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二十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918958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6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二十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二十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二十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二十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二十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高考考向】 突出考查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基本特点及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014江苏单科24)(10分)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

2、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3分) 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5分) 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缓释

3、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基础知识清单,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主要原因: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 (2)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3)奴隶制经济发展,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4)“海岸派”和

4、“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 二、梭伦改革的内容 1.颁布“解负令” (1)内容: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废除“六一汉”制度,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制定“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地产,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基础知识清单,(2)意义:贵族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改革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了土地和

5、人身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奴役的对象,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力,雅典积极向外掠夺奴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主要内容:以财产为依据,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划分公民等级标准的变化:从血缘关系到财产多少。),基础知识清单,(2)评价:局限: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第四等级的农民、手工业者不仅无权担任公职,而且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也不可能经常参政。积极性:重新调整了公民集体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6、从而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历史的进步。 3.权力机构的调整 (1)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2)建立“四百人会议”,前三等级公民可以当选。 (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陪审员从各等级公民中抽签产生。 (4)废除许多严刑峻法,制定一些新法律。,基础知识清单,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1)农业: 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的出口。 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保障平民生活的稳定。 (2)手工业: 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将可以拒绝赡养父亲。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对携带家属移民雅典的手工业者给予公

7、民权。 (3)商业: 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推动雅典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自由继承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和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基础知识清单,三、梭伦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 (1)历史作用: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历史局限: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政治权利,贵族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权利。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巩固与提升,(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所有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施行改革。他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让因负债而沦为奴隶的所

8、有平民都重新获得自由,并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巩固与提升,材料三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有优势。” 引自梭伦的诗 材料四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传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9、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仅儇慧少年。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巩固与提升,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及其共同历史作用。(4分) 注重土地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制约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2)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6分) 梭伦改革:中庸,缓和矛盾,取得了广泛的支持;王安石变法:偏激严厉,急功近利,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强烈反对。(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者要使改革成功,在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5分) 要注意改革的策略性、渐进性;要尽量对各阶层利益统筹兼顾。,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10、【高考考向】 着重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014年浙江卷自选模块)(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而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而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

11、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5分) 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5分)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基础知识清单,一、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 1.有利条件: (1)国君有较集中的权力,旧贵族势力较弱。 (2)法家学说易受到认同。 (3)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2.历史机遇: (1)韩、赵、魏三家分晋。 (2)士人

12、游说。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经济上: (1)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意义: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对社会转型起了决定作用。,基础知识清单,(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认识: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 2.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 作用: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 3.政治上: (1)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作用:进一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2)

1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强化了统治。 (3)废分封,行县制。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基础知识清单,4.文化上: (1)“燔诗书而明法令。” 认识:加强了思想控制,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制定秦律。 作用:推动了变法措施的实施,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有很大影响。 5.社会习俗: (1)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2)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作用: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赋税收入。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政治上: (1)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并瓦解了宗法制。 (2)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

14、,基础知识清单,2.经济上: (1)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严禁私斗,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4.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使秦国逐步富强起来,为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连坐法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 (3)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保留了奴隶制残余) (4)“燔诗书而明法令”,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5)重农抑商对后世也有消极影响。,巩固与

15、提升,(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四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

16、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巩固与提升,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共同内容。(5分) 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特点。(4分) 梭伦:中庸(或不偏不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讲求诚信、令政必行(或雷厉风行)。(3)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这两次改革对本国的影响。(6分) 影响: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很快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商鞅变法促进了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确立了土地

17、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高考考向】 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24题A)(10分)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

18、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4分) 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 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分) 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 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基础知识清单,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原

19、因: 1.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实行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上“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广大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致使民族矛盾尖锐。 3.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二)条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北魏拓跋珪在一定程度学习汉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基础知识清单,3.冯太后执掌实权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4.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

20、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一)前期的改革重点:建立各种新制度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1)内容: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2)作用:使吏治有所好转,为其他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基础知识清单,2.推行均田制 (1)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2)作用: 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有利于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加速

21、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也是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的根本措施,具有重大开创意义。 3.设立三长制 (1)目的:配合均田制的推广,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内容:地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君。 (3)作用: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基础知识清单,4.推行新的租调制 (1)内容: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2)作用: 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 (二)后期改革重点:迁都和移风易俗 1.迁都: (1)原因: 政治

22、上: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阻力大。 经济上: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军事上:受骚扰,不安全,对经略南方不利。 洛阳自古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利于北魏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基础知识清单,(2)作用: 有利于北魏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可减少改革阻力,有利于进一步的改革。 更易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2.移风易俗 (1)内容: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 (2)作用: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加快了民族融合。 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促

23、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巩固与提升,(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24、,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巩固与提升,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什么?(2分)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2分) 措施:均田制。原因:“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2分)、性质(3分)、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6分) 内容: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高考考向】 重点考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25、(2015年福建卷文综第41题A题)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1)材料一

26、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6分) 法令:方田均税法。 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2点即可)(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10分) 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答对其中2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基础知识清单,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

27、锐,农民起义不断。 2.外有辽、西夏崛起,威胁北宋安全,民族矛盾激化。 3.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权力的相互牵制,造成庞大的军队和官僚系统,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效率低下,财政负担沉重,至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形成。北宋统治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4.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5.宋神宗支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一)富国之法(核心: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1.青苗法 (1)内容: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基础知识清单,(2)作用: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于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免受高利贷盘剥,还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2.农田水利法

28、 (1)内容: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 (2)作用: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而且惠及后代。 3.募役法(免役法) (1)内容:政府向应当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2)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 4.市易法 (1)内容: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2)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也有增加。,基础知识清单,5.方田均税法 (1)内容: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2)作用: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打击了大地主隐瞒土

29、地、逃避赋税的现象。 6.均输法 (1)内容:设发运使,了解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宫廷的需求情况,便于采购物资。 (2)作用:进一步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节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二)强兵之法 1.保甲法 (1)内容:十户一保,保丁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秩序,战时为兵。,基础知识清单,(2)作用:强化了对人民的控制和封建统治秩序,而且寓兵于农,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2.保马法 (1)内容: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病死则要赔偿。 (2)作用: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政府还大大节省了养马费。 3.将兵法 (1)内容:把禁军固定

30、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 (2)作用: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局面,军队战斗力加强。 4.设军器监 (1)内容: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 (2)作用:提高了武器质量和军队战斗力。,基础知识清单,(三)取士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 (1)内容: 废明经科,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 (2)作用: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和办事能力。 2.整顿太学 (1)内容:重编教科书;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2)作用:使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3.惟才用人 (1)内容:凡有志于改革的官员,都被委以

31、重任。 (2)作用:按资升迁的成规被打破,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巩固与提升,(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历史

32、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巩固与提升,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6分) 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勤奋好学,少有大志,注重调查,了解下情;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6分) 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

33、生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正确分析即可)(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3分) 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小变法的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统治阶级内部认识,解决内部纷争。在用人问题上应慎重。,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高考考向】 突出考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41A) 材料一 (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

34、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7分) 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术的应用。(2)如何理

35、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 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基础知识清单,一、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2.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与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开始兴起,要求分享政治权力。 4.思想条件: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超国家的权力阻碍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

36、本主义的发展。 (2)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4)直接原因:教会兜售“赎罪券”。 2.揭开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基础知识清单,3.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1)含义:只要有虔诚信仰,就能得到上帝拯救。(信仰即可得救) (2)实质: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封建统治。 4.内容: 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别人信仰自由的权利。 强调国

37、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基础知识清单,5.影响: (1)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2)把圣经译成德文,既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3)逐渐确立起“教随国定”的原则,使路德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4)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6.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基础知识清单,三、加尔文与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1.加尔文宗教改革 (1)

38、内容: 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强调教会要按圣经传播上帝的旨意。也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就能够与上帝直接联系,不需要教会的中介;还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核心思想:“先定论”:人在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必定贫穷苦难。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人的祈祷没有意义。 批驳教会“财富使人陷入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认为财富是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基础知识清单,废除了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代之以共和式

39、的长老制。 (2)意义: 冲破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2.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通过了“至尊法案”) (1)内容: 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基础知识清单,教会召开宗教会议,必须经过国王同意。 现行教规须经国王指定人员审查。 教会法庭的职权移交国王法庭。 (2)影响: 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王权,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大多落

40、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 四、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动了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巩固与提升,(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

41、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巩固与提升,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

42、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巩固与提升,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8分) 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也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4分) 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 共同点:“信仰得救”。(3)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

43、级的要求?为什么?(3分) 加尔文;理由:人在现实的成功是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鼓舞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精神。,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高考考向】 着重考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011至2016年高考材料题均未涉及。,基础知识清单,一、阿里的崛起和改革背景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危险仍然存在。 (2)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 (3)奥斯曼素丹不愿意放弃对埃及的统治。 (4)马木路克仍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着社会的安宁。 二、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土地制度 1.内容: 没收包税人的土地,取消免税地; 宗教地产不

44、再享有免税权,没收不合格的宗教地产; 1814年正式废除包税制,重新分配土地; 改革赋税制度; 确立土地私有制。,基础知识清单,2.意义:消除了马木路克和长老阶层对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基础,为进一步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二)促进经济发展 1.农业 (1)措施: 兴修水利,疏通旧沟渠,开挖新运河,加固各类堤坝。 作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 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品种,发展经济作物。 作用:经济作物的大量出口,为埃及赚取了大量外汇,提高了农业效益,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基础知识清单,2.工业

45、 (1)大力发展官办工厂,初步建立了民族工业,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2)对手工业生产进行严格管理,产品被打上官印,由政府直接调配使用。 (三)政治改革 1.措施:确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 (1)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下设若干政府部门。 (2)建立咨议会。 (3)把埃及划分为7个省,建立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 2.作用: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也使阿里垄断了国家政权。,基础知识清单,(四)文化改革 1.措施: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 (1)创办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讲学和传授技术。 (2)选派留学生。 (3)印刷、出版读物,组织翻译欧美著作,创办阿拉

46、伯文报纸。 2.作用:大大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五)军事改革: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 (1)实行征兵制; (2)组织和训练新式军队; (3)建立军事学校,培养新型军官; (4)用先进武器装备军队。,基础知识清单,三、阿里改革的意义 1.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2.改革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引进西方技术和文化,推动了埃及社会的近代化。 3.改革壮大了国力,使埃及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在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4.

47、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巩固与提升,(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税人)在夜晚催促农民第二天早早起来干活。谁稍晚一点,哪怕家里有紧要事情也不行,乡丁们会来揪着他的胡须又打又骂。 埃及史学家迦白鲁谛 材料二 马木路克在训练材料三 阿里与法国顾问在一起,巩固与提升,材料四 在我第二次(1833年1835年)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短一截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了。 英国旅行家兰恩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改革前的埃及怎样的局面?(4分) 经济上包税制盛行,政治上马木路

48、克控制政权。,巩固与提升,(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穆罕默德阿里军事改革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效?(8分) 措施:废除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按照法国模式组织和训练新式军队;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成效:军队数量迅速增加,成为地中海东部海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材料四有何关系?(3分) 为了壮大军事力量和进行对外战争,穆罕默德阿里向埃及人民征收繁重的赋役,并采取强制手段让人民参军,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高考考向】 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014年福建文综41题A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