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91226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新石器时代2 “三皇五帝 ”3 分封制4 察举制5 重农主义6 永嘉之乱7 “荫子”之制二、简答题8 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9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10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名家思想的主要特征。11 简述“丝绸之路 ”的历史意义。12 简述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大势。13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14 简述唐朝实旋两税法的作用。15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三、论述题16 分析秦汉时期边疆的开拓与文明的同步发展。17 分析秦汉王朝政治的新格局。18 论述两汉朝廷选拔官员的文化

2、标准。19 论述佛教南北之分的特点。四、填空题20 在地方,秦与西汉是( )、( ) 两级制。21 两汉儒学独尊的一个重要结果是( )的养成。2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23 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 )。大量记载魏晋时期名士“ 清谈” 之风故事的书是 ( ),( )的故事就出自该书。24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 )。( ),中国有了正式的出家人。大体而言,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后期以涅槃学为主。般若学的代表是( )、( ) ,涅槃学的代表是( )。25

3、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朝廷设置的行政机构。三省即( ) (隋称内史省)、( )、( )。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策执行,属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即( )、( ) (隋称民部)、( )、( )、( ) 、( ) ,各部长官称尚书,各司其职。26 科举制大致分( ) 和( ) 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常科基本每年一次,科目主要有( )、( )等六科。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好,所以特别受士子重视。27 佛教在唐代达到了极盛的局面,( )、( ) 、( )、( )

4、、( )、( )纷纷成立。诸多宗派各呈异彩,分流并进,最终形成( )独占天下的局面。28 ( )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 ) 转移。29 唐代前期陶瓷制造业中心在北方,逐渐南移,到宋代( )已经变为天下瓷都。30 记录“说话 ”的文章叫( ),是后来( )。31 ( )是( )的发祥地。32 中国的科技发展有( ),分别是( ) ,( ),( )。33 ( )士大夫出现类似后世“ 党派”的政治群体。34 从( ) 起,理学兴盛起来。理学人物在北宋有( )、( )、( )、( ),在南宋则有( )、( )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5、【正确答案】 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大约 1 万年,结束于距今约 4000 年,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公元前 8000 一公元前 5000 年)、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 5000 一公元前 3000 年)、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 3000 一公元前 2000 年)。【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 【正确答案】 “ 三皇五帝 ”:出自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处都是文化发明者,如神农氏发明农业,有巢氏发明居室等。“五帝”的人物则有相当的确定性。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知识

6、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3 【正确答案】 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4 【正确答案】 察举制: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它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学问。【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5 【正确答案】 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念把农业视为“本” ,把工商业视为“末”,认为后者不仅是社会浮华、堕落的原因,而且是小农的兼

7、并者和国家利益的侵蚀者。【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6 【正确答案】 永嘉之乱:八王之乱时,混战中的诸王招引匈奴乌桓、鲜卑贵族助战,大河南北从此成为匈奴、鲜卑人的世界。晋永嘉二年(308 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永嘉五年(311 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 永嘉之乱” 。【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7 【正确答案】 “ 荫子” 之制:是宋代的一种特殊的补官制度。文臣到一定级别的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特权,称为“荫子” 之制,不仅可以 “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异姓亲戚。【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二、简答题8 【正确答案】 (1)战

8、争。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黄帝与蚩尤曾发生大战而黄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2)高级宗教的确立。此前宗教混乱,“ 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9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后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韩非子,他主张“法”“术”“势”结合在一起使用,成为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0 【正确答案

9、】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邓析的“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和公孙龙、惠施的 “离坚白”“ 合同异”的争辩,它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烈的思辨色彩。【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1 【正确答案】 汉代对西域用兵及张骞出使西域,发现并打通通向中亚乃至西方的“丝绸之路 ”。它不仅起着中国与西域乃至欧洲的物质交流作用,也起着文化交流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2 【正确答案】 (1)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融合不仅发生在北方,也发生在南方;融合是“汉化” ,也是“胡化”。(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

10、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开发之功在当代更在后世,唐代中国文化的鼎盛与此有直接关系。(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着眼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是动荡与混乱;着眼于更长远的历史,则是转变与展进。【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3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民族大融合。南朝:中原人群的南迁及对南方的开发过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北方:北方边地民族内迁的过程同样也是融合的过程。十六国时代许多政权的建立者,都受到中原文化较深的熏染。北魏与其说是汉化,还不如说是“南朝化” 。不能将北朝的民族融合简单地视为

11、汉化,融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胡化” 。隋唐立国思想的许多方面,须从其制定者的北方文化背景去考虑,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4 【正确答案】 (1)两税法的实施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困境。(2)两税法的实施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变革,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影响至深。(3)两税法的实施从不同程度上减轻了富人和穷人的负担,从而促使唐宋之际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高涨。【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5 【正确答案】 (1)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2)左右对称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3)中国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

12、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讲究秩序,注重等级。【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三、论述题16 【正确答案】 (1)经略南方。秦汉时期对东南、华南及西南地区的经略,为漫长的南方开发历史做了开端。(2)对匈奴的战争及开通西域。两汉时期,统治者发动与匈奴贵族的长期战争,直接引发了西北边疆的开发及“丝绸之路” 的打通。(3)边地民族的内附。“ 四海一家”及“大一统”的意识是西周以来就已形成的国家观念。秦汉时期的开拓边疆,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7 【正确答案】 (1)郡县制的确立:秦朝建立至汉武帝初期的王

13、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复。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政策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得到最终确立。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由此正式形成。(2)中央集权制的规模:最高权力者称皇帝,其地位与上天同尊。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九卿称“ 外朝官 ”,皇帝的亲近侍从则称 “内朝官”。(3)地方是郡、县两级制,后变为三级。(4)该时期的历史走向:从朝廷指向地方、指向社会基层的政治权力越来越深入普遍,民间可以自为的范围越来越小;“内朝官” 地位逐渐取代 “外朝官”,皇帝剥夺相权。(5)两汉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8 【正确答案】 两

14、汉朝廷选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1)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孝廉即孝子廉吏,是两汉人仕的正途之一。被举荐的人一般都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茂才即秀才,与孝廉同样重要。举人侧重政治才干,人数较孝廉少。贤良方正文学科,目的是广开言路。(2)征辟也是两汉征集贤士为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中央地方并行。在中央有皇帝征辟和公府征辟,在地方有州郡的征辟。皇帝的征辟最荣耀,但不经常。公府的征辟仕途通达,是士人主要的人仕途径。地方州郡的征辟也是人仕的常途。(3)汉代的考试是与察举相伴而行的,察举出来的人是

15、否任用,还须经过各种考试,种类有皇帝策试、公府考试、博士弟子课试等。【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9 【正确答案】 佛教在南北朝的发展,是有南北之分的。在南朝,皇帝和士族对佛教都有极大的热情。不过,南朝士人信佛的特点是“偏于谈理” ,这实际是延续了玄学清谈的习惯,喜好的是佛教所含的哲理部分;对儒、释、道三家义理往往喜欢作调和之论。南朝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所以在接受外来宗教时显示出鲜明的本土色彩。北朝人信佛的特点是“ 偏于教 ”,其含义是北朝人的信教重在照佛教所说的去修行,以摆脱轮回,所以特重禅法。这与北朝多内迁的新兴民族有关,相比新建的边地民族政权提倡的中原文化,佛教普遍深入民间。由

16、于大量的人口成为佛教徒,使国家既缺少兵源,又缺少税源,大量的土地也被控制在寺院手中,形成寺院经济,直接妨碍了国家利益。所以,在北朝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灭佛,一次是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一次是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不过像北周武帝的灭佛,主要在于富国强兵,因而所谓的灭佛实际是只破僧寺,不反教理。【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四、填空题20 【正确答案】 郡;县【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1 【正确答案】 士族阶层【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2 【正确答案】 两汉时期【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3 【正确答案】 玄学;“清谈” ;世说新语; “三语掾”【知识模块】

17、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4 【正确答案】 四十二章经;三国时期;道安;鸠摩罗什;道生【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5 【正确答案】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6 【正确答案】 制科;常科;进士;明经【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7 【正确答案】 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净土宗;禅宗;禅宗【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8 【正确答案】 安史之乱;东南方【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29 【正确答案】 景德镇【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30 【正确答案】 “ 话本” ;白话小说之祖【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31 【正确答案】 温州;南戏【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32 【正确答案】 三个高潮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之际【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33 【正确答案】 宋代【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34 【正确答案】 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象山【知识模块】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