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题型 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时间:15 分钟 分值:每小题 4分 满分:48 分1(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模拟)战国时期,墨家提倡“刻苦简朴” “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因为其是( )A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B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C下层平民的代表D知识分子、士人的代表答案:C解析:墨家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因为其代表的是下层平民,C 正确;道家是没落奴隶主贵族,法家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儒家是知识分子、士人的代表,排除 A、B、D。2(2018郑州市高三模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
2、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B解析:传统经济模式是指封建经济模式,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又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的变异,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B 选项中的机户和机工之间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突出表现,B 正确;明朝中后期在中国手工业领域,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生产关系下的民营手工业,没有产生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A 错误;江南地区出现以经
3、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不是新的生产关系的表现,也不能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是明朝中后期,它只可能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条件之一,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排除 D。3(2018合肥市高三一模)对于中国近代的“租界”不同史观有不同的评价,革命史观以为“租界”是“国中之国” ,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现代化史观认为,租界是传播和展示西方工业文明的窗口,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史观认为,租界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之地,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进步;全球史观认为租界是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造成这种不同评价的根源是( )A不同史观的
4、评价立场不同B新史观不了解租界的真实情况2C不同史观的评价角度和标准不同D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时采用双重标准答案:C解析:材料中是从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以及全球史观评价租界,都体现出史观评价的角度和标准不同,故 C正确;这些史观都是从自身立场和标准评价,故 A错误;新史观和旧史观不同视角,不能说明新史观不了解租界真实情况,故 B错误;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采用西方标准,不是双重标准,故 D错误。4(2018南昌市高三模拟)沃尔的面临危险的生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公共卫生一书有很多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 年)公共卫生隐患的细节描写,从面包、茶到动物和人类的污秽,再到传
5、染病、职业病、空气和水污染等。据此可知,沃尔主要强调( )A近代英国的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B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经济发展缓慢C社会化大生产促使经济危机的出现D工业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公共卫生隐患,体现了工业革命的负面效应,故 D正确;材料内容不限于环境污染现象,故 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经济发展缓慢,故 B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危机的出现,故 C错误。5(2018沈阳市高三模拟)孙中山割辫于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这说明剪辫( )
6、A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B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C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D先后次序反映了觉悟的高低答案:B解析:辫子在当时代表专制、愚昧和落后,代表着对民主共和的态度。材料中几个人对剪辫子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在民主革命中的态度与立场发生变化,剪辫子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故答案为 B项。黎元洪、袁世凯等人的剪辫子行为,并非体现真正接受民主共和观念,排除 A项;材料中没有阐释剪辫子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排除 C项;题干中几位的觉悟高低与剪辫子的顺序无必然的逻辑关系,排除 D项。6(2018福州市高三模拟)据史料记载,建于 1915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
7、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这说明( )3A西方文化受到知识分子的青睐B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工业文明C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D运动娱乐成为人们主要休闲方式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基督教会在中国发展西方式生活以及娱乐设施,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故 C正确;材料中时间是 20世纪初,并不是“率先” ,故 B错误;A 中“知识分子”材料没有体现出;D 中“运动娱乐”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是主要休闲方式。7(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一模)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下诏鼓天下之气
8、,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为“洋人之走狗” ,焉可保狗护狗而不打狗乎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表中分别反映了洋务派主张、维新派主张和革命派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派别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故 D项正确;洋务派不反对专制统治,故 A项错误;三个派别都主张学习西方,故 B项错误;洋务派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 C项错误。8(2018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模拟)1923 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
9、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 ,一个叫唯物史观派 。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A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B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C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唯物史观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能揭示出历史发展本质问题,B符合题意;“唯物史观派亦应用科学方法”等字眼足以证明唯物史观不应与科学方法4进行严格区分,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C 不符合题意
10、,排除;唯物史观也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等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D 不符合题意,排除。9(2018益阳市高三模拟)有史家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 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上述推理表明( )A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B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C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D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史学家根据文献的记载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 ;而出土古物中
11、,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D 项符合题意。10(2018银川市高三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记述 出处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公元前四世纪末,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 战国策秦策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B名医扁鹊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D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必须保持一致答案:B解析:表格中的史料从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都有关于扁鹊的记载,三个世纪记载同一人物,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A 错误;材料记载说明扁鹊是大众
12、理想化人物的化身,B 正确;材料是跨世纪记载同一历史人物,C 错误;D 中“保持一致”说法明显错误。11(2018湖南省岳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最近几年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 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B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5C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中刘贺的形象D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而最为可信答案:A解析:题干的考古发现中一定程度可以改观汉书记载中
13、的刘贺的形象,但“完全颠覆”说得太绝对,故 C错误;政治因素和历史文献编写者的主观性都会影响历史文献的历史记载的客观性,考古发现能够客观的反映历史,从而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故 A正确;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二重史料相互印证,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更有效地研究历史,但说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二重史料的相互印证之上太过绝对,故 B错误;出土文物基本能反映历史客观性和可信度,与距离史迹发生时间远近无关,故 D错误。12(2018榆林市高三模拟)20 世纪 30年代,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苏联热” 。史学家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孤独的农民从前对着疲马叹息,从朝到暮在一小块土地上流汗,现在是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 ”这一描述( )A准确记述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 B表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C说明历史叙述受主观情感的影响 D说明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逐步弱化答案:C解析:材料“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并非准确记述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故 A错误;“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苏联热 ”,这并不能说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故 B错误;钱穆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描述带有主观情感,故 C正确;20 世纪 30年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没有弱化,故 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