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915177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模拟试卷 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毛泽东首次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命题是在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2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A)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与教训(B)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经验3 首次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A)十四大(B)十五大(

2、C)十六大(D)十七大4 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一著名论断出自毛泽东的(A)井冈山的斗争(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 反对本本主义(D)实践论6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7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重视党的(A)思想建设(B)作风建设(C)组织建设(D)执政能力建设8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

3、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的矛盾(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9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稳定(B)发展(C)改革开放(D)与时俱进10 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B)党的基本路线(C)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D)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A)把我国建设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4、代化国家(C)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D)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12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发展是 (A)目的(B)动力(C)基础(D)条件13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是发展 (A)对外经济关系(B)对外政治关系(C)对外文化关系(D)对外学术关系:14 党的十七大提出 (A)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一番(B)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C)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一番(D)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15 循环经济是一种 (A)“自然资源 产

5、品、用品废物排放” 的流动过程(B)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流动过程(C) “自然资源产品、用品废物利用”的流动过程(D)“资源 产品资源产品” 的流动过程16 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量的优势上(B)占主体地位(C)控制力上(D)竞争力上1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 (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优抚(D)社会救助18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 (A)物质文明(B)和谐社会(C)精神文明(D)生态文明20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

6、C)社会主义(D)国际主义2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B)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C)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安定有序(D)公平正义23 民生之本是 (A)教育(B)就业(C)基本医疗(D)社会保障24 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一个中国(B)两制并存(C)争取和平(D)反对干涉25 首次宣布以“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 代替“解放台湾”是在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B)

7、 “汪辜会谈纪要”(C) 告台湾同胞书(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26 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单极化(B)两极化(C)多极化(D)全球化27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B)恐怖主义和民族矛盾(C)贫富差距和地区冲突(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8 在 2010 年 6 月 7 日召开的“两院” 院士大会上,胡锦涛强调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关键的是要 (A)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B)大幅提高科研投入(C)加快科研体制创新步伐(D)加快人才队伍建设29 2010 年 6 月 9 日,联合国安理会以协商一致方式

8、通过了关于“天安” 号事件的主席声明。该声明指出,安理会 (A)完全同意韩国对该事件的调查结果(B)敦促对此次事件的肇事方采取制裁措施:(C)敦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半岛问题(D)认为“六方会谈 ”已经无力解决朝鲜半岛问题30 在南非举办的第 19 届世界杯上获得冠军的队伍是 (A)巴西(B)阿根廷(C)德国(D)西班牙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

9、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始终代表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32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自我批评(D)艰苦奋斗33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区分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敌我之间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34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35 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C)非公有制经济的

10、存在和发展(D)各种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36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A)生存权(B)发展权(C)政治权(D)文化权37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以改革为动力(B)以发展为主题(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D)以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3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9 新时期统一战线所包括的两个范围的联盟是 (A)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B)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

11、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D)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40 2009 年 10 月 l0 日,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发表了 (A)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B)中日韩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C)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D)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三、简答题每小题 6 分。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42 简述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两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43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4 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45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四、论述题每小题 1

12、0 分。本大题共 3 小题,请任选 2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2 小题计分。46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7 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国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模拟试卷 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A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B

13、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答案】 A13 【正确答案】 A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A21 【正确答案】 A22 【正确答案】 B23 【正确答案】 B24 【正确答案】 A25 【正确答案】 D26 【正确答案】 D27 【正确答案】 D28 【正确答案】 A29 【正确答案】 C30 【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4、31 【正确答案】 A,B,C32 【正确答案】 A,B,C33 【正确答案】 C,D34 【正确答案】 A,B,C,D35 【正确答案】 A,B,C36 【正确答案】 A,B37 【正确答案】 A,B,C,D38 【正确答案】 A,C,D39 【正确答案】 A,B40 【正确答案】 A,B三、简答题每小题 6 分。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正确答案】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到实事求是。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42 【正确答案】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

15、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43 【正确答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要原因是:(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3)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44 【正确答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3)乡风文明,是农民

16、素质的反映,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持。45 【正确答案】 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还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历史上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四、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本大题共 3 小题,请任选 2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2 小题计分。46 【正确答案】 (1)必须始终不渝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47 【正确答案】 (1)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Q 2971 C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Test Suite Struer《.pdf ITU-T Q 2971 C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Test Suite Struer《.pdf
  • ITU-T Q 2971 C-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Test Suite Structure ans Q.pdf ITU-T Q 2971 C-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Test Suite Structure ans Q.pdf
  • ITU-T Q 2971 CORR 1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DSS2) C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Cor.pdf ITU-T Q 2971 CORR 1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DSS2) C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Cor.pdf
  • ITU-T Q 2971 CORR 1-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DSS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 Corrigendoad.pdf ITU-T Q 2971 CORR 1-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DSS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 Corrigendoad.pdf
  • ITU-T Q 2971 D FRENC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bstract Test Su eX.pdf ITU-T Q 2971 D FRENC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bstract Test Su eX.pdf
  • ITU-T Q 2971 D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bstract Test Sn e.pdf ITU-T Q 2971 D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bstract Test Sn e.pdf
  • ITU-T Q 2971 D-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bstract Test Suite (ATInf.pdf ITU-T Q 2971 D-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bstract Test Suite (ATInf.pdf
  • ITU-T Q 2971 E FRENC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Test Suite Strucwor.pdf ITU-T Q 2971 E FRENC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Test Suite Strucwor.pdf
  • ITU-T Q 2971 E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Test Suite Stretw.pdf ITU-T Q 2971 E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Test Suite Stretw.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