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14217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 2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刑法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B)刑法典是普通刑法(C)刑法典不是单行刑法(D)刑法典属于特别刑法2 下列各项不属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的是【 】(A)刑罚与罪质相适应(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C)刑罚与犯罪人的身体情况相适应(D)刑罚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相适应3 我国刑法第 8 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这体现了【 】(A)属地管辖原则(B)属人管辖原则(C)

2、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4 下列不属于犯罪的法定分类的是【 】(A)自然犯与法定犯(B)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C)身份犯与非身份犯(D)亲告罪与非亲告罪5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 】(A)社会关系(B)具体的物(C)法益(D)具体的人6 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B)按照犯罪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C)按照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D)以上答案都不对7 被告人甲意图杀死妻子乙和与乙勾搭成奸的丙。某日夜间,甲先在家中将乙扼死,而后窜至丙家用尖刀刺杀丙,丙重伤后倒地昏迷,甲误以为丙已死而逃

3、往。后丙遇救幸存。被告人甲的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B)继续犯(C)连续犯(D)吸收犯8 在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是【 】(A)管制(B)有期徒刑(C)罚金(D)无期徒刑9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驱逐出境是【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D)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10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采取的并罚方法是【 】(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C)限制加重(D)并科11 刑法规定的,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是【

4、】(A)时效(B)诉讼时效(C)追诉时效(D)行刑时效12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 】(A)必须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B)必须是自然人(C)可以包括单位(D)属于特殊主体13 票据诈骗罪的“ 票据” 是指 【 】(A)委托收款凭证(B)汇款凭证(C)银行存单(D)汇票、本票、支票14 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下列对象,不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是【 】(A)专营物品(B)专卖物品(C)限制买卖的物品(D)发票15 刘庄村的林某(女,85 岁)与其儿子、儿媳王某共同生活,王某对林某心怀厌恶,长期对其进行打骂、摧残,一天只给吃一顿饭,且有病不给治,并让其从事地里农活。林某终于不堪忍受而自杀身亡。

5、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虐待罪(C)构成遗弃罪(D)不构成犯罪16 招摇撞骗罪的行为人冒充的对象是【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军人(D)领导人员17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对象是【 】(A)首要分子(B)首要分子与其他积极参加者(C)所有参加者(D)上述答案都不对18 童某系某民政部门干部,挪用负责发放的 5 万元救灾款作为自己炒股票的费用,并且长达半年的时间,童某的行为构成【 】(A)挪用公款罪(B)挪用特定款物罪(C)挪用资金罪(D)违反财经纪律,不构成犯罪19 介绍贿赂的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介绍贿赂行为的【 】(A)

6、可以减轻处罚(B)可以免除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0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是【 】(A)危害国家安全罪(B)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罪(C)渎职罪(D)危害公共安全罪二、多项选择题21 我国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A)可以从轻处罚(B)可以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处罚(D)应当减轻处罚(E)可以免除处罚22 紧急避险中危险的来源主要有【 】(A)

7、自然灾害(B)动物的侵袭带来的危险(C)疾病形成的危险(D)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E)行为人误认为存在的危险23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以。下哪些犯罪的行为【 】(A)背叛国家罪(B)分裂国家罪(C)煽动分裂国家罪(D)颠覆国家政权罪(E)叛逃罪24 下列属于伪证罪的主体的有【 】(A)证人(B)辩护人(C)记录人(D)诉讼代理人(E)翻译人25 下列哪些罪只能由司法工作人员构成【 】(A)徇私枉法罪(B)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C)放纵走私罪(D)徇私舞弊暂予监外执行罪(E)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三、名词解释26 刑罚27 管制28

8、 累犯29 减刑四、判断题30 农民刘某,某日晚拿着锯子在树林中偷锯杨树,农民李某正好路经此地。李某听见锯树声,便悄悄靠近锯树人,当走近离锯树人 5 米远时,树正好被锯断,倒下打中李某的头部,致李某当即死亡。对于李某的死亡,刘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A)正确(B)错误31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者也就不构成犯罪,因而不负刑事责任。【 】(A)正确(B)错误32 对于累犯,依法不得适用缓刑,但可以适用减刑和假释。【 】(A)正确(B)错误33 陈某在一次赌博中欠下高某 8000 元赌债,高某多次索要无果,后来高某将陈某诱骗至某地并将其捆绑起来,然后打电话要求陈某的妻

9、子于某将 8000 元赌债打至自己的银行账户。于某报警后,陈某被成功解救。高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A)正确(B)错误五、简答题34 简述连续犯的概念和特征。35 简述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的种类。36 简述徇私枉法罪与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界限。六、论述题37 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的异同。七、案例分析题38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甲是某国有公司的出纳员,与乙是高中同学,两人关系要好。乙时常向甲借钱,数额不大,也都能及时归还。某日,乙又向甲借钱,但要求借 20 万元。甲问乙为什么要借这么多,声称如不说实话就不借给乙。乙告诉甲说自己准备与人一起去台湾弄一批假币来大陆卖,

10、并说半个月内一定归还。甲经不起乙的软磨硬泡,答应帮乙最后一次。次日,甲将自己保管的单位现金 20 万元拿回家并交给乙。半个月后,乙归还甲 20 万元,并给甲 2 万元的好处费,甲回绝了好处费。问:对本案中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 2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26 条第 3 款的规定,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故应选 B 项。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

11、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本案中,甲是基于报复杀人的故意,连续实施故意杀人行为,故甲属于连续犯,应选 C 项。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的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它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是名副其实的主刑。9 【正确答案】 D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70 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 69 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这

12、种方法就是“先并后减”的并罚方法。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及其他人员。因此其主体是一般主体,且必须是自然人。13 【正确答案】 D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非法经营罪中,非法经营行为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3)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4)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的非法经营行为。15 【正确

13、答案】 B【试题解析】 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手段,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本案符合虐待罪的构成特征,故应选 B 项。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 3 个月未还的行为。本案中,童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私用,构成挪用公款罪。故应选 A 项。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392

14、条第 2 款的规定,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故应选 D 项。20 【正确答案】 D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主要有:大自然的自发力量导致的危险(如洪水来临),动物的袭击带来的危险,疾病等特殊情况形成的危险,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资助他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行为。24 【正确答案】 A,C,E【

15、试题解析】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其主体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但他们都必须是已满16 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人。25 【正确答案】 A,B,D,E三、名词解释26 【正确答案】 刑罚:是指国家为了防止犯罪行为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公民法益的侵犯而规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刑事立法对犯罪人适用的,建立在剥夺性痛苦基础上的最为严厉的制裁措施。27 【正确答案】 管制:是指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其一定自由,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28 【正确答案】 累犯:是指被判处一定刑

16、罚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29 【正确答案】 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原判刑罚的制度。四、判断题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刘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为刘某对李某的死亡结果既无故意又无过失。根据刑法第 16 条的规定,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29 条的规定,如果被教

17、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说明被教唆的人如果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者也会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依法不得适用缓刑,也不得适用假释,但可以适用减刑。3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案中,高某虽然是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但是依照法律的规定,仍构成非法拘禁罪。五、简答题34 【正确答案】 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连续犯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人必须是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2)必须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3)

18、数次行为具有连续性。(4)数次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35 【正确答案】 根据司法实践,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犯罪的手段、犯罪的时空及环境条件、犯罪的对象、犯罪造成的危害结果、犯罪的动机、犯罪后的态度、犯罪人的一贯表现、前科。36 【正确答案】 徇私枉法罪与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都有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其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发生的审判领域不同;前者的枉法裁判发生在刑事审判领域;后者的枉法裁判发生在民事、行政审判领域。二是前者不要求情节严重,后者要求情节严重。六、论述题37 【正确答案】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19、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二者的相同点表现为: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二者的区别表现为:(1)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闩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2)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3)从法律用语上看,间接故意是“ 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是 “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七、案例分析题38 【正确答案】 甲应以挪用公款罪和走私假币罪进行数罪并罚。(1)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甲利用自己管理公共财产的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借给他人从事非法活动,成立挪用公款罪。(2)甲明知乙要走私假币,而为其提供资金,构成走私假币罪的共犯。(3)甲因挪用公款而从事走私假币的犯罪行为,应当数罪并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