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度独立练习(10月)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92316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度独立练习(10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度独立练习(10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度独立练习(10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度独立练习(10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度独立练习(10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泰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月度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据此可知,西周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以及对异姓诸侯王通过联姻的方式加以笼络,体现了其利用血缘关系巩固统治的特征,

2、C 符合题意;西周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AB 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姻亲关系笼络异姓诸侯,而不是打击,D 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西周政治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的理解和掌握,依据材料归纳出西周政治的特点。2.论语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成为后世历代明君推崇的自我节制原则。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A. “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 ”B.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C.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D. “君

3、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修身正己、自我节制的主张和要求, “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 2 -体现了君子正己的思想,故 A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也体现了修身正己的思想,故 B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观点,没有反映修身正己的主张,故 C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也体现了君子正己才能使百姓跟从的思想,故 D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

4、: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和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同时,要求学生对于孔子、王阳明等思想内容的熟练掌握,据此即可正确判断。3.御史一职早在战国时期出现,其职事主要是掌管国王身边之事务,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东汉光武时,御史中丞在朝会时专席独立而坐,其他官员是站着讲话的。材料反映了A.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异变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 古代监察官员位卑权重D. 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掌管国王身边之事务” “御史中丞在朝会时专席独立而坐”可以看出,作为皇帝耳目的御史由无到有再到地位崇高,其职权、

5、地位代表的是皇权,故 D 项正确,B 项错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异变是指监察官员腐败,用宦官监察官员等监察制度不能起到监察作用,故 A 项排除;古代监察官员位卑权重,指的是检察官员品级低,代表皇帝监察官员,权力大,故 C 项排除。4.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据此能被认定的是A. 中节起源于西汉时B. 中元节是外来的节日- 3 -C. 史书的记载矛盾荒谬D. 中元节历史内涵丰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即使是同一个节日,一样的风俗,但是不同地区仍存在不同的说法,这体现出中元节来源说法多样,内涵丰富,故 D 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确定中元节起源时间,故 A

6、 项错误;结合材料可知,第一、三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元节起源于中国,第二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元节是外来节日,所以不能确定中元节是外来节日,故 B 项错误;材料关于中元节的记载有不同说法,并非体现记载的矛盾荒谬,故 C 项错误。5.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答案】A【解析】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

7、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 A 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 B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 D 项错误。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及流通方式 劳动力 地 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4 -

8、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6.1839 年 9 月,林则徐在会奏中指出:“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该夷义律在粤多年,狡黠素著,时常购觅邸报,探听揣摩,并习闻有边衅二字,借此暗为恫喝,实则毫无影。 ”这表明林则徐A. 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充分准备B. 仍受天朝上国思想影响C. 揭示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D. 对英国具有必胜的信心【答案】B【解析】材料中林则徐对英国侵略中国的野心并没有认真对待,认为英国不会侵略中国,体现了

9、对夷情的浅薄认知及对西方的蔑视,这实质上是受到传统“夷夏之变”思想的影响,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林则徐对英国的军事情报并不是十分掌握,没有做好战斗准备,故 A 项错误;鸦片战争发生在 1840 年,故 C 项错误。7.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这段材料A. 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B. 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C. 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人民对太平天国

10、运动尚怀反感,说明其颁布的制度或政策无法在下层- 5 -民众中实施,B 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 ,无法体现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排除 A。 “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表明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 C。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与材料无关,排除 D。8.1877 年 6 月 29 日, (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璧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B. 天津电

11、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C. 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D. 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b【详解】由“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可以得出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故 B 项正确;天津机器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军用工业,故 A 项错误;题干没有将天津的电报业与世界其他地方比较,故排除 C;D 项说法错误,错在 “普遍” 。【点睛】 “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是解题的关键。9.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

12、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 6 -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 C 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

13、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 B 项错误;D 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 。10.据统计,18401894 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 88 个,资本总额近 2800 万元;

14、而在18951913 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 136 家,资本总额 10315.3 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 年资本已达 1159.4 万元,1913 年更增至 2063 万元。这表明A. 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 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D. 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答案】A【解析】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投资企业逐年上升,可见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A 正确;B 项主要是针对国内民族企业;C 中英国资本没有比较数值;D 中矿产领域不符合事实。11.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 1937 年初之前, 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

15、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 ”这次战役A. 使东三省逐步沦陷B. 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C. 是正面战场的胜利D. 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答案】D【解析】1937 年上海的战役是淞沪会战,该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D 正确;A 是九一- 7 -八事变;B 是太原会战;C 是台儿庄战役胜利。12.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重要国际会议称:“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法国将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 ”这次会议A. 缓和了亚洲的紧张局势B. 确立了国际外交的准则C. 结束了西方的殖民历史D. 贯

16、彻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A【解析】材料“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法国将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反映了 1954 年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使印度支那的和平得以恢复,缓和了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故 A 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国际外交的准则,它并不是日内瓦会议确立的,故 B 错误;日内瓦会议虽然使印度支那的和平得以恢复,但并未结束西方的殖民历史,故 C 错误;求同存异的方针是 1955 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故 D错误。故选 A。13.邱家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30 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一文中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

17、段,1978-1992 年是目标探索阶段;1992-2002年是框架构建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改革A. 实现了重心向城市转移B. 完成了全面建设总目标C. 厘清了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D. 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C【解析】1984 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属于 1978-1992 年的目标探索阶段,故 A 错误;1992-2002 年也没有完成全面建设总目标,故 B 错误;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厘清了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故 C 正确;1985 年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属于目标探索阶段,故 D 错误。故选 C。14.2016 年 11 月,

18、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 ,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 8 -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A. 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B. 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C. 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B【解析】据材料“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三权分置”制度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故不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故 A 选项错误;“三权分置”

19、制度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故 B 选项正确;“三权分置”制度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承与发展,故 C 选项错误;“三权分置”制度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不是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三权分置”制度。再结合所学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明确“三权分置”制度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同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5.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

20、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 B 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 9 -得来的,故 C 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

21、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 D 项错误。点睛:“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 “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16.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

22、的斗争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 A 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1848 年 2 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 B 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 19 世纪三四十

23、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 C 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 D 项错误。点睛:从以往高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低频考点,今年高考竟然考到两次,这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热点,凸显出历史高考的政治指导性,又呼应了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周年)问题。这启示我们平常学习时在关注历史周年热点事件的同时要注意感受时代脉搏。17.美国历史学家内森米勒认为:“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

24、疗法。 ”下列对此观点评述正确的是A. 该说法较为客观地呈现了这一历史事实- 10 -B. “常规疗法”因“滞胀”的出现而不能奏效C. “试验性疗法”仍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D. 罗斯福的“医治”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疾病【答案】【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试验性疗法是指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故 A 正确;70 年代出现“滞胀”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试验性疗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错误;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D 错误。18.20 世纪 60-70 年

25、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答案】B【解析】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这里涉及到的三个国家都是欧共体成员国,再结合时间信息“20 世纪 6070 年代”推断,应是欧共体国家间的合作促成了成员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机械化,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故选 B;马歇尔计划发挥作用应该是在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故 A 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涉

26、及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问题,与农业生产力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而且布雷顿森林体系涉及到的是货币体系问题,这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一当今时代的国际热点问题,以最具有代表性的欧共体、欧盟成员国间的变化为例来展示区域集团化的成果,这是对学生进行国际视野教育的载体。主要考查考生对马歇尔计划、欧洲一体化、社会福利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概念的区分,涉及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19.2017 年初,特朗普签署了禁穆令。三天后,华盛顿州检察院向法院起诉联邦政府,认为这一行

27、政令明显违反了美国宪法精神。负责此案的法院决定在全美范围内冻结这一行政令,- 11 -特朗普虽不甘心但禁穆令遂告终止。这可以看出A. 美国总统对联邦法院负责B. 联邦法院拥有宪法解释权C. 联邦法院是美国权力中心D. 联邦法院拥有最终立法权【答案】B【解析】美国最高法院负责司法解释权,B 正确;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A 错误;美国是三权分立政体,C 错误;美国立法权是国会,D 错误。20.【美】迈克尔郝德森在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中认为“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

28、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胜出的原因不包括A. 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B. 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C. 通过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贸易D. 建立北约组织,发动针对苏联的冷战【答案】【解析】材料“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田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 “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可知,美国在经济方面确立霸权的措施,故 ABC 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不是美国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点睛:材料“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田的重

29、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 “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解题的关键。第部分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满分 60 分。其中第 21 小题 14 分,第 22 小题 12 分,第23 小题 14 分,第 24 小题 10 分,第 25 小题 10 分。21.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 12 -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 ,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 ,合格者方

30、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 ,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 、 “誊录” ,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

31、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答案】 (1)选官原则:以德取人;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 (

32、2)趋势:开放性;严密化。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 (3)特点:将政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解析】(1)由材料“轨德立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汉重视以德取人;由材料“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 ,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可以得出,汉代- 13 -比较注重官员的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2)第一问,由材料、 “允许自由报考” 、 “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 、 誊录 ,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可

33、以得出特点为开放性和严密性。第二问,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3)第一问,据材料“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 ”、 “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加以归纳即可。第二问,依据上述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2.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

34、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经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摘编自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

35、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 (1)特征: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国情怀。(2)表现:呈现新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 14 -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的冲击。(3)价值:坚持古为今用,

36、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主旋律。原因:时代变迁。【解析】(1)从“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可以得出历史悠久;从“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可以得出来源广泛;从“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可以得出内容丰富和家国情怀;从“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可以得出形式多样。(2)表现:从“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 ”可以得出家风呈现出新气象;从“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可以得出总体走向衰落。原因:从“中国封建社会使走上了日益

37、衰落的穷途末路”得出封建制度衰落;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可以得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辛亥革命的冲击。(3)现世价值:从“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可以得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生旋律。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分析出时代的变化是主要原因。点睛:解答本题完全是从材料中总结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内容都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用自己

38、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23.罗斯福新政期间的农业改革被誉为是“在美国试行的最勇敢的社会实验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自立国以来,农业一直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自由放任的生产经营模式为美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繁荣。从 1914 年到 1919 年,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增加了 264 倍,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产品平均价格分别上涨了 1147%和 1103%,农业总纯收入增加了近3 倍。20 世纪 30 年代初,农业受到严重打击,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1967=100)由 1928年的 648 下降到 1932 年的 295%下跌了 555%,农场纯收入由 615 亿美元降

39、至 203亿美元,下降了 67%。- 15 -材料二 1938 年 2 月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明文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 5 种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美国农业部先后主导建立了国家农业信贷署、农产品信贷公司等机构,负责对处于困境中的农民提供低息贷款、直接补贴及技术支持。政府还动用行政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协议” ,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从而达到“保证价格”的目的。新政期间,华莱士(时任美国农业部长)几乎在实施每一项国家干预措施时,都注意与农民进行“协商” ,注意培养农民及地方

40、的主动合作精神。以上材料摘编自王祖奇亨利A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 20 世纪上半叶美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显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政期间美国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积极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政前后美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角色的变化。【答案】【解析】(1)变化: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自由放任的生产经营模式为美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繁荣” 、 “农业受到严重打击,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1967100)由 1928年的 64.8 下降到 1932 年的 29.5,下跌了 55.5%,农场纯收入由 6

41、1.5 亿美元降至 20.3 亿美元,下降了 67%”可以得出农业发展的状况是从巨大繁荣到严重危机(价格上涨、总收入增多到价格普跌、纯收入急剧下降) 。原因: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一中发生变化的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初”再结合所学 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美国史实可知,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波及农业;长期农业自由放任政策也为农业发展埋下隐患。(2)内容:题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由材料二中的“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 5 种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 、 “建立了国家农业信贷署、农产品信贷公司

42、等机构,负责对处于困境中的农民提供低息贷款、直接补贴及技术支持” 、 “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 、 “注意培养农民及地方的主动合作精神”等信息可以概括为:控制农业产量,减少农产品供应;国家信贷扶持,补贴农业发展;调节农产品流通领域,稳定农产品价格;培养农民合作意识,- 16 -促进农业合作关系。积极作用:主要从上述措施对农业和国家政策方面来分别分析。具体来说,对农业来说,是促进农业复苏,有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国家政策来讲,是为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奠定基础。(3)变化: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由材料一可知,由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初之前,农业一直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到材料

43、二中的国家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预经济发展,可以得出,新政前后美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角色是从自由放任变为全面干预。点睛:从设问角度看,主观题的审题应该包括四部分:一是答题依据,也就是答案来源于哪里,这一题涉及到了两种,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根据材料” ,这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答案的来源;二是答题要求,这一题里有“概括” 、 “指出” 、 “分析”等要求;三是答题内容,这一题涉及到了“原因” 、 “变化” 、 “内容”等;四是答题条件,即修饰答题内容的部分。这些方面明确了,才可以算审题清楚明确了。24.明治政府推行的地制改革是日本近代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个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44、材料一 日本地制改革始于 1869 年,明治政府将各藩领主所辖版图(土地)和“户籍”(人民)收归中央。伴随着地制改革,政府着手税制革新,新地税的税率固定为地价的百分之三,一律交纳货币,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由于地税改革,农民有了人身、移居、职业的自由,不再被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了。摘编自汤晓黎日本明治政府地税改革探析材料二 明治政府地制改革大大增加了只收佃租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剥削佃租的半封建寄生地主在日本百般受到扶植,拥有强大的势力,对军国主义的一切举措坚决拥护。包括佃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直接造成了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匮乏。改革后农民的抗争反而更加髙涨。摘

45、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的地制改革举措,分析这些举措对曰本经济近代化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治政府的地制改革对日本社会长期发展的不利因素。据此,请你谈谈从中得到的农业改革启示。【答案】- 17 -【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明治政府将各藩领主所辖版图(土地)和户籍 (人民)收归中央。伴随着地制改革,政府着手税制革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第二问,据材料“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由于地税改革,农民有了人身、移居、职业的自由,不再被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了。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据材料“对军国主义的一

46、切举措坚决拥护。包括佃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直接造成了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遗乏。改革后农民的抗争反而更加高涨。”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25.甘地是印度的“圣雄” ,在印度民族解放中采取了独特的斗争方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将手工织布机或纺车描述为解决印度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帮助印度民众摆脱日益严重的贫困局面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帮助印度实现自治。我之所以信赖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是因为通过它,我可以为那些处于半饥饿、半雇佣状态的妇女提供工作。我的想法是让那些妇女纺纱,用这些纱织成土布后再用作印度人的衣料这场运动无论如何都不会带

47、来任何害处。莫卡甘地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材料二 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实施手纺车运动的目的。(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特方式” (除手纺车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采取这一方式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甘地怎样的精神追求。【答案】【解析】从“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将手工织布机或纺车描述为解决印度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帮助印度民众摆脱日益严重的贫困局面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帮助印度实现自治”结合所学从解决贫困、实行经济自主和自治角度回答。- 18 -由“。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结合所学可知独特方式是实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合是所学知识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绝食等方面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苦难、印度国情和甘地个人原因几个角度回答。结合上述材料可知这种独特的方式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合所学甘地的思想从仁爱真理两个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