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13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docx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92503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13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13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13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13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13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一、实验探究题(共 33 题;共 174 分)1.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 U 形管两侧液面_的变化,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_(选填”内凹”或“外凸”) (2)通过比较 C、D 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_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 D、E 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越大,压强越大 (4)通过比较 A、B、C 三个图,可得到结论:_。 2.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 U 型管的两端液面的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_的增加而增大。(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_进行比较。 (4)已知乙图中 U 型管左侧液柱高为 4cm,右侧液柱高为 10cm,则 U 型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_Pa(p 水 =1103kg/m3 g=10N/kg) 3.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如图甲所示,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乙图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 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 (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

3、内凹,如丙图所示, 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将甲图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透明胶管,并灌注红墨水,如丁图所示。使胶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蒙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 ;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一个_。 24.如图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如图甲所示,若压强计的气

4、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较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 。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乙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乙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表示液体压强就越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

5、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 5. (1)小亮用 U 形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如图 1 所示,他发现:按与不按探头的橡皮膜,U 形管两边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小亮选用了另一个能正常使用的压强计和一大烧杯的水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 2 所示,他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_的关系(2)小林的爸爸出差时买回了一瓶洋酒,打算邀请几位好友周末一起品尝.小林看着精美的酒瓶,很想知道瓶里酒的密度是多少,于是利用家里的电子秤和足够多的纯净水,不添加其他仪器,设计出一个测量酒的密度方案下面是小林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请把缺少的步骤补上,并在每一步用相应的字

6、母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最后写出酒的密度表达式:第一步:把整瓶酒放在电子秤上,测出这瓶酒的总质量 m1第二步:用记号笔标示出酒的液面位置第三步:等酒喝完后,_第四步:_酒的密度表达式为: =_36.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 ,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的关系。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应选用_两图进行对比。 (3)由 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选填“有关”或“无关”)。 (4)在图甲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

7、方向的压强大小_ (5)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若在图乙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后(水未溢出 ),则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会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 形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 形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选填序号“A.转换法”或“B.等效法”)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U 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_方法可以进行调节,从 U 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拆除软管重新安装;向 U 形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比

8、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 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他向图甲中的 U 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_。 (2)如图乙所示,左侧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如果要探究液体压强大小是否与压强方向有关,他应当保持_不变,改变探头_,比较 U 形管左甲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若图乙中 U 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 h=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Pa( 红墨水1.010 3kg/m3) (3)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 U 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

9、度及相应的 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_。 (4)若大烧杯中始终装水,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探头的深度不变,在 U 形管中分别注入酒精、植物油、盐水和红墨水四种不同液体,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若 U 形管中注入红墨水,压4强计金属盒探头分别浸入酒精、植物油、盐水和水四种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则 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选填字母序号)A酒精( 酒精 =0.8103kg/m3)B植物油( 植物油 =0.9103kg/m3)C盐水( 盐水 =1.1103kg/m3)D红墨水( 红墨水 1.010 3kg/m3)9.如图甲所示,一个容器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

10、,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为一凹面。可以用它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1)向容器左侧注入水的过程中发现随着水量的增多,橡皮膜的形变越来越明显,这说明_。 (2)接着向右侧缓慢注入另一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乙时,橡皮膜是平的,则 液 _ 水 , 此时两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 水 _p 液 。 (3)此时,若在两种液体中放入两个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甲和乙,静止时甲漂浮,乙悬浮(液体均无溢出),则橡皮膜_(选填“向左凸”、“向右凸”或“相平”) 10.小强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1)小明向隔板的左侧倒入水,橡皮膜向右凸起,如图甲所

11、示,倒入的水越多,橡皮膜凸起的越明显,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小明又向隔板的右侧倒入某种液体,当左、右两侧的液面如图乙所示时,橡皮膜恰好变平,则 液 _ 水 。 (2)在图乙中,小明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A、B 分别放入水和液体中,两球都浸没且都沉在底部,液体都不溢出,此时观察到橡皮膜向左凸起,则两个金属球的密度 A_ B 。 (3)在图乙中,若把 A、B 两个物体分别放入水和液体中,两物体都漂浮,且液体都不溢出,此时观察到橡皮膜向左凸起,则两个物体的质量 mA_mB 。 11.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小华向图甲容器中装入适量的水,在乙容器和丙容器中装入适量的酒

12、精,进行了如下的操作,请你完成填空。(1)如图所示的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两侧液柱的高度差来反映_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小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图甲容器和乙容器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甲中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这样的做法得到的结论并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比较甲、丙两图可知,在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有关。 (3)小华应该比较图中的_两图,得出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 形

13、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 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大。 (4)小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 5(5)小华实验时使用的 U 型压强计_连通器(选填“是”或“不是”)。 12.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选填“有关”或“无关”) 。 (2)乙、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的关系。 (3)在图甲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

14、。 13.开州区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用压强计做“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是通过 U 形管中液面的_来反映被测液体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时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填“漏气”或“不漏气”); (2)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探究过程中三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 U 形管中液面情况,都可以从图上看出,比较图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比较图乙、丙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有关。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_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 (3)在图乙中,固

15、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同一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 14.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1)在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 a、6 位置处可知,同种液体,_越大,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 (2)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还需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_(选填“c”或“d”)位置处 15.下表是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当微小压强计探头的橡皮膜朝下浸入水中 5cm

16、 深时,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_cm;保持探头的橡皮膜所在的深度不变,当探头的橡皮膜方向由朝上改为朝下时,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根据第 5 组和第 6 组的数据可以知道微小压强计探头在水和酒精中的深度相同时,水产生的压强_酒精所产生的压强。(选填“大于”或“小于”)16.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霞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等因素有关。(1)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压强计是通过_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2)如图是小霞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三个实验装置:要探究液体密度相同时

17、,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甲和装置_(选填“乙”和“丙”)来进行探究。要探究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乙和装置_(选填“甲”或“丙”)来进行研究。17.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_的关系;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_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选填“有关”或“无关”); (3)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两个图进行对比。 (4)在图乙中,如果将金属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探头所受浮力_(选填“变大”“

18、变小”或“不变”);液体压强计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18.如图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7(1)如图甲所示,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较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乙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乙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_相同。

19、(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表示液体压强就越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 19.小梓用 U 形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他发现:按与不按探头的橡皮膜(如图所示),U 形管两边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所示。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 (2)小梓选用了另一个能正常使用的压强计和一大烧杯的水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他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_的关系。实验过程中要判

20、断探头承受液体压强的大小,主要是观察_。 (3)小梓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选了另一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密度大小无关”。他的结论对不对?为什么?_由本实验可知, 水 _ 液 .(选填:“”或“”或“=”)20.小李和小芳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用 A、B 两个液体压强计和其它器材自制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1)其中,液体压强计 U 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可以间接反映_ 。小李先将圆柱体水平插入到甲液体深度 h 处、A、B 两个液体压强计 U 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如图(b)所示,再将圆柱体水平插入到乙、丙液体同一深度 h,并将

21、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表一8(2)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序号 1、2 或 3 的第四和第五列数据及相关实验现象,可得的初步结论是:_。 (3)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实验现象,可得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种液体相同深度,_。 (4)接着,小芳将圆柱体竖直插入到甲液体中,A、B 两个液体压强计 U 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如图(c)所示,由此可得的初步结论是:_。 21.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比较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 (2)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根据_两个图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得到的结论是:_;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

22、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已知图戊、己两杯中,一杯是纯水,另一杯是盐水,小李同学利用探究的液体压强的结论,想判断图戊、己两杯中的盐水与纯水根据两幅图中的实验现象,他判断戊杯中是盐水、己杯中是纯水小李的判断是否正确?答:_,你的理由是_ 22.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除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1)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液面的_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选

23、填“漏气”或“不漏气”); (2)比较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_ 有关,当_ 相同时,_ 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比较_ 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4)比较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23.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明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 (选填“大”或“小”),他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 (2)小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 U

24、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若不可靠,其原因是_。 9(3)小明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液体中的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 24.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U 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_(填写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A. 从 U 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 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 向 U 型管内添加适量水;(2)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

25、: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 (3)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 U 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在步骤(4)时,图乙中 U 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 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Pa.( 盐水 =1.2103kg/m3, 水 =1.0103kg/m3,g=10N/Kg) 25.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

26、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_

27、。26.小明在用压强计做“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10(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 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调节的方法是:_(填“A”或“B”)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 (3)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 c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

28、号为_;比较序号 1、2、3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比较序号_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后,如图(d)所示,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 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_.A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 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 180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27. 小昕用 U 形管压强计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她发现:按与不按探头的橡皮膜,U 形管两边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所示)。则这套实验装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2)小昕选用了

29、另一个能正常使用的压强计和一大烧杯的水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她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_的关系。实验过程中要判断探头承受液体压强的大小,主要是观察_。(3)小昕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选了另一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密度大小无关”。11 她的结论对不对?为什么?_ 由本实验可知, 水 _ 液 (选填:“”或“”或“”)28.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1)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液面的_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

30、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仔细观察图所示的“实验 1”和“实验 2”,回答:实验 1 是想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 的关系;实验 2 是想验证:当_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 的关系;以上实验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科学方法,那就是_ 法29.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如图(a)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此时 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压强_右支管液面上方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

31、方法是_(选填“A”或“B”);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为盐水),如图(b)和(c)所示,他发现图(b)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b)杯子中盛的是水。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_,理由是_。30.为了研究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液 和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 F 容 的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口大底小和口小底大两种形状的轻质薄壁容器进行实验,通过往容器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液体 m 液 , 分别测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液 和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 F 容 ,

32、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1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在口大底小的轻质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液体后,F 液 _F 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4 或 2 与 5 或 3 与 6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与容器形状有关(选填“F 液 ”或“F 容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 或 4、5 与 6 中 F 容 与 m 液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同一轻质容器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液体后,_。31.在学习了 U 形管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后,某小组同学做“探究 U 形管压强计液面高度差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他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出

33、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 h,以及 U 形管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 H,并记录实验结果于下表:U 形管压强计内液体:水( 水 =1.0103千克/米 3)分析实验序号 1、2、3 或 4、5、6 或 7、8、9,可得出初步结论:U 形管压强计内液体密度相同,且容器内液体密度 液 相同时,_。分析实验序号_,可得出初步结论:U 形管压强计内液体密度相同,且金属盒所处深度 h 相同时,_。进一步比较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初步结论:U 形管压强计内液面高度差 H 与金属盒所处深度 h 的比值等于_。为了使上述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你认为该小组同学还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32.如图所示,是“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

34、实验(1)由于液体压强不易直接测量,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U 形管中液面的_来显示液体内部的压强;(2)在使用 U 形管压强计时应注意检查_; (3)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说明液体内部_; (4)通过比较甲、乙两图的现象,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_方向的压强相等; (5)若想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对图乙接下来应进行的正确操作是_. 1333.小强利用 U 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 U 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

35、_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有关。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原因是:_。 14答案解析部分一、实验探究题1.【答案】(1)高度差;内凹(2)深度(3)密度(4)在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解析】【解答

36、】(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内凹;(2)C、D 两个图中是同种液体,探头在液体中所处深度不同,两 U 型管的高度差不同,所以可得到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D、E 两个图中是不同液体,而探头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相同,但两 U 型管的高度差不同,所以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A、B、C 三个图中所装的是同种液体,探头所处深度相同只是方向不同,两 U 型管的高度差相同,所以可得到结论:在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分析】探究液体内部

37、压强的影响因素时,利用微小压强计进行实验,通过 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反应压强的大小,液体的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和深度有关,所以探究时要结合控制变量法.2.【答案】(1)高度差(2)深度(3)乙、丙(4)1000 【解析】【解答】(1)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靠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体现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压强越大;(2)由图甲和图乙知道,两杯中的液体密度相同、随着金属盒所处的深度增加,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即压强越大,所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需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金属盒的方向相同

38、、液体的密度不同,故应选择乙、丙两次实验进行比较;(4)因为图乙中 U 形管的右侧与大气相通,所以 U 型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应是右侧液柱产生的,故 U 型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是: p= gh=1103 kg/m3 10N/kg0.1m=1000Pa。【分析】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探究时利用压强计的液面差来反应,要结合控制变量法.3.【答案】(1)深度(2)小于(3)压强(4)连通器 【解析】【解答】(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乙图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变大,由此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39、(2) 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说明瓶外的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大于瓶内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据液体压强公式 p 可知,倒入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 将塑料瓶蒙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底部连通,上端开口构成一个连通器。【分析】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涉及到压强计的原理(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 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漏气,U 形管中的液

40、面就不会变化),及压强计的操作要求,转换法(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 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应用.4.【答案】(1)小;相平(2)不可靠的;在液体中的深度(3)大;大(4)不变;相等 【解析】【解答】解:(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都会有漏气现象,因此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15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

41、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可靠;(3)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压强就越大;(4)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故答案为:(1)小;相平;(2)不可靠的;深度;(3)大;大;(4)不变;相等。【分析】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涉及到压强计的原理(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

42、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 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漏气,U 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变化),及压强计的操作要求,转换法(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 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应用.5.【答案】(1)装置漏气;深度(2)晾干酒瓶,测出酒瓶的质量 m0;在酒瓶里装入纯净水直到标记线,并测出装水后的总质量 m2。;酒的密度表达式为: 【解析】【解答

43、】(1)按压 U 形管压强计的探头时,U 形管两边液面不变化,是装置漏气造成的;图 2 中的三次实验,液体密度一定,探头所处深度不同,液体压强不同,所以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3)要补充的第三步:晾干酒瓶,把空酒瓶放到电子秤上,测出酒瓶质量 m0;第四步:在酒瓶里装入纯净水直到标记线,并测出装水后的总质量 m2。瓶内酒的质量为 m1-m0 , 酒的体积与水的体积相等:V 酒 =V 水 = ;酒的密度:= 水 。【分析】(1)U 形管压强计使用前要检查气密性,按压探头的橡皮膜,U 形管两边液面不变化,表明装置漏气;(2)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都有关系。(2)用电子秤测量液体密

44、度的方法:用电子秤分别测出酒和瓶子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等体积水和瓶子的总质量,根据水的体积和酒的体积相等,表示出酒的密度。6.【答案】(1)深度(2)乙丙(或乙丁)(3)无关(4)相等(5)变大 【解析】【解答】解:(1)甲乙两图中液体的密度相同,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U 型管两边的液面差不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2)乙丙或乙丁两图中液体的密度不同,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U 形管两边的液面差不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3)容器的形状不同,丙、丁两图中 U 型两边的液面差相同说明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4)由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知:液体内部同

45、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同;(5)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若在图乙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后,液面上升,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增大,即压强计的金属盒处的压强增大,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变大。故答案为:(1)深度;(2)乙丙(或乙丁);(3)无关;(4)相等;(5)变大。【分析】(1)、(2)、(3)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得出答案;(4)、(5)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压强越大。7.【答案】(1)液体内部有压强;B(2)(3)密度;深度 【解析】【解答】解:(1)橡皮膜上有压强,U 形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 形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说明酒精对橡皮膜产生压强的作用;此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法;(2)若在使用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