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出自 ( )(A)说苑指武(B) 礼记大学(C) 论语述而(D)荀子不苟2 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 )(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3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即亚欧大陆的东部,地势最高的是 (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帕米尔高原(D)太行山4 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这一时期属于寒暖交错期中的 ( )(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5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而战国时期的思
2、想家更像 (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6 百家争鸣中的阴阳家代表是 ( )(A)邓析(B)邹衍(C)惠施(D)墨翟7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 )(A)理学(B)玄学(C)般若学(D)涅槃学8 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 是 ( )(A)太师、太傅、太保(B)尚书、中书、门下(C)丞相、太尉、御史大夫(D)太尉、太常、太仆9 “杯酒释兵权 ”的典故发生在 (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10 我国先民发明观察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 ( )(A)夏代(B)商代(C)秦代(D)汉代11 北方的贸易场所称作 ( )(A)市(B)集(C)庙市(D)墟12 我国古代,
3、寺庙建筑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 )(A)正东(B)正南(C)东南(D)西南13 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 ( )(A)黄帝(B)伏羲(C)后稷(D)鲁班14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医学家 ( )(A)王叔和(B)孙思邈(C)华佗(D)李时珍15 指南针被用于航海贸易是在 ( )(A)明清时期(B)西汉时期(C)唐朝末年(D)北宋末年16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隶属于 ( )(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皇帝直接管理17 科举制的成熟时期是 ( )(A)唐宋时期(B)明清时期(C)隋唐时期(D)魏晋时期18 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是 ( )(A)九刑(B) 汤
4、刑(C) 吕刑(D)刑书19 礼记曲礼说:“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的 ( )(A)规范性(B)调和性(C)等差性(D)延续性20 社稷祭祀属于 ( )(A)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星辰祭祀21 “五斗米道 ”的创始人是 ( )(A)葛洪(B)张道陵(C)寇谦之(D)丘处机22 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 ( )(A)孝(B)仁(C)义(D)礼23 董仲舒说:“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 )(A)因材施教(B)学思结合(C)德育和智育并重(D)
5、教学相长24 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的标志是 ( )(A)骚体诗的出现(B) 诗经的出现(C)赋的出现(D)乐府诗的出现25 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基本上达到顶峰是在 ( )(A)南北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反映的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是 ( )(A)“尊崇自然 ”(B) “尚意追求”(C) “诗言志”(D)“中和之美 ”27 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最重要的是 ( )(A)文字(B)语言(C)服饰(D)饮食28 现今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是 ( )(A)古埃及文字(B)汉字(C)楔形文字(D)苏美尔文字29 唐代以
6、后,通行的文字是 ( )(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30 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是 ( )(A)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C)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二、多项选择题31 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事象的有 ( )(A)原始巫术(B)行业禁忌(C)建安风骨(D)捕鱼方法(E)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32 下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 ( )(A)苏州古典园林(B)武当山古建筑群(C)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D)泰山(E)武夷山33 山西高原的东西两侧是 ( )(A)太行山(B)王屋山(C)吕梁山(D)燕山(E)贺兰山34 汉武帝在遣使通西南夷的过程中。先后派
7、出的使者有 ( )(A)唐蒙(B)司马相如(C)班超(D)许慎(E)张骞35 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民部、礼部之外,还包括 ( )(A)户部(B)刑部(C)乐部(D)工部(E)兵部三、名词解释36 “五伦”37 因材施教38 语系39 字谜40 宋明理学四、简答题41 简述元明清时期南北对峙的新变化。42 简述汉代士族阶层的作用。43 简述历史传说对于工匠特点的概括和解释。44 简述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45 简述中国古代“ 知行合一 ”说的特点。46 简述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五、论述题47 试述巍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48 试述传统社会礼与俗的区别与联系。全国自考(中国
8、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苑指武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丈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即亚欧大陆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
9、门徒。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一般在春秋时业经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的争论中,捍卫并发展本学派的主张。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邓析是名家创始人;C 项惠施也是名家的代表;D 项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唐朝的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影响深远,使得宋朝开国皇帝对将领极端猜忌。北宋一建国,马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战将的指挥权。10 【正确答案】 A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传统的商贸活动的模式主要有市、墟、集、会四种,其中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墟”,北方的贸易场所则称为“集”
10、。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金銮殿(帝王之居)、寺庙(菩萨之居)和官府取正南方向,称“子午向”,平常人不能僭越。普通民居的朝向都稍偏一些,或东南向,或西南向。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流传着大量的手工行业传说,如神话说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伏羲发明了渔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鲁班传说。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先民就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并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到北宋末年,指南针已经被应用于航海贸易。指南针的发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划时代事件。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11、 B【试题解析】 A 项是西周初年的律法,C 项是周穆王时吕侯制定的,D 项是春秋末年郑国子产制定的。19 【正确答案】 C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祭祀典礼在古代称为吉礼。周礼中列入吉礼的祭祀,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地祗即地神,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社稷祭祀、山川祭祀等。D 项属于天神祭祀。21 【正确答案】 B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仁德是中国传统社会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从孔子的三母德,到孟子的四母德,再到董仲舒的五母德,都把“仁”列为众德之首。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董仲舒所说的话反映出中国古代教育反对偏执一方,主张德育和智育并重的
12、思想。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楚辞又称骚体诗,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骚体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5 【正确答案】 B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表现作者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他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一个心与物遇、情与景通、物我两忘、天然淡泊的美妙境界,反映了陶渊明向往自然的追求。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因为语言的变化比较缓慢,当民族的其他特征发生变化时,语言往往还是统一
13、的。而且,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族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8 【正确答案】 B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秦代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小篆,汉代是隶书的成熟期,唐代以后楷书通行。30 【正确答案】 B二、多项选择题31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文化事象是指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的合有规律性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会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例如原始的巫术、生产领域的行业禁忌、文学上
14、所说的建安风骨、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等。D 项捕鱼方法属于文化现象。3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D、E 两项均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故排除。33 【正确答案】 A,C34 【正确答案】 A,B,E【试题解析】 汉武帝先后派唐蒙、司马相如、张骞三次通使西南夷,并陆续设犍为、越嶲、武都、益州等郡。35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隋唐时期,统治者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为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又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隋称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名词解释36 【正确答案】 “ 五伦” :是由孟子提出来的,指的是父子、夫妇、兄弟、君
15、臣、朋友五种人际关系。其中前三者属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后两者则是家庭关系的放大或扩展。37 【正确答案】 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才。其最早实践者是孔子。38 【正确答案】 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语系再被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39 【正确答案】 字谜:是谜语的一个门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利用离合字形的方式来作字谜的谜面。40 【正确答案】 宋明理学:是指出现于宋明时期,由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人将印度佛学与
16、本土的易、老、庄三玄相糅合,融进儒家思想之中而形成的新的儒家学派的学说。他们注重证悟的禅宗式的“明心见性” ,强调“主静、居敬”“戒惧、慎独”,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带有明显的宗教功能的学说。四、简答题41 【正确答案】 到了元明清时期,南北对峙的新变化是:(1)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2)北方在经济上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单一的农业经济占上风;而南方,早已经过了这样的阶段进入农工商贸全面兴旺的阶段。处在北方的王朝政治中心,它的立国精神都是陈旧的重小农的,因此它从来不懂得在国家策略上保护南方经济的发展势头,从而南北对峙,变成政治与经济的对立和矛盾,中国
17、文化发展的迟滞真正开始。42 【正确答案】 (1)与外戚和宦官相比,士族阶层是社会的“清流” ,是天下的人望,影响力很大;他们也极其风流自赏,特别注重自己的身份和门第。魏晋以后的门阀制度就从这里开始。(2)在他们身上有中国的学术思想、文化艺术,有中国的政治,作为社会的清流显要,士族阶层又对时代风尚施以重要影响。所以,许多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与这个阶层有关。43 【正确答案】 (1)具有手工艺性,讲究手的巧慧、手的经验、手工的审美效果,肯定用双手实现大脑想法的工匠能力。(2)无法合作性,传统的手工业劳动是小规模的,超出一定的控制范围,扩大经营产品就会变形。(3)唯一性,一些手工产品被认可后,人们随
18、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欣赏习惯,换人制作人们就不承认了。44 【正确答案】 (1)“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2)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3)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45 【正确答案】 (1)中国古代“ 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2)中国古代的 “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构理论体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 天道 ”和“人道”。46 【正确答案】 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1)对联。对联是由古代的“ 桃符”演变来的。对联的制作充分利用了汉语汉字在音、义、形方面的特点,因此为人们所喜闻乐见。(2)预言和字谜。人们有时会利用汉字字
19、形可拆合的特点来委婉地表达某种预言或构成文字游戏,例如利用拆字来表达预言或利用离合字形的方式来制作字谜等。(3)姓氏文化。汉语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姓氏文化,这主要表现在姓与名的联系、名与字的联系两方面。五、论述题47 【正确答案】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共 393 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此期的文化大势约有如下数端:(1)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融合不仅发生在北方,也发生在南方;融合是“汉化” ,也是“胡化”。(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开发之功在当代更在后世,唐代中国文化的鼎盛与此有直接关系。
20、(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着眼于本期的中国文化,是动荡与混乱;着跟于更长远的历史,则是转变与展进。48 【正确答案】 礼起源于俗,但礼不同于俗。(1)礼与俗的区别在于:俗是民众自发形成的行为习惯,具有纷繁的复杂性特点。礼是自上而下的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的理念。礼具有规整、严密、适于操作的特点。(2)礼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表现在:在文化混沌未分时,不存在礼与俗的区别。伴随着阶级分化、文化分层的过程,礼逐渐从原始习俗中提纯出来。民俗是礼制生成写推行的基础。礼最初是人神关系的调节,后来扩展到人,最后扩展到社会,成为严格的社会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