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部分 专题七 类型七1(2018黄冈)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 NaOH 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设计与实验】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实验续表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实验【探究与结论】(1)实验 I 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2)实验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 2CO3=CaCO32NaCl 。(3)在实验的步骤一中 CO2和 NaOH 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 CO2与
2、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 Na2CO3。【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资料卡片一20 NaOH、Na 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物质 溶解度(S)/gNaOH 109Na2CO3 21.82资料卡片二20NaOH、Na 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物质 溶解度(S)/gNaOH 17.3Na2CO3 0.01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证明 CO2确实与 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的操作为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一定体积的饱和 NaOH 乙醇溶液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2(2018广东)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1)
3、用玻棒分别蘸取 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2)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结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3)在如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溶液中产生气泡;蜡烛火焰 a 先于(填“先于”或“后于”)b 熄灭现象 的原因是 CO2不助燃;CO 2密度比空气大续表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4)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烧杯底部变黑;蜡烛火焰 d 比 c 先熄灭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滴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3热上升,
4、上方二氧化碳含量高【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 “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小火燃烧”是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是因为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3(2018南充)小雨同学在探究 Al、Fe、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实验中,设计方案如下图:B 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A 试管中小雨在很长时间内都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其原因可能是铝丝表面未用砂纸打磨。实验成功后,小雨把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并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
5、仍有不溶性固体,为此,小雨继续展开探究。【提出问题】不溶性固体中含有哪些成分?【实验并得出结论】过滤,向滤出的不溶性固体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该不溶性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Fe 和 Cu,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 2SO4=FeSO4H 2。【反思与评价】小军同学用表面积相等的以上三种金属片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反应完成同样的探究,却意外发现铁片中加稀盐酸后,溶液变为黄色,试分析其原因:Fe2O36HCl= = 2FeCl33H 2O(用化学方程式回答)。【拓展应用】小军实验结束后,将废液集中,经检测其中盐酸过量,还需处理至 pH7后排放,处理废液时除需 pH 试纸外可供选择的下列物质中不适合的是 b、e (填序号)。aNaOH 溶液 bAgNO 3溶液 cNaHCO 3溶液d. 生石灰 e石蕊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