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923882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单项选择题1.细胞相对表面积与细胞的物质扩散效率或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B.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C.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高D.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扩散速率越低【答案】A【解析】【分析】相对表面积是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比值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快,可以据此回答问题。【详解】物质运输效率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入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来表示。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即相对表面积)越大,其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

2、胞新陈代谢越旺盛,A 项正确。【点睛】细胞体积的大小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效率就越低,而且会影响到细胞内部的物质交流;二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 DNA 一般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即细胞核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2.下列可能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皮肤的生发层细胞 叶肉细胞 根尖分生区细胞 神经细胞 精原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只有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详

3、解】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等,具有细胞周期;皮肤的生发层细胞能- 2 -够连续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叶肉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连续分裂,没有细胞周期;根尖分生区细胞能够进行连续分裂,具有细胞周期;神经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没有细胞周期;精原细胞是原始的生殖细胞,可以连续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无分裂能力,无细胞周期;洋葱表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无分裂能力,无细胞周期;故选 A 项。【点睛】有关细胞周期的两个易误点(1)误认为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植物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动物皮肤生发层细胞。高度分化

4、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表皮细胞等没有细胞周期。发生减数分裂的细胞无细胞周期。(2)误认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将继续分裂。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三种去向:继续分裂:始终处于细胞周期中,保持连续分裂状态,如动物红骨髓细胞、植物形成层细胞等。暂不分裂:仍具分裂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回到细胞周期中继续分裂,如肝脏细胞、黄骨髓造血细胞等。细胞分化:失去分裂能力,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3.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变化关系最密切的一组细胞结构是A. 核糖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B. 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C. 线粒体、内质网和髙尔基体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答案】A【解析】

5、【分析】本题需知道细胞分裂间期的变化,以其化学变化进行解答。【详解】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进行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DNA 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需线粒体提供能量,A 项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根尖细胞无叶绿体,B 项错误;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但二者与细胞分裂间期的变化无直接关系,C、D 项错误。- 3 -【点睛】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其生理作用细胞器名称 细胞类型 时期 生理作用核糖体 动、植物 间期(主要)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 植物

6、 末期 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 动、植物 整个细胞周期 提供能量4.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 DNA 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时期染色体复制,核 DNA 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B. 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C. 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 DNA 分子数目不变D. 表示染色单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 DNA 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a 表示染色体数目、b 表示 DNA 数目,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 数=1:2,说明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

7、A数=1:1,且含量均为体细胞的 2 倍,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1,且含量均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细胞中染色体数:DNA 数=1:2,说明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时核 DNA 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 项错误;时期 DNA 和染色体数目相等,说明- 4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但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细胞板,B项错误;的过程中,着丝点断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NA 数目前后未发生改变,C项正确;表示后期到末期的变化,而染色单体相互分离表示后期的变化,D 项错误。【点睛】曲线变化模型:5.在进行“

8、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丙 3 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操作步骤学生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观察甲 - + + + +乙 + - + + +丙 + + - + +注:“+”表示有此操作, “-”表示无此操作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依次是染色体着色很浅或模糊不淸 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解题时可结合实验步骤的注意事项来作答。【详解】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甲未解离,细胞相互重叠,看不到染色体,故甲对应- 5

9、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乙未漂洗,影响染色效果,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乙对应;丙未进行染色,因染色体未着色而无法看清,对应;D 项正确。【点睛】6.有人把分化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 。 “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达。下列分别属于“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表达产物的是A. ATP 水解酶和血红蛋白 B. 血红蛋白和细胞呼吸酶.C. 膜蛋白和细胞呼吸酶 D. 血红蛋白和膜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管家基因的表达产物是细胞维持自身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故该基因在所有细胞中

10、都表达,而奢侈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产物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本题要求理解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概念。【详解】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提供能量时需 ATP 水解酶催化,而 ATP 的合成通过细胞呼吸产生,故 ATP 水解酶、细胞呼吸酶属于在所有细胞中存在的物质,属于管家基因表达的产物;凡是有细胞结构都含有膜蛋白,膜蛋白也属于管家基因表达的产物;血红蛋白只在红细胞中表达,故血红蛋白基因属于奢侈基因;A 项正确。【点睛】细胞分化的机理:相同的核 DNA 不同的 mRNA 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蛋白质 不同的形态结构- 6 -7.大约在 70 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含白化基因的杂合体。一个双亲正常但有

11、白化病弟弟的正常女子,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他们生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问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概率是多少A. 1/4 B. 1/280 C. 1/420 D. 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 70 个表型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即表现型正常的人中 Aa 的概率为 1/70。【详解】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则她的双亲基因型分别为:父 Aa,母 Aa,理论上该女子基因型为 1/3AA、2/3Aa;表现型正常的人中 Aa 的概率为1/70。但由于该正常女子与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已生有一

12、患白化病的孩子,故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Aa,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为 1/4,A 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8. 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 基因决定雄株,g 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 对 g、g是显性,g 对 g是显性,如:Gg 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Gg 和 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 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 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 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答案】D【解析】Gg 和 Gg-都是

13、雄株,不能杂交,A 错误;两性植株可能有两种遗传因子组成 gg-或 gg若遗传因子组成为 gg-,根据分离定律会产生雄配子两种 g 或 g-,雌配子两种 g 或 g-若遗传因子组成为 gg,则能产生雄配子 g,雌配子 g,所以两性植株最多产生 2 种雄配子,2 种雌配子,共 4 种,B 错误;两性植株自交可能产生雌株,如 gg-gg-后代可能出现 g-g-,C 错误;两性植株群体内(有 gg 和 gg-两种遗传因子组成)随机传粉,gg 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纯合子;gg 和 gg-杂交的后代也有 1/2 的为纯合子;gg-个体自交后代有 1/2 的为纯合子,则两- 7 -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后群体

14、内纯合子比例肯定会比杂合子高,D 正确9.某果蝇的翅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翅异常的雌果蝇与翅正常的雄果蝇杂后代中1/4 为雄蝇翅异常、1/4 为雌蝇翅异常、1/4 为雄蝇翅正常、1/4 为雌蝇翅正常,那么翅异常不可能由A.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C.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D.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翅型表现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该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具体分析时可采用假设排除法。【详解】假设翅异常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则亲本翅异常的雌蝇(AaXX)与翅正常的雄蝇(aaXY)杂交

15、,后代中 1/4 为雄蝇翅异常(AaXY) 、1/4 为雌蝇翅异常(AaXX) 、1/4 雄蝇翅正常(aaXY) 、1/4 雌蝇翅正常(aaXX) ,A 正确;假设翅异常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则亲本翅异常的雌蝇(aaXX)与翅正常的雄蝇(AaXY)杂交,后代中 1/4 为雄蝇翅异常(aaXY) 、1/4 为雌蝇翅异常(aaXX) 、1/4 雄蝇翅正常(AaXY) 、1/4 雌蝇翅正常(AaXX) ,B 正确;假设翅异常是由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亲本翅异常的雌蝇(X AXa)与翅正常的雄蝇(X aY)杂交,后代中 1/4 为雄蝇翅异常(X AY) 、1/4 为雌蝇翅异常(

16、X AXa) 、1/4 雄蝇翅正常(X aY) 、1/4 雌蝇翅正常(X aXa) ,C 正确;假设翅异常是由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亲本翅异常的雌蝇(X aXa)与翅正常的雄蝇(X AY)杂交,后代中 1/2 为雄蝇翅异常(X aY) 、1/2 为雌蝇翅正常(X AXa)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采用假设法代入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结果。10.如图所示的四个家系,黑色为遗传病患者,白色为正常人或携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B.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8 -C.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

17、者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25%【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丁为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可能是白化病,因为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虽然不确定,但肯定不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B 正确;乙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其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携带者,C 错误;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8、用 A、a 表示) ,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 Aa,因此他们再生一正常女儿的几率为 1/4*1/2=1/8,D 错误。【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判定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11.假如某一含 31P 的 DNA 分子中含有 1 000 个碱基对,将该 DNA 分子放在用 32P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复制 n 次,则子代 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A. 1 000B. 2 000C. 1 000(2n1)/(2 n1 )D. 1 000(2n1)/2 n【答案】C【解

19、析】试题分析:亲代 DNA 中的磷元素全为 31P,将该 DNA 分子放在用 32P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复制 n 次,共形成 2n个 DNA 分子其中有 2 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只含 32P、另一条链只含 31P,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1000;另 2n-2 个 DNA 分子的两条链都只含31P,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2000;则子代 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亲代 DNA 增加了【10002+2000(2 n-2) 】2 n=1000(2 n1)/(2 n1 ) 。考点:DNA 分子的复制12.图 1 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该基因可能位于图 2 的

20、A、B、C 区段或常染色体- 9 -上,下列据图分析合理的是A. 该遗传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 2 的 A 区段,因为男性患者多C. 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2、2、4定是杂合子D. 若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2 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1/4【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 1 可知,II 1和 II2无病生有一患病孩子1,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的特点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图 2 可知,若致病基因出现在 A 片段,则患者只有男性,而 B 段(X、Y同源区段) 、C(X 特有区段) ,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在男性、女性中均可能出现。【

21、详解】根据试题分析,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 B、C 片段及常染色体,故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或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或 XY 同源区段遗传,A 错误;由于 A 区段为 Y 染色体特有区段,X染色体上无同源区段,若致病基因位于 A 区段,则患者只有男性,由图 1 可知,患者男女都有,B 项错误;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分三种情况讨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 和 Y 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病。若为常隐,则1 为 aa,子代中3 患病为 aa,则2 表现正常为 Aa,2、4 表现正常且其父亲为患者,则2、4,都为 Aa。若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 为 XaY,子代中3

22、患病为 XaY,其中 Xa来自2,则2 表现正常为 XAXa,2、4 表现正常且其父亲为患者,则2、4,都为 XAXa。若为 X 和 Y 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病,则1 为 XaYa,子代中3 患病为 XaYa,其中Xa 来自2,则2 表现正常为 XAXa,2、4 表现正常且其父亲为患者,则2、4,都为 XAXa。C 正确;若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 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XbY,该致病基因来自于2(X BXb) ,因此2 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1/2,D 错误。【点睛】 “三步法”快速突破遗传系谱题- 10 -13.真核细胞中 DNA 复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多起点双向

23、复制能保证 DNA 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B. 每个子代 DNA 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C. 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 DNA 聚合酶的催化D. DNA 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 DNA 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高复制效率,A 正确。DNA为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 DNA 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B 正确。DNA 解旋酶破坏碱基对的氢键,使 DNA 双链解旋,DNA 聚合酶形成氢键,C 错。碱基对之间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从亲代 DNA 传向子代 DNA,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 DNA 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

24、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4.下列与真核细胞内 DNA 分子复制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再半保留复制B. 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C. DNA 连接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D. 复制后两个子代 DNA 分子的碱基序列可能不同【答案】D【解析】A. DNA 分子复制的两个特点,一是边解旋、边复制,二是半保留复制,故 A 错误。B. DNA 分子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如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故 B 错误。- 11 -C. DNA 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两个 DNA 片段,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

25、连接的是 DNA 聚合酶,故 C 错误。D. DNA 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因此复制后形成的 2 个 DNA 分子的碱基序列可能不相同,故 D 正确。答案选 D。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探究遗传物质的基本思路是设法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各自的作用B. 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C. 某 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C)0.4,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 0.4D.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 DNA 分子结构【答案】B【解析】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基本思路是设法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

26、,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通过这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A 正确;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 错误;某 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C)=“0“ 4,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 0.4,C 正确;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 DNA 分子结构,D 正确。【考点定位】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DNA 的分子结构16.如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 9 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 9 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 )A. 1 B. 2 C. 3 D. 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红绿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

27、遗传,其特点为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并表现隔代交叉- 12 -遗传,而 9只有一条 X 染色体,且其父亲 7 号正常,所以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6 号,6 号表现正常,肯定为携带者,而其父 2患病,所以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父亲。故选 B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读能力,属于容易题。17.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B. 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C. 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 三个实验所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

28、NA【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多糖和脂质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2、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三个实验中,只有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的,都是设法将 DNA 与其他物质分

29、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A 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 项错误;只有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 项错误;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有噬菌体、小鼠、细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D 项正确。【点睛】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 3 个误区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 S 型细菌的 DNA 可使小鼠致死,而是具有毒性的 S 型细菌使小鼠致死。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均转化成 S 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 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13 -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而是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

30、整合到了 R 型细菌的 DNA 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 2 个关键环节侵染时间要合适,若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会使 32P 组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未侵染或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搅拌要充分,如果搅拌不充分, 35S 组部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没有分离,噬菌体与细菌共存于沉淀物中,这样造成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18. 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A. 噬菌体的 DNA 和氨基酸 B. 噬菌体的 DNA 和细菌的氨基酸C. 细菌的 DNA 和氨基酸 D. 细菌的 DNA 和噬菌体的氨基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细胞内才能复制繁殖其

31、下一代,所以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自己的 DNA 和细菌细胞内提供的氨基酸,选 B。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名师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特点及过程的现代生物学认识(高倍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1)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2)真正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起作用。(3)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 DNA 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 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19. 关于 DNA 分子的结构及其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 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两条链按

32、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 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 DNA 分子的主要的酶是 DNA 聚合酶C. 在 DNA 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相等,为总碱基数的 50%D. 1 个 DNA 分子在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 15N 的 DNA 占 5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NA 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 项正确;DNA 分子在复制过程中,在 DNA 聚合酶的催化下,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子链上,进而成 DNA 分子,B 项正确;在 DNA 双链中,依据 DNA 分子的半保- 14 -留复制,两个互补的碱基

33、 CG、AT,则有不互补碱基 ACTGTCAG,即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相等,为总碱基数的 50%,C 项正确;1 个 DNA 分子在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共产生 224 个子代 DNA 分子,依据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 DNA 分子都含有 15N,占 100%,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 DNA 分子的结构及其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0.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别决定于A. 不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和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 细胞分裂的多样性和 DNA 复制的稳定性C. 碱基对不同的排列

34、顺序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解旋酶的特异性【答案】A【解析】【分析】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其原因分别是:不同的脱氧核苷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每种 DNA 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据此可以解答。【详解】不同的脱氧核苷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导致 DNA 具有多样性,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利导致 DNA 分子的特异性,A 项正确;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得 DNA 分子能精确的复制,与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及细胞分裂方式无关,B 项错误;四种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总是嘌呤和嘧啶配对,C 项错误;DNA 的

35、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而解旋酶都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二者都无特异性,D 项错误。【点睛】必须关注的 DNA 分子结构的 5 个关键点(1)DNA 分子的特异性是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不是由配对方式决定的,配对方式只有两种 AT、CG。(2)并不是所有的脱氧核糖都连两个磷酸基团,两条链各有一个 3端的脱氧核糖连一个磷酸基团。(3)双螺旋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会发生解旋。(4)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上都只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 DNA 分子中含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 15 -(5)在 DNA 分子中,A 与 T 分子数相等,G 与 C 分子数相等,但 AT 的

36、量不一定等于 GC 的量,后者恰恰反映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21.在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碱基数为 n,以下有关结构数目不正确的是A. 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B. 一条链中 A+T 的数值为 nC. G 的数量为 m-nD. 条链中(A+T)/(G+C)的比值为 2n/(m-2n)【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可知,该双链 DNA 分子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碱基数为 n,由于双链 DNA 分子中A=T,G=C,则 A=T=n,G=C=(m-2n)/2,据此即可回答。【详解】由题干可知,该双链 DNA 分子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碱基数为 n,由于双链

37、DNA 分子中 A=T,G=C,则 A=T=n,G=C=(m-2n)/2,C 项错误;因 G 与 C 之间形成 3 个氢键,A 与 T之间形成 2 个氢键,故氢键数为 2n3( m2 n)/2(3m2 n)/2,A 项正确;由于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整个 DNA 分子中以及任何一条链中都相等,因两条链中 AT 的总量为 2n,故一条链中 AT 的数量应为 n, B 项正确;条链中(A+T)/(G+C)的比值=2n/2( m2 n)/2= 2n/(m-2n) ,D 项正确。【点睛】熟记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规律一:DNA 双链中的 AT,GC,两条互补链的碱基总数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恒等,占

38、碱基总数的 50%,即:AGTCACTG。规律二: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整个 DNA 分子中为 1,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如在一条链中 a,则在互补链中 ,而在整个 DNA 分子中 1。简记为:“DNA 两互补链中,不配对两碱基和的比值乘积为 1。 ”规律三: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整个 DNA 分子中以及任何一条链中都相等。如在一条链中m,则在互补链及整个 DNA 分子中 m。而且在由 DNA 双链中任一链转录来的 RNA 分子中该比例(T 换为 U)仍为 m。简记为“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 。- 16 -22.个被 32P 标记的精原细胞在不含 32P 的培养液中依次进行

39、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 1/2 的核 DNA 含 32P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 1/2 的核 DNA 含 32P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含 32PD. 分裂产生的每个精细胞中,1/2 的染色体含 32P【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 DNA 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个被 32P 标记的精原细胞在不含 32P 的培养液中进行复制后得到的染色体的 DNA 中一条链含 32P,另一条链不含 32P。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复制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复制得到的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含 32P,一条染色单体不含 32P,减后期同源染色体分

40、离,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个染色体一个含 32P,一个不含 32P,则两个含 32P 的染色体可能同时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也可能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详解】由于 DNA 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核 DNA 都含 32P,A 项错误;该细胞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复制得到的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含 32P,一条染色单体不含 32P,所以细胞中有 1/2 的核 DNA 含 32P,B 项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所以细胞中只有 1/2 染色体含 32P,C 项错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移

41、向细胞两极,而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是随机的,所以无法确定分裂产生的每个精细胞中含 32P 的染色体数目,D 项错误。【点睛】DNA 分子复制特点及子 DNA 存在位置与去向(1)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即新 DNA 分子总有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即模板链),另一条链(子链)由新链构建而成。(2)2 个子 DNA 位置:当一个 DNA 分子复制后形成两个新 DNA 分子后,此两子 DNA 恰位于两姐妹染色单体上,且由着丝点连在一起,即(3)子 DNA 去向: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当着丝点分裂时,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此时子 DNA 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17 -2

42、3.用 a 表示 DNA,b 表示基因,c 表示脱氧核苷酸,d 表示染色体,则正确表示四者关系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主要成分为 DNA 和蛋白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脱氧核苷酸是DNA 和基因的基本单位,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之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4.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 15N 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 A 占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 DNA 上B.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

43、(C+G)/(A+T)为 3:2C. DNA 解旋酶作于部位,DNA 连接酶作用于部位D. 将该基因置于 14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含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可知,是磷酸二酯键,通常是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作用点;是氢键,是 DNA 解旋酶作用位点;由于存在于真核细胞,故该基因可能存在于该细胞内的染色体 DNA 上,也可以在线粒体或者叶绿体内;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全部碱基中 A 占 20%,那 T 也占该20%,C=G=30%。【详解】该基因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 DNA 上,也有可能在线粒体或叶绿体 DNA 上,- 18 -故 A

44、错误;已知该基因全部碱基中 A 占 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则C=G=30%,所以该基因的每一条核苷酸链中及整个双链中(G+C)/(A+T)的比例均为 3:2,B项正确;图中部位是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的作用部位,部位是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C 项错误;将该基因置于 14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得到 8 个 DNA,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特点,这 8 个 DNA 分子中有 2 个 DNA 一条链含 14N,另一条链含 15N,其余 6 个 DNA 分子只含的 14N,所以含 15N 的 DNA 分子占 1/4,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 DNA 的分布、结构、半保

45、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解题需要注意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 DNA 中含有亲代链的 DNA 是 2 个。25. 下列表述不够科学的是( )A. 基因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B. 遗传信息是指 DNA 中碱基的排列顺序C. 豌豆细胞中 DNA 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D. 松鼠细胞中组成遗传物质的碱基有 4 种,五碳糖有 1 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基因为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DNA 的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A 正确。有遗传效应的 DNA 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代表遗传信息,没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碱基排序不是遗传信息,B 错误。DNA 主要在细胞核染色体,C 正确。细

46、胞的遗传物质为 DNA,含有ATCG 四种碱基和脱氧核糖,D 正确。考点:遗传信息、基因、DNA 的关系26.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ZW,ZZ) 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 )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 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A. 雌:雄=1:1 B. 雌:雄=1:2C. 雌:雄=3:1 D. 雌:雄=4:1【答案】D【解析】如果卵细胞为 Z,则另外三个极体为 Z、W、W,如果卵细胞为 W,则另外三个极体为Z、Z、W,WW 不能

47、存活,则 ZZ:ZW=1:4,D 正确- 19 -27.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用 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 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B. 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C. 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 D.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答案】A【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

48、,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 DNA 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详解】 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只有 DNA进入大肠杆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时,噬菌体的 DNA 和细菌均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 15N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外壳,而用 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

49、记的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而噬菌体的 DNA 和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和上清液;A 项正确。【点睛】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放射性元素的去向问题若用 32P 和 35S 标记病毒而宿主细胞未被标记,相当于间接地将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有 32p 标记。若用 32p 和 35S 标记宿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若用 C、H、O、N 等标记病毒而宿主细胞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中只有核酸中有标记元素。若用 C、H、O、N 等标记宿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可找到标记元素。- 20 -28. 一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