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2 大气运动规律及其影响(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气候的形成及其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主干知识。(2)从命题形式看,多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如台风、寒潮、沙尘天气、龙卷风等气象灾害,结合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以及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从能力要求看,本专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规律应用、知识迁移、综合思维等能力。2019 年高考复习应注意:要在掌握每一个核心考点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梳理整合并深化理解各考点之间的内在关联;要强化高频考点如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判读与应用;要增强
2、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从构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脑图”的角度提升区域认知水平,从分析气候与地理位置、地形、植被、水文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和气候对人口、城市、工农业、交通、生态建设、资源开发影响的角度提升综合思维水平。01 大气受热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2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
3、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示意图相关概念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应用 判断天气状况 判断大陆性气候或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纬度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夏季气温日较差最大,冬季最小;晴天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大,阴天相对较小;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海洋昼夜温差小于陆地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海洋气温年较差小于陆地(2)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4、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北半球较曲折,1 月份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在同一纬度,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续表)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3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流经处气温低,暖流流经处气温高地形、洋流冬季,等温线密集,1 月份0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冬季风我国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太
5、阳辐射垂直分布规律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00 m 气温下降 0.6 ,但在不同地点及不同时间,可能会小于 0.6 或大于 0.6 ,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如右图在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在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更加强烈。逆温现象(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00 m,气温降低 0.6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
6、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3)逆温的影响: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考向 1 结合曲线图考查气温日变化4(2017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
7、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2 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 第 1 题,膜内温度高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且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故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气温日变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气温日变化,则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
8、温度日变化曲线。第 2 题,图示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变化很小,而有较大变化,又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答案 1.B 2.C考向 2 结合等温线图考查热力环流的影响(2015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 N 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 N 附近大陆东岸5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冬
9、季平均气温在 0 以下,40 N 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较吻合。40 N 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 0 。第 2 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答案 1.D 2.A考向 3 结合示意图考查逆温特征及成因(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 10 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
10、化平均结果。完成 12 题。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近地面为强逆温层上界,高空为逆温层上界,故逆温层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从逆温层上界可以看出最大值出现在 45 时,即日出前后;图中显示16 时、8 时都存在逆
11、温层,故逆温现象没有在日出前消失;强逆温层前半夜曲线较陡,增速快,后6半夜曲线较缓,降速慢。第 2 题,图中近地面强逆温层峰值出现的较早,高空逆温层峰值出现较晚,主要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地面辐射自下而上的传递存在时间差异。答案 1.A 2.C读某地夏季午后 2:00 实测的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 13 题。1.甲处最可能是( )。A.灌丛中的一小片空地B.草原中的一小片森林C.公园中的一小片石山D.池塘中的一小片沙洲2.丁处高温中心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多B.接受的地面辐射量多C.锋面中的暖气团上升D.周边的热空气流入3.日出前后,图中四处气温最高的可能是( )。A.甲
12、 B.乙 C.丙 D.丁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甲地气温比同一水平面的其他区域低,分析不同性质地物的比热容可知,夏季午后温度较低的最可能是草原中的一小片森林。第 2 题,丁处位于与近地面有一定距离的空中,其高温中心形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周边的热空气流入。第 3 题,结合前两题的分析可知,甲地为林地,夜间降温幅度较小,成为图中四处气温最高处。答案 1.B 2.D 3.A读我国部分省区 7 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影响图中 28 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7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地形 副热带高压A. B. C. D.解析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知,影响图中 28 等温线分布的主要
13、因素是海陆分布,大致与海岸线一致,对。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则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错;28 等温线多为闭合曲线,说明是山地,等温线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对;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则等温线呈东西走向,错。因此,B 项正确。答案 B等温线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判读(1)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2)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3)弯曲状况向高纬凸:陆地夏季、海洋冬季、暖流流经、地势低。向低纬凸:陆地冬季、海洋夏季、寒流流经、地势高。凸高
14、则低,凸低则高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低;反之,气温高。每年 1 月起,油菜花次第开放,缓缓掠过我国辽阔的大地。油菜花盛开期间,处处都是养蜂人追花逐蜜的身影。读中国大陆油菜花开花时间等值线图,回答(1)(2)题。(1)下列四省区中观赏油菜花时间最早的是( )。A.豫 B.鄂 C.闽 D.滇(2)M 地与 N 地油菜花盛开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土壤 D.降水解析 第(1)题,油菜花的开放需要达到一定的气温条件。四地中只有福建和云南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但云南地处高原,气温比福建低,所以四省区中油菜花最早开放的是福建(闽)。第(2)题,M 地处四川盆地,N 位于长江中
15、下游平原,冬春季节四川盆地北部高大的秦岭和大巴山会阻挡北方的冷空气,故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所以导致两地油菜花盛开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答案 (1)C (2)B802 大气运动与降水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关键”2.大气水平运动风3.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94.季风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冬季风 夏季风温带季风东亚亚热带季风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东南亚、南亚 热带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性质 干燥 湿润考向 1 结合区域降水分布,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
16、.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天津北部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大于 600 mm,其原因主要是北部山区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答案 B考向 2 结合大气环流判断降水1.(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据图、图说明巴西 1、7 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解析 读图可知,巴西 1 月降水量多,7 月降水量少,巴西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 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多;7 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答案 1 月降水量多,7 月降水量少。1
17、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 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015海南卷)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 46 ,内陆则高达 49 。读图,完成下题。112.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来,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答案 D图为澳大利亚大陆简图,图为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1.下列四地中,降水量与图相符的是( )。A. B. C. D.2.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8、.地冬季盛行西风 B.地夏季多洪涝灾害C.地夏季炎热干燥 D.地冬季多寒潮灾害解析 第 1 题,结合图信息可知,该地全年降水稀少,为热带草原气候。根据四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可知,地处于副热带高压影响区,年降水量少,与图相符合。第 2 题,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风,温和多雨;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纬度低,受寒潮影响小。答案 1.B 2.A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绝对变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读 20082014 年祁连山山区逐时降水相对变率
19、变化图,回答(1)(3)题。12(1)祁连山山区逐时降水量峰值集中在傍晚,其原因是傍晚时分( )。A.有冷锋过境,降水增多B.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且与高空的对流加强C.西风势力增强,水汽丰富D.人类活动减少,水汽容易上升(2)下列地区逐时降水特征与祁连山相似的是( )。A.华北平原 B.台湾岛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3)祁连山全区降水相对变率的最低值出现在 12 时前后,说明此时( )。A.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B.降水最稳定C.降水量最大 D.天气较晴朗解析 第(1)题,午后气温升高,祁连山山区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增强,傍晚时分近地面大气的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近地面形成高温高
20、湿的气团,该气团迫使近地面与高空的对流加强,形成降水;冷锋、西风和人类活动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第(2)题,祁连山大部分地区夜间降水量大于白天,有明显的夜雨现象,主要是受山谷风的影响,四川盆地夜晚冷空气沿山坡滑入盆地底部,盆地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水。第(3)题,降水变率小,说明降水稳定;降水变率小,不易出现洪涝灾害;降水变率的大小与降水量和天气无关。答案 (1)B (2)D (3)B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多雨 少雨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 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迎岸风 离岸风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夏季
21、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2.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此类题目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13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降水转化率指一个地区一段时间的降水总量与大气水汽总含量的比值。通常某一地区在大气水汽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降水转化率越低,其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潜力越大。祁连山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差
22、异明显。读 19792016 年祁连山地区年均降水转化率空间分布图,回答(1)(3)题。(1)由图可以推测( )。A.年降水总量民勤多于酒泉B.云水资源开发潜力临洮大于兰州C.降水转化率西宁大于刚察D.大气水汽总含量鼎新等于诺木洪(2)形成祁连山地区降水转化率最高值区的主要水汽输送动力是( )。A.盛行西风 B.东南信风C.极地东风 D.东南季风(3)人工增雨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若在祁连山农耕区实施人工增雨,最应选择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 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勤大气水汽总含量多于酒泉,降水转化率大于酒泉,因此年降水总量多于酒泉;临洮与兰州
23、的大气水汽含量相似,但临洮的降水转化率大于兰州,因此云水资源开发潜力小于兰州;由等值线变化规律可知,西宁降水转化率小于刚察;鼎新的降水转化率与诺木洪相近,但大气水汽总含量不一定相等。第(2)题,读图可知,祁连山地区的降水转化率高值区位于西宁和刚察一带,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形成大量降水,因此降水转化率最高。第(3)题,受东南季风影响,夏季是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最多的季节,且夏季气温高,蒸发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因此人工增雨最应选择在夏季。答案 (1)A (2)D (3)B03 天气系统的判读141.锋面系统(1)锋面系统与天气提醒: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
24、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变化最剧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2)准静止锋15(3)两类准静止锋2.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与天气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旋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手势法判断气旋与反气旋考向 1 利用等压线图考查锋面系统16(2018江苏卷)下图为“2018 年 5 月 10 日 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 12 题。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2.北京市
25、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解析 第 1 题,根据等压线图可知,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天气,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甲地距海洋较远,不易受到台风影响;甲地降水概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可知,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第 2 题,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会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冷锋过境,气压
26、升高,且降水强度大;冷锋过境形成降水后,雨水对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起到净化作用,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但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答案 1.D 2.C考向 2 结合海平面气压场,考查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7(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解析 第(1)
27、题,读等压线图,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及其数值变化可知,图示区域西北部存在一个高压中心,中部存在一个低压中心,根据一般指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出高压中心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北一侧。第(2)题,T 时刻前,西北部冷高压内冷空气东移南下会形成冷锋;同时受锋面气旋影响,气旋西部的低压槽形成暖锋,东部的低压槽形成冷锋,因此T 时刻前共有 3 个锋面。后由于气旋整体呈逆时针方向运动,T 时刻 2 个冷锋合二为一。第(3)题,读图可知,P 点位于暖锋锋前,暖锋降水降在锋前(锋移动方向的前方),所以 P 地很有可能降水,暖锋过境气温升高;之后控制该区域的是暖气团,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下,该地为晴天,气温较高;随
28、后,冷锋移动到 P 地,气温降低,可能产生降水;冷锋过境后,在单一冷空气控制下,天气转晴,气温较低。第(4)题,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3 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
29、增温,)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考向 3 结合自然灾害考查天气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18(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
30、转的原因。(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说明该湿热气团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地区,而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美国中部,所以其主要源地是墨西哥湾受暖流影响,空气湿热。湿热气团抬升,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于气团湿热,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抬升时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放热,进一步带动空气抬升。气流旋转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分析其南北纵列分布的平坦地势对气流汇聚和气流旋
31、转速度的影响。第(3)题,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第(4)题,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历时长短及危害性三个方面分析,如龙卷风形态壮观,历时短、难以发现,危害性大等。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
32、冷暖气团交汇。(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 23 题。2.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19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3.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A BC D解析 第 2 题,甲地沙源被大风扬起成为扬沙,扬沙被高层气流搬运到乙地上空时,由于风力减弱,风的搬运能
33、力也减弱,扬沙在重力和下沉气流的作用下缓缓沉降到地面,乙地出现浮尘天气,俗称“落黄沙”,故 C 项不符合乙地浮尘天气的形成过程。第 3 题,读图可知,D选项中,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且周边地区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弱,最可能出现浮尘天气。答案 2.C 3.D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示意图,图中 H 为高气压、L 为低气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1)分别说明 9 月 20 日和 21 日甲地的天气状况,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2)在图中画出 21 日甲地的风向,说明其两日风力大小的变化及判断理由。(3)简述 L1发展强烈时给经过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答案 (1)20 日
34、气压较低(或 10061008 hPa),气温较高,天气晴好。21 日气压升高(或 10081010 hPa),风力增大,气温降低,出现阴雨天气。20 日冷锋过境前,甲地受暖气团控制。21 日甲地正值冷锋过境(或受冷锋影响)。(2)21 日甲地的风向为偏北风或西北风。21 日的风力大于 20 日。理由:21 日的等压线比 20 日密集。(3)天气现象:有可能带来大风、强降水和风暴潮(或狂风暴雨)。有利影响:丰沛的降水使陆地上的淡水得到补充(或使地下水、地表水得到补充),缓解高温和旱情等。不利影响:毁坏农田、树木,毁坏道路、房屋建筑等设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图甲、图乙分别为沿 MN、PQ
35、 方向所作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 两点在气压中心 M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 垂直于 MN。读图,回答(1)(2)题。(1)M 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A.辐散下沉 B.辐散上升C.辐合上升 D.辐合下沉(2)控制 O 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C.高压 D.高压脊21解析 第(1)题,依据题意,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且 M 位于低压中心,低压系统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为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上为上升运动。第(2)题,ON 为低压系统的左侧槽部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以判断可能形成冷锋系统。答案 (1)C (2)A锋面气旋图的判读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
36、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分析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1)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 M、N 线。(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处为偏北风,处为偏南风。(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处位于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团;处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 M 为冷锋,N 为暖锋,而且还可以确定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4)天气特征:由图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 N 控制,故在锋前处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37、;气旋的后方由冷锋 M 控制,故在锋后处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下图中图 a 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 b 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 c 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读图,回答(1)(2)题。(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B.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D.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2)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22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可知,图 b 显示甲乙之间是低压区,图 c 表示气压由丙向
38、丁递减。图示为低压槽,可能是北半球的冷锋,甲地位于锋后,降水概率大于乙地;根据图 c 可知,丙地近地面气压大于丁地;根据图 c 剖面形态可知,丁地等压线密集,近地面风速大;甲地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地位于冷锋锋前,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气温降低,刮风下雨;气压升高,出现阴雨天气;连续性阴雨是暖锋天气的特点;湿度增加,以阴雨天为主。答案 (1)D (2)A04 气候类型及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的影响因素2.全球气候变暖(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影响 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
39、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有利: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提高。不利:气温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2)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23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等。政策与技术手段。考向 1 结合人文景观考查气候分布(2018全国卷)澳大利亚(如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
40、温可达 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如图)。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所示的( )。A.地附近 B.地附近C.地附近 D.地附近解析 结合材料中该类地下住宅分布区的特征可判断其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图中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符合这一特征。答案 B考向 2 结合景观图和冰川消融,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 12 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
41、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241.对图中所示地区 19362015 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析 第 1 题,由材料可知,与 1936 年相比,2015 年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着冰川融水量的减少,河湖水量会减少;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
42、从长久来看,由于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第 2 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而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而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答案 1.D 2.D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是当地重要的特色旅游景观之一。读图,回答 12 题。1.吊脚楼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A.防寒保温 B.通风防潮C.遮风挡雨 D.登高望远2.下列气候类型图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43、( )。25解析 第 1 题,西南地区气候湿热,所以吊脚楼架空建造是为了通风防潮。第 2 题,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 B 图所示气候特点对应。答案 1.B 2.B(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 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1)(2)题。(1)下图为北纬 30附近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26A.甲,乙 B.甲,乙C.甲,乙 D.甲,乙(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 D.海拔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景观为沙漠中的绿洲,乙为高原景观,甲、乙两地都位于30 N 附
44、近,故可判断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与图对应;乙位于高原山地气候区,夏季气候温和,与图对应。第(2)题,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乙地海拔较高,形成了特殊的高原气候区。答案 (1)D (2)D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2.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是常
45、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27总结如下:3.熟练运用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1)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如下表)描述气候时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水时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小。全年气温高或低气温气温的时间变化:年较差、日较差、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年降水总量大或小降
46、水降水的时间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2)描述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入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2535大陆东岸等。(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4)在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如下表)。气候要素 描述语言光照 充足或不足热量 丰富或不足降水 丰富或稀少昼夜温差 大或小水热组合 好或差,雨热同期或雨热不同期气象灾害 易受干旱、洪涝、冻害等影响读东二区某地降水雷达统计图,回答(1)(2)题。(1)该地所在大洲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欧洲,地中海气候B.非洲,热带草原气候C.亚洲,热带季风气候28D.南美洲,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该地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雨林退化 B.水土流失C.山区石漠化 D.土地沙漠化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最大降水量大于 200 mm,该地位于东二区,结合选项可知该地位位于非洲,且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热带草原气候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土地沙漠化。答案 (1)B (2)D