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913737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3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作为一种生产型经济,农业的基础是【 】(A)采集和狩猎(B)种植农作物(C)农牧林业经济(D)农牧结合发展2 把“足食”放在统治者国家管理知识中的是 【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3 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 】(A)宋代人(B)元代人(C)明代人(D)清代人4 我国制盐业的迅速发展是在【 】(A)春秋以后(B)战国以后(C)秦代以后(D)汉唐以后5 北京名吃涮羊肉是受什么人的影响而形成并传承下来的【 】(A)辽人(B)金人(C)蒙古人(D)满人6 明代的清平山堂话本中收有一篇快嘴李翠莲记,

2、写了新婚的翠莲与丈夫拜堂后,听候婆家撒帐的情景。这属于住房仪式中的【 】(A)选址仪式(B)上梁仪式(C)贺新房仪式(D)使用家具的仪式7 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8 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为【 】(A)父族(B)妻族(C)母族(D)九族9 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的习惯法是【 】(A)字辈谱(B)家谱(C)家风(D)人生仪礼10 中国所采用的历法属于【 】(A)阳历(B)阴历(C)阴阳合历(D)太初历11 在神话传说中,发明渔网的神祗是【 】(A)黄帝(B)后稷(C)神农(D)伏羲12 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

3、” 指望、闻、问和 【 】(A)查(B)验(C)测(D)切13 “本草”一词出现在【 】(A)先秦(B)西汉(C)唐代(D)明代14 中国开始用人痘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至少是在【 】(A)14 世纪(B) 15 世纪(C) 16 世纪(D)17 世纪15 司南最早出现于【 】(A)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C)唐朝末年(D)北宋末年16 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度文化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规范体系(B)制度文化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C)制度文化具有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效用(D)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17 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 】(A)父子相承(B)

4、兄弟相及(C)禅让制(D)嫡长子继承制18 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家庭(B)宗族(C)乡里(D)个人19 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是【 】(A)宗法制的确立(B)分封制的确立(C)三公九卿制的确(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20 秦朝郡县制度规定,有权直接任免郡县长官的是【 】(A)太尉(B)太常(C)丞相(D)皇帝21 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诸侯国是【 】(A)齐国(B)鲁国(C)晋国(D)楚国22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 】(A)秦始皇(B)周文王(C)商纣王(D)汉高祖23 人们一般以隋炀帝大业三年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其

5、标志是【 】(A)孝廉科的设置(B)明经科的设置(C)进士科的设置(D)明法科的设置24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规定行文的格式为【 】(A)行卷(B)公卷(C)投献(D)八股文25 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封建法典为【 】(A)刑书(B) 大清律例(C) 唐律(D)九章律26 封建礼教的核心是【 】(A)三纲(B)五常(C)孝悌(D)亲亲27 中国素称“ 礼仪之邦” ,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 】(A)左传(B) 周礼(C) 论语(D)孟子28 论语说:“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 】(A)等差性(B)调和性(C)规

6、范性(D)唯一性29 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 】(A)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30 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踏青(C)祭祖扫墓(D)散祭神二、多项选择题31 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事象的有【 】(A)原始巫术(B)行业禁忌(C)建安风骨(D)捕鱼方法(E)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32 下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 】(A)苏州古典园林(B)武当山古建筑群(C)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D)泰山(E)武夷山33 山西高原的东西两侧是【 】(A)太行山(B)王屋山(C)吕梁山(D)燕山(E)贺兰山34 汉武帝在遣使通西南夷的过程中,先后派出的

7、使者有【 】(A)唐蒙(B)司马相如(C)班超(D)许慎(E)张骞35 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民部、礼部之外,还包括【 】(A)户部(B)刑部(C)乐部(D)工部(E)兵部三、名词解释36 国别文化37 血缘九族制38 九品中正制39 精神文化40 避讳四、简答题41 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42 简述秦汉时期边疆的开拓与文明的同步发展。43 简述自然环境中的服饰文化标志。44 简述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规范的意义。45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哪些?46 简述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的特点。五、论述题47 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48 试述传统社会礼与俗的区别与联系。全国

8、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3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农业的基础。农业是以种植农作物为基础的生产型经济。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正是由于农作物的栽培,才导致了人类的定居生活,导致了人口的稳定增长,更导致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模式。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孔子的农政观。子贡问孔子如何治国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可见,孔子是把“足食”放在统治者国家管理知识中的。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黄道婆是元代人,家住江苏松江县。明代以后,松江成为我国棉纺业

9、的中心。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各地各民族的烹饪技术与文化的交流。元代的蒙古族统治者喜食羊肉,这就造成了当时北京人流行吃羊肉的风气。随着饮食习俗的流变,涮羊肉成为北京最富特色的饮食之一。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传统居住方式的文化含义。在居住方式中,正房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其作用犹如中国古代的明堂。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教学等国家大典,都在明堂举行。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缘九族制。所谓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

10、四代,共九代,称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是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的。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诊法。汉代已有“四诊”的诊断技术,“四诊”是望、闻、问、切。其中,主要是切脉方法的应用,使医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人体内部的变化,进行脉象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理性分析,摸索出人体的脉气循环系统,创立中国独特的脉学理论。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指南针的发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并制成了最初

11、的指南针一司南。到北宋末年,指南针已经被应用于航海贸易。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制度文化的基本内涵。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它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造出来的规范体系。作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制度文化服务与制约着人类的群体活动,具有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效用,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周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周代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王位的传递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不同于商代的“父子相承”“兄弟相及”。传嫡不传贤的方式,遏阻了一般王

12、室成员对王位的觊觎。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在宗法制度下,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本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来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郡县制度。从地方机构看,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直属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伍里甲制度。封建专制时代,政府实行严密的人身控制。什伍里甲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开始推行什伍制,并规定十家为什,五家为伍,

13、什由什长,伍有伍长,从而对人民实行严格的监控。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汉高祖刘邦在立国之初下诏:“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隋朝统一中国之后,为加强中央权威,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开始向科举取士的方向发展,人们一般以大业三年(607 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科举制度日益僵化的明清时期的发展。在科举制度日益僵化的明清时

14、期,统治者将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中心内容与指导思想,就连行文的格式也有严格的规定,将八股文作为考试的标准文体,人们只要背熟八股时文,就有可能高中皇榜。25 【正确答案】 B26 【正确答案】 A27 【正确答案】 A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统礼俗的特点。礼俗的调和性是指礼俗具有维持社会等级秩序的稳定的功能。在“和为贵”的说教下,社会矛盾得到掩盖或化解。题干中的话体现的正是礼俗的调和性。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祭祀典礼。中国古代祭祀典礼分为天神祭祀、地神祭祀和人神祭祀三种,其中天神祭祀包括天帝祭祀和人神祭祀三种,其中天神祭祀包

15、括天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和气象神祭祀三类,气象神则包括风、云、雷、雨神等。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清明节重在祭墓祭祖,以表达孝思,因此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二、多项选择题31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事象。文化事象是指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的含有规律性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会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例如原始的巫术、生产领域的行业禁忌、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等。D 项捕鱼方法属于文化

16、现象。3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文化遗产。D 、E 两项均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故排除。33 【正确答案】 A,C34 【正确答案】 A,B,E【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武帝时期与西南夷的联系。汉武帝先后派唐蒙、司马相如、张骞三次通使西南夷,并陆续设犍为、越嵩、武都、益州等郡。35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统治者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为中书省(隋称为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又下设了六部,即吏部、户部(隋称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名词解释36 【正确答案

17、】 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的文化。37 【正确答案】 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38 【正确答案】 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制度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 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九品中正制从其本质上看,同样维护的是士族的利益。39 【正确答案】 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创造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如政治、

18、法律、道德、教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40 【正确答案】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四、简答题41 【正确答案】 (1)岭南籼稻自然生长,四季不缺。(2)岭南原始居民没有改良籼稻品种之必要。自然地理条件与上述两点迥异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从而形成了中国稻作农业。42 【正确答案】 (1)经略南方。秦汉时期对东南、华南及西南地区的经略,为漫长的南方开发历史做了开端。(2)对匈奴的战争及开通西域。两汉时

19、期,统治者发动与匈奴贵族的长期战争,直接引发了西北边疆的开发及通向中亚乃至西方的“丝绸之路” 的打通。(3)边地民族的内附。“ 四海一家”及“大一统”的意识是西周以来就已形成的国家观念。秦汉时期的开拓边疆,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43 【正确答案】 (1)环境标志。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有差异。(2)性别标志。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3)体形标志。人体高矮胖瘦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4)年龄标志。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服装的样式等有所不同。44 【正确答案】 周期性出现的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规范有两重意义:(1)岁时礼俗的自然伦理属性。人们遵循

20、自然时序,以岁时礼仪活动调整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2)岁时礼俗的社会伦理属性。周期性的岁时礼俗是对宗族社会关系的反复确认,以及对宗法伦理观念与情感的不断强化。45 【正确答案】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1)仁爱孝悌。(2)重义轻利。(3)谦和礼让。(4)真诚有信。46 【正确答案】 (1)交汇对象起了变化。(2)交汇兴趣起了变化。(3)交汇时间长。(4)交流反差大。五、论述题47 【正确答案】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共 393 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此期的文化大势约有如下数端:(1)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融

21、合不仅发生在北方,也发生在南方;融合是“汉化” ,也是 “胡化”。(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开发之功在当代更在后世,唐代中国文化的鼎盛与此有直接关系。(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同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着眼于本期的中国文化,是动荡与混乱;着眼于更长远的历史,则是转变与展进。48 【正确答案】 礼起源于俗,但礼不同于俗。(1)礼与俗的区别在于:俗是民众自发形成的行为习惯,具有纷繁的复杂性特点。礼是自上而下的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的理念。礼具有规整、严密、适于操作的特点。(2)礼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表现在:在文化混沌未分时,不存在礼与俗的区别。伴随着阶级分化、文化分层的过程,礼逐渐从原始习俗中提纯出来。民俗是礼制生成与推行的基础。礼最初是入神关系的调节,后来扩展到人,最后扩展到社会,成为严格的社会行为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6955-12-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transverse shock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横向冲击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BS 6955-12-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transverse shock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横向冲击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 BS 6955-13-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base strain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基本应变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BS 6955-13-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base strain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基本应变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 BS 6955-15-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acoustic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声学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BS 6955-15-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acoustic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声学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 BS 6955-16-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mounting torque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安装扭矩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BS 6955-16-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mounting torque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安装扭矩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 BS 6955-17-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fixe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固定温度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BS 6955-17-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fixe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固定温度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 BS 6955-18-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transient temperature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瞬变温度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BS 6955-18-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of test for transient temperature sensitivity《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瞬变温度灵敏度的试验方法》.pdf
  • BS 6955-22-1997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Accelerometer resonance testing - General methods《振动和冲击传感器校准 加速度计共振试验 一般方法》.pdf BS 6955-22-1997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Accelerometer resonance testing - General methods《振动和冲击传感器校准 加速度计共振试验 一般方法》.pdf
  • BS 6955-7-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s for primary calibration by centrifuge《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通过离心作用的主校准方法》.pdf BS 6955-7-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s for primary calibration by centrifuge《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通过离心作用的主校准方法》.pdf
  • BS 6955-8-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for primary calibration by dual centrifuge《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通过双离心作用的主校准方法》.pdf BS 6955-8-1994 Calibration of vibration and shock pick-ups - Method for primary calibration by dual centrifuge《振动和冲击传感器的校准 通过双离心作用的主校准方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