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球运动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92513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球运动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球运动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球运动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球运动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球运动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1 地球运动规律专题训练一在太阳能的应用中,通常将光伏采光面倾斜放置,目的是选择最佳的倾斜角度来达到良好的发电效果。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城市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关系曲线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 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 H 的关系是( )。A.随着 的逐渐变大,H 始终呈现递减趋势B.随着 的逐渐变大,H 始终呈现递增趋势C.随着 的逐渐变大,H 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D.随着 的逐渐变大,H 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2.在相同的倾斜角度下,四个城市中拉萨平均太阳日辐射量最高的原因是( )。A.纬度较低 B.地势较高C.距海较远 D.植被覆盖率低解

2、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倾斜角度 由 0增大到 30左右时,H 呈增加趋势;当倾斜角度 由 30左右增大到 90时,H 呈减少趋势。第 2 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平均太阳日辐射量高于其他三个城市。答案 1.D 2.B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南高北低,平行于天赤道;晷针垂直晷盘,上端指向北极星。在晷盘面上刻画出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回答 34 题。3.湖北襄阳的日晷,晷针的影子在冬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3、A.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C.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24.清华大学校园内的“行胜于言”日晷与湖北襄阳的日晷相比,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减小 B.增大C.一样 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 第 3 题,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在天空中顺时针转动,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方向相反。第 4 题,根据材料可知,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北京纬度高于湖北襄阳,因此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大,晷针与晷盘垂直,所以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减小。答案 3.B 4.A右图为某日晨线图,a、c 两点为晨线的顶点,b 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

4、,b 点的经度为 50 E。读图,回答 56 题。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际标准时间是 2 时 40 分B.a 点的地方时是 12 时C.b 点的地方时是 14 时D.c 点的地方时是 0 时6.假设一自然运动的物体沿地表从 a 点经过 b 点到达 c 点,其运动过程中方向的偏转情况是( )。A.东西东 B.西东西C.右不偏转左 D.左不偏转右解析 第 5 题,ac 为晨线,b 点为晨线的中点,因此 b 点应位于赤道上,b 点的地方时应为 6 时;b 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50 E,根据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计算出国际标准时间为 2 时

5、 40 分。a、c 两点为晨线的顶点,则 a 点的地方时为 0 时,c 点的地方时为12 时。第 6 题,ab 段位于北半球,bc 段位于南半球,b 点位于赤道,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答案 5.A 6.C下图是位于 30 N 附近的 M 城全年的 Z 值变化曲线图(设昼长为 X 小时,夜长为 Y 小时,X-Y=Z)。读图,回答 79 题。37.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 )。A. B. C. D.8.日期北京(40 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50 B.2634 C.7326 D.409.至期间,南昌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6、。A.昼长夜短,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C.昼短夜长,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解析 第 7 题,由材料可知,Z 为昼长与夜长之差,太阳直射赤道时,昼夜等长,Z 值为 0,读图可知,日期时 Z 值为 0。第 8 题,读图可知,日期 M 城昼夜长短差值最大,为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其中H 为正午太阳高度, 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 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计算出北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7326。第 9 题,至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至赤道,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答案 7.

7、B 8.C 9.A下图中阴影部分与其他部分日期不同,其中 MN 为晨昏线,M 的纬度为 0,N 的纬度为70。读图,回答 1011 题。10.N 点所在经线是( )。A.45 E B.90 EC.90 W D.135 W11.此时( )。A.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B.太阳直射点北移C.甲地夜长为 6 小时D.地球公转速度加快解析 第 10 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图中阴影部分与其他部分日期不同,说明甲点与 N 点所在的经线一个是 180经线(国际日界线),一个是 0 时经线。MN 为晨昏线,M 的纬度为 0,N 的纬度为 70,判断 N 点位于南半球,M 点位于赤道,M 点的地方时为

8、6 时或 18时。图中所示甲与 N 的经度间隔是 45,所以 M 与 N 的经度间隔为 90,相差 6 个小时,M与甲间隔 45,相差 3 个小时。若 N 的地方时为 6 时,则甲的地方时为 9 时,N 为 12 时,没有0 时经线,不成立。所以 M 的地方时只能是 18 时,MN 为昏线。此时甲的地方时为 21 时,N 的地方时为 24 时,即 0 时。由此分析可知,甲为 180经线,此时时间为 21 时,可以求出 N 点所在经线为 135 W。第 11 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 21 时日落,推知 3 时日出,可以计算出甲地的昼长为 18 小时,夜长为 6 小时;70 S 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9、;太阳直射点位置和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均不能确定。答案 10.D 11.C4下图是新余市某同学 9 月 1 日在一条东西向街道面向西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1213 题。12.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 )。A.6:00 B.10:00C.14:00 D.18:0013.该时间之后的 2 个小时内,树影将( )。A.变短,顺时针移动 B.变短,逆时针移动C.变长,逆时针移动 D.变长,顺时针移动解析 第 12 题,图示树木影子朝向东北,故太阳位于西南方,9 月 1 日新余市昼长夜短,18:00 左右太阳位于正西方附近,则拍摄照片的时间可能是 14:00。第 13 题,该时间之后 2小时内,太阳向西运

10、动且高度逐渐降低,则树影变长且呈顺时针移动。答案 12.C 13.D太阳能正在掀起未来能源的革命,我国科学家通过技术创新,研制出能在阴雨天发电的太阳能电板。下图为我国某地(30 N,120 E)太阳能屋顶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板与水平面夹角约 30。读图,回答 1415 题。14.下列日期中,该地太阳能电板发电时间最长的是( )。A.1 月 1 日 B.4 月 1 日C.7 月 1 日 D.10 月 1 日15.若仅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考虑,自春分日至夏至日,图中太阳能电板正午获得的太阳辐射量( )。A.不断变大 B.不断减小C.先减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解析 第 14 题,影响太阳能发电的

11、主要是太阳辐射强度及日照时间。1 月 1 日和 10月 1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太阳高度较小,日照时间较短,发电时间不长;7 月 1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日照时间长且太阳高度大,发电时间最长;4 月 1 日介于 1 月 1 日与 7 月 1日之间,发电时间也介于两日之间。第 15 题,我国位于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可知春分日时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电板的夹角刚好是 90,此时太阳能电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大;由于图中太阳能电板与水平面夹角5约为 30,自春分日至夏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不断变大,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电板的夹角反而会变小,

12、太阳能电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也会随之减少;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电板的夹角达最小,太阳能电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达最小。答案 14.C 15.B下图示意北欧的维京人航海时用来指引方向的工具,其原理为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木棍的高度等于其与凹槽之间的距离)。读图,回答1617 题。16.某月,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该月份最可能是( )。A.2 月 B.5 月 C.7 月 D.12 月17.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子顶端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的纬度范围是( )。A.45 N58 N B.54 N60 NC.5

13、8 N66 N D.63 N72 N解析 第 16 题,正午影长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根据材料“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可判断航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基本不变,因此航船向西南航行说明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四个选项中只有 7 月份的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第 17 题,根据“木棍的高度等于其与凹槽之间的距离”可判断正午太阳高度为 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H=90-(航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差),判断航船纬度为 45+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率大致为 23263(个月)=748/月=74830(天)=15.6/天,7 月初太阳直射点在 21左右,7 月末在 13左右,因此

14、航线的纬度范围为 58 N66 N。答案 16.C 17.C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日志记录,某日北京时间 7:00 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落时为北京时间 19:15,晚上观北极星的仰角为 40,次日白昼开始变短,北极星的仰角变大。据此回答1819 题。18.研究小组的行进方向是( )。A.向西北 B.向东北C.向西南 D.向东南19.又经过 15 天,研究小组到达新营地,小组成员推测的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升起B.北半球的昼长与夜长比值变小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D.新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506解析 第 18 题,只有位于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结合材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且研究小组向北行进。该日日出正东,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昼长应该为 12 小时,而该日 7 时日出、19 时 15 分日落,昼长长于 12 小时,说明行进路线与太阳视运动(一天中太阳在空中自东向西运动)的方向一致,即研究小组向西行进。综上,研究小组向西北行进。第 19 题,由日出正东方可知,出发时间为春、秋分日,该地位于北半球,次日白昼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又经过 15 天变化更大,则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变小。答案 18.A 19.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