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921636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述类文本阅读(A 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造纸术的起源在历史上有着两种不同的记载。一种以后汉书为代表,认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发明年代为东汉元兴元年。而唐宋时期的部分学者则持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西汉初期已经有纸。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西汉的纸张,如陕西西安东郊出土的灞桥纸、扶风县出土的中颜纸和甘肃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悬泉纸等,似乎为第二种观点提供了支持,成为西汉有纸的有力证据。但也有学者对此有疑问。一些学者认为出土的西汉纸多数质地粗糙、厚度不均,而纸张作为书写载体,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因此这些质地粗糙、很可能不是作为记载工具的“麻片” ,并不能称为“纸” 。但是支持者

2、则认为,该纸只是制作粗糙,没有蔡伦纸精细。正是由于定义的差异,争论进入长期对峙状态。面对这一疑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等学者运用传统工艺调研和科学手段分析方法,发现了西汉纸与少数民族纸之间的传承关系。李晓岑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造纸术。这种造纸术在原料处理、工序等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上“主流”的造纸工艺,即蔡伦留下的造纸工艺抄纸法。最明显的区别是这种造纸方法采用固定的纸帘,纸浆被一点点浇到纸帘上,然后直接在纸帘上晾干,而不是像抄纸法那样将纸浆和纸药加入槽中,再用活动式纸帘一张张抄起来进行压榨、上墙烘干。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比较厚,帘纹不明显,纤维分布也

3、不像抄纸法造的纸张那样有一定的方向性。近年来,随着扫描电子显微镜、纸张纤维分析仪等科学仪器的介入,学者们对出土的西汉纸进行了科学分析,发现西汉纸较厚,原料为麻纤维,有些纸张甚至经过了简单加工,竟然与现今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的质地粗糙、较厚的纸张有相似之处。于是李晓岑提出,少数民族地区的造纸术是非蔡伦系的浇纸法造纸术的“继承者” ,西汉墓出土的放马滩纸等正是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因此是纸无疑。他还发现,有的西汉纸经过了加工,例如在利用偏光显微镜分析悬泉纸时发现了淀粉颗粒,表明该纸经过淀粉加工,这也让我们对早期纸张加工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为造纸术在西汉已经出现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根据考古发现、田野调

4、查和文献考证,造纸术的传播研究也涌现出新成果:中国古代造纸术分两波向外传播,最早向外传播的是浇纸法,从中原地区传播到甘肃、新疆、云南,甚至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等地区,而抄纸法是中国造纸术外传的第二波。(摘编自蔡伦发明造纸术?科技揭示答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宋时期已有部分学者认为纸张不是蔡伦发明的,西汉初期已有,近年来有更多人倾向于这个观点。B西汉纸与蔡伦纸相比,制作工艺不同,所以纸张质地非常粗糙,厚度也不均匀,帘2纹很浅。C少数民族地区用“浇纸法”造的纸还在使用,西汉墓出土的“纸”和其制造方法相同,所以可称为“纸” 。D根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和文献考

5、证,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和印巴次大陆的只有使用“浇纸法”的造纸术。解析:选 C A 项, “有更多人倾向于这个观点”错误,从原文来看,近年来有人倾向于这个观点,但看不出比较性。B 项,西汉纸“帘纹很浅”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帘纹不明显” 。D 项, “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和印巴次大陆的只有使用浇纸法的造纸术”错误,从原文来看, “浇纸法”造纸术是“最早”传播过去的,“抄纸法”造纸术是第二波传过去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指出了关于造纸术的起源的两种说法,而并没有说明到底应以哪种为准。B文章中主要用李晓岑教授对于纸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6、,证明了西汉时期就有纸张的观点。C文章先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造纸工艺,又介绍了西汉纸的纸张成分,找到了二者间的关系。D文章呈现“总分总”结构,开头两段提出问题,中间两段分析问题,最后确定纸张出现时间。解析:选 D 阅读文章,梳理文章思路可知本文不是“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头两段说关于造纸术的起源历史上有两种记载,究竟以哪种为准不能确定,这是提出问题;第三、四段说的是李晓岑教授的研究为造纸术在西汉已经出现提供了有力证据;第五段说根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得出浇纸法最早向外传播的结论。所以,第三、四段和第五段是并列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不是有人质疑

7、“纸”的定义,灞桥纸、中颜纸、悬泉纸的出土就可证明西汉有纸了。B如果没有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出现,就无法证明少数民族造纸术承自古法。C出土的西汉纸张被发现有淀粉颗粒,这说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加工纸张了。D从对造纸术起源的探寻过程来看,科技的发展可能会解开许多历史考古存在的谜团。解析:选 B 选项说法绝对。科学仪器的介入,的确有助于推进对纸张的研究,但是说“如果没有就无法证明”不合适。3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9 分)英雄形象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作为具有感召力的符号载体,它富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与持久的文化生命力。翻检近年来文学中的英雄叙事,我们会不无遗憾地发现,曾

8、经闪耀着精神光彩的“高大上”的英雄逐渐走向人性泛化的“庸常”英雄,真正具有时代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英雄形象仍属凤毛麟角。因而,及时准确、生动、鲜活地塑造出能够反映新时代本质内涵、体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英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一方面,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良莠不齐甚至颠倒黑白的信息考验着受众理性思辨的能力,提高了接近真相的难度,造成了少数人对英雄人物的质疑、戏谑、调侃、否定甚至污蔑。对英雄的认知和态度问题从来都是关乎社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的重大问题。否认英雄,就意味着否认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和平与安定来自牺牲和奉献,也意味着难以协调立场、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去共同

9、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新时代迫切需要一个又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被受众集体记忆的英雄形象来夯筑社会的精神高地、树立民众的价值坐标。另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我们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下的文艺作品理应着力塑造当代英雄,应当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以电影战狼为代表,主人公冷锋身上承载着新时代富国强军背景下铁血军人的豪情和壮志,承载着属于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人格。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而也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和反馈。置身自信自强的当代中国,我们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超级英雄”来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为前进中的祖国鼓与呼。众所周知, “超级英雄”诞生于美国,其诞生与美国精神文化有

10、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植于美国人为之骄傲的“美国梦” ,其深层次折射的更多的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勠力同心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应该有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应运而生。此外,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自己的经典英雄形象。在张扬个性、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青年一代在偶像的选择上渠道太多,受到的干扰也太多。朱光潜在谈英雄崇拜一文中谈道:“尤其在青年时代,意象的力量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教育重人格感化,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人格才真正有感化力。 ”文艺作品要围绕主流价值观发出坚定的声音,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这一代青年人自己

11、的英雄形象、精神偶像。在“颜值” “金钱” “地位”等浮华幻象之外,打造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和远方” 。英雄叙事绝非单纯的文艺问题,它不仅关乎对审美取向和社会风尚的引领,更关乎一代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摘编自张倩英雄叙事要切中时代脉搏)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主流价值观在信息时代受到严重冲击,带来了无法辨别真相的复杂信息,造成英雄人物遭到质疑、戏谑、调侃、否定、污蔑等后果。4B电影战狼中的冷锋是一个植根于伟大“中国梦”的“超级英雄”形象,承载着新时代军人的豪情壮志和青年人的理想人格,因而广受欢迎。C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的经典英雄形象,

12、根本原因是青年一代的选择渠道太多,致使对经典英雄形象的选择受到干扰,这些英雄形象难以在青年人中流行起来。D文艺作品围绕主流价值观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青年人的英雄形象,是为了让青年人抛开对“颜值” “金钱” “地位”等浮华幻象的追求。解析:选 B A 项,原文只是说“提高了接近真相的难度” ,并非“无法辨别真相” 。C项,原因分析错误,根本原因是我们塑造的属于这一代青年人的英雄形象太少。D 项, “是为了浮华幻象的追求”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在颜值 金钱 地位等浮华幻象之外,打造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和远方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英雄形象的重要作用和有

13、影响力的英雄形象匮乏的现实入手,论述了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B第二段着重论述对英雄的认知和态度问题是关乎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问题,从反面着笔,针砭时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文章引用了朱光潜先生关于青年人缺少属于自己的英雄形象的论述,证明了伟大的人格对于青年人的教育价值。D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英雄形象塑造的必要性,都紧紧扣住了“切中时代脉搏”这个要求,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论点。解析:选 C C 项,引用的内容并非“关于青年人缺少属于自己的英雄形象” ,而是主要从英雄形象的教育意义的角度提出青年人需要有自己的英雄形象。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上的英雄形

14、象,只要能体现民族精神,富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也可以被塑造为新时代青年一代的精神偶像。B在新媒体时代,净化网络环境,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加强主流价值的宣扬,也是树立英雄形象的必要手段。C不管是中国式的“超级英雄”还是美国式的“超级英雄” ,都体现了个人力量与民族情怀的结合,因而值得肯定。D英雄形象是英雄人格的具体化,所以在肉身存在与精神属性两者之间,文艺创作者要更加重视英雄人物的肉身存在。解析:选 D D 项, “文艺创作者要更加重视英雄人物的肉身存在”错,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英雄形象是精神的载体,是“精神偶像” ,塑造英雄形象的最终目的还是突显其精神属性。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5、9 分)5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会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基本内核的伦理型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家训文化以别具特色的教化方式保证了传统社会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推动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文明进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谈及撰写家训初衷时指出:“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正是由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代与代之间的血缘亲情,家长的训谕比起他人教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易于通过熏陶濡染使之入耳入心。家规族训规约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家国

16、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齐家睦族是社会得以治理与维持稳定和谐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家训文化最基本的功能是伦理教化功能,家训教化在家庭、宗族中有效倡行了敦亲睦邻、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出品德高洁、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名臣贤士,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巩固。可以说,家规族训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发挥着维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传统家训文化推进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和社会化,加速了儒学的传播。虽然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宣布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然而由于社会成员文化水平偏低,语意深刻玄奥的儒家典籍

17、传播受到了很大制约。家训教化则不然,由于家长、族长撰写和订立家规族训的宗旨是教化、规范家人子弟,为便于他们理解接受,在语言上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词句。特别是宋明以来许多世家大族竞相刊行本族家训及历代名士家训文献,通过家训载体使儒学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此外,有些家训著作还被作为私塾蒙馆对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譬如,朱柏庐治家格言虽仅五百余字,但言约义丰,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阐述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被尊为“治家之经” 。由于它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清代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流传甚广。家训教化助推了优秀家风的营造和传承。家风是一种

18、无言的教化,而优秀家风的培育离不开家训文化的滋养。北宋司马光以家范 训俭示康等家训,倡导“谨守礼法”和“德教为先”的治家之道, “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 ,他嘱咐儿子“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在司马光家训的影响下,司马家族虽世代贵胄,却勤俭持家、和待乡曲,其家风一直为时人称誉。被朱元璋誉为“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郑氏家族,以其家训郑氏规范治家教子,告诫子孙“倘有出仕者,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 。在这种家风影响下,该家族出仕做官者达 173 人,无一人因贪赃枉法被处置。(选自陈延斌家风家训:轨物范世的生动教材 ,有删改)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19、A传统家训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它把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内核,对中国血缘宗法式6农业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B家规族训是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衔接和调节着国家法,对家庭宗族、社会秩序以及国家统治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C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一书由格言警句和韵语构成,蕴含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是其流传甚广的基本条件。D家训文化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借助特定的伦理道德准则,促使孩子养成令人尊敬的品行,而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人才。解析:选 D A 项, “传统文化”错误,应为“儒家文化” ,扩大了范围。B 项, “衔接和调节着国家法”表述错误,原文为“家规族训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发挥着维

20、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 。C 项, “由格言警句和韵语构成”说法错误,原文为“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颜之推说:“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 ,指出了在某些方面师友对孩子的作用未必超过孩子的家庭成员。B文章用颜之推、朱柏庐、司马光、浦江郑氏所在家族的成功来说明传统家训在家国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C文章从个人与家族、家与国的互相作用方面展开论述,用道理和实例阐述了传统家训的重要文化价值。D文章先对传统家训文化进行了整体论述,然后从不同角度分述其作用,多处引用增加了文章

21、的说服力。解析:选 B 文中并未提到颜之推和朱柏庐所在家族的成功。文章第二段列举颜之推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家族成员的训谕更容易被接受;文章第四段列举朱柏庐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有些家训著作被作为私塾蒙馆对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家国同构可谓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齐家睦族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B世家大族主动刊行本族家训和历代名士家训文献,反映了世家大族重视家训文化和积极普及儒学的观念。C司马家族以贵胄之地位而世代相传,家风也受到人们的赞许,可见家范 训俭示康对整个家族产生了积极作用。D家训对形成优秀家风有推动作用,其中一些著作被私塾蒙馆用作启蒙读本,这从侧面说明了家训的价值。解析:选 B “积极普及儒学的观念”说法错误。世家大族主动刊行本族家训和历代7名士家训文献并非主观上积极普及儒学,传播儒学,普及儒学观念是重视家训文化客观上起到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