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924087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7级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100 分钟 总分:100 分 第 I卷 选择题(48 分)一、单选题1.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 ,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2. 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 )A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 B以温和的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C大力开展以儒学经典为内容的教育 D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3. 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

2、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4.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这反映出该书( )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伦理纲常 B融合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C抨击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 D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5. 明初,刘基诗作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况复尔辈频经过” ;畦桑词中有“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旁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 。与此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D苏轼6. 古希腊的“陪审法庭”原意是“作为法庭的公民大会” ,五百人的公民议事会在一起作司法裁决,没有

3、职业法官,公民直接参与司法审判。由此可知, “陪审法庭”( )A有利于促进审判过程的公平公正 B培养了民众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C审判的依据是习惯法和各类习俗 D直接影响了现代西方的陪审制度7. 当中世纪的欧洲摆脱了普遍的无政府状态,当它的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越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当时罗马法被“发现”( )A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基础 B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在欧洲的确立C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愿望8.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

4、称义”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D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29.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A人民主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自由平等说 D天赋人权说10.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

5、文化差异 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11. 英国艺术家 1795年的画作牛顿 ,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12. 下图是 1933年和 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的情况,这一变化说明了(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改变C中共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D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尝试13. 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 ,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

6、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 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14. 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 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15. 1895 年, 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3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 ;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A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 B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C有利于平

7、息社会矛盾 D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16. 20 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作者意在( )A振作少年精神 B发动文学改良C推动文学革命 D反对愚昧与专制17. 有学者说:“20 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西方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 ”其代表人物( )A主张中体西用,实行君主立宪 B要求变法图强,推动社会进化C追求民族自强,关注民生问题 D剖析中国国情,主张工农割据18.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

8、,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 ”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新民主主义论19. 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 “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该理论(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 B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世界的不足C奠定了电气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D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20. 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

9、联盟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该文件的签署( )A制了苏联向西欧的扩张 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C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21. 二战后,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日本、南朝鲜、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让步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此举意在( )A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B帮助盟友恢复发展经济C争夺中间地带以巩固其霸权 D推动区域经济的集团化22. 下图是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拟定的邀请国家参与该组织的部分“标准” ,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 )4A协调了内部的矛盾和纠纷 B成员国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困难C力图避免

10、大国集团的干扰 D接受了中国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3. 1979 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 。当时掀起这场大讨论的背景为( )A洋务运动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B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想泛滥C邓小平重新强调“双百”方针 D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24. 20002009年间,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已由 26万人上升到 6395 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 126%。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是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回应 B多样化办学推动高校

11、的普及C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发展第 II卷 非选择题(52 分)25. 中国传统“天下”观经历了历史演变。(15 分)材料一 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 春秋公羊传 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大” ,重视、尊重;“一统” ,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

12、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 材料三 黄宗義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 。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 。这样的专制君主,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材料四 以下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3、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5(1)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5 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5分)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5 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启家运动的主要思想源于三个基本前提:宇宙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支配,可以认识;严格应用“科学方法”以认识每一个问题;人类可以被“教化”而进步。前两条来自科学革命,后一条则出于洛克的思想。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 1733年出版的人论中写道, “人文科学(也许

14、)和其他科学一样可以归纳出明确的几点” ,启蒙思想家就想揭示这“明确的几点” 。孟德斯鸠用自然界的机制来模拟社会运行机制,这一分析各种社会条件,得出人类精神深层地影响政治体系运行的要素。在共和制中左右民主制度运行的是“美德” ,左右贵族制度运行的是“节制” ,在君主制中是“荣誉” ,而在专制体系中则是“恐惧” 。孟德斯鸠关于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分配和平衡的理论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等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这不仅体现在它以民主与科学作为自己的旗帜上,也体现在它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所

15、认识和理解的科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与迷信、盲从、愚昧相对立的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 ”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与启蒙运

16、动的内在联系。(8 分)6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中夜人” ,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 材料二 上世纪 30年代美国罗斯福总统任命约翰逊将军主持全国复兴总署工作。约翰逊将军采取的措施有:国家干预企业生产:国家可以全面收购私人企业:国家干预企业劳资关系:国家兴办公共工程等。 材料三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社会主义究竟

17、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稿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4 分) (2)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这僵化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弊端表现在哪里?(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读谈你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认识,(4 分)28.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理论和政策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变化,才能适

18、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以调整或探索为线索,下表的十二条资料选择两条或两条以上资料能够提炼出多个主题。请依据自己的理解在下表中提炼出两个主题,将符合这两个主题的资料序号分别挑选出来,每个主题必须涵盖两条或以上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这两个主题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加以简要阐释。(11 分) 序号 资料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罗斯福新政 3 新经济政策 4 福利国家 5 大萧条 6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7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 混合经济 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斯大林模式 1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 大跃进 示例: 主题: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调整 7相关序号

19、:1、6 补充的新资料:布雷顿森林协定 简要阐释:略。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国语和战国策内容上的不同,不能体现出史书编写体例上的创新,故 A项错误;材料中国语和战国策的内容都体现不出法家思想,故 B项错误;从材料中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 , 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反映出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士阶层兴起,故 C项正确;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 , 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不能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故 D项错误。2 【答案】B 【解析】无论是秦代的焚书坑儒还是汉代的独尊儒术,都实现了以思想大一统维护政治大一统的政策初衷,故 A项错误;

20、根据所学,相比秦代暴力性的焚书坑儒,汉代的独尊儒术则是一种相对温和且更为隐蔽的方式较为稳妥的解决了意识形态问题,故 B项正确;厉行法家与大兴儒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与成功之处,故C项错误;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基础的是法家而非儒家思想,故 D项错误。3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格物致知” ,结合所学,为程朱理学的范畴, “知行合一”为王阳明的主张,故 A项错误;“本心即天理”属陆王心学,故 B项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是明末李贽的主张,属明清进步思想,故 C项错误;“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属于程朱理学,渐悟的范畴,故 D项正确。4 【答案】C 【解析】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

21、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故 A项错误;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基本中断了中外文化思想的交流,故 B项错误;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反对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故 C项正确;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不存在民族危亡的问题,故 D项错误。5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沐雨梳风尽劳瘁” 、 “茅屋苦寒中夜啼”反映了农民的劳作辛苦,生活艰辛,属于现实主义风格。屈原的诗歌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 A项错误;李白的诗歌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 B项错误;杜甫的诗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故C项正确;苏轼的宋词属于豪放派,与材料中诗歌风格不相似,故 D项错误。6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陪审法庭的组

22、成而非审判过程,故 A项错误;由材料“作为法庭的公民大会” 、 “没有职业法官,公民直接参与司法审判”可知陪审法庭增强了民众的权利和法律意识,故 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陪审法庭的构成而非审判依据,故 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陪审法庭的组成而非影响,故 D项错误。87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经济发展与法律的关系,故 A项错误;文艺复兴尚未提出建立近代民主政体的主张,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越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律规范的建设,故 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故 D项错误。8

23、【答案】D 【解析】A 项是材料反映的表象,故 A项错误;“因信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但是不是本质,故 B项错误;C 项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不是本质,故 C项错误;“因信称义”倡导人的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本质上看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故 D项正确。9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可知,卢梭在这里强调的是人民意识的至高无上性,故 A项正确;根据材料“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可知,卢梭并不认为社会契

24、约具有不可更改性,故 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自由平等的相关提及,故 C项错误;同样,材料中也并没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相关提及,故 D项错误。10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是各国对启蒙思想的态度,不是科学革命促进其发展,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英国、德国和法国民主思想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环境的关系,故 B项正确;当时三国均为资本主义国家,材料并未体现出经济发展的差异,故 C项错误;三国都实行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都促进了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11 【答案】C 【解析】自由落体定律由伽利略发现,故 A项错误;反映“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 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 B项错误

25、;牛顿经典力学所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故 C项正确;反映“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是 20世纪普朗克的量子力学,故 D项错误。12 【答案】A 【解析】从 1933年至 1938年党员比例中从中小商人和地主增加了,可知国共对峙时期从国内矛盾到 1937年以后日军侵华战争导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 A项正确;依所学,中国革命的性质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未有所改变,故 B项错误;据材料,从 1933年至 1938年,农民的比例在减少,得益于抗战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一直得到农民的支持与拥护,故 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党员比例,而不是强调建立新型政权,故 D项错误。13 【答

26、案】C 【解析】据所学,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缺乏相应的环境,因此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不是主要原因,故 A项错误;据材料“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表明取得政府的支持,故 B项错误;据所学,由于缺乏相应社会环境导致实业发展缓慢,由此带来据材料“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现象,故 C项正确;由材料“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可知由于经济上的实业落后而不是政治上的学习西方,故 D项错误。14 【答案】D 【解析】图片为海国图志 ,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突出代表,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理念,故 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9为了抵御外辱,故 B项正确,不

27、符合题意;向西方学习,冲击了传统“天朝上国”的理念,故 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潮流,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没有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15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外纪闻报纸的内容组成部分,而未涉及到晚晴的政治生态,故 A项错误;据材料“1895 年, 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结合所学可知

28、,为挽救民族危机,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来宣传西方思想,提倡变法维新,故 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报纸的内容组成部分,而未涉及到平息社会矛盾,故 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报纸内容的变化,来传播维新思想,而不是强调作为大众传媒等手段进行创新,故 D项错误。16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倡导新文学的内容,目的是推动文学革新,不是振作少年精神,故 A项错误;材料所述,本身就是文学改良的内容,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推动文学改良进一步发展成

29、为文学革命,故 C项正确;反对愚昧与专制,即倡导科学与民主,与文学革命无关,故 D项错误。17 【答案】C 【解析】中体西用是洋务思想,不主张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故 A项错误;维新变法发生于 1898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B项错误;“20 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以孙中山为代表,三民主义追求民族自强,关注民生问题,故 C项正确;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项错误。18 【答案】B 【解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而材料突出对红军士兵进行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材料不符,并且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革命大革命时期,此时尚

30、未出现“红军” ,故 A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材料“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相符,故 B项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与材料“红军士兵”等不符,故 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共领导的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与材料“红军”不符,故 D项错误。19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 项应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故 A项错误;B 项是相对论的作用,故 B项正确;C 项应为爱迪生发明,与题目不符,故 C项错误;D 项是伽利略的贡献,故 D项错误。20 【答案】

31、B 【解析】制止苏联向西欧的扩张是马歇尔计划,故 A项错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是欧盟的宗旨,推动了欧洲的政治一体化,故 B项正确;材料的10内容是欧盟的宗旨,在此之前,欧共体已经建立,故 C项错误;欧盟成立时,冷战已经结束,故 D项错误。21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亚太地区作出经济让步政策,不是为了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故 A项错误;当时美国与香港、台湾等并不是盟友关系,故 B项错误;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美国此举是是为了在亚洲

32、地区扩大影响,防止这些地区被苏联控制,故 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地区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 D项错误。22 【答案】C 【解析】图片内容反映的“标准” ,不是协调内部的矛盾和纠纷,故 A项错误;图片内容没有反映成员国的经济困难问题,故 B项错误;通过图片中“奉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政策或者倾向于这一政策” 、 “未加入为大国冲突服务的多方军事同盟” ,可以判断出该组织不愿意加入大国之间的纷争,故 C项正确;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是中国的 20世纪 80年代才提出来的,故 D项错误。23 【答案】C 24 【答案】A 【解析】题干中“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已由 26万人上升到 6395 万

33、人” ,适应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故 A项正确;题干中“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同于“高校的普及” ,故 B项错误;题干中的目的是“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侧重点不同于 C项,故 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教育的自由发展,故 D项错误。25 【答案】(1)内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心。(2 分) 影响: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2 分,或:秦汉时期,建立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

34、上的统一。)西汉最终解决诸侯王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1 分) (2)含义: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2分) 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2 分) (3)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或:接受近代国际体系;或:接受不平等的条约体制。)(2 分) 背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 分)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逐渐了解了世界的发展形势。(2 分)【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一“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

35、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与材料二“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等,得出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据材料二“大 ,重视、尊重;一统 ,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得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心。第二小问影响,首先要抓住限定角度“对秦汉历史”并结合上一小问的答案以及所学知识,得出为秦朝和西11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或:秦汉时期,建立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

36、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西汉最终解决诸侯王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2)第一小问含义,据材料三“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 ”,得出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据材料三“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 ,得出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第二小问背景,联系所学并结合上一小问的答案,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方面来思考,从而得出,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3)第一小问变化,扣住时间“晚清时期”以及材料四“天下的破灭、中国不中 、体制屈从近代国际体系”等,得出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

37、或:接受近代国际体系;或:接受不平等的条约体制。)第二小问背景,扣住时间“晚清时期”以及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思想方面来思考,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逐渐了解了世界的发展形势。26 【答案】(1)关系: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启蒙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影响:启迪了群众的觉悟;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构建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和国家建构。 (2)背景: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中国,中国政治更加黑暗(或北洋军阀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8、);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资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等。内在联系:在反对专制问题上一脉相承;都提倡民主、自由、人权、科学;都坚持启蒙和文化批评。【解析】(1)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的得出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启蒙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启蒙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构建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 (2)第一小问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政治上,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

39、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小问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两者在反对封建专制方面是一致的,都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都提倡自由、民主、科学、人权思想。27 【答案】(l)经济政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变化:由实行白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原因: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4 分) (2)主要弊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压制。(4 分) (3)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 分)社会主义不断在改革探索中,吸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2

40、分)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12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意思相近即可,2 分)【解析】(1)第一小问经济政策,从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 “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 ,可知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第二小问变化,从材料二“上世纪 30年代美国罗斯福总统任命约翰逊将军主持全国复兴总署工作” 、 “国家干预企业生产” ,可知材料二的经济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第三小问原因,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可知政策变化的原因。 (2)第一小问模式,结合苏联经济建设的史实,可知僵化的模式是斯大林模式;第二小问弊端,结合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的消极

41、影响,可总结其在经济上的主要弊端表现。 (3)结合材料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教训,可从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的联系、经济发展手段与国家性质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认识。28 【答案】主题(2 分) 序号(1 分) 补充的新资料(1 分) 阐释(2 分) 示例一 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的调整 2、4、5、8、11 新经济 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7、10 赫鲁晓夫改革、勃涅日列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三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9、12 三大改造、国企改革、对外开放、

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四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6 关贸总协定 略。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五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11 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 略。言之成理即可。 注:以上仅为示例,学生只要能提炼出两个主题,并且选择、组合、补充合理,自圆其说即可得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确定主题,结合题目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理论和政策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变化,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确定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主题。结合题目列出的资料进行归类,可以确定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等几个主题。依据示例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注意补充的材料一定准确,典型。如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材料给出的主要是 9和 12,需要补充的材料要符合这一主题,可以包括建国后的三大改造,也可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材料,主要是在阐释的过程中表明选取这一材料的原因,即回答它对某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