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土地的誓言1揣摩精彩语句及段落,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2多角度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课文言语形式的特色及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一、导入新课在我国有那么一片美丽的土地,那里出产著名的“三宝”人参、鹿茸和貂皮;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还有参天碧绿的白桦林,肥硕的小鹿,剽悍的马群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明确:东北!正是东北,可是当时间的指针指向 1931 年 9 月 18 日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践踏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许多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1941 年的 9 月 18 日, “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正是日寇全面侵华最疯狂的时候,
2、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进步作家端木蕻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也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热情,写下了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朗读,画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明喜欢的理由。通过喜欢的句子感受文中的情感。2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3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
3、付出一切。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4本文的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请你简要说说文章结构简单在哪。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 “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 “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战斗!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并峙,又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目标导学二: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家国情怀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明确:从文章看来,这誓言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而
4、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作者之所以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简洁,在拟写标题之前更是如此。况且,本文集中笔力写“土地” ,将“土地”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也确实是一种好的选择。2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2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明确:“泛滥”原义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 ,又引申为“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向四下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 “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
5、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呢?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晶莹如露珠般,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3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明确: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的情绪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
6、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 ,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4如何理解第一段最后几句话?明确:这几句确实较为费解,因为它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说的“红熟的浆液” 。这一表层含义必须理解。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联想呢?因为他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人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战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
7、我” 、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目标导学三:体会文本言语形式特色,多角度感受抒情方式1探究:抒情性文章,往往具备突出的抒情性特点,如黄河颂一文善用呼告手法及反复修辞,善用短句来进行抒情;最后一课善用细节描写来进行抒情。本文的抒情特征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明确:(1)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
8、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2)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白桦林、蒙古狗、红高粱、黑土地、奔鹿群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3)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例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处。(4)课文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的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与节奏。以“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
9、心就变得平静你必须站立!”为例,先是以平静的叙述,一组对句强调“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接着,是一个总结性的语句:“我不能离开她。 ”从“在故乡的土地上”到“多么丰饶” ,这一段话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几乎令人忘却了现实的伤痛。由衷3的沉醉之后,却以一句“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急收,思想跳回到现实当中,发出坚强的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至此,情绪渐强,达到高潮:“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些艺术特点都要结合语言揣摩才能更细致地体会得到。2拓展延伸: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写一篇小短文,描绘一下你的家乡,表达出你的情感。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