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913736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3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文化一词中“ 文” 的本义是 【 】(A)品德(B)文治教化(C)错画(D)修养2 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3 青藏高原地区居住在黄河上游河、湟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 】(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4 曾是古代所谓“ 西南夷”杂居地区的是【 】(A)青藏高原(B)成都平原(C)云贵高原(D)四川盆地5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 】(A)高原气候(B)热带气候(C)温带气候(

2、D)地中海气候6 司马迁称之为有商朝末年遗俗,民风狷急,“仰机利而食” 的地方是【 】(A)中山之地(B)三河之地(C)晋北一带(D)关中一带7 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四千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 】(A)五六千年之久(B)四五千年之久(C)三四千年之久(D)两三千年之久8 从夏代开始的族群相处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是【 】(A)礼仪定邦(B)战争征服(C)宗教传播(D)王位禅让9 西汉初期,南方的南越国一直与汉朝保持关市贸易,互通有无。最早的南越王是【 】(A)赵佗(B)无诸(C)刘渊(D)摇10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化佛教宗派中,影响最大的是【 】(A)华严宗(B)律宗(C)唯识宗(D)禅宗11 被忽

3、必烈奉为国师的西藏僧人是【 】(A)宗喀巴(B)龙钦巴(C)八思巴(D)玛尔巴12 明朝的税制改革为【 】(A)募役法(B)初税亩(C)租庸调法(D)一条鞭法13 据东汉学者郑玄的解释,“道” 的宽度是【 】(A)八尺(B)十二尺(C)十六尺(D)二十尺14 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 】(A)商周(B)春秋战国(C)两汉(D)南北朝15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鲁班(B)蔡伦(C)毕昇(D)葛洪16 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D)汉朝17 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井田制(C)察举制(D)分封制18

4、 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9 在秦朝,名义上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是【 】(A)丞相(B)大司马(C)太尉(D)御史大夫20 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是它的【 】(A)等差性(B)调和性(C)规范性(D)唯一性21 “天人之分 ”观点的提出者是 【 】(A)荀子(B)董仲舒(C)刘禹锡(D)张载22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A)元始天尊(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D)太上老君23 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五伦十教” 的是 【 】(A)孔子(

5、B)朱熹(C)孟子(D)董仲舒24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B)格物、致知、诚意(C)诚意、正心、修身(D)齐家、治国、平天下25 中国戏曲发展到南宋时期,出现了【 】(A)百戏(B)杂剧(C)参军戏(D)南戏26 中国戏曲中动作的虚拟化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观念中的【 】(A)中和之美(B)尚意追求(C)尊崇自然(D)文以载道27 “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 【 】(A)诗经(B) 楚辞(C) 庄子(D)论语28 语言崇拜起源于【 】(A)劳动语言(B)语言巫术(C)语言禁忌(D)自然崇拜29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

6、范的伟大工程是【 】(A)白虎观会议(B)熹平石经(C)三体石经(D)五经文字30 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 【 】(A)陈独秀(B)胡适(C)陈寅恪(D)钱穆二、多项选择题31 我国传统商贸活动的模式主要有【 】(A)市(B)墟(C)集(D)会(E)场32 中国传统天文知识包括【 】(A)代数(B)几何(C)天象观测(D)历法制定(E)鬼谷算33 秦朝中央官吏系统为三公九卿,其“三公” 包括 【 】(A)太傅(B)太尉(C)丞相(D)御史大夫(E)太师34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 】(A)进士科(B)明经科(C)孝廉科(D)秀才科(E)贤良文学

7、科35 周礼列入吉礼祭祀的种类有【 】(A)天神(B)地祗(C)宴飨礼(D)人鬼(E)吊礼三、名词解释36 中国传统文化37 新石器时代38 西域39 “荫子”制度40 文字狱四、简答题41 简述理解广义文化的定义的三个要点。42 简述宋元时期大运河沿岸中小城市的兴起。43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44 简述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45 简述汉字崇拜的主要表现。46 简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五、论述题47 试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48 试述文字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3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8、C【试题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名称的来源。A 、D 两项都是“文”在人类认知领域的引申义。B 项是“文”在政治领域的引申义。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羌族人在两汉时的称呼。青藏高原靠近青海地区地势向东南倾斜,这个地区羌族人居住较多,一部分居住在黄河上游河、湟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西羌,经常与中原地区发生冲突。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群分布。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这里崇山峻岭环绕,地势险要复杂,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

9、是中山之地的地域特点。中山之地地少人多,又有商朝末年的遗俗,所以那里民风狷急,“仰机利而食”。男人喜欢相聚游戏,慷慨悲歌,激动起来就互相攻击甚至去盗挖坟墓;做倡优的也特别多。女人则喜欢鸣琴鼓瑟,到富贵人家去“游媚”。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石器时代的概念。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四千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夏代族群相处的关系模式。夏代将五帝以来由宗教文化亲和力所促进的人群辐辏的历史趋势暂时中断,开始了战争征服的族群相处关系模式。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汉时

10、期经略南方的表现。西汉建国后,加强了同南方的联系。在南越地区,原秦朝南海郡尉、中山人赵佗割据南海、桂林、象郡,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代佛教的发展情况。唐代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佛教在唐代发展到了极盛的时期。佛教的诸多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等各呈异彩,分流并进,但最终形成了禅宗独占天下的局面。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道路的划分。周礼地官 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分别称为“径”“畛”“涂”“道”“路”。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道”为十六尺宽,而“径”

11、,是能走牛马的兽路,“畛”是能走牛车的道,“涂”和“路”分别为八尺宽、二十四尺宽。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统中医学理论框架的定型时间。随着历史的发展,“医经”和“经方”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主体。至两汉时期,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至今未有重大改变。15 【正确答案】 C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宗法制度瓦解的时间。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是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朝渐趋完备,在春秋时期瓦解。17 【正确答案】 D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

12、头等大事。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在君王专制制度下,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秦朝完成统一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以三公、九卿为主要官员的中央官吏系统,其中,“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名义上是中央最高的行政长官,其职责是辅佐皇帝治理国家。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统礼俗的特点。从形而上的哲学伦理思想,到形而下的日常行为规条,无不受到礼的制约,礼最主要的功用就是使人们遵循统一的伦理规范。因而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是它的

13、规范性。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天人之分”观点的提出者。“天人之分”的观点是战国时代的荀子在他的天论篇中提出来的。他的原话是:“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在这里,“分”是“职分”的意思。22 【正确答案】 D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五伦十教”的提出者。孟子将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车伦”,即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五伦”中的每种社会角色都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这就是所谓的“五伦十教”。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大学篇曰:

1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不仅是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而且后来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南宋时期,杂剧在宋、金分治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在南宋统治地区出现了以南方曲调作为唱腔的南戏,在金国统治地区则发展为以北方曲调说唱故事的诸宫调。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尚意追求的审美观念在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体现。中国戏曲表演方式的程式化表现之一是动作的虚拟化。中国戏曲并不强求道具的齐备,而是用虚拟化的动作来做象征性的提示。这种“以虚运实”的写意表演方式,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观念中

15、的尚意追求。27 【正确答案】 A28 【正确答案】 B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语汉字的规范。东汉灵帝熹平年间,面对隶书无标准字体、文字失范的状况,汉灵帝批准蔡邕等用汉隶刊刻成著名的熹平石经,为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种经书提供了石刻标准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陈寅恪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而该文化之正体以“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精神,立足现实,沉潜以对。这不仅是成功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前提,

16、也应是陈氏所归依的张之洞、曾国藩“中体西用”的真谛。二、多项选择题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传统商 贸活动的主要模式。市、墟、集、会是传统商贸活动的主要模式。其中,墟、集分别指南方、北方的贸易场所,而会则指的是庙会,市是一个地区商品贸易的中心。32 【正确答案】 C,D3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从中央政权机构看,自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就建立起一套以三公、九卿为主要官员的中央官吏系统,以帮助处理日常政务。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代科举

17、考试的主要科目。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重建,服务于大一统集权政治需要的儒家学说重新受到重视,因此,以儒家经学为主要考试内容的明经科和进士科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3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祭祀典礼。祭祀典礼是皇家贵族与天神人鬼进行沟通联系的特定仪式,在古代称为吉礼。周礼列入吉礼的祭祀,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三、名词解释36 【正确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37 【正确答案】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始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四千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结束于距今四千年左

18、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的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38 【正确答案】 西域:狭义的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当时分布着大小 36 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广义的西域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一部分。39 【正确答案】 “ 荫子” 制度:是宋代一种特殊的补官制度。凡文臣到一定级别的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特权。它不仅可以“荫” 同姓子孙,也可以 “荫”异姓亲戚。40 【

19、正确答案】 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多发生于康、雍、乾三朝。康熙朝的文字狱主要针对那些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物及著作。随着四库全书编纂的进行,统治者从搜集来的图书中发现了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东西,于是文字狱更加残酷了。四、简答题41 【正确答案】 广义的“文化” 即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个定义应把握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42 【正确答案】 (1)

20、随着沟通南北东西的大运河体系的开通,沿河兴起了一系列大小城市,如宋代首都开封、扬州等。(2)元朝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通州、河西务、临清、济宁、淮安、高邮等均是以水运之便而出现的较为繁荣的城市。43 【正确答案】 (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其目的在于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从而引发了各国的变法,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大思考,构成“百家争鸣” 的最重要部分。(2)民力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经济。更重要的是列国林立,加之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大增,为民间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隙、机会和条件。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 极其宝贵的部分。44 【正确答案】

21、传统礼俗的核心是保障宗法伦理关系,因此传统礼俗规约有着鲜明的伦理色彩。其特点表现在:(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整齐的礼俗制度维持的是不平等的社会秩序。(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注意等级关系之间的协调,以维持社会等级秩序的稳定。(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这是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礼俗对社会生活的规范是通过礼义原则与礼俗规约的内外结合实现的。45 【正确答案】 (1)文字神赐说,其典型代表为“河图洛书说” 。(2)圣人造字说,其典型代表为“ 仓颉造字说”。(3)利用刻有文字的甲骨进行占卜。(4)中国民间“敬惜字纸”的传统。(5)把一些带有“ 吉祥”意义的文字作为“吉祥”的象征。46 【正确答案】 有中国

22、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文化形态的全新的文化。这种全新的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鲜明的时代性。(2)浓郁的民族性。(3)实事求是的科学性。(4)吸纳百川的开放性。(5)深广的群众性。(6)勇于改革的创造性。五、论述题47 【正确答案】 (1)众多的河流像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汗水、淮河把黄河、长江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灵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2)施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

23、,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早在远古时代,新疆与青藏地区就和内地有联系。广大中原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更为紧密。大致沿渭水、黄河、济水一线,在遥远的古代就形成一条联系东西的交通线。与这条东西线相交,还有三条南北方向的交通线。其一,在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北曲阳,南至河南新乡,都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存在。其二,太行山西侧的汾水流域。其三,在今陕西境内,南起西安,向北穿山越岭,北达榆林、府谷一带。(3)中国地理的这些特征都促使中国大陆形成内在的统一性。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交流范围及交流者之间的差异越大,对文化发展就越有利。48 【正确答案】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1)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文字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2)文字对文化的记载,可以使后代文化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3)文字的记载使文化交流更为便利,使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得以更快地发展。(4)文字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在文字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上。文字记录语言,使语言有了书面语这种存在形式,这对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口语记载下来,词汇才能逐渐积累,日益丰富;文辞才能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语言才能变得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华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