭时“有云从西南来”的景象,祭毕 “雪作风凛”的天气,苍凉阴惨的景色对祭奠时的伤悼心情起了烘托作用。文中的细节描写也十分出色,祭奠时“以竹如意击石” 、“竹石俱碎”,与其悲歌相应和,呈现了祭奠者的悲愤心情。【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三、论述题25 【正确答案】 刻画精巧,又不离不即,是此词的显著特点。宋代词论家张炎论咏物词,认为应“ 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 ”(词源),就以这首词为标本。一方面,紧扣蟋蟀来写,如写其栖身环境,秋季的特征,形容蟋蟀声更是逼真传神,这些都可说明“ 所咏了然在目 ”。另一方面,作者又夹写

14、“思妇”、“ 砧杵”、“ 候馆”、“离宫”等人间种种事象,其事或各不同,但其愁苦情绪则一,确实“且不留滞于物”。这样有收有纵、不离不即,使愁情得以逐步推开,内涵益加深广。【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26 【正确答案】 (1)此词体物精工,描写细腻,善于为事物对象传神写意。词中尤善于侧面衬托,通过对其他相关事物的描写来形容春雨,十分传神。作者还善于从题目烘染开去,兼写人事,如“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都是融情景于一篇的佳句。(2)词中对句,最贵整炼工巧。作者十分讲究句法,如“临断岸” 两句是对偶句,意境优美,凝练工致;同时,用上三下四句式,古人称为“折

15、腰句” ,与一般诗歌中的七言句节奏不同,有流动活泼的美感。【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27 【正确答案】 此词重点在写孤雁之“孤” ,结构上有 “以意贯串”的特点。“ 楚江”三句写雁飞之处,“ 怅离群 ”已暗含“孤”字,点明全篇旨意。 “自顾影”三句,写雁落之处,描绘惊散后孤栖情境,空阔之景衬托雁之“孤” 。“写不成书”两句,言雁寄相思,“一点”关合“孤”字。“料因循” 三句,由雁书联想及苏武情事来传其“ 孤”。换头“旅愁”句指雁也指人。“漫长门”两句再用长门、锦瑟两个典故渲染孤雁声之悲。“想伴侣”五句是想象之笔,是孤雁对远方伴侣的思念和期待,“未羞他”两句以双燕反结雁之“孤 ”。【知识模块】 宋代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