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91527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H1、H 2、H 3、H 4 分别为框架、框架一剪力墙、框架一筒体、简体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若在同一设防烈度下,均采用现浇结构,下式正确的是(A)H 1234(B) H1324(C) H1432(D)H 12=H342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 B 类的地区指的是(A)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B)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C)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D)海岸、湖岸、海岛地区3 关于框架、剪力墙及框架一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框架的变形曲线呈剪切型(B)剪力墙的变形曲线呈弯曲型(C)当 在

2、l6 之间时,框架一剪力墙的变形曲线呈弯剪型(D)当 1 时,框架一剪力墙的变形曲线接近于剪切型4 在确定高层建筑各种结构体系所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时,房屋高度是指(A)室外地面至房屋檐口的高度(B)基础顶面至房屋檐口的高度(C)室外地面至房屋最高点的高度(D)基础顶面至房屋最高点的高度5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截面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A)SR RE(B) SR(C) 0SR(D) 0SR RE6 在需要进行抗震设防的框架节点中(A)梁、柱中的箍筋都应在框架节点区内设置(B)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柱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C)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梁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D)节点区无法设置箍筋,只能设置拉

3、结筋7 关于变形缝,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A)伸缩缝应从基础顶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B)沉降缝应从基础底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C)伸缩缝可兼作沉降缝(D)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8 在进行单层厂房柱控制截面内力组合时,每次组合都必须包括(A)屋面活荷载(B)恒荷载(C)风荷载(D)吊车荷载9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其柱上端梁刚度降低,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变(D)不能确定10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代表值 GE 中对于住宅楼面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A)03(B) 05(C) 08(D)091

4、1 有局部突出塔楼的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 T114T g 时,其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n 应置于(A)局部突出塔楼的顶部(B)主体房屋的顶部(C)主体房屋的中部(D)主体房屋的底部12 反弯点法可用在(A)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B)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C)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D)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1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采用(A)荷载标准值及材料强度设计值(B)荷载设计值及材料强度设计值(C)荷载标准值及材料强度标准值(D)荷载设计值及材料强度标准值14 荷载组合值 cQK(A)只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B)只用于

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长期效应组合(C)只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效应组合(D)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效应组合15 下述地区中不属于抗震设防区的是(A)8 度区(B) 6 度区(C) 5 度区(D)9 度区16 我国抗震规范第二阶段设计的内容是(A)验算构件的承载力(B)验算结构小震时的弹性变形(C)验算结构大震时的弹塑性变形(D)验算结构大震时的弹性变形17 结构在使用年限超过设计基准期后(A)可靠度降低(B)不失效则可靠度不变(C)结构立即丧失其承载能力(D)结构不能再正常使用18 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为考虑假定引起的误差,需要将的线刚度乘以09 的折

6、减系数。(A)所有梁和柱(B)所有梁(C)所有柱(D)除底层以外的所有柱19 当上部结构荷载不大或地基条件较好时,框架结构的基础形式宜采用(A)条形基础(B)柱下独立基础(C)十字形基础(D)片筏基础20 一个地区在一般场地条件下,设计基准期 50 年内,超越概率为的地震烈度,称为该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A)5(B) 10(C) 15(D)20二、填空题21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是根据、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构类型和构件的重要程度确定的。22 在我国抗震规范中称剪力墙为。23 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24 在地震影响范围内,地

7、表某处与震中的距离称为。25 在地震作用下,按建筑物损坏后所引起的危害程度,可将建筑物分为、乙类建筑、丙类建筑、丁类建筑。26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的物理意义是动力系数与的乘积。27 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且具有良好的。28 地震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29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的原则。30 甲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在本地区的基础上设防。三、简答题31 什么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什么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2 何谓可靠度? 可靠度一般用哪些指标来度量 ?33 单层厂房结构中,有哪些竖向荷载?说明这些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34 屋盖支撑有哪

8、些? 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5 柱下独立基础有哪两种破坏形态?设计中相应的防止措施是什么?四、计算题36 某三层两跨框架如图(a),梁和柱的相对线冈 0 度均为 1,各层竖向均布荷载q=10kNm ,用分层法计算画出顶层梁 BC 的弯矩图。(提示:梁固端弯矩见图(b)37 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位于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特征周期为 04s,层高从顶到底分别为 4m、5m、6m,该结构设防烈度为 8 度,最大地震影响系数为 016,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为 O3s。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注: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675643kNG 2=536486kNG

9、 3=567446kN)38 某两跨五层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采用 C25 混凝土,其弹性模量为E:2810 6kNm 2,各梁的惯性矩均为 Ib=1310m4,各柱的惯性矩均为Ic=1 2103m4,试用反弯点法求该框架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首层的侧移是顶层与四层的层间相对侧移的几倍?39 某柱下独立基础如图所示,基础顶面轴向压力标准值 Nk=1000kN,弯矩标准值Mk=350kN.m,剪力标准值 Vc=25kN;基础埋置深度 d=15m ,设基础及其上部土的重力密度平均值 m=20kNm 3,基础底面尺寸:bl=3m2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200kNm 2,验算地基承载力是

10、否满足要求?40 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三层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T1=04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层高为35m,m 1=270t,m 2=270t,m 3=180t。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11、C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B二、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设防烈度22 【正确答案】 抗震墙23 【正确答案】 初步判别24 【正确答案】 震中距25 【正确答案】 甲类建筑26 【正确答案】 地震系数27 【正确答案】 整体性28 【正确答案】 陷落地震29 【正确答案】 强节点弱杆件30 【正确答案】 提高一度三、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者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度的状态,称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2 【正

12、确答案】 结构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一般用结构的可靠指标、失效概率来度量。33 【正确答案】 竖向荷载有吊车荷载、屋面荷载、墙体重量。传递路线有:(1)屋面荷载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排架柱基础或:屋面荷载屋面板檩条屋架或屋面梁排架柱基础(2)吊车荷载吊车梁屋架或屋面梁排架柱基础(3)墙体重量 墙梁连系梁排架柱基础或:墙体重量墙梁基础梁基础34 【正确答案】 屋盖支撑包括上弦水平支撑、下弦水平支撑、垂直支撑、纵向水平系杆等。横向水平支撑的作用是加强屋盖结构在纵向水平面内的刚性,还可将山墙抗风柱所承受的纵向水平力传到两侧柱列上去;纵向水平支撑的作用是

13、加强屋盖结构在横向水平面内的刚性,在屋盖设有托架时,还可以保证托架上缘的侧向稳定,并将托架区域内的横向水平风力有效地传到相邻柱子上去;垂直支撑的作用是保证屋架及天窗架在承受荷载后的平面外稳定,并传递纵向水平力;系杆的作用是充当屋架上、下弦的侧向支承点。35 【正确答案】 剪切破坏形态和弯曲破坏形态。设计中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形态,需进行截面高度验算,验算截面通常选在截面高度变化处;设计中为了防止弯曲破坏形态,柱下独立基础底板要配置抗弯钢筋,钢筋数量应按计算或构造要求确定。四、计算题36 【正确答案】 依题意,(1)首先求出梁 BC 固端弯矩:M BC=一 MCB=一lO4412=一 1333(kN

14、.m)(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第三层柱线刚度乘以 09 后计算各节点的分配系数;结合第三层各梁线刚度计算出节点粱端和柱端的分配系数,并写在图中小方格内。(3)节点 A: AB=1(109+1)=0526, AD=1 一0526=0 474 由于对称性,对节点 C:同理可得 CB=0526, CF=0474 节点B:= BA=l(109+l+1)=0345, BE=120345=0 310(4) 进行弯矩分配和传递如图(c)可以看出,由于结构和荷载以及支座情况完全对称,所以分配一次已经达到平衡。 (5)叠加将 BC 看作简支梁时在 g 一 10kNm 作用下弯矩图,得出最终横梁 BC 弯矩图如图

15、(d):BC 中点弯矩值为:M BC 中 =104x48 一(632+1684)2=842(kN.m)( 下侧受拉)37 【正确答案】 结构的总重力荷载值为: 故地震影响系数: 1=max=016 底部水平地震力:FEK=maxGeq=086085l779575=242022(kN)T 1=03s g=056s 故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n=0 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38 【正确答案】 依题得:(1)根据层间相对位移公式:(2)首层的侧移为:(3)顶层与四层的层间相对侧移为: (4)首层的侧移和顶层与四层的层间相对侧移之比为:1.0310 -3/(8.9310-4)=11.5(倍)。39 【正

16、确答案】 依题意,得(1)求基础底面积的抵抗矩 WW=lb2/6=232/6=3(m2)(2)求基础及上部土的重力 Gk=m=bld=2031.5=180(kN)(3)求基础边缘的最大和最小压力 k、max 、 k、min(4)校核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条件,如下:Pk、max =32125(kNm 2)1.2=12200=240(kNm 2)(k、min +Pk、max )2=(32125+7208)2=19667(kN m 2)a=200(kNm 2 说明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40 【正确答案】 (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amax=016, Tg=04sT g1 (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K1Geq=013959976=8337(kN)(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n=0(5)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58909-2-2000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factor VIII coagulant activity (F VIII C) - Part 2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using a synthetic peptide substrate《止血学 测定Ⅷ凝血.pdf DIN 58909-2-2000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factor VIII coagulant activity (F VIII C) - Part 2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using a synthetic peptide substrate《止血学 测定Ⅷ凝血.pdf
  • DIN 58910-1-2016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thromboplastin (prothrombin) time - Part 1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in plasma from citrated venous .pdf DIN 58910-1-2016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thromboplastin (prothrombin) time - Part 1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in plasma from citrated venous .pdf
  • DIN 58910-2-2000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thromboplastin (prothrombin) time - Part 2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in citrated venous blood《止血学 促凝.pdf DIN 58910-2-2000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thromboplastin (prothrombin) time - Part 2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in citrated venous blood《止血学 促凝.pdf
  • DIN 58910-3-2000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the thromboplastin (prothrombin) time - Part 3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in citrated capillary blood.pdf DIN 58910-3-2000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the thromboplastin (prothrombin) time - Part 3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in citrated capillary blood.pdf
  • DIN 58910-4-2000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thromboplastin (prothrombin) time - Part 4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in capillary blood《止血学 促凝血酶原激酶时.pdf DIN 58910-4-2000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thromboplastin (prothrombin) time - Part 4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in capillary blood《止血学 促凝血酶原激酶时.pdf
  • DIN 58911-1-2000 Haemostaseology - Calibration of measurement procedures - Part 1 Clotting time measurement procedures《止血学 测量方法的校准 凝固时间测量法》.pdf DIN 58911-1-2000 Haemostaseology - Calibration of measurement procedures - Part 1 Clotting time measurement procedures《止血学 测量方法的校准 凝固时间测量法》.pdf
  • DIN 58911-2-2000 Haemostaseology - Calibration of measurement procedures - Part 2 Photometric measurement procedures《止血学 测量方法的校准 第2部分 光度测量法》.pdf DIN 58911-2-2000 Haemostaseology - Calibration of measurement procedures - Part 2 Photometric measurement procedures《止血学 测量方法的校准 第2部分 光度测量法》.pdf
  • DIN 58912-1-2015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the antithrombin activity - Part 1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using a synthetic peptide substrate《止血学 抗凝血酶III活性的测定 第1部分 用合成.pdf DIN 58912-1-2015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the antithrombin activity - Part 1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using a synthetic peptide substrate《止血学 抗凝血酶III活性的测定 第1部分 用合成.pdf
  • DIN 58913-1-2000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factor II coagulant activity (F II C) and factor X coagulant activity (F X C) - Part 1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o.pdf DIN 58913-1-2000 Haemostaseology - Determination of factor II coagulant activity (F II C) and factor X coagulant activity (F X C) - Part 1 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the o.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